原告張學林,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農民,住陜西省略陽縣樂素河鎮(zhèn)大柒埡村上坪社1601號,身份證號碼xxxx。
委托代理人:余慶,陜西興州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張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農民,住甘肅省康縣兩河鎮(zhèn)中壩村學房壩,身份證號碼xxxx。
委托代理人:郭志壯,陜西磷化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
原告張學林訴被告張某某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一案,本院于2016年2月18日立案受理。依法由代理審判員李薇娜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張學林及其委托代理人余慶、被告張某某及其委托代理人郭志壯均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經(jīng)審理查明:2015年8月31日早6時許,原告張學林無證駕駛自己所有的陜FLD490號普通二輪摩托車后載王菊花、王彩英向樂素河方向行駛至兩河鎮(zhèn)中壩村戲家壩彎道處,適遇被告張某某駕駛無號牌普通二輪摩托車相撞,致原告張學林與被告張某某不同程度受傷。原告受傷后被送往略陽縣人民醫(yī)院暨略陽縣天津中醫(yī)醫(yī)院進行住院治療,后經(jīng)醫(yī)院診斷為:1、頜面部軟組織挫裂傷;2、右側面部多處骨折;3、腦震蕩;4、右上腹軟組織頓挫傷;5、右下肢軟組織鈍挫傷;6、雙側胸腔積液;7、右側周圍性面神經(jīng)麻痹,原告在該院住院治療10天后出院。住院期間,共支出醫(yī)療費4895.64元。原告張學林有被撫養(yǎng)人父親張文三(生于1949年3月25日)、母親張金連(生于1948年1月4日),張學林有兄妹三人。原告與被告的交通事故發(fā)生后,康縣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隊經(jīng)現(xiàn)場勘驗調查后于2015年9月15日作出康公交認字(2015)第1500084號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認定原告張學林與被告張某某共同承擔本起事故的同等責任。2016年2月24日,原告?zhèn)榻?jīng)陜西漢中漢輝法醫(yī)司法鑒定所鑒定,其傷殘等級評定為十級,誤工期評定為100日,護理期評定為30日,營養(yǎng)期評定為70日。
另查明,原告張學林所有的陜FLD490號普通二輪摩托車與被告張某某所有的無號牌普通二輪摩托車在事故發(fā)生時均未投保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和任何第三者責任保險。
上述事實,有原告提交的:原告身份證和家庭戶口簿復印,住院病歷資料,醫(yī)療費發(fā)票,司法鑒定意見書,鑒定費發(fā)票等載卷佐證,事實清楚,應予以認定。
本院認為:駕駛機動車應當依法購買機動車強制險后方可在道路上行駛,并自覺遵守機動車通行規(guī)定,切實維護自身和他人的人身、財產(chǎn)安全。一旦機動車發(fā)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財產(chǎn)損失的,法律規(guī)定,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不足部分,機動車之間發(fā)生交通事故的,由過錯方承擔責任。被告張某某未依法投保交強險和任何第三者責任保險,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六條、第十九條之規(guī)定,未投保交強險的機動車視為投保了交強險,被告張某某應先在交強險賠償限額內進行賠償??悼h交警隊康公交認字(2015)第1500084號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認定,原告張學林與被告張某某負事故同等責任。原告對該事故責任認定提出異議。庭審中查明事故發(fā)生在上午6時左右,受理道路交通事故案件登記表中記錄報警時間為當日14時6分,道路交通事故現(xiàn)場圖繪圖時間是當日17時30分并說明現(xiàn)場為變動現(xiàn)場。八張事故現(xiàn)場照片中二張系原告張學林所有的陜FLD490號普通二輪摩托車,二張系被告張某某所有的無號牌普通二輪摩托,二張標有路方向的相片,二張被告摔倒后的位置與血跡相片。交警部門通過調查現(xiàn)場情況,證人李金環(huán)在交警隊的詢問筆錄,與證人張文志當庭證實的事發(fā)后來到現(xiàn)場所見的情況相一致,原告方自畫的現(xiàn)場圖及出庭證人王彩英、王菊花證言,不具有證據(jù)的客觀性。王彩英、王菊花既是原告駕駛車輛上的乘坐人并與原告張學林有親戚關系,乘坐人也屬于涉案利害關系人,該證言在沒有其他證據(jù)形成證據(jù)鏈的情況下不足以推翻交警部門對道路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本院不予采信。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根據(jù)交通事故現(xiàn)場勘驗、檢查、調查情況后,認為本起交通事故原告的過錯是未戴安全頭盔、無證、未靠右行駛、超載,被告過錯是未戴安全頭盔、無牌、未靠右行駛,交警部門據(jù)此確定原、被告共同承擔本起事故的同等責任并無不當。本院依法確認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作出的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的證明力。被告張某某應當按照交通事故認定書的責任比例對原告張學林因本次交通事故遭受人身損害產(chǎn)生的各項費用承擔相應的民事賠償責任。
原告張學林主張參照城鎮(zhèn)居民的標準進行計算,被告張某某認為原告僅有村委會證明、兩人的證人證言和兩個出庭證人證明原告參照城鎮(zhèn)居民標準的主張不符合法律規(guī)定和客觀事實。原告對此所主張的證據(jù)不足,本院不予支持。
本案賠償數(shù)額應當根據(jù)原告的訴請及法律規(guī)定、鑒定意見等予以確認。(1)關于醫(yī)療費,原告主張的醫(yī)療費4895.64元,被告無異議,予以確認。(2)關于伙食補助費,原告主張住院伙食補助費每天30元,被告認可,確定住院伙食補助費300元(30元/天×10天)。(3)關于營養(yǎng)費,原告主張營養(yǎng)費按每天20元計算,營養(yǎng)期評定為70天,被告認可,確定營養(yǎng)費應為1400元(20元/天×70天)。(4)關于誤工費,原告主張14729元,被告認為原告誤工損失應按農村標準計算,本院結合原告自身情況及當?shù)氐膶嶋H收入水平,確定誤工費按每天80元計算,原告主張100天誤工時間,被告認可,誤工費應為8000元(80元/天×100天)。(5)關于護理費,原告主張護理費按城鎮(zhèn)標準計算,被告認為應按農村標準計算,原告主張護理期30天,由原告妻子護理,被告張某某認為誤工費、護理費按同等標準計算,對護理天數(shù)無異議,本院結合原告受傷情況,護理費按每天80元標準予以確定,確定護理費應為2400元(80元/天×30天)。(6)關于殘疾賠償金,原告張學林主張52840元,被告認為應按農村標準計算,本院按照庭審辯論結束前上一年度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7932元/年為計算標準,確定殘疾賠償金為15864元(7932元/年×20年×10%)。(7)關于被撫養(yǎng)人生活費,原告主張被撫養(yǎng)人生活費標準按2016年陜西省統(tǒng)計局公布的2015年數(shù)據(jù)為準,被告認為陜西省統(tǒng)計局截止庭審結束時仍未公布2015年的相關數(shù)據(jù),本院對被撫養(yǎng)人生活費標準按2015年陜西省統(tǒng)計局公布的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7252元/年計算,確定被撫養(yǎng)人生活費張文三3384.27元(7252元/年×14年×10%÷3)、張金連3142.5(7252元/年×13年×10%÷3)。(8)關于精神損害撫慰金,原告主張精神損害撫慰金3000元,被告認為過高,本院結合原告的受傷情況和傷殘等級,確定1000元精神損害撫慰金。(9)關于交通費,原告主張交通費859.5元,被告方認為票據(jù)與就醫(yī)、檢查時間不相符,本院結合原告就醫(yī)時間、次數(shù)、人數(shù)、班車費用,確定交通費為375元。(10)關于住宿費,原告主張住宿費510元,被告認為原告無故擴大費用,本院結合原告就醫(yī)時間、次數(shù)和庭審質證情況,確定住宿費375元。在此次交通事故中,原告應獲得賠償?shù)膿p失認定如下:1、醫(yī)療費4895.64元;2、住院伙食補助費300元;3、營養(yǎng)費1400元;4、誤工費8000元;5、護理費2400元;6、殘疾賠償金15864元;7、被撫養(yǎng)人生活費張文三3384.27元、張金連3142.5;8、精神損害撫慰金1000元;9、交通費375元;10、住宿費375元,合計41136.41元。
由于被告張某某所有的無號牌普通二輪摩托車未投保交強險,亦未投保任何第三者責任險,故原告張學林在此次事故中的損失應由被告張某某自行承擔賠償責任。
被告張某某駕駛無號牌普通二輪摩托車,應在交強險醫(yī)療費10000元限額范圍內賠償醫(yī)療費、住院伙食補助費、營養(yǎng)費合計6595.64元;傷殘賠償限額110000元范圍內賠償誤工費、護理費、殘疾賠償金、被撫養(yǎng)人生活費、精神損害撫慰金、交通費、住宿費共計34540.77元。鑒定費1600元,由原、被告按事故責任比例分擔,被告張某某承擔800元。
綜上所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二條、第三條、第六條、第十五條、第十六條、第二十二條、第四十八,《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六條、第十九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七條、第十八條、第十九條、第二十條、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二條、第二十三條、第二十四條、第二十五條、第二十八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被告張某某在交強險責任限額內賠償原告張學林41936.41元(限判決生效后六個月內履行完畢)。
駁回原告張某某的其余訴訟請求。
本案訴訟費200元,減半收取100元,原告張學林承擔50元,被告張某某承擔50元(限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交納)。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陜西省漢中市中級人民法院。
代理審判員 李薇娜
書記員:李惠峰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