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崔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現(xiàn)住張家口市橋西區(qū)。委托代理人許洪臣、劉二磊,河北同仁和律師事務所律師。被告:王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現(xiàn)住張家口市陽原縣。被告:辛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職業(yè),現(xiàn)住張家口市橋西區(qū)。二被告委托代理人梁文杰,河北震河律師事務所律師。被告:崔東,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現(xiàn)住張家口市橋西區(qū)。
崔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請求人民法院依法判令三被告連帶償還原告借款本金1095880元及相應利息、違約金,利息截至2017年12月31日合計249860.64元,減去被告王某已經(jīng)償還30000元利息,剩余219860.64元;違約金,從我們主張權利之日即2016年11月24日計算至2017年12月31日共計13個月293695.84元;2、被告承擔本案全部訴訟費用。事實與理由:2011年11月1日,被告王某在被告崔東的擔保下,向原告借款本金70萬元,約定利息為月利1.2%,即月息為1分2厘,期限為最低一年,最多不超過兩年。到2013年10月底,原告向被告催要,被告以各種理由推托至今仍未歸還借款及利息。后毎年5月份由被告王某和擔保人被告崔東重新出具借條。至2016年5月,被告共欠原告1095880元。為了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原告依據(jù)《民事訴訟法》及相關法律規(guī)定向貴院提起民事訴訟,請貴院依法裁判。被告王某辯稱,2011年冬天我向原告借款70萬元,后來陸續(xù)償還了22萬元,現(xiàn)在還欠48萬元,沒有約定利息。被告辛某辯稱,2011年我來張家口市居住,王某在外跑車在陽原居住,二人分居多年,感情一直不好,生活收入與開支都是各花各的,王某借錢辛某不知道,該筆借款也沒有用于夫妻共同生活,王某也沒有告訴辛某,辛某不承擔償還責任。被告崔東辯稱,擔保期限為六個月,現(xiàn)在期限已過,我已不用承擔保證責任了。當時口頭約定月息1.2%。當事人圍繞訴訟請求依法提交了證據(jù),本院組織當事人進行了證據(jù)交換和質(zhì)證,現(xiàn)就案件事實認定如下:2011年11月2日,原告崔某某通過其兒子崔富昌中國銀行賬戶(60×××66)以匯款的形式向被告王某(銀行賬號60×××75)提供借款70萬元,口頭約定月息1.2%。雙方于2016年5月31日將未支付利息部分結(jié)算后計入后期本金,簽訂《借款合同》約定借款金額1095880元,未約定借款期限,被告崔東以保證人身份在借款合同上簽字,保證方式為連帶保證。同時合同第六條約定,“如乙方(王某)未按約定時間還款,承擔違約責任,給付違約金,按借款的20%給付,丙方(保證人崔東)對違約金承擔連帶保證責任”。被告王某于2014年開始陸續(xù)還款19萬元,合同簽訂后又支付30000元,王某辯稱系償還本金,原告則認為系借款利息。庭審中,原告提交上述借款合同、轉(zhuǎn)賬憑證,證明借款發(fā)生事實、利息約定、違約金約定。被告王某、辛某不認可利息及違約金約定。另查明,被告辛某系被告王某妻子,借款發(fā)生在夫妻關系存續(xù)期間。本院曾于2017年5月5日組織原、被告三方庭前調(diào)解,被告王某、崔東認可利息約定的事實,并認可借款金額1095880元包括之前未結(jié)利息,合同簽訂后又支付了30000元利息。
原告崔某某與被告王某、辛某、崔東民間借貸糾紛一案,本院于2017年1月3日立案后,依法適用普通程序,于2017年12月28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崔某某及其委托代理人,被告辛某、王某委托代理人,被告崔東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本院認為,合法的借貸關系受法律保護。被告王某收到原告借款后,理應按照約定履行還本付息義務。本案中雖未約定借款期限,然雙方經(jīng)協(xié)商未果,原告向本院起訴之日為還款期間屆滿之日即2017年1月3日,自此雙方借貸關系解除。按照法律規(guī)定,對保證期間未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視為6個月,從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起算,故本案保證期間未過,被告崔東應承擔連帶保證責任。對于原告主張借款本金1095880元,因三方自愿將前期借款本息結(jié)算后將未支付利息計入后期借款本金,且經(jīng)計算并未超過相關法律關于年利率24%的利息上限,本院予以支持;對于原告主張2016年5月31日至今按照月息1.2%計算相應的利息,本院支持計息期間為2016年6月1日至2017年1月3日,但應扣除已付利息30000元;對于原告主張違約金,系借款三方真實約定,現(xiàn)原告主張按照每月2%計算符合法律規(guī)定,本院予以支持,但計算期間應為2017年1月4日至2017年12月28日。因上述借款發(fā)生在被告王某、辛某夫妻關系存續(xù)期間,且二被告未能提交證明該筆借款未用于夫妻共同生活,故二被告應承擔共同還款責任。綜上所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七十六條、第一百七十九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二十八條、第三十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十三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王某、辛某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nèi)共同一次性償還原告崔某某借款本金1095880元,并支付相應利息及違約金。利息按照月息1.2%從2016年6月1日計算至2017年1月3日,但應扣除已支付利息30000元;違約金按照月息2%從2017年1月4日計算至2017年12月28日;二、被告崔東對上述借款本息承擔連帶還款責任;三、駁回原、被告其他訴訟請求。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案件受理費19284元、保全費5000元,合計24284元由三被告負擔。如不服本判決,可以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河北省張家口市中級人民法院。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