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張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個體,初中文化,住邢臺市橋東區(qū)。委托訴訟代理人:王子潔,河北領航律師事務所律師。委托訴訟代理人:溫穎華,河北領航律師事務所律師。被告:劉振國,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個體,初中文化,住隆堯縣。被告:邢臺東庭無紡布有限公司,地址:隆堯縣蓮子鎮(zhèn)鎮(zhèn)蓮子鎮(zhèn)村村東,統(tǒng)一社會信用代碼:91130525MA07R6UM8H。法定代表人:武敏霞,系該公司總經(jīng)理。二被告委托訴訟代理人:王忠賢,河北昭慶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張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令確認原告與被告劉振國之間共同出資成立公司的合同無效;2.判令被告劉振國、邢臺東庭無紡布有限公司共同返還原告的出資10萬元;3.由被告承擔本案訴訟費。事實與理由:2017年春節(jié)前,被告劉振國和朋友找到原告協(xié)商,共同出資成立一家加工汽車飾件公司,原告考慮后同意該建議,達成口頭協(xié)議,并約定原、被告均為公司登記在冊的股東,成立事宜由被告劉振國負責。預計該公司于2017年3月份左右開業(yè)。2017年3月14日,原告把出資款打到了被告劉振國提供的銀行賬號里。之后遲遲沒有任何消息,原告一再聯(lián)系,被告一直推脫說正在辦理手續(xù)。同年5月16日,被告劉振國稱公司已經(jīng)注冊,名稱為“邢臺東庭汽車內飾件有限公司”,原告要求查看注冊登記的股東信息,被告稱股東登記手續(xù)正在辦理,并向原告出具《證明》一份,內容為:“今收到現(xiàn)金10萬元股金,入股人張某某,交款日期07.3.14號,收款人劉振國,邢臺東庭汽車內飾件有限公司,2017年5月16日”。事后,原告經(jīng)過咨詢和查詢工商登記信息,才知道被告邢臺東庭汽車內飾件有限公司于2017年10月15日更名為邢臺東庭無紡布有限公司。兩被告惡意串通、欺詐原告,嚴重損害原告利益,其與原告口頭達成的入股協(xié)議應屬無效合同,應當返還原告投資款及相應利息。被告劉振國和被告邢臺東庭無紡布有限公司辯稱,原告與被告劉振國等四人系合伙關系,其中三人均入股至武敏霞所成立的邢臺東庭無紡布有限公司名下。原告曾承諾入股20萬元,但只出資10萬元,致使其他股東墊資運營,公司經(jīng)營困難、無法經(jīng)營的責任在原告,并非被告欺詐。原告出資的10萬元已經(jīng)用于公司經(jīng)營,且收取原告出資10萬元是邢臺東庭汽車內飾件有限公司,并不是被告收取原告的入股股金,被告收取原告出資是履行公司職務行為,并非個人行為。故原告起訴劉振國是錯誤的。若原告主張撤回出資,應首先對公司繳納全部出資后對公司進行清算,公司對其的債務承擔責任后將剩余股份退還原告。其次,劉振國出具的欠原告出資10萬元的證明不產(chǎn)生法律效力。劉振國未與其他兩名合伙人協(xié)商,無權作出退還原告出資10萬元的決定,即使出具了書面證明,因未取得其他合伙人同意,也不產(chǎn)生法律效力。綜上,原告主張被告存在欺詐行為,應提供相應證據(jù)予以支持,否則,應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后果。請求依法查明事實,駁回原告的起訴,維護被告的合法權益。當事人圍繞訴訟請求向本院提交了相關證據(jù),本院組織當事人進行了質證。對當事人無異議的證據(jù),本院予以確認并在卷佐證。根據(jù)當事人陳述和經(jīng)審查確認的證據(jù),本院認定案件事實如下:2017年春節(jié)前,被告劉振國和原告等人協(xié)商共同出資成立一家加工汽車內飾件公司,達成口頭協(xié)議時約定原告為公司登記在冊的股東。2017年3月14日,原告把出資款打到了被告劉振國提供的銀行賬號里,之后被告劉振國長時間未回復原告公司注冊及股東任何信息。同年5月16日,被告劉振國聲稱公司已經(jīng)注冊,名稱為“邢臺東庭汽車內飾件有限公司”,原告要求查看注冊登記的股東信息時,被告劉振國向原告出具了一份《證明》,內容為:今收到張某某入股現(xiàn)金10萬元,07年(筆誤,實為2017年)3月14日。由收款人劉振國簽字和邢臺東庭汽車內飾件有限公司加蓋了印章,落款日期為2017年5月16日。事后,原告經(jīng)過咨詢和查詢工商登記信息,得知被告邢臺東庭汽車內飾件有限公司于2017年10月15日更名為邢臺東庭無紡布有限公司。于是就懷疑兩被告惡意串通、欺詐了原告。遂以原告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口頭達成的入股協(xié)議應屬無效為由,訴于本院,要求返還原告投資款10萬元及相應利息。
原告張某某與被告劉振國、邢臺東庭無紡布有限公司確認合同無效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6月14日立案后,依法適用普通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張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王子潔、溫穎華和被告劉振國、邢臺東庭無紡布有限公司的委托訴訟代理人王忠賢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本院認為,原告與被告劉振國達成口頭協(xié)議,即共同出資成立一家加工汽車內飾件公司。原告出資了10萬元的入股資金后,得不到被告劉振國及邢臺東庭汽車內飾件有限公司的任何信息,在原告一再追問下,得知邢臺東庭汽車內飾件有限公司于2017年10月15日更名為邢臺東庭無紡布有限公司。如果原告入股資金已入公司賬戶,就應保障原告起碼的公司知情權,公司更改名稱即是公司的大事項,從未通知過原告開過股東會及商討公司任何事宜。本案審理中,被告未提供相關證據(jù)證明原告已是公司股東。然而,在原告反復追問10萬元資金下落時,被告劉振國于2018年4月17日給原告寫下退款保證,即對張某某10萬元股金,保證在5月30日全部還清。以上事實,足以證明原、被告口頭協(xié)議達成的成立公司合同未對雙方產(chǎn)生效力,原告系公司股東或匿名股東亦非事實。因此,被告劉振國在與原告協(xié)議成立公司上存在欺詐行為。被告劉振國既然給原告寫下退款保證,就應履行自己的承諾,到期不還既違背了誠實信用原則,有損害了原告的利益。另外,原告出資的10萬元的收到條上,雖然加蓋了邢臺東庭汽車內飾件有限公司印章,但無證據(jù)證明該10萬元已作為股金打入公司賬戶。故被告劉振國應承擔退換給原告資金10萬元及利息損失的責任。庭審中,二被告的抗辯意見理據(jù)不足、不能成立,本院不予采納。綜上所述,為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四十二條第(三)項、第五十二條第(二)項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原告張某某與被告劉振國之間協(xié)議共同出資成立公司的合同無效。二、被告劉振國在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給付原告張某某人民幣10萬元。自2018年6月14日起至本判決限定履行期限屆滿之日止,利率按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同期同類貸款利率計算)。三、駁回原告張某某的其他訴訟請求。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案件受理費2300元由被告劉振國負擔。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河北省邢臺市中級人民法院。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