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張某某,農(nóng)民。
委托代理人焦建民,曲陽縣恒州正陽法律服務(wù)所法律工作者。
被告張成好,農(nóng)民。
被告李某某,農(nóng)民。
委托代理人田浩景,河北王笑娟律師事務(wù)所律師。
原告張某某與被告張成好、李某某合伙協(xié)議糾紛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張某某及其訴訟代理人焦建民、被告李某某的訴訟代理人田浩景到庭參加訴訟。被告張成好、李某某經(jīng)傳票傳喚,未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原告訴稱,我與二被告于2009年在靈山開一煤場,由于種種原因合伙不能繼續(xù)。2010年7月28日經(jīng)三人協(xié)商和清算賬目,我退出合伙,二被告退還我股金46萬元,并約定到2010年底還清。然而二被告不守信用,到目前為止只付我18萬元。對余款,經(jīng)再三討要,二被告以種種理由推拖拒還。請求二被告互負連帶責任給付我股金28萬元,并按銀行同期貸款利率的4倍支付自起訴日起至還清款之日止的利息。
二被告在法定期間內(nèi)未提交答辯狀。庭審中被告李某某代理人辯稱:被告李某某不應(yīng)負連帶責任;原告要求按銀行同期貸款利率的4倍計算利息于法無據(jù);被告李某某已實際支付了所應(yīng)承擔的23萬元,對余款不再負清償責任,因此應(yīng)駁回原告對李某某的訴訟請求。
經(jīng)審理查明,原告與二被告于2009年在曲陽縣靈山村合伙開一煤場,后于2010年7月經(jīng)合伙人協(xié)商,原告退出股份,經(jīng)清算賬目,二被告應(yīng)退還原告股金46萬元。2010年7月28日,二被告向原告出具“借條”一份,內(nèi)容為:“借條今借到張某某現(xiàn)金肆拾陸萬元整(460000),2010年11月底還款拾萬元(100000),2010年12月底還款拾萬元(100000),2011年6月份以前還款拾陸萬元整(160000),余款拾萬元(100000)年底還清。自2010年7月28日起煤場與張某某無關(guān),在此期間張某某不得以任何借口阻止煤場進出煤、或人和車。若出現(xiàn)上述情況,此借條無效,如果還不清,李某某、張成好各負擔230000元貳拾叁萬元??谡f無憑,立字為證。借款人李某某張成好:”。被告李某某對“借條”的真實性無異議。原告對“借條”所載的股金數(shù)額無異議,但對“借條”中所載“李某某、張成好各負擔230000元”不予認可,稱二被告應(yīng)負連帶責任。后被告李某某分別于2010年11月14日、2010年11月22日和2011年1月13日分三次以銀行轉(zhuǎn)賬方式償還原告18萬元。對此,原告認可。被告李某某稱還通過被告張成好償還原告5萬元,但原告否認。庭審中被告李某某代理人出示被告張成好出具的“證明”載:李某某把5萬元付給張成好。但張成好并未證明將這5萬元付給原告。另查明,原告起訴日為2011年6月24日。
本院認為,原告經(jīng)與二被告協(xié)商退出合伙,清算合伙賬目后,應(yīng)退還給原告的股金46萬元即為二被告的合伙債務(wù)。被告李某某已償還原告18萬元,余款28萬元尚未償還。合伙人對合伙債務(wù)負連帶責任,因此,二被告應(yīng)互負連帶責任償還原告股金28萬元。故原告要求二被告互負連帶責任償付剩余股金28萬元的訴訟請求予以支持。被告李某某稱還通過被告張成好償還原告5萬元,因原告否認,且無證據(jù)證實,故不予采納;二被告出具的“借條”載二被告“各負擔230000元”,系二被告之間即合伙人內(nèi)部的約定,且原告對此約定不予認可,故對原告不具約束力。因此,被告李某某稱自己“已償還原告23萬元,不再負清償責任”的主張,本院不予支持。二被告出具“借條”后,并未按約定的期限分期償還原告股金,原告要求二被告支付自起訴日起到還清款之日止的利息,合理合法,應(yīng)予支持,但要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計算。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三十五條第二款、第一百零八條及有關(guān)法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張成好、李某某償付原告張某某人民幣28萬元,并向原告張某某支付自2011年6月24日起至還清款之日止的利息(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計算)。對上述款項,被告張成好、李某某負連帶償還責任。限判決生效后10日內(nèi)付清。
二、原、被告其它訴訟請求,不予支持。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wù),應(yīng)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229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wù)利息。
案件受理費5500元,由二被告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河北省保定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長 王靖
審判員 付雪山
審判員 王劍瓏
書記員: 劉光輝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