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張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羅田縣。
委托訴訟代理人:葉世格,湖北神宇律師事務所律師,代理權限為特別授權。
被告:羅田縣津羅食品廠,住所地:羅田縣鳳山鎮(zhèn)前進街,組織機構(gòu)代碼:31641773-4。
法定代表人:黃漢光,廠長。
委托訴訟代理人:廖家富,湖北勝智律師事務所律師,代理權限為特別授權。
原告張某訴被告羅田縣津羅食品廠勞動爭議糾紛一案,本院于2O17年2月27日立案后,依法適用普通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張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葉世格,被告羅田縣津羅食品廠的委托訴訟代理人廖家富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原告張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解除原告與被告之間的勞動關系;2、判令被告為原告補繳自2010年至解除勞動關系期間的各項社會保險,其中養(yǎng)老保險54852元、醫(yī)療保險21940元、失業(yè)保險2742元、工傷保險5485元、生育保險1371元;3、判令被告支付原告解除勞動合同經(jīng)濟補償金78360元;4、判令被告支付原告自2005年至解除勞動合同期間的傷殘津貼329112元;5、判令被告支付原告一次性傷殘補助金58770元、一次性醫(yī)療補助金71830元、一次性傷殘就業(yè)補助金111010元;6、判令被告支付原告輔助器具費205668元。事實和理由:原告自1993年9月起經(jīng)羅田縣津羅制藥廠錄用在該廠工作。1994年1月26日上午10時許,原告在制片車間上班時,左手被帶入攪拌機絞傷整個手掌,后羅田縣津羅制藥廠申請羅田縣勞動局對原告的傷情進行工傷認定,原告?zhèn)麣堅u定為工傷五級。當時雙方達成工傷待遇協(xié)議。后羅田縣津羅制藥廠改制為羅田縣津羅食品廠,被告羅田縣津羅食品廠沒有按照工傷待遇協(xié)議履行,從2005年起未向原告支付傷殘津貼,從2000年起未給付輔助器具費,從2010年起未為原告繳納各項社會保險,為此,原告多次要求被告給付相應工傷待遇,被告均以各種理由搪塞,原告遂向羅田縣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該仲裁委員會以被告已進入清算程序為由不予受理?,F(xiàn)根據(jù)相關法律規(guī)定,特具文起訴,望依法支持原告的訴訟請求。
本院認為:《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規(guī)定: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六)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其他情形。第四十六條規(guī)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jīng)濟補償:(一)勞動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條規(guī)定解除勞動合同?!豆kU條例》規(guī)定:職工因工致殘被鑒定為五級的,享受以下待遇:(一)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準為:五級傷殘為18個月的本人工資;并由用人單位按照規(guī)定為其繳納應繳納的各項社會保險費。傷殘津貼實際金額低于當?shù)刈畹凸べY標準的,由用人單位補足差額。經(jīng)工傷職工本人提出,該職工可以與用人單位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一次性工傷醫(yī)療補助金,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傷殘就業(yè)補助金。一次性工傷醫(y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yè)補助金的具體標準由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規(guī)定。依照本條例規(guī)定應當參加工傷保險而未參加工傷保險的用人單位職工發(fā)生工傷的,由該用人單位按照本條例規(guī)定的工傷保險待遇項目和標準支付費用?!逗笔」kU實施辦法》第三十六條規(guī)定:五級至十級工傷職工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分別由工傷保險基金、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工傷醫(yī)療補助金、一次性傷殘就業(yè)補助金。以統(tǒng)籌地區(qū)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為基數(shù),一次性工傷醫(yī)療補助金標準:五級傷殘為22個月;一次性傷殘就業(yè)補助金標準:五級傷殘為34個月。原告在被告單位工作過程中受傷,經(jīng)認定為工傷五級,理應享受相應的工傷待遇。依據(jù)上述法律規(guī)定及原告的請求,其相應的工傷待遇本院核定為:
1.一次性工傷醫(yī)療補助金71830元(22個月×3265元/月)。
2.一次性傷殘就業(yè)補助金111010元(34個月×3265元/月)。
3.一次性傷殘補助金56234元(18個月×3265元/月-2536元)。
4.輔助器具費86702元(10年×7918元/年+7522元),原告的輔助器具費本院酌定計算20年,更換周期為2年。2010年原告購買的輔助器具費7522元,被告應予以支付。原告請求輔助器具費計算至73歲依據(jù)不足,本院不予支持。
5.解除勞動合同經(jīng)濟補償金29385元(工作年限自2008年1月至2017年1月,3265元/月×9月),原告請求2008年之前的解除勞動合同經(jīng)濟補償金沒有法律依據(jù),本院不予支持。
6.2005年元月至2017年1月原告?zhèn)麣埥蛸N為174276.67元。因原、被告均不能提供原告的月平均工資,本院參照羅田縣社會平均工資標準計算。原告?zhèn)麣埥蛸N具體計算標準為:2005年1月—2007年12月為21840元(520元/月÷60%×70%×36月);2008年1月--2009年6月為13020元(620元/月÷60%×70%×18月);2009年7月--2010年6月為10780元(770元/月÷60%×70%×12月);2010年7月--2011年6月為13160元(940元/月÷60%×70%×12月);2011年7月--2012年6月為15400元(1100元/月÷60%×70%×12月);2012年7月--2013年6月為18060元(1290元/月÷60%×70%×12月);2013年7月--2014年6月為19460元(1390元/月÷60%×70%×12月);2014年7月--2015年6月為21280元(1520元/月÷60%×70%×12月);2015年7月--2016年6月為25270元(1805元/月÷60%×70%×12月);2016年7月至2017年1月為16006.67元(1960元/月÷60%×70%×7月),以上合計為174276.67元。
7.原告要求被告補繳自2010年至解除勞動關系期間的各項社會保險,該請求屬于社會保險費補繳爭議,屬行政征收范疇,不屬人民法院審理的勞動爭議民事案件的范圍,該請求本院不予審理。
以上各項合計529437.67元。
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第四十六條、《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六條、第六十四條《湖北省工傷保險實施辦法》第三十六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張某與羅田縣津羅食品廠之間的勞動關系于2017年1月解除。
二、羅田縣津羅食品廠給付張某解除勞動關系各項工傷保險待遇529437.67元。
三、駁回張某的其他訴訟請求。
上述款限本判決發(fā)生法律效力后五日內(nèi)付清。
如羅田縣津羅食品廠未按本判決規(guī)定的期限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的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10元,由羅田縣津羅食品廠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
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湖北省黃岡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長 趙國營 審判員 張七林 審判員 方虎林
書記員:閔敏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