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原告):孫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教師,戶籍地武漢市洪山區(qū)珞喻路***號,現(xiàn)住雙鴨山市寶山區(qū)雙陽礦。被上訴人(原審被告):集賢縣第一中學,住所地集賢縣福利鎮(zhèn)機械街**號。法定代表人:金林杰,男,該校校長。委托代理人:閆文國,該校副校長。被上訴人(原審被告):集賢縣教育局,住所地集賢縣福利鎮(zhèn)花園街。法定代表人:劉恒志,男,該局局長。委托訴訟代理人:李友良,該局黨政辦公室主任。
孫某某向本院上訴請求:1.補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2.撤銷集賢縣第一中學(以下簡稱一中)辭退決定,恢復教學工作;3.全額補發(fā)自2015年1月1日到本案結案(預計2018年12月31日)期間停止我教學工作的勞動報酬244400元;4.享受與在編教師同等待遇,足額支付2010年12月6日至2014年12月31日勞動報酬107100元(全額工資154800元,扣除已領工資47700元,為107100元,其中含4年的13個月工資);5.支付2011年1月6日至2011年12月5日二倍工資30800元;6.補交2010年12月6日至本案終結的社會保險費(預計到2018年12月31日,)116736元,住房公積金18240元。7.技術職稱定中教一級。事實和理由:一、本案案由不是人事爭議,是勞動爭議,原審法院認定案由錯誤。我在一中工作沒有正式編制,沒有與一中簽訂聘用合同,不是聘用制工作人員。自2010年12月6日開始,我在一中教書全日制工作,與一中存在事實勞動關系,屬于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沒用訂立書面勞動合同,但已形成勞動關系后發(fā)生的糾紛,所以本案案由應為勞動爭議。二、補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2010年12月6日,集賢縣教育局安排我到一中教課,全日制教學,至今已經六年多了,然而一中始終沒有和我簽訂書面勞動合同。根據《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七條“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并視為自用工之日起滿一年的當日已經與勞動者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應當立即與勞動者補訂書面勞動合同”之規(guī)定。一中應當立即與我補訂書面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并建立職工檔案。三、撤銷一中辭退我的決定,恢復教學工作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二十條“用人單位對勞動者作出的開除、除名、辭退等處理,或者因其他原因解除勞動合同確有錯誤的,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判決予以撤銷?!痹瓕彿ㄔ簯敳槊饕恢修o退我是否違法,如果違法應當依法撤銷一中辭退決定,恢復我教學工作。此外,原審法院判令一中支付給我雙倍經濟補償金超出了我的訴求,不合法,應當撤銷。四、原審法院不支持關于一中補發(fā)給我2015年1月到本案結案時停止我教學工作工資的訴求,違反《勞動法》第九十八條之規(guī)定。既然一中違法辭退我,根據《勞動法》第九十八條“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guī)定的條件解除勞動合同或者故意拖延不訂立勞動合同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對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焙蛣趧硬縿诓堪l(fā)[1995]223號《違反〈勞動法〉有關勞動合同規(guī)定的賠償辦法》第二條第(四)項“用人單位違反規(guī)定或勞動合同的約定解除勞動合同”,對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賠償勞動者損失;第三條第(一)項“造成勞動者工資收入損失的,按勞動者本人應得工資收入支付給勞動者,并加付應得工資收入25%的賠償費用”。根據上述條款,一中應當全額補發(fā)自2015年1月1日至本案結案(預計2018年12月31日)期間停止我教學工作的工資,并加付應得工資收入25%的賠償費用。工資計算: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月平均工資約為4700元∕月。4700元∕月×52月=244400元(含4年第13個月工資)。五、享受與在編教師同等待遇,足額支付勞動報酬原審法院認為我的勞動報酬是雙方約定,不屬實。我從來沒有與一中約定過勞動報酬,沒有證據證明我與一中約定了這么低的勞動報酬。不能認為一中給我開了工資就認定是約定的勞動報酬。關于減少勞動報酬糾紛由一中承擔舉證責任。我是研究生學歷,高中教師,屬于專業(yè)技術人員,在事業(yè)單位教書。一中應當按照法律和國家規(guī)定給我發(fā)放工資,不能歧視。法院認為教師月工資標準高于省最低工資標準就合法的觀點,違反了《教師法》和《勞動合同法》等法律的相關規(guī)定,我不能接受。具體事實和法律依據如下:2010年12月至2015年1月一中和教育局每年給我開10個月工資,每月1000元左右,遠低于一中相同崗位在職教師的工資且不享有在職教師都享有寒暑假工資、第十三個月工資和邊遠津貼等工資福利。一中發(fā)給我的工資是一中和教育局自行決定的,沒有和我協(xié)商,違反《合同法》第三條“合同當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另一方”之規(guī)定?!秳趧雍贤ā返诙畻l勞動者試用期的工資不得低于本單位相同崗位最低檔工資。根據該法條規(guī)定,我的試用期工資不能低于一中其他在編教師工資,視為已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后的工資也不能低于其他在編教師工資。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十一條“用人單位未在用工的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與勞動者約定的勞動報酬不明確的……實行同工同酬”之規(guī)定,應當享受與在編教師同等待遇。《勞動合同法》第三十條第一款“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勞動合同約定和國家規(guī)定,向勞動者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該法條所指的“國家規(guī)定”應當理解為一中應當執(zhí)行國家關于事業(yè)單位工資標準給我發(fā)放工資。我是碩士研究生學歷,應當享受事業(yè)單位研究生基本工資標準。2014年10月1日以前本人工資標準應當執(zhí)行《事業(yè)單位工作人員工資標準》,2014年10月1日以后應按照《國務院辦公廳文件》(國辦發(fā)〔2015〕3號)和《關于調整事業(yè)單位工作人員基本工資標準的實施方案》執(zhí)行。根據《教師法》第七條第(四)項規(guī)定,教師享有“按時獲取工資報酬,享受國家規(guī)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帶薪休假”權利。第二十五條“教師的平均工資水平應當不低于或者高于國家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平”。第二十六條“中小學教師享受教齡津貼和其他津貼”。根據《教師法》的這些規(guī)定,我應當享受國家規(guī)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帶薪休假”權利,我的平均工資不能低于國家公務員的平均工資。一中和教育局明顯違反了《教師法》的上述強制性規(guī)定。綜上,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二十條第二款“對于追索勞動報酬案件,給付數(shù)額不當?shù)?,人民法院可以予以變更”。一中和教育局應當足額支付給我不足同工同酬的差額工資,使我能夠享受與在編教師同等待遇。應當按照國家規(guī)定給我補發(fā)寒暑假工資和第十三個月工資等勞動報酬和福利待遇。本人工資計算方式:一中和教育局計算應當補發(fā)給我工資的方式:2010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間應領工資總額=足額工資總額-已領工資總額。一中和教育局應當按照國家規(guī)定的事業(yè)單位研究生教師工資標準計算本人月工資:2010年12月6日~2014年9月30日工資為2800元/月左右,2014年10月1日~2014年12月31日一中教師工資上調至4400元/月左右。我的工資應以這些錢數(shù)為參考,具體工資數(shù)額應按照法律和國家政策規(guī)定的標準計算。本人工資收入情況:2010年12月6日,我到一中上班,寒暑假兩個月沒有工資。2010年12月已領工資800元;2011年已領工資總計8500元;2012年已領資12400元;2013年已領工資12400元;2014年已領工資13600元。2010年12月6日~2014年12月31日已領工資總額:47700元。2010年12月6日~2014年12月31日的足額工資總額:154800元(含2011~2014年4年的第13個月工資)。計算方法:2010年12月6日~2014年9月30日足額工資2800元∕月×49月=137200元;2014年10月1日~2014年12月31日足額工資4400元∕月×4月=17600元。2010年12月至2014年12月應領工資總額=足額工資總額-已領工資總額=154800元-47700元=107100元。六、支付二倍工資原審法院判令上訴人支付給我的二倍工資數(shù)額較低,應當按照我與在編教師同等待遇的勞動報酬為標準判決支付2011年1月6日至2011年12月5日二倍工資,其中一倍已在第4項上訴請求中主張,此處索要一倍,每月2800元計算11個月30800元。七、補繳社會保險費、住房公積金。原審法院判令被上訴人為我補繳自2010年12月至2015年1月的社會保險費期限不足,應當追加至本案終結為止。原審法院判令(被上訴人)如不能補交(社會保險費),一中應賠償我的損失,數(shù)額為一中應為我繳納的勞動保險費用。這個判決是為一中以不能為我補繳社會保險費為由預留借口,打算直接給點錢就算了,我沒到退休年齡,不存在不能補繳的情況。具體法律依據如下:1.法院受理社會保險糾紛有法律依據根據《勞動法》第七十二條“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必須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繳納社會保險費”?!渡鐣kU法》第四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用人單位和個人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第八十三條第三款“個人與所在用人單位發(fā)生社會保險爭議的,可以依法申請調解、仲裁,提起訴訟?!备鶕鲜龇l規(guī)定,我和一中都必須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我和一中發(fā)生社會保險糾紛爭議時可以依法提起訴訟,法院應當受理、裁判。自2010年12月至目前,一中始終沒有給我繳納社會保險費。一中應當按照雙鴨山市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公布的繳費比例為我補交足額社會保險費,利息和滯納金由一中支付。2.集賢縣社會保險事業(yè)管理局(以下簡稱社保局)辦理一中為我補繳足額社會保險費有法律依據根據《社會保險法》第六十條第一款“用人單位應當自行申報、按時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非因不可抗力等法定事由不得緩繳、減免”;第六十一條“社會保險費征收機構應當依法按時足額征收社會保險費”;第六十二條“用人單位未按規(guī)定申報應當繳納的社會保險費數(shù)額的,按照該單位上月繳費額的百分之一百一十確定應當繳納數(shù)額;繳費單位補辦申報手續(xù)后,由社會保險費征收機構按照規(guī)定結算”之規(guī)定,一中必須為我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補辦申報手續(xù),不能減免其補應繳的社會保險費。值得注意的是:一中給我開的工資遠低于法定事業(yè)單位研究生工資標準和教師工資標準,我要求享受與在編教師同等待遇的訴求已經在法院審理,在法院沒有裁判的情形下,社保局僅憑一中提供的工資參數(shù)和工作期間就擅自減少、縮短一中為我補繳交社會保險費數(shù)額和期間違反了上述法律規(guī)定,我不能接受。根據《社會保險法》第六十三條第一款“用人單位未按時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由社會保險費征收機構責令其限期繳納或者補足”之規(guī)定,社會保險費征收機構應當責令一中限期繳納或者補足社會保險費,使我將來退休后能夠享受社會保險待遇。2013—2014年集賢縣第一中學為我繳納了工傷保險。3.補交住房公積金關于住房公積金,一中一直沒有給我補繳住房公積金。根據《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第二條第二款本條例所稱住房公積金,是指事業(yè)單位(以下簡稱單位)及其在職職工繳存的長期住房儲金。第十五條單位錄用職工的,應當自錄用之日起30日內到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辦理繳存登記,并持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的審核文件,到受委托銀行辦理職工住房公積金帳戶的設立或者轉移手續(xù)。第三十七條違反本條例的規(guī)定,單位不辦理住房公積金繳存登記或者不為本單位職工辦理住房公積金帳戶設立手續(xù)的,由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責令限期辦理。第三十八條違反本條例的規(guī)定,單位逾期不繳或者少繳住房公積金的,由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責令限期繳存;逾期仍不繳存的,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zhí)行。行政法規(guī)《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上述強制性規(guī)定,能夠作為法院判決的依據。因此,一中應該依該條例為我繳納住房公積金。八、技術職稱定中教一級本人碩士研究生學歷、碩士學位,有高中歷史教師資格證。根據黑龍江省《關于鼓勵和引導高校畢業(yè)生面向基層就業(yè)的實施意見》(黑辦發(fā)[2006]35號)第4條,應當定中教一級職稱。然而一中始終沒有為本人申報定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國家政策和法律沒有關于不是在編教師就不能定職稱的規(guī)定。被上訴人一中答辯稱:我單位認可與原告孫某某之間存在勞動關系,但對于孫某某的訴訟請求不予認可。一、我單位是公辦高中,屬事業(yè)單位性質,現(xiàn)有教師均為具備國家編制的在編教師,依據《黑龍江省事業(yè)單位公開招聘人員暫行辦法》(黑辦發(fā)[2016]32號)和《中共雙鴨山市市委辦公室、雙鴨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事業(yè)單位招聘人員實行“凡進必考”的通知》(雙辦發(fā)[2008]58號)的相關規(guī)定,學校教師錄用只能采取統(tǒng)一考試方式,孫某某未經過統(tǒng)一考試,一中與孫某某解除勞動合同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一條(四)項的規(guī)定;二、孫某某自2015年1月就已經與我單位解除了勞動合同,無工作即無工資,故孫某某要求我單位補發(fā)2015年1月至2018年年末工資的主張,法院不應當支持。三、關于同工同酬的問題,孫某某的主張混淆了其與用工單位的勞動關系和在編教師與學校形成的干部人事關系。四、關于因未簽訂勞動合同的雙倍工資訴求問題,孫某某于2010年12月6日到我校任代課教師,自2011年1月6日起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其于2013年9月22日申請仲裁,已超過仲裁時效。五、未繳納社會保險和住房公積金不屬于仲裁和法院受案范圍,依據相關規(guī)定,社保經辦機構已不能補交社會養(yǎng)老保險費。孫某某關于住房公積金的主張沒有法律依據。綜上,我們完全尊重并認同集賢縣人民法院做出的一審判決,請求法院駁回孫某某的所有訴訟請求。被上訴人集賢縣教育局無答辯。孫某某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與其向本院提出的上訴請求完全一致。一審法院認定事實:被告一中系財政全額撥款的事業(yè)單位,實行人員聘用制度。2010年12月6日,被告教育局給原告孫某某出具介紹信:“一中,茲介紹孫某某前去你處,代課時間:2010年12月至2011年7月?!睂O某某自此在一中任歷史教師。直至2015年1月,一中以孫某某不能勝任工作,學校不再使用代課教師為由,停止了孫某某的教學工作,并停發(fā)工資,但孫某某始終在一中宿舍居住。孫某某在一中教課期間,一中未與孫某某簽訂人事聘用合同或勞動合同,未為孫某某繳納各項社會保險及住房公積金,亦未為孫某某評定教師職稱。2012年9月17日,集賢縣人才交流服務中心對孫某某作出不予受理的人事仲裁復函。2013年1月26日孫某某向集賢縣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2013年1月29日集賢縣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作出集勞仲不字[2013]第2號不予受理通知書。2013年9月22日,孫某某向集賢縣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2013年10月28日,集賢縣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作出集人仲字[2013]第26號仲裁裁決書,裁決駁回孫某某的仲裁請求。一審法院認為,孫某某因政府主管教育工作的職能部門即教育局出具介紹信,到一中任代課教師,孫某某與一中成立勞動合同關系而與教育局無勞動合同關系。孫某某在一中工作期間雙方沒有簽訂書面勞動合同,按《勞動合同法》規(guī)定,未簽訂書面合同的責任在一中,應視為雙方屬事實上的勞動合同關系。在孫某某工作滿一年后,一中仍未與孫某某簽訂書面勞動合同,應視為雙方于此時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關于孫某某的第1、2項訴訟請求,一中現(xiàn)在已經實際辭退孫某某,且一中為全日制高中,在編教師均是事業(yè)編制,不再任用臨時代課教師符合單位性質,故這兩項訴訟請求已無法實現(xiàn)。但在雙方履行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時,一中辭退孫某某應有符合《勞動合同法》要求的理由,并按照《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支付經濟補償?!秳趧雍贤ā返谒氖邨l規(guī)定:“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一中所訴的辭退理由無法使其免除因解除勞動合同應當承擔的責任,一中應當按《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七條的規(guī)定,向孫某某支付經濟補償標準二倍的賠償金,孫某某在一中工作4年零2個月,一中應按4.5個月的雙倍支付賠償金,即1300元/月×4.5個月×2=11700元;關于孫某某的第3、4、7項訴訟請求,由于孫某某與一中系勞動合同關系,勞動報酬應在法律允許的條件下按雙方約定支付,雙方約定的工資標準高于我省最低工資標準,且已足額支付,不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guī)定。其他在編教師與一中是人事關系而非勞動關系,評定職稱并按職稱兌現(xiàn)工資標準屬在編正式教師的待遇,孫某某未提供證據證明與他同期同類的與一中存在勞動合同關系的教師享受了與在編教師同等待遇,或者待遇高于孫某某的標準,故對這三項訴訟請求因孫某某舉證不能而不予支持;關于孫某某的第5項訴訟請求,雙方在試用期滿后即應該簽訂勞動合同,自2010年12月6日-2011年12月5日一中仍未與孫某某簽訂勞動合同。應自2011年1月6日起,支付雙倍工資至2011年12月5日。孫某某的權利自2011年12月6日起遭受侵害。孫某某曾向集賢縣人才交流服務中心主張權利,該部門于2012年9月17日對孫某某作出了不予受理的仲裁復函,故孫某某的該項訴訟請求未超過訴訟時效期間,一中關于孫某某在2013年9月提起仲裁已超過仲裁時效的抗辯意見不予采納,一中應支付2011年1月6日至2011年12月5日孫某某的雙倍工資,扣除一中已支付部分,一中還應支付孫某某這11個月的工資,即800元×11個月=8800元;關于孫某某的第6項訴訟請求,一中與孫某某系勞動合同關系,應為其繳納社會勞動保險,至今一中未為其繳納,一中應向社會勞動保險管理部門補交,如不能補交應賠償因此給孫某某造成的損失,損失的計算可以按自2010年12月6日至本判決生效之日止的一中應為孫某某交納的勞動保險費用計算,具體數(shù)額應以社會保險管理部門的計算為準。關于住房公積金,雙方勞動合同未有約定,法律亦無此強制性規(guī)定,故不予支持。據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十四條第三款、第四十七條、第八十二條、第八十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六條、第七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解釋》(三)第一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一、被告集賢縣第一中學向原告孫某某支付解除合同的雙倍賠償金11700元;二、被告集賢縣第一中學給付原告孫某某2011年1月6日-2011年12月5日雙倍工資的補差款8800元;以上兩款合計20500元于本判決生效后5日內一次性給付;三、被告集賢縣第一中學在本判決生效后15日內為原告孫某某補交2010年12月6日-2015年1月的社會保險費。如不能補交,被告集賢縣第一中學應立即賠償因此給孫某某造成的損失,數(shù)額為被告集賢縣第一中學應為孫某某繳納的社會勞動保險費用,以集賢縣社會勞動保險管理部門計算標準為依據(時間為2010年12月6日至本判決生效之日止)。四、駁回原告孫某某的其他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10元由集賢縣第一中學負擔。二審中,上訴人提交了如下證據:1、一中2015年8月份工資調資表一份,體現(xiàn)王海霞的工資數(shù)額,并申請二審法院調取王海霞的工資清單,稱王海霞系2010年10月參加集賢縣教育局組織的招聘考試后被錄取,2011年2月份開始教學,系研究生學歷,其在一中教學與上訴人的教學時間基本一致,從而證明同學歷、同期工作的在編老師的薪酬水平;2、2010年至2016年黑龍江省城鎮(zhèn)非私營單位教育行業(yè)就業(yè)人員平均工資表,來自于黑龍江省統(tǒng)計局,證明孫某某應獲得的最低工資標準;3、雙鴨山市中級人民法院(2015)雙民終字第32號民事判決書,證明法院審理勞動合同糾紛案件,按照黑龍江省金融業(yè)職工平均工資標準判決農業(yè)銀行原告補發(fā)工資的標準。經庭審質證,被上訴人一中對調資表的真實性、合法性均無異議,對3份證據的關聯(lián)性均有異議,認為孫某某不是在編教師,證據1、2的工資標準均是在編教師的工資標準,不能執(zhí)行在編教師的標準;中級法院判例與本案性質不同,案例屬于合同用工與用人單位之間的勞動爭議,本案屬于代課教師與學校之間的勞動爭議,不能做類案參考。被上訴人一中、集賢縣教育局均未提交新的證據。對孫某某提交證據認證如下:孫某某提交的證據1、2,證明的對象均是事業(yè)單位在編教師的工資標準,非合同用工的代課教師工資標準,證據3的案例中,原告系農業(yè)銀行合同工,其工資是適用黑龍江省金融業(yè)職工平均工資標準,亦系企業(yè)單位的合同用工標準,而本案孫某某不是在編教師,要求適用黑龍江省統(tǒng)計局公布的在編教師工資標準,亦非合同用工的代課教師工資標準,均與合同用工無關,均不予以采信。二審查明:孫某某自2010年12月6日,經集賢縣教育局介紹其到一中從事教學任務后,工作至2015年1月,之后一中在未與孫某某協(xié)商亦未告知理由的情況下,口頭辭退孫某某的教職工作,沒有下發(fā)任何書面材料。孫某某的實領工資情況是:每年開10個月工資,另2個月學校放假,不領工資。2010年12月領取300元;2011年1-6月每月領取800元,9-12月每月領取1000元;2012年3-6月,9-12月,每月均領1300元,7-8月每月領取1000元;2013年,3-6月,9-12月,每月均領1300元,7-8月每月領取1000元;2014年,3、4月每月領取1500元,5月1400元,6月1300元,7、8月每月500元,9-12月每月1600元;2015年1月800元。2011年7、8月,2012年1、2月,2013年1、2月,2014年1、2月,無工資。以上,孫某某共領取工資47800元。另查:黑龍江省人民政府下發(fā)《關于我省調整最低工資標準的通知》,分別是(2010)66號文件,自2010年7月1日起雙鴨山市最低工資每月700元、(2012)66號文件,自2012年12月1日起雙鴨山市最低工資每月1050元、(2015)3號黑法明傳文件,自2015年10月1日起雙鴨山市最低工資每月1270元。本院查明的其他事實與一審查明事實一致。
原審原告孫某某訴原審被告集賢縣第一中學勞動爭議糾紛一案,集賢縣人民法院以人事爭議為案由,于2014年1月27日作出(2013)集民初字第668號民事判決書,判決:駁回原告孫某某的訴訟請求。判后孫某某不服,上訴至本院,2014年12月11日,本院作出(2014)雙民終字第74號民事判決書,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孫某某不服,向黑龍江省高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2015年11月4日,黑龍江省高級人民法院作出(2015)黑高民申二字第237號民事裁定書,認為本案應為勞動爭議糾紛,指令本院再審本案。2016年2月29日,本院作出(2016)黑05民再1號民事裁定書,裁定:撤銷雙鴨山市中級人民法院(2014)雙民終字第74號民事判決及集賢縣人民法院(2013)集民初字第668號民事判決;本案發(fā)回集賢縣人民法院重審。集賢縣人民法院重審時,根據孫某某的申請,依法追加集賢縣教育局為本案共同被告參加訴訟,于2016年9月22日作出(2016)黑0521民初894號民事判決書。判后,原告孫某某不服上訴于本院,本院于2017年1月20日作出(2016)黑05民終863號民事裁定書:一、撤銷集賢縣人民法院(2016)黑0521民初894號民事判決;二、本案發(fā)回集賢縣人民法院重新審理。集賢縣人民法院于2017年3月30日作出(2017)黑0521民初562號民事判決,原告孫某某不服,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7年4月24日立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17年6月30日、9月28日兩次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上訴人孫某某,被上訴人集賢縣第一中學的委托訴訟代理人閆文國到庭參加訴訟,被上訴人集賢縣教育局第一次開庭經合法傳喚未到庭參加訴訟,第二次開庭,其委托訴訟代理人李友良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本院認為,本案主要涉及以下爭議:一、關于雙方的法律關系及勞動合同關系履行的問題孫某某經集賢縣教育局介紹,到一中去從事歷史科目的教學工作,其不屬于經聘任程序招錄的正式在編老師,孫某某與一中之間形成勞動合同關系而非人事爭議關系。在集賢縣教育局介紹的代課期限8個月到期后,一中仍留用孫某某繼續(xù)從事教學工作,但一直未簽訂勞動合同,《勞動合同法》第十四條第三款規(guī)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滿一年不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視為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已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睂O某某與一中之間形成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關系。2015年1月,一中口頭辭退孫某某。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條規(guī)定,“有下列三種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后,可以解除勞動合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法釋〔2001〕14號)第二十條“用人單位對勞動者作出的開除、除名、辭退等處理,或者因其他原因解除勞動合同確有錯誤的,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判決予以撤銷?!薄秳趧雍贤ā返谒氖藯l“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guī)定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勞動者要求繼續(xù)履行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繼續(xù)履行”的規(guī)定,一中辭退孫某某系口頭辭退,未采用書面形式,未完成送達行為,不符合法律規(guī)定的辭退要件,故不存在法律上的辭退行為,孫某某訴訟請求撤銷“辭退”行為沒有事實和法律依據,同時一中未履行法定解除程序,一中與孫某某之間未解除勞動合同,雙方的勞動合同關系仍處于延續(xù)中。一審法院認定辭退行為有效,雙方解除了勞動合同關系,屬于適用法律不當,二審予以糾正。孫某某訴訟請求其與一中補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關系,恢復教學工作,屬于雙方的合意行為,人民法院不能強制一中與孫某某訂立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亦不能強迫一中恢復教學工作,故對此節(jié)訴訟請求不予支持。二、關于享受與在編教師同等待遇,補充支付2010年12月6日至2014年12月31日勞動報酬107100元、自2015年1月1日到本案結案期間的勞動報酬244400元的問題。《勞動法》第九十八條規(guī)定“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guī)定的條件解除勞動合同或者故意拖延不訂立勞動合同的,對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薄秳趧臃ā返谒氖鶙l規(guī)定“工資分配應當遵循按勞分配原則,被告同工同酬?!秳趧雍贤ā返谌畻l第一款“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勞動合同約定和國家規(guī)定,向勞動者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蹲罡呷嗣穹ㄔ宏P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二十條第二款規(guī)定“對于追索勞動報酬案件,給付數(shù)額不當?shù)?,人民法院可以予以變更。根據上述法律?guī)定,孫某某有權利按照同工同酬標準主張工資。爭議焦點是,同工同酬的參照對象是誰?!秳趧雍贤ā返诙l第二款規(guī)定“事業(yè)單位與其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與勞動合同,依照本法執(zhí)行”?!秳趧雍贤ā返谑粭l“用人單位未在用工的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與勞動者約定的勞動報酬不明確的,新招用的勞動者的勞動報酬按照集體合同規(guī)定的標準執(zhí)行;沒有集體合同或者集體合同未規(guī)定的,實行同工同酬”?!秳趧雍贤ā返谖迨鍡l規(guī)定,集體合同中勞動報酬和勞動條件等標準不得低于當?shù)厝嗣裾?guī)定的最低標準;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訂立的勞動合同中勞動報酬和勞動條件等標準不得低于集體合同的標準。一中屬于事業(yè)單位,在編教師與單位確認的是人事關系,而不是勞動關系,所以在編人員的待遇不是按照《勞動法》調節(jié)的,而是依據《事業(yè)單位在編人員管理條例》,其入職條件、學歷、經歷與合同制人員不一致,而且事業(yè)單位在編人員的工資組合包括:基本工資+績效工資?;竟べY=崗位工資+薪級工資+職稱工資。而職稱工資是評聘結合的,所以工資組成不一樣,因此同工缺乏依據。孫某某非一中在編老師,只能適用《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秳趧臃ā防锏耐ね曛傅氖呛贤迫藛T的同工同酬,合同制人員與單位確認的是雇傭關系而不是人事關系,其待遇依據《勞動法》。綜上,孫某某要求與在編教師同工同酬,于法無據。根據一中提供的孫某某教學同期代課教師領取工資表格體現(xiàn),任班主任的代課教師每月工資高于普通代課教師400元。孫某某不任班主任,與普通代課教師工資對比,標準相同。按照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公布的雙鴨山市最低工資標準,孫某某2010年12月工資300元,低于最低工資標準700元;2013年7、8月每月1000元,2014年7、8月每月500元,2015年1月工資800元,均低于最低工資1050元,6個月份的差額為1950元。除了這6個工資低于全省最低工資標準外,其他月份工資均不低于全省最低工資標準,故應補足差額1950元。同時,2011年至2014年,每年法定休假二個月,無工資,《勞動法》第五十一條規(guī)定,勞動者在法定休假日,用人單位應當支付工資。按照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公布的雙鴨山市最低工資標準,2011年、2012年每年少付1400元,2013年、2014年每年少付2100元,共計7000元,應予補足。自2015年2月起至9月,每月執(zhí)行全省最低工資標準1050元,自10月至今,每月執(zhí)行全省最低工資1270元,則2015年應補發(fā)工資12210元;2016年應補發(fā)全年工資15240元;2017年應補發(fā)工資,至今10個月12700元。以上共計應補發(fā)、補足工資49100元。此外,還應補發(fā)自2017年11月開始至二審判決生效日之月止,按照黑龍江省最低月工資標準計付的工資。三、關于孫某某請求支付二倍工資30800元的問題。孫某某在一中代課滿一年后,一中未與其簽訂書面勞動合同,《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二條第一款規(guī)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卑凑张c其他代課教師的同工同酬原則,一中應向孫某某給付2011年1月6日至12月5日的工資,為8800元。原審已予確認,應予維持。四、關于孫某某主張的補繳社保費和公積金請求?!秳趧臃ā返谄呤l規(guī)定:“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必須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繳納社會保險費”?!渡鐣kU法》第四條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用人單位和個人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第八十三條第三款規(guī)定“個人與所在用人單位發(fā)生社會保險爭議的,可以依法申請調解、仲裁,提起訴訟?!备鶕鲜龇梢?guī)定,用人單位即一中有義務為孫某某補充申辦社保手續(xù),但是否在法院審理范疇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規(guī)定:“勞動者以用人單位未為其辦理保險手續(xù),且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不能補辦導致其無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為由,要求用人單位賠償損失而發(fā)生爭議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根據上述規(guī)定,法院受理的前提有二條,一是用人單位未為勞動者辦理社會保險手續(xù),二是社保經辦機構不能補辦社保手續(xù),勞動者請求賠償損失。本案中,孫某某的訴訟請求一中為其補繳2010年12月6日至本案終結時的社保費116736元,屬于行政管理范疇,在沒有證據證明社保經辦機構不能補辦的情況下,孫某某的訴訟請求不在法院審理范疇內,不應獲得支持。原審關于補交社會保險費的判項屬于適用法律不當,二審予以糾正。關于補繳公積金的請求,屬于行政管理事項,不在人民法院民事審理范疇內,故不予支持。五、關于孫某某請求評定技術職稱為中教一級的問題。孫某某訴訟請求評定技術職稱,屬于行政管理事項,不在人民法院民事審理范疇內,故不予支持。另,集賢縣教育局與孫某某之間未建立勞動合同關系,原審判決集賢縣教育局不承擔民事責任正確。綜上,一審法院認定事實部分錯誤,適用法律有不當之處,二審應予部分改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二項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撤銷集賢縣人民法院(2017)黑0521民初562號民事判決第一項即“被告集賢縣第一中學向原告孫某某支付解除合同的雙倍賠償金11700元”。二、撤銷集賢縣人民法院(2017)黑0521民初562號民事判決第三項即“被告集賢縣第一中學在本判決生效后15日內為原告孫某某補交2010年12月6日-2015年1月的社會保險費。如不能補交,被告集賢縣第一中學應立即賠償因此給孫某某造成的損失,數(shù)額為被告集賢縣第一中學應為孫某某繳納的社會勞動保險費用,以集賢縣社會勞動保險管理部門計算標準為依據(時間為2010年12月6日至本判決生效之日止)”。三、維持集賢縣人民法院(2017)黑0521民初562號民事判決第二項即“被告集賢縣第一中學給付原告孫某某2011年1月6日-2011年12月5日雙倍工資的補差款8800元,此款項于本判決生效后五日內一次性給付”。四、維持集賢縣人民法院(2017)黑0521民初562號民事判決第四項即“駁回原告孫某某的其他訴訟請求”。五、被上訴人集賢縣第一中學向上訴人孫某某補足、補發(fā)2010年12月至2017年10月的工資共計49100元,給付自2017年11月起至本判決生效日對應的月份止,按照黑龍江省最低的雙鴨山市月工資標準計付的工資。此款項于本判決生效后五日內付清。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一審案件受理費10元,二審案件受理費10元,共計20元,均由被上訴人集賢縣第一中學負擔。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 王占林
審判員 李 曌
審判員 劉國玉
書記員:喬思婷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