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孫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地江蘇省高郵市,現(xiàn)住上海市閔行區(qū)。
原告汪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地上海市楊浦區(qū)。
原告汪滔,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地上海市寶山區(qū)。
上述三原告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周德凱,上海市尚偉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述三原告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袁慧萍,上海市尚偉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王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地上海市浦東新區(qū)。
被告張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地上海市。
委托訴訟代理人:陳琳,上海市龍光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孫某某、汪某、汪滔與被告王某某、張某某生命權糾紛一案,本院于2019年9月16日立案,依法適用簡易程序于2019年12月3日公開開庭進行審理。原告孫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即原告汪某、汪滔的委托訴訟代理人周德凱,被告王某某、被告張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陳琳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孫某某、汪某、汪滔共同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醫(yī)療費18,490.70元(人民幣,幣種下同)、住院伙食補助費380元、護理費1,520元、外購醫(yī)用品949.40元(腹帶、護墊)、雜費621.10元(礦泉水、紙巾、毛巾、面盆)、死亡賠償金544,272元、精神損害撫慰金50,000元、喪葬費42,792元(按照每月7,132元計算6個月),上述費用要求兩被告按照40%責任共同賠償三原告損失263,657.56元;2、要求兩被告賠償律師費16,000元。事實和理由:三原告與被害人汪滌吾分別為夫妻、父子關系。孫某某夫妻二人在浦江鎮(zhèn)浦連路XXX弄XXX號XXX樓經營唱吧。2019年2月28日晚,原告孫某某與被害人汪滌吾在唱吧內,見被告等人在室內吸煙并要求插隊唱歌,汪滌吾便對被告等人的行為進行勸阻,卻遭致兩被告的辱罵和推搡。雖經他人勸阻,被告依然不罷休,汪滌吾病發(fā)后被告仍對其進行辱罵,被告過激的言行導致了汪滌吾心臟病發(fā)作,心跳驟停?!?20”急救中心將汪滌吾送醫(yī)院搶救,經心肺復蘇后一直處于昏迷狀態(tài)。在汪滌吾搶救期間,已實際用去醫(yī)藥費共計16,489.40元、護工費1,520元、監(jiān)護室雜費3,689.20元。2019年3月20日終因心力衰竭而宣告死亡?,F(xiàn)認為因兩被告的不當行為直接導致汪滌吾的死亡,兩被告應承擔賠償責任。
被告王某某辯稱,2019年2月28日晚上其與被告張某某及兩被告的朋友一起到死者的唱吧唱歌。當天其沒有罵過死者,也沒有毆打或者推搡死者。死者死亡與其無關?,F(xiàn)其不同意原告的訴訟請求。
被告張某某辯稱,其不同意原告的訴訟請求。2019年2月28日晚上其及被告王某某還有兩被告的朋友一起到死者的唱吧去唱歌。其在唱吧期間沒有毆打或者推搡過死者,也沒有辱罵死者。死者死亡與其無關。
本院經審理認定事實如下:
兩被告系朋友關系。2019年2月28日晚,兩被告至死者汪滌吾及原告孫某某共同經營的位于上海閔行區(qū)浦江鎮(zhèn)浦連路XXX弄XXX號XXX樓的唱吧唱歌。至當天晚上21時20分左右,因被告張某某想插隊唱歌,汪滌吾與原告孫某某不允許,被告張某某與汪滌吾產生口角,之后兩被告與邊上其他客人亦為此產生爭吵,期間被告張某某與汪滌吾又發(fā)生爭吵,并互有推搡動作,但因被邊上人員勸阻未發(fā)生肢體沖突,之后被告張某某被原告汪滔勸至唱吧外,后汪滌吾坐到邊上椅子上,此時被告王某某又至汪滌吾面前與汪滌吾就此事繼續(xù)爭執(zhí),汪滌吾不久捂住胸口表現(xiàn)不適,后從椅子上倒下喪失意識。之后被告張某某與被告王某某離開了唱吧。后汪滌吾被送至醫(yī)院,根據(jù)當天就醫(yī)記錄記載:“激動后胸悶氣促1小時,半小時后出現(xiàn)意識喪失,既往有嚴重心衰病史……救護車上出現(xiàn)心跳驟停、室顫……”當日醫(yī)院出具病危通知書,載明汪滌吾目前情況為心跳驟停、心力衰竭。2019年3月20日,汪滌吾搶救無效死亡。醫(yī)院出具的死亡記錄載明死亡診斷:1、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心、肺、肝、腎);2、XXX疾病、心功能Ⅲ-Ⅳ級、心律失常、心房顫動;3、肋骨骨折;4、肺部感染。汪滌吾居民死亡醫(yī)學證明書載明主要死亡原因為心力衰竭。庭審中,三原告表示汪滌吾肋骨骨折系為搶救汪滌吾進行心肺復蘇時造成。
另查明,汪滌吾既往出院記錄顯示,汪滌吾既往患有XXX疾病、缺血性心肌病、陳舊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陣發(fā)性房顫、室性早博、高血壓等疾病。
又查明,原告孫某某于2019年3月2日至上海市公安局閔行分局杜行派出所報案,后公安機關為兩被告及案外人周某某、虞某某、陳某某、畢某等人制作詢問筆錄。
又查明,死者汪滌吾系非農戶籍,其與原告孫某某系夫妻關系。汪滌吾生前育有二子即原告汪某及原告汪滔。汪滌吾的母親于2016年9月6日去世。庭審中,三原告表示汪滌吾的父親解放前去了臺灣,后再無音訊,現(xiàn)如健在已100歲左右,故認為已去世。
又查明,為搶救汪滌吾,花費醫(yī)療費14,557.10元(已扣除醫(yī)保統(tǒng)籌支付及附加支付部分)。醫(yī)療治療期間另花費了護理費1,520元,為住院治療購買護理墊、腹帶等醫(yī)用品花費715元。另為訴訟聘請律師三原告花費律師費16,000元。
以上事實,由原告提供的結婚證、戶籍證明、戶口簿、簡歷表、上海市公安局案件接報回執(zhí)單、詢問筆錄、病歷、出院記錄、死亡記錄、病危通知書、照片、居民死亡醫(yī)學證明書、醫(yī)療費發(fā)票、陪護費發(fā)票、護理墊發(fā)票、護理墊及約束帶發(fā)票、腹帶發(fā)票、護理墊收銀小票、聘請律師合同、律師費發(fā)票、視頻監(jiān)控,法院出示的退卷函以及當事人的陳述等證據(jù)所證實。
本院認為,公民的生命健康權受法律保護,侵害他人生命健康造成傷害的,應當根據(jù)侵權人的責任賠償受害人相應的損失。本案中,雙方的爭議焦點在于汪滌吾的死亡兩被告是否有責任。首先,根據(jù)現(xiàn)場監(jiān)控視頻顯示,被告張某某與被告王某某均與死者產生過爭吵。雖現(xiàn)場監(jiān)控視頻無音效,但根據(jù)視頻中兩被告與死者互動時的動作、表情及邊上人員勸阻的動作來看,兩被告應與死者均發(fā)生過較激烈的爭執(zhí)。且根據(jù)雙方訴訟陳述,兩被告與汪滌吾發(fā)生糾紛的起因系被告張某某想要插隊唱歌未獲允許。其次,本案中,汪滌吾在與兩被告發(fā)生爭執(zhí)后即陷入昏迷心跳驟停,后經搶救無效死亡,居民死亡證明書載明死亡原因系心力衰竭,雖原告未能在事發(fā)后委托對汪滌吾的尸體進行相關的司法鑒定,但根據(jù)常理,爭吵會導致人情緒激動、心跳加速、血壓升高,而本案死者汪滌吾年逾古稀,既往患有XXX疾病,故兩被告與汪滌吾爭吵會一定程度誘發(fā)汪滌吾自身疾病,導致其發(fā)病死亡,結合汪滌吾與兩被告發(fā)生爭吵后即心跳驟停及居民死亡醫(yī)學證明書所載汪滌吾死亡原因等因素,本院確認兩被告的侵權行為與汪滌吾的死亡具有一定因果關系。兩被告至汪滌吾與原告孫某某經營的唱吧唱歌,應當聽從唱吧經營者對唱吧的管理,即便有異議亦應理性克制表達,卻因想插隊唱歌等事宜與汪滌吾發(fā)生爭吵,具有過錯,而汪滌吾明知自己年事已高且患有XXX疾病,亦未能克制自身的情緒,與兩被告發(fā)生爭吵,故被侵權人汪滌吾對于損害的發(fā)生亦存在過錯,可以減輕兩被告的責任。綜合本案雙方過錯及爭吵系汪滌吾死亡的誘發(fā)因素等情況,酌情確定兩被告承擔20%的民事賠償責任。
關于損害賠償?shù)姆秶?,本院認定如下:對醫(yī)療費,經審核票據(jù),計14,557.10元(已扣除醫(yī)保統(tǒng)籌支付及附加支付部分),均屬合理損失,應計入賠償范圍;住院伙食補助費,根據(jù)汪滌吾住院天數(shù),酌定380元;護理費,根據(jù)汪滌吾治療情況及實際發(fā)生的護理費金額,原告主張1,520元合理,本院予以確認;外購醫(yī)用品(腹帶、護墊),系汪滌吾住院治療所需,屬合理支出,本院據(jù)票確認此項為715元;雜費,現(xiàn)原告舉證不足以證明系汪滌吾住院治療所需,本院不予支持;死亡賠償金,根據(jù)汪滌吾死亡時年齡、戶籍情況等因素,原告主張此項為544,272元合理,本院予以確認;喪葬費,根據(jù)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標準,原告主張此項為42,792元合理,本院予以確認;精神損害撫慰金,原告主張50,000元,本院酌情支持;律師費,根據(jù)本案情況、律師費收費標準及原告實際支付的律師費酌情確定此項為10,000元,上述共計664,236.10元,由兩被告按20%賠償三原告共計132,847.22元。需要指出的是,汪滌吾父親各原告均稱已死亡,因歷史原因等因素無相關證明。但如其尚健在,各原告獲得賠償款后應有支付其相應賠償款的義務。據(jù)此,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六條第一款、第八條、第十六條、第二十六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七條第一款、第三款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被告張某某、王某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賠償原告孫某某、汪某、汪滔各項損失共計132,847.22元。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計2,617.62元,由原告孫某某、汪某、汪滔負擔1,374.25元,被告張某某、王某某負擔1,243.37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或代表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沈莞茜
書記員:王禕勇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