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某某
關廷廣(黑龍江正泰律師事務所)
牡丹江市城市開發(fā)建設有限公司
李彩云(黑龍江建綱律師事務所)
(2016)黑1004民初524號
原告孫某某,男,1987年11月出生,漢族,無職業(yè),住所地牡丹江市愛民區(qū)。
委托代理人關廷廣,黑龍江正泰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牡丹江市城市開發(fā)建設有限公司,住所地牡丹江市西安區(qū)。
法定代表人馬玉斌,該公司董事長。
委托代理人李彩云,黑龍江建綱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孫某某與被告牡丹江市城市開發(fā)建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城開公司)房屋買賣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6年5月5日立案受理。
依法由代理審判員汪淯適用簡易程序于2016年6月3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
原告孫某某及其委托代理人關廷廣、被告城開公司的委托代理人李彩云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孫某某訴稱:原、被告于2010年9月30日簽訂《商品房買賣合同》,原告以195948元的價格購買被告開發(fā)建設的新丹溪小區(qū)一期45號樓單元室房屋。
合同約定2011年8月31日前交付該房屋,如逾期交房,被告自2011年9月1日起至實際交付房屋時止,按原告已付房款日萬分之一支付原告違約金。
原告按合同約定向被告交付了195948元購房款,但被告并未按合同約定的時間交付房屋,直至2014年8月25日,被告才交付房屋,被告逾期交房1090天,被告已構成了合同違約,按照合同約定,被告應支付原告逾期交房違約金21358.33元,原告從逾期交房之日起數(shù)次找被告索要逾期違約金,被告始終沒有支付。
故原告訴至法院,要求被告賠償原告逾期交房違約金
21358.33元;訴訟費由被告承擔。
被告城開公司辯稱:原告的訴請超過訴訟時效,在2011年8月原告就已知道被告沒有交付房屋,故從此時計算2年,已超過訴訟時效。
原告于2014年8月25日向被告出具了新丹溪44、45號樓提前入戶申請書,該申請第三條明確表示原告放棄追究被告逾期交房的違約責任。
根據(jù)合同約定,被告的房屋只要經(jīng)過商品房驗收合格即可交付使用,且被告于2012年7月1日就已通知原告入戶,2012年6月25日被告已取得竣工驗收報告。
本案爭議的焦點:一、原、被告簽訂的商品房買賣合同是否合法有效;二、被告是否存在逾期交房的違約行為,被告是否應承擔逾期交房的違約責任;三、原告在被告制作的新丹溪44、45號樓提前入戶申請書處簽名是否系放棄向被告主張應付逾期交房交房的違約責任。
審理中,原告孫某某為支持其主張,向法庭舉示商品房買賣合同復印件(與原件核對無異)、銷售不動產(chǎn)統(tǒng)一發(fā)票復印件各1份。
證明原告于2010年9月30日購買被告銷售的新丹溪小區(qū)一期45號樓單元室,房屋價格為195948元,合同約定2011年8月31日前交房,如逾期交房,從交付期限的第二天起至實際交付之日止,被告按日萬分之一向原告支付違約金。
原告如期交納了購房款,被告未按期交付房屋,房屋實際交付日期是2014年8月25日,逾期天數(shù)為1090天,被告應支付原告違約金1090天乘以每天19.5948元,合計21358.33元。
被告在2011年8月31日未交房,該未交房行為始終在持續(xù),直到2014年8月25日才在原告申請的情況下交付了房屋,但未出示房屋質(zhì)量合格證,訴訟時效應從2014年8月25日開始計算,因此原告的訴訟請求并沒有超過訴訟時效,原告不可能放棄既得利益,因為被告向原告支付逾期違約金是合同中約定的被告的義務。
被告城開公司對該組證據(jù)的形式要件沒有異議,對證明的問題有異議。
合同補充協(xié)議第十一條的約定,買受人同意給出賣人6個月寬展期,故實際約定交房時間應為2012年2月28日;補充協(xié)議第十二條約定,交房日期為被告公告通知之日起第二日,即視為交付。
被告于2012年7月1日公告通知原告接收房屋,原告給被告出具了提前入戶申請書,該申請書第三條約定,原告承諾就交房問題雙方已不存在任何法律糾紛及爭議,從約定的交房日期起,原告已超過2年訴訟時效。
本院認為,被告城開公司對該組證據(jù)的形式要件沒有異議,本院予以采信;該組證據(jù)能夠證明原、被告就買賣涉案商品房簽訂了《商品房買賣合同》,原告交納了購房款,原、被告雙方就交付房屋及相關違約責任進行約定的事實,本院予以確認。
關于原告其后向被告出具的提前入戶申請書是否應認定為原告放棄了該筆違約金,本院將結合被告舉示的證據(jù)予以論述,故在此不再贅述。
審理中,被告城開公司為支持其主張,向法庭舉證、原告質(zhì)證、本院認證如下:
證據(jù)1.2012年6月25日工程竣工驗收報告復印件(與原件核對無異)1份。
證明訴爭房屋于2012年6月25日驗收合格,可以達到合同約定的第八條,驗收合格的交付條件。
原告孫某某對該份證據(jù)的形式要件沒有異議,對證明的問題有異議。
該竣工驗收報告是被告單方出具的,并不符合法律規(guī)定的房屋驗收合格證據(jù),該報告中最后的審核單位只是建工集團有限公司,并不是建設局、房產(chǎn)局、消防局等需要進行驗收的主管部門。
因此,該報告不能作為購房合同中第八條第一款規(guī)定的商品房經(jīng)驗收合格的報告。
該證據(jù)不能證明被告已經(jīng)將房屋驗收合格,只是單方向有關部門出具的申請。
本院認為,《建設工程質(zhì)理管理條例》第十六條第一款規(guī)定,建設單位收到建設工程竣工報告后,應當組織設計、施工、工程監(jiān)理等有關單位進行竣工驗收。
第三款規(guī)定,建設工程經(jīng)驗收合格的,方可交付使用。
本案被告于2012年6月25日出具的工程竣工驗收報告由涉案商品房的建設單位、勘察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監(jiān)理單位、質(zhì)理監(jiān)督單位共同審核確認,且各單位的審核結論均為“驗收合格”,應認定涉案商品房已符合原、被告簽訂的《商品房買賣合同》第八條第1項約定的“該商品房經(jīng)驗收合格”,故本院對該份證據(jù)予以采信。
證據(jù)2.照片復印件(與原件核對無異)2張、業(yè)主入戶聯(lián)辦單復印件(與原件核對無異)12張。
證明被告于2012年7月1日發(fā)出通知要求44號樓、45號樓業(yè)主入戶,并在小區(qū)張貼了通知。
44號樓5單元已有業(yè)主辦理了入戶,這12張聯(lián)辦單只是針對1單元的,但在2012年7月份時已有31戶已經(jīng)入戶,被告通知后,原告拒不入戶,造成的損失應由原告自行承擔。
原告孫某某對該份證據(jù)的形式要件有異議,聯(lián)辦單并不是原告簽署的,不能證明已經(jīng)向原告明示該房屋已經(jīng)過驗收合格,被告也沒有證據(jù)證明向原告通知了入戶的情況。
如果被告想證明該房屋已驗收合格,必須出示房產(chǎn)局等相關部門出具的房屋驗收合格證及房屋使用合格證,被告并沒有出示這些,所以不能視為被告向原告交付了房屋。
對照片的形式要件有異議,該照片并不能證明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向公眾通知,被告的手中有原告的聯(lián)系方式,被告并沒有用合同中的聯(lián)系方式通知原告。
即使被告通知原告入戶,按照法律規(guī)定,房屋不具有驗收合格證、使用合格證的,應視為未竣工,是不能向購房戶交付房屋的。
本院認為,被告舉示的該組證據(jù)能夠證實2012年7月1日,被告以張貼公告的形式通知新丹溪小區(qū)44號樓、45號樓即包括原告在內(nèi)的業(yè)主辦理入戶手續(xù),對該組證據(jù)本院予以采信。
證據(jù)3.新丹溪44、45號樓提前入住申請書復印件(與原件核對無異)1份。
證明原告于2014年8月25日出具申請書免除被告逾期交房的違約責任,并明確承諾除申請書的條款外,就該房屋交付問題雙方不存在任何法律糾紛及爭議。
原告孫某某對該份證據(jù)的形式要件沒有異議,對證明的問題有異議。
該申請書是被告出具的格式合同,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在被告出具的格式合同中,如有兩種解釋,應采用不利于出具格式合同一方的解釋。
故原告認為,該申請書原告只放棄了從2014年8月25日之后被告的違約責任,并沒有放棄2014年8月25日前被告逾期違約責任。
本院認為,原告對該份證據(jù)的形式要件沒有異議,本院予以采信;原、被告簽訂的《商品房買賣合同》第九條出賣人逾期交房的違約責任第1.(2)項約定,逾期超過60日后,買受人有權解除合同。
買受人解除合同的,出賣人應當自買受人解除合同通知到達之日起30天內(nèi)退還全部已付款,并按買受人累計已付款的1%向買受人支付違約金。
買受人要求繼續(xù)履行合同的,合同繼續(xù)履行,自本合同第八條規(guī)定的最后交付期限的第二天起至實際交付之日止,出賣人按日向買受人支付已交付房款萬分之一的違約金。
庭審中,原、被告均認可原告于2014年8月25日辦理入戶手續(xù),被告于當日向原告交付房屋,無論被告是否是在2012年7月通知原告辦理入戶手續(xù),2014年8月25日即被告向原告交付房屋之后,均不應再計算逾期交房違約金,由此可以認定,該提前入戶申請書第3項“我本人同意自即日起免除出賣人延期交房的法律責任或其他違約責任”中出賣人延期交房的法律責任應為2014年8月25日前被告應承擔的逾期交房的法律責任,原、被告簽訂的《商品房買賣合同》第九條出賣人逾期交房的違約責任約定明確,原告對被告應承擔的逾期交房違約金的計算時間應是明知的,因此該提前入住申請書不存在兩種解釋的問題。
故本院對被告舉示的該份證據(jù)予以采信。
根據(jù)當事人舉證、質(zhì)證、法庭調(diào)查及本院對上述證據(jù)的認證意見,本院確認本案事實如下:
原、被告于2010年9月30日簽訂了《商品房買賣合同》,合同約定,原告以195948元的價格購買被告開發(fā)建設的位于牡丹江市愛民區(qū)新丹溪小區(qū)一期45號樓單元號商品房;該合同第八條交付期限約定,出賣人應當在2011年8月31日前,依照國家和地方人民政府的有關規(guī)定,將經(jīng)驗收合格并符合本合約定的商品房交付買受人使用;第九條出賣人逾期交房的違約責任第1.(2)項約定,逾期超過60日后,買受人有權解除合同。
買受人解除合同的,出賣人應當自買受人解除合同通知到達之日起30天內(nèi)退還全部已付款,并按買受人累計已付款的1%向買受人支付違約金。
買受人要求繼續(xù)履行合同的,合同繼續(xù)履行,自本合同第八條規(guī)定的最后交付期限的第二天起至實際交付之日止,出賣人按日向買受人支付已交付房款萬分之一的違約金。
該合同已在牡丹江市房產(chǎn)管理局進行了備案登記。
被告于2012年11月29日向原告出具了金額為195948元的《銷售不動產(chǎn)統(tǒng)一發(fā)票》。
2012年6月25日,被告取得了涉案商品房的工程竣工驗收報告。
2012年7月1日,被告以張貼公告的形式通知新丹溪小區(qū)44號樓、45號樓業(yè)主辦理入戶手續(xù)。
2014年8月25日,原告辦理了涉案商品房的入戶手續(xù)。
2014年8月25日,原告在被告制作的《新丹溪44號、45號樓提前入戶申請書》申請人處簽名并捺印。
該申請書第3條約定,“我本人同意自即日起免除出賣人延期交房的法律責任或其他違約責任。
除本承諾書約定的上述條款外,就該房產(chǎn)交付問題,雙方不存在任何法律糾紛及爭議。
”
本院認為:原、被告雙方簽訂了《商品房買賣合同》,原、被告因履行該合同發(fā)生爭議,故本案案由應確定為商品房銷售合同糾紛。
關于原告在被告制作的《新丹溪44號、45號樓提前入戶申請書》申請人處簽名并捺印是否系作出放棄向被告主張應付原告逾期交房違約金21358.33元意思表示的問題。
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五十四條 ?的規(guī)定,民事法律行為是公民或者法人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的合法行為。
第五十七條規(guī)定,民事法律行為從成立時起具有法律約束力。
行為人非依法律規(guī)定或者取得對方同意,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
原告在被告制作的《新丹溪44號、45號樓提前入戶申請書》申請人處簽名并捺印系民事法律行為。
通過庭審調(diào)查可以認定,2012年7月1日,被告以張貼公告的形式通知新丹溪小區(qū)44號樓、45號樓業(yè)主辦理入戶手續(xù)。
2014年8月25日,原告辦理了入住手續(xù),被告向原告交付了房屋。
被告于2014年8月25日要求原告在被告制作的《新丹溪44號、45號樓提前入戶申請書》申請人處簽名并捺印,此時,如原告不在《新丹溪44號、45號樓提前入戶申請書》申請人處簽名并捺印,亦可要求被告按原、被告簽訂的《商品房買賣合同》支付原告逾期交房違約金,且原告未舉示證據(jù)證實被告要求原告在《新丹溪44號、45號樓提前入戶申請書》申請人處簽名并捺印時對原告實施了欺詐、脅迫的行為或存在顯失公平的情形。
如前述,原告在《新丹溪44號、45號樓提前入戶申請書》申請人處簽名并捺印亦不存在重大誤解的情形。
因此,原告在被告制作的《新丹溪44號、45號樓提前入戶申請書》申請人處簽名并捺印應系作出放棄被告應付原告逾期交房違約金21358.33元的意思表示,自原告在該申請書簽名并捺印時,原告的該民事法律行為成立,該申請書對原告即有法律約束力。
故本院對原告主張被告支付原告2014年8月25日前的逾期交房違約金21358.33元的訟訴請求不予支持。
綜上事實及理由,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五十四條 ?、第五十七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八條 ?、第四十四條 ?第一款 ?、第六十條 ?第一款 ?、第一百零七條 ?、第一百一十四條 ?第一款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 ?第一款 ?、第六十五條 ?第一款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 ?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孫某某的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334元,減半收取167元,由原告孫某某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黑龍江省牡丹江市中級人民法院。
本院認為,被告城開公司對該組證據(jù)的形式要件沒有異議,本院予以采信;該組證據(jù)能夠證明原、被告就買賣涉案商品房簽訂了《商品房買賣合同》,原告交納了購房款,原、被告雙方就交付房屋及相關違約責任進行約定的事實,本院予以確認。
關于原告其后向被告出具的提前入戶申請書是否應認定為原告放棄了該筆違約金,本院將結合被告舉示的證據(jù)予以論述,故在此不再贅述。
審理中,被告城開公司為支持其主張,向法庭舉證、原告質(zhì)證、本院認證如下:
證據(jù)1.2012年6月25日工程竣工驗收報告復印件(與原件核對無異)1份。
證明訴爭房屋于2012年6月25日驗收合格,可以達到合同約定的第八條,驗收合格的交付條件。
原告孫某某對該份證據(jù)的形式要件沒有異議,對證明的問題有異議。
該竣工驗收報告是被告單方出具的,并不符合法律規(guī)定的房屋驗收合格證據(jù),該報告中最后的審核單位只是建工集團有限公司,并不是建設局、房產(chǎn)局、消防局等需要進行驗收的主管部門。
因此,該報告不能作為購房合同中第八條第一款規(guī)定的商品房經(jīng)驗收合格的報告。
該證據(jù)不能證明被告已經(jīng)將房屋驗收合格,只是單方向有關部門出具的申請。
本院認為,《建設工程質(zhì)理管理條例》第十六條第一款規(guī)定,建設單位收到建設工程竣工報告后,應當組織設計、施工、工程監(jiān)理等有關單位進行竣工驗收。
第三款規(guī)定,建設工程經(jīng)驗收合格的,方可交付使用。
本案被告于2012年6月25日出具的工程竣工驗收報告由涉案商品房的建設單位、勘察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監(jiān)理單位、質(zhì)理監(jiān)督單位共同審核確認,且各單位的審核結論均為“驗收合格”,應認定涉案商品房已符合原、被告簽訂的《商品房買賣合同》第八條第1項約定的“該商品房經(jīng)驗收合格”,故本院對該份證據(jù)予以采信。
證據(jù)2.照片復印件(與原件核對無異)2張、業(yè)主入戶聯(lián)辦單復印件(與原件核對無異)12張。
證明被告于2012年7月1日發(fā)出通知要求44號樓、45號樓業(yè)主入戶,并在小區(qū)張貼了通知。
44號樓5單元已有業(yè)主辦理了入戶,這12張聯(lián)辦單只是針對1單元的,但在2012年7月份時已有31戶已經(jīng)入戶,被告通知后,原告拒不入戶,造成的損失應由原告自行承擔。
原告孫某某對該份證據(jù)的形式要件有異議,聯(lián)辦單并不是原告簽署的,不能證明已經(jīng)向原告明示該房屋已經(jīng)過驗收合格,被告也沒有證據(jù)證明向原告通知了入戶的情況。
如果被告想證明該房屋已驗收合格,必須出示房產(chǎn)局等相關部門出具的房屋驗收合格證及房屋使用合格證,被告并沒有出示這些,所以不能視為被告向原告交付了房屋。
對照片的形式要件有異議,該照片并不能證明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向公眾通知,被告的手中有原告的聯(lián)系方式,被告并沒有用合同中的聯(lián)系方式通知原告。
即使被告通知原告入戶,按照法律規(guī)定,房屋不具有驗收合格證、使用合格證的,應視為未竣工,是不能向購房戶交付房屋的。
本院認為,被告舉示的該組證據(jù)能夠證實2012年7月1日,被告以張貼公告的形式通知新丹溪小區(qū)44號樓、45號樓即包括原告在內(nèi)的業(yè)主辦理入戶手續(xù),對該組證據(jù)本院予以采信。
證據(jù)3.新丹溪44、45號樓提前入住申請書復印件(與原件核對無異)1份。
證明原告于2014年8月25日出具申請書免除被告逾期交房的違約責任,并明確承諾除申請書的條款外,就該房屋交付問題雙方不存在任何法律糾紛及爭議。
原告孫某某對該份證據(jù)的形式要件沒有異議,對證明的問題有異議。
該申請書是被告出具的格式合同,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在被告出具的格式合同中,如有兩種解釋,應采用不利于出具格式合同一方的解釋。
故原告認為,該申請書原告只放棄了從2014年8月25日之后被告的違約責任,并沒有放棄2014年8月25日前被告逾期違約責任。
本院認為,原告對該份證據(jù)的形式要件沒有異議,本院予以采信;原、被告簽訂的《商品房買賣合同》第九條出賣人逾期交房的違約責任第1.(2)項約定,逾期超過60日后,買受人有權解除合同。
買受人解除合同的,出賣人應當自買受人解除合同通知到達之日起30天內(nèi)退還全部已付款,并按買受人累計已付款的1%向買受人支付違約金。
買受人要求繼續(xù)履行合同的,合同繼續(xù)履行,自本合同第八條規(guī)定的最后交付期限的第二天起至實際交付之日止,出賣人按日向買受人支付已交付房款萬分之一的違約金。
庭審中,原、被告均認可原告于2014年8月25日辦理入戶手續(xù),被告于當日向原告交付房屋,無論被告是否是在2012年7月通知原告辦理入戶手續(xù),2014年8月25日即被告向原告交付房屋之后,均不應再計算逾期交房違約金,由此可以認定,該提前入戶申請書第3項“我本人同意自即日起免除出賣人延期交房的法律責任或其他違約責任”中出賣人延期交房的法律責任應為2014年8月25日前被告應承擔的逾期交房的法律責任,原、被告簽訂的《商品房買賣合同》第九條出賣人逾期交房的違約責任約定明確,原告對被告應承擔的逾期交房違約金的計算時間應是明知的,因此該提前入住申請書不存在兩種解釋的問題。
故本院對被告舉示的該份證據(jù)予以采信。
根據(jù)當事人舉證、質(zhì)證、法庭調(diào)查及本院對上述證據(jù)的認證意見,本院確認本案事實如下:
原、被告于2010年9月30日簽訂了《商品房買賣合同》,合同約定,原告以195948元的價格購買被告開發(fā)建設的位于牡丹江市愛民區(qū)新丹溪小區(qū)一期45號樓單元號商品房;該合同第八條交付期限約定,出賣人應當在2011年8月31日前,依照國家和地方人民政府的有關規(guī)定,將經(jīng)驗收合格并符合本合約定的商品房交付買受人使用;第九條出賣人逾期交房的違約責任第1.(2)項約定,逾期超過60日后,買受人有權解除合同。
買受人解除合同的,出賣人應當自買受人解除合同通知到達之日起30天內(nèi)退還全部已付款,并按買受人累計已付款的1%向買受人支付違約金。
買受人要求繼續(xù)履行合同的,合同繼續(xù)履行,自本合同第八條規(guī)定的最后交付期限的第二天起至實際交付之日止,出賣人按日向買受人支付已交付房款萬分之一的違約金。
該合同已在牡丹江市房產(chǎn)管理局進行了備案登記。
被告于2012年11月29日向原告出具了金額為195948元的《銷售不動產(chǎn)統(tǒng)一發(fā)票》。
2012年6月25日,被告取得了涉案商品房的工程竣工驗收報告。
2012年7月1日,被告以張貼公告的形式通知新丹溪小區(qū)44號樓、45號樓業(yè)主辦理入戶手續(xù)。
2014年8月25日,原告辦理了涉案商品房的入戶手續(xù)。
2014年8月25日,原告在被告制作的《新丹溪44號、45號樓提前入戶申請書》申請人處簽名并捺印。
該申請書第3條約定,“我本人同意自即日起免除出賣人延期交房的法律責任或其他違約責任。
除本承諾書約定的上述條款外,就該房產(chǎn)交付問題,雙方不存在任何法律糾紛及爭議。
”
本院認為:原、被告雙方簽訂了《商品房買賣合同》,原、被告因履行該合同發(fā)生爭議,故本案案由應確定為商品房銷售合同糾紛。
關于原告在被告制作的《新丹溪44號、45號樓提前入戶申請書》申請人處簽名并捺印是否系作出放棄向被告主張應付原告逾期交房違約金21358.33元意思表示的問題。
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五十四條 ?的規(guī)定,民事法律行為是公民或者法人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的合法行為。
第五十七條規(guī)定,民事法律行為從成立時起具有法律約束力。
行為人非依法律規(guī)定或者取得對方同意,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
原告在被告制作的《新丹溪44號、45號樓提前入戶申請書》申請人處簽名并捺印系民事法律行為。
通過庭審調(diào)查可以認定,2012年7月1日,被告以張貼公告的形式通知新丹溪小區(qū)44號樓、45號樓業(yè)主辦理入戶手續(xù)。
2014年8月25日,原告辦理了入住手續(xù),被告向原告交付了房屋。
被告于2014年8月25日要求原告在被告制作的《新丹溪44號、45號樓提前入戶申請書》申請人處簽名并捺印,此時,如原告不在《新丹溪44號、45號樓提前入戶申請書》申請人處簽名并捺印,亦可要求被告按原、被告簽訂的《商品房買賣合同》支付原告逾期交房違約金,且原告未舉示證據(jù)證實被告要求原告在《新丹溪44號、45號樓提前入戶申請書》申請人處簽名并捺印時對原告實施了欺詐、脅迫的行為或存在顯失公平的情形。
如前述,原告在《新丹溪44號、45號樓提前入戶申請書》申請人處簽名并捺印亦不存在重大誤解的情形。
因此,原告在被告制作的《新丹溪44號、45號樓提前入戶申請書》申請人處簽名并捺印應系作出放棄被告應付原告逾期交房違約金21358.33元的意思表示,自原告在該申請書簽名并捺印時,原告的該民事法律行為成立,該申請書對原告即有法律約束力。
故本院對原告主張被告支付原告2014年8月25日前的逾期交房違約金21358.33元的訟訴請求不予支持。
綜上事實及理由,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五十四條 ?、第五十七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八條 ?、第四十四條 ?第一款 ?、第六十條 ?第一款 ?、第一百零七條 ?、第一百一十四條 ?第一款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 ?第一款 ?、第六十五條 ?第一款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 ?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孫某某的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334元,減半收取167元,由原告孫某某負擔。
審判長:汪淯
書記員:董俊萍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