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某某
李海軍(湖北聯(lián)正律師事務所)
永某熙晨房地產(chǎn)開發(fā)有限公司
劉凱(河北恒帆律師事務所)
原告:張某某。
委托代理人:李海軍,湖北聯(lián)正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永某熙晨房地產(chǎn)開發(fā)有限公司,住所地河北省永某縣曹家務鄉(xiāng)泥塘村西。
法定代表人:王海永,董事長。
委托代理人:劉凱,河北恒帆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張某某與被告永某熙晨房地產(chǎn)開發(fā)有限公司商品房預售合同糾紛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由審判員袁宏軍獨任審判,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
原告張某某的委托代理人李海軍、被告永某熙晨房地產(chǎn)開發(f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熙晨公司)的委托代理人劉凱到庭參加訴訟。
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張某某訴稱,被告將其開發(fā)的永某縣曹家務鄉(xiāng)“龍城圣境”項目的商品期房對外公開預售,經(jīng)其他購買人的介紹及被告的口頭承諾(即買一層送一層、2013年6月就可交房等宣傳),2010年11月28日,原告在被告位于北京朝陽區(qū)亮馬橋路甲40號二十一世紀大廈的售樓處選好一套房源,并與被告簽訂合同書。
合同只對房屋的價款、違約責任及簽訂正式《商品房買賣合同》的時間作出了約定。
合同簽訂后,原告即按要求分兩次向被告共計支付207916元購房款。
根據(jù)合同的約定,被告應于2011年12月份前通知原告簽訂正式《商品房買賣合同》,但被告一直未通知原告。
原告只好主動電話聯(lián)系被告,被告以相關手續(xù)正在辦理為由不斷往前拖延。
2014年8月,原告到被告北京的售樓部要求簽正規(guī)的備案合同并要求確定交房時間時,被告又要額外收取當初沒有約定的數(shù)萬元費用,且不提供任何書面的答復或解釋。
無奈之下,原告要求解除合同退房,但被告卻以原告違約為由要扣除原告所交房款的20%。
被告未與原告簽訂正式商品房買賣合同已違約,時至今日交房仍遙遙無期。
因被告的違約行為,導致原告的購房目的不能實現(xiàn),繼續(xù)履行該合同勢必會給原告造成更大的經(jīng)濟損失。
該項目的商品房在沒有預售許可證的前提下對外預售系違法行為;該合同書欠缺合同必備的條款,屬無效的霸王條款合同。
因被告在銷售龍城圣境項目商品房過程中存在欺詐行為,導致原告資金長期被占用且不能實現(xiàn)合同目的,被告理應賠償原告損失。
又因合同約定按合同總房款的20%支付違約金偏低,不足以彌補原告資金長期被占用之損失。
根據(jù)公平原則,原告請求對違約金進行相應調(diào)整: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計算,以彌補原告資金被占用之損失。
為維護原告的合法權益,訴請法院:1、依法解除原、被告所簽商品房買賣合同;2、判令被告退還原告購房款207916元;3、判令被告賠償原告損失59879元(按中國人民銀行三至五年同期貸款利率計算至2015年5月18日,實際支付至法院判決給付之日止);4、本案訴訟費全部由被告承擔。
被告熙晨公司辯稱,認可原告主張的與被告簽訂合同的時間。
涉案商品房被告于2012年4月24日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
被告于2012年12月28日和2014年4月1日先后兩次以書面形式通知原告依照雙方簽訂合同的約定前來與被告簽署商品房買賣備案合同,另外又以口頭多次與原告進行溝通、聯(lián)系要求原告前來簽約,原告無正當理由至今拒不與被告簽訂商品房買賣備案合同。
被告根據(jù)與原告簽訂的合同約定按時按質(zhì)按規(guī)劃設計要求如期完成了涉案商品房的建設并已經(jīng)竣工驗收合格達到交付業(yè)主入住條件。
合同簽訂后原告沒有以電話形式與被告聯(lián)系簽訂商品房買賣合同。
被告也沒有主張過與原告解除合同并要求其承擔20%購房款的違約金,且根據(jù)雙方簽訂的合同第5條第7款的約定,原告在預定的簽約時間到期后未向被告送達解除合同的書面通知,應當視為原告同意繼續(xù)履行合同,基于該條款的約定,原告也無權要求解除合同。
綜上,被告在履行合同過程中不存在任何違約行為,更不存在合同約定或法定合同解除的任何行為,原告主張解除合同沒有事實和法律依據(jù)。
因此,被告不同意與原告解除合同,要求原告繼續(xù)履行合同,盡快前來與被告簽署商品房買賣合同,辦理交房入住手續(xù)。
基于原告主張解除合同的理由不能成立,因此被告無義務向原告退還已繳納的房款及支付相應的利息。
有關原告的違約行為,被告保留另行起訴的權利。
因原告的起訴沒有任何事實和法律依據(jù),請求依法駁回原告的全部訴訟請求。
原告張某某為支持其訴訟請求所提供的證據(jù)以及被告的質(zhì)證意見如下:
證據(jù)1、合同書一份。
證明:(1)被告至今未與原告簽訂商品房買賣合同,被告是違約方。
(2)該合同屬于商品房買賣合同的性質(zhì)不像被告所說還需另行簽訂正式的商品房買賣合同,但該合同欠缺交付房屋日期等主要條款,過錯方是被告。
(3)證明被告未取得相關手續(xù)的情況下對外預售屬于違法行為。
被告質(zhì)證意見:對真實性、合法性和關聯(lián)性均予認可,但不認可原告主張的證明目的。
此份合同從性質(zhì)上來講是商品房預售合同;合同本身不能證明被告存在違約行為;簽約時被告是否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不影響涉案合同的法律效力。
綜上三點,此份證據(jù)不能證明原告所主張的任何一點證明目的。
證據(jù)2、收據(jù)兩份。
證明:原告按被告的要求于2010年11月28日、11月30日共計向被告支付80%的購房款207916元的事實。
被告質(zhì)證意見:對證據(jù)真實性、合法性和與本案之間的關聯(lián)性均予認可,此份證據(jù)與原告主張的訴訟請求之間不具有關聯(lián)性,不能證明原告的主張。
證據(jù)3、18號205房單價、總價、80%首付的價款清單。
證明:原告已按合同的約定履行付款義務,且付款到達了80%原告沒有理由不要此房,但現(xiàn)在要求解除的原因是被告不講誠信,變相提高價格阻礙原告收房所造成的,因此解除該合同被告是過錯方,其理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被告質(zhì)證意見:不認可原告主張的證據(jù)來源,證據(jù)上沒有被告公章、合同章或法人代表、授權人員簽字進行確認,不能證明與被告具有關聯(lián)性。
同時證據(jù)所記載的內(nèi)容與原告主張的證明目的也不存在關聯(lián)性,不能證明原告的主張,不具有證明效力。
被告熙晨公司為支持其答辯意見所提供的證據(jù)以及原告的質(zhì)證意見如下:
證據(jù)l、2012年12月28日整付零寄交寄清單掃描件一份。
證明:被告于2012年12月28日以郵寄方式向原告發(fā)出前來公司簽署正式商品房買賣合同的書面通知,并取得郵寄回執(zhí)。
原告質(zhì)證意見:證據(jù)為復印件不予認可,原告至今沒有收到任何的書面及口頭的通知,如果收到的話回執(zhí)上肯定有原告的簽收。
證據(jù)2、2014年4月1日整付零寄交寄清單掃描件一份。
證明目的:被告于2014年4月1日再次以郵寄方式向原告發(fā)出前來公司簽署正式商品房買賣合同的書面通知,并取得郵寄回執(zhí)。
原告質(zhì)證意見:意見和證據(jù)1相同。
證據(jù)3、商品房預售許可證,證號(永)房預售證第2012010號。
證明:雖然我公司在與原告簽署預售合同時尚未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但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條 ?的規(guī)定,出賣方在起訴前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的應當認定商品房預售合同有效。
原告質(zhì)證意見:對真實性無法認定,如果是真實的更說明被告當初與原告簽訂合同書的欺詐性,達不到被告所證明的目的,因為被告所說司法解釋與本案沒有關聯(lián)性,并且我方也沒有要求對方雙倍退還購房款。
依據(jù)原、被告的質(zhì)證意見并結合雙方庭審陳述綜合分析,本院對當事人所舉的證據(jù)效力作如下認定:
原告提供的證據(jù)1、2,被告對其真實性、合法性和關聯(lián)性均予認可,故本院對證據(jù)的效力予以認定。
證據(jù)3,由于不符合證據(jù)的相關要求,且被告不予認可,本院對其效力不予認定。
被告提供的證據(jù)1、2,因是掃描復印件,未提供原件進行核實,且原告不予認可,故本院對證據(jù)的效力不予認定。
證據(jù)3,是永某縣住房保障和房產(chǎn)管理局頒發(fā)的商品房預售許可證,具有真實性、合法性及關聯(lián)性,本院對其證據(jù)效力予以認定。
本院認為,原告張某某與被告熙晨公司簽訂的《合同書》系雙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合法有效,雙方應當按照約定履行。
原告主張該合同書欠缺合同必備的條款,屬無效的霸王條款合同,被告在銷售龍城圣境項目商品房過程中存在欺詐行為,與事實不符,故其理由不成立。
原告關于涉案的商品房在沒有預售許可證的前提下對外預售系違法行為的主張,因不符合《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有關規(guī)定,本院不予采信。
原告稱其于2014年8月到被告的北京售樓部要求簽署備案合同并確定交房時間時,被告要額外收取當初沒有約定的數(shù)萬元費用,且不提供任何書面的答復或解釋;無奈之下,原告要求解除合同退房,但被告卻以原告違約為由要扣除原告所交房款的20%。
對于上述主張,原告并未向本院提交相關證據(jù)加以證實,因此,本院不予采信。
對于簽訂正式《商品房買賣合同》的事宜,雙方在《合同書》中的第五條有明確的約定;并且在第六條中對于通訊地址及通知方式也作出了明確約定。
本案中,原告未能提供證據(jù)證實其按合同約定以郵寄方式向被告發(fā)出了解除合同的書面通知,因此根據(jù)雙方的合同約定應當視為雙方繼續(xù)履行合同。
綜上,原告以被告違約為由,導致原告的購房合同目的不能實現(xiàn),要求解除雙方之間的商品房買賣合同以及由被告退還購房款并賠償損失的訴訟請求,由于原告未提供有效的證據(jù),同時也不符合雙方合同約定或者法律規(guī)定的合同的法定解除條件,因此其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八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 ?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 ?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張某某的全部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5317元,減半收取2658元,由原告張某某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或者代表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廊坊市中級人民法院。
本院認為,原告張某某與被告熙晨公司簽訂的《合同書》系雙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合法有效,雙方應當按照約定履行。
原告主張該合同書欠缺合同必備的條款,屬無效的霸王條款合同,被告在銷售龍城圣境項目商品房過程中存在欺詐行為,與事實不符,故其理由不成立。
原告關于涉案的商品房在沒有預售許可證的前提下對外預售系違法行為的主張,因不符合《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有關規(guī)定,本院不予采信。
原告稱其于2014年8月到被告的北京售樓部要求簽署備案合同并確定交房時間時,被告要額外收取當初沒有約定的數(shù)萬元費用,且不提供任何書面的答復或解釋;無奈之下,原告要求解除合同退房,但被告卻以原告違約為由要扣除原告所交房款的20%。
對于上述主張,原告并未向本院提交相關證據(jù)加以證實,因此,本院不予采信。
對于簽訂正式《商品房買賣合同》的事宜,雙方在《合同書》中的第五條有明確的約定;并且在第六條中對于通訊地址及通知方式也作出了明確約定。
本案中,原告未能提供證據(jù)證實其按合同約定以郵寄方式向被告發(fā)出了解除合同的書面通知,因此根據(jù)雙方的合同約定應當視為雙方繼續(xù)履行合同。
綜上,原告以被告違約為由,導致原告的購房合同目的不能實現(xiàn),要求解除雙方之間的商品房買賣合同以及由被告退還購房款并賠償損失的訴訟請求,由于原告未提供有效的證據(jù),同時也不符合雙方合同約定或者法律規(guī)定的合同的法定解除條件,因此其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八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 ?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 ?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張某某的全部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5317元,減半收取2658元,由原告張某某負擔。
審判長:袁宏軍
書記員:韓軒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