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某某
李某某
謝望龍(河北衡泰律師事務所)
原告張某某。
被告李某某。
委托代理人謝望龍,河北衡泰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張某某訴被告李某某民間借貸糾紛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張某某到庭參加訴訟,被告李某某委托代理人謝望龍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本院認為,被告李某某向原告張某某借款12200元,有被告李某某親筆手寫的借條為證,雙方形成事實上的民間借貸法律關系,且該事實上的民間借貸系雙方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未違反國家禁止性規(guī)定,合同內容合法有效,本院依法予以確認。被告李某某辯稱其借款行為是職務行為,所借的12200元是企業(yè)借款。對此本院認為,被告李某某于2006年5月21日向原告張某某借款30000元,后在2006年9月20日將其中的17800元經原、被告同意,由被告李某某交納到滄州華海隆化工機械有限公司轉為企業(yè)對原告張某某的借款,剩余12200元由被告李某某為原告張某某出具借條,借條上的借款時間被告李某某仍然寫明為2006年5月21日,沒有加蓋滄州華海隆化工機械有限公司的公章,滄州華海隆化工機械有限公司亦沒有出具任何收據。也就是說,原告張某某訴求的12200元,被告李某某作為原領導班子成員和滄州華海隆化工機械有限公司的股東,既沒有按照2006年9月2日通知要求由公司出資人會議出具出資憑證,也沒有以公司的名義出具借款憑證,而是由被告李某某出具借款借據,故本院對被告上述答辯意見不予認可。對于被告李某某辯稱其從港務局到化機集團,又到華海隆公司,是政府行為,企業(yè)行為,不是個人行為。其作為股東購買原化機集團資產是按照滄州市政府的要求以李某某名義購買,故借款是以李某某名義所借。對此本院認為,該法律關系與本案不是同一法律關系,本院不予審理,對被告李某某要求追加滄州華海隆化工機械有限公司為被告的申請亦不準許。
對于原告張某某主張按年息12%支付利息,被告李某某辯稱利息沒有書面的約定,不認可。根據相關法律規(guī)定,借貸雙方對有無約定利率發(fā)生爭議,又不能證明的,可參照銀行同類貸款利率計息。故本院對原告張某某要求被告按照年息12%給付利息的請求不予支持。本案中,被告李某某應當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同類貸款利率向原告張某某支付借款本金12200元的利息。關于利息的計算期間,由于原告自認被告李某某已經支付其2006年5月21日至9月20日的利息,故被告李某某的利息起止日應當自2006年9月21日起至履行完畢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八條 ?、第六十條 ?、第二百零六條 ?、第二百零七條 ?、第二百一十一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第八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 ?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被告李某某償還原告張某某借款本金12200元及利息(利息自2006年9月21日起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同類貸款利率計算至履行完畢止)。限判決生效后十日內履行完畢。
如被告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的義務,應加倍向原告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398元,由原告張某某負擔198元,由被告李某某負擔200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交副本,上訴于河北省滄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本院認為,被告李某某向原告張某某借款12200元,有被告李某某親筆手寫的借條為證,雙方形成事實上的民間借貸法律關系,且該事實上的民間借貸系雙方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未違反國家禁止性規(guī)定,合同內容合法有效,本院依法予以確認。被告李某某辯稱其借款行為是職務行為,所借的12200元是企業(yè)借款。對此本院認為,被告李某某于2006年5月21日向原告張某某借款30000元,后在2006年9月20日將其中的17800元經原、被告同意,由被告李某某交納到滄州華海隆化工機械有限公司轉為企業(yè)對原告張某某的借款,剩余12200元由被告李某某為原告張某某出具借條,借條上的借款時間被告李某某仍然寫明為2006年5月21日,沒有加蓋滄州華海隆化工機械有限公司的公章,滄州華海隆化工機械有限公司亦沒有出具任何收據。也就是說,原告張某某訴求的12200元,被告李某某作為原領導班子成員和滄州華海隆化工機械有限公司的股東,既沒有按照2006年9月2日通知要求由公司出資人會議出具出資憑證,也沒有以公司的名義出具借款憑證,而是由被告李某某出具借款借據,故本院對被告上述答辯意見不予認可。對于被告李某某辯稱其從港務局到化機集團,又到華海隆公司,是政府行為,企業(yè)行為,不是個人行為。其作為股東購買原化機集團資產是按照滄州市政府的要求以李某某名義購買,故借款是以李某某名義所借。對此本院認為,該法律關系與本案不是同一法律關系,本院不予審理,對被告李某某要求追加滄州華海隆化工機械有限公司為被告的申請亦不準許。
對于原告張某某主張按年息12%支付利息,被告李某某辯稱利息沒有書面的約定,不認可。根據相關法律規(guī)定,借貸雙方對有無約定利率發(fā)生爭議,又不能證明的,可參照銀行同類貸款利率計息。故本院對原告張某某要求被告按照年息12%給付利息的請求不予支持。本案中,被告李某某應當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同類貸款利率向原告張某某支付借款本金12200元的利息。關于利息的計算期間,由于原告自認被告李某某已經支付其2006年5月21日至9月20日的利息,故被告李某某的利息起止日應當自2006年9月21日起至履行完畢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八條 ?、第六十條 ?、第二百零六條 ?、第二百零七條 ?、第二百一十一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第八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 ?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被告李某某償還原告張某某借款本金12200元及利息(利息自2006年9月21日起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同類貸款利率計算至履行完畢止)。限判決生效后十日內履行完畢。
如被告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的義務,應加倍向原告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398元,由原告張某某負擔198元,由被告李某某負擔200元。
審判長:楊桂玲
審判員:宮業(yè)勝
審判員:王福霞
書記員:鄒德慧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