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宋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山東省泰安市泰山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劉福寶,山東泰安市泰山區(qū)法律援助中心律師。
被告:河北常某電器制造有限公司。住所:河北省邯鄲市漳河生態(tài)科技園區(qū)內,107國道東(磁縣講武城鎮(zhèn)高莊村村南)。
法定代表人:曹常某,該公司董事長。
委托代理人:韓敏、董昱,河北滏潮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宋某某訴被告河北常某電器制造有限公司為買賣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7年1月11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宋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劉福寶,被告河北常某電器制造有限公司的委托訴訟代理人韓敏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宋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一、判令被告支付購石款38.5萬元及違約金5萬元,計43.5萬元及經(jīng)濟損失。二、被告承擔本案的訴訟費用。事實與理由:2014年12月31日,原、被告簽訂《協(xié)議書》。約定:被告購買原告奇石一塊,價格45萬元。協(xié)議達成后,被告支付一萬元的定金,余款待貨物運到目的地后,全部付清;如果一方違約,必須向另一方支付違約金。合同簽訂后,原告于2015年1月8日將奇石運到被告處,但被告并未全部付清奇石款,只支付4萬元貨款。原告多次到被告處索要,被告于2015年9月30日出具“保證書”,承諾:在十月十五號前付25萬元,在十月三十號之前,付清全部石頭款,如有拖欠,自愿追加五萬元作為違約處理。但被告并未履行保證,原告多次索要,除了被告于2016年8月29日付了25000元,余款歸還又無時日。
本院認為,原、被告協(xié)商一致,由被告向原告購買奇石1塊(實物已由被告方實際考察確認),價款45萬元,被告已支付購石款6.5萬元,下欠38.5萬元,事實清楚,證據(jù)充分,本院予以認定。原告依約履行完畢自己的交貨義務,被告接收貨物、確認無誤后,無正當理由,拖延支付下余貨款,在其保證的延遲付款期限屆滿后,仍然未能支付下余款項,已違反了我國法律規(guī)定和當事人的合同約定,故原告要求被告支付下余購石款38.5萬元的訴訟請求,本院予以支持。關于違約責任,當事人有約定的,按約定處理。原、被告所欠《協(xié)議書》明確約定,“若有一方違約必須向另一方支付一定數(shù)額的違約金”,被告延遲支付貨款后,被告法定代表人向原告出具的《保證書》更明確“在10月份十五號之前付25萬元,在十月三十號(2015年)之前付清全部石頭款,如有拖欠,自愿追加五萬元做為違約處理”,之后,被告仍未能按照其保證履行,故原告要求被告按照約定支付違約金5萬元的訴訟請求,本院予以支持。關于經(jīng)濟損失,因原告無證據(jù)佐證,故本院不予支持。被告辯解,原告提供的標的物具體信息不詳、系三無商品,涉嫌欺詐的辯解,因本案標的物系經(jīng)被告實物考察后,確定的特定物,具有唯一性和特定性,且作為景觀石這種特殊標的物,只要外在符合買家的個人審美需求即可,與具體標的物內在的化學成分、大眾分類、衛(wèi)生問題等并無必然關系,故本院對其辯解,不予采信。關于發(fā)票問題,雙方所欠《協(xié)議書》中已明確約定的奇石款不包括任何發(fā)票費用,且購石款45萬元,被告僅支付6.5萬元,尚有38.5萬元未付,何來開具發(fā)票一說?被告辯解6.5萬元中有2.5萬元是給原告墊付稅款,不僅無證據(jù)證明,且明顯不合情理,故其以原告未給其開發(fā)票,推斷原告沒有標的物合法所有權的辯解,本院不予采納。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四十四條第一款、第一百零九條、第一百一十四條第一款、第一百五十二條、第一百五十九條、第一百六十一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河北常某電器制造有限公司支付原告宋某某購石款38.5萬元及違約金5萬元,共計43.5萬元。
二、駁回原告宋某某其他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7825元,由被告河北常某電器制造有限公司承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自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供副本,上訴于河北省邯鄲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 韓紅強
書記員:陳晶晶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