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湖北寶某農業(yè)科技有限公司。住所地:湖北省安陸市經濟開發(fā)區(qū)寶某路。
法定代表人程榆茗,該公司執(zhí)行董事。
委托代理人彭莉,湖北書院律師事務所律師。代理權限:代為承認、放棄、變更訴訟請求,代為調解,代為調查取證,代為簽收法律文書。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姜志軍。
委托代理人楊宏略、魏以軍,湖北維思德律師事務所律師。代理權限:一般代理。
上訴人湖北寶某農業(yè)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寶某公司)與被上訴人姜志軍買賣合同糾紛一案,湖北省安陸市人民法院受理后,于2014年9月14日作出了(2014)鄂安陸民初字第00773號民事判決。判決后,寶某公司不服該判決,向本院提出上訴,本院立案受理后,作出(2014)鄂孝感中民二終字第00213號民事裁定,撤銷湖北省安陸市人民法院(2014)鄂安陸民初字第00773號民事判決,發(fā)回湖北省安陸市人民法院重審。湖北省安陸市人民法院另行組成合議庭進行了審理,于2015年12月24日作出(2015)鄂安陸民初字第00821號民事判決。判決后,寶某公司不服該判決,向本院提出上訴。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16年2月26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上訴人寶某公司的委托代理人彭莉,被上訴人姜志軍及其委托代理人楊宏略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一審經審理查明:姜志軍與寶某公司經口頭協商一致約定,由姜志軍向寶某公司供應生豬。后寶某公司的經辦人員向姜志軍提供“賬務核對清單”。該清單顯示姜志軍先后給寶某公司供應生豬12130頭(含楊誼春名下供應163頭),對應價款19498379.05元(含楊誼春名下款項286383.72元)。另姜志軍提供的銀行帳戶明細顯示,寶某公司已經累計支付價款18331072.58元,寶某公司尚欠1167306.47元未付,經姜志軍多次催討,至今未付而成訟。
一審法院認為,本案所爭議的焦點主要是:一、寶某公司業(yè)務員提供給姜志軍的生豬供應“賬務核對清單”是代表公司行為還是個人行為;二、寶某公司欠款是以上述“帳務核對清單”載明為準還是以寶某公司所稱自身財務部門核定為依據;三、姜志軍有無權利對寶某公司所欠楊誼春生豬款一并起訴。對于第一個焦點問題,根據庭審中雙方陳述,姜志軍與寶某公司此前即已發(fā)生煤炭購銷業(yè)務,有一定的合作基礎和信任關系,寶某公司開展業(yè)務合作的具體部門負責人為金磊。2013年金磊調任生鮮采購部經理,彭鑫帥為金磊部門員工。此后,雙方達成生豬供應口頭協議,姜志軍開始為寶某公司供應生豬。自2013年5月6日開始,至當年9月14日結束。其間,寶某公司生鮮采購部負責人金磊安排該部門員工彭鑫帥提供歷次生豬供應“賬務核對清單”給姜志軍。這一事實已得到彭鑫帥的認可。但由于生豬市場價格波動較大,雙方通過口頭約定的形式明確合同關系,未簽訂書面合同。一審法院認為,口頭協議是雙方真實意思的表示,并不違反法律的規(guī)定,應視為有效。從姜志軍與寶某公司雙方長達四個多月的持續(xù)、穩(wěn)定的生豬供應關系和全過程來看,金磊、彭鑫帥兩人在與姜志軍關于生豬收購洽談、實施中的履職行為理當獲得了寶某公司的認可。寶某公司以其履行生豬采購職責的員工金磊、彭鑫帥未有書面《授權委托書》作為抗辯理由不成立。對于爭議的焦點二,綜合公安機關的調查情況說明和雙方訴辯意見,寶某公司生鮮采購部員工向姜志軍提供生豬供應“賬務核對清單”,是雙方通過口頭約定的形式明確生豬供應合同關系,姜志軍依約提供生豬,寶某公司單位業(yè)務員按當日生豬頭數、重量、單價、扣款,結算金額給予明確,累計向姜志軍提供十三張清單,能夠證明寶某公司當時就買賣標的物的價款向姜志軍出具了憑條,寶某公司并未提出異議。至于寶某公司辯稱,該清單中的結算價格為每次要求姜志軍供應生豬前雙方商議的收購指導價格,實際結算價格另有調整或變動,要待生豬屠宰后根據豬的成色、出肉率等因素綜合確定,以寶某公司財務部門核定為準。對寶某公司這一訴辯主張,寶某公司未能提供相應證據證明姜志軍對此知情并表示認可或同意。對于爭議的焦點三,姜志軍訴訟過程中提交的《授權委托書》已經表明,楊誼春將個人名下對寶某公司的應收款98475.62元債權轉讓給姜志軍,并告知寶某公司。在庭審過程中,楊誼春出庭并當庭對此予以確認,還出具了《關于債權轉讓證明》的補充證據。故此,案外人楊誼春將其對寶某公司的債權轉讓給姜志軍,對寶某公司生效,姜志軍有權一并提起訴訟。
綜上,姜志軍與寶某公司間的口頭買賣合同成立并有效,交易的客觀事實存在,現姜志軍要求寶某公司付清欠款,應予以支持。寶某公司在生豬供應后,未按時付款,已構成違約。關于姜志軍對寶某公司違約逾期期間主張遲延付款利息的計算標準問題,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十二條第(四)項規(guī)定“履行期限不明確的,債務人可以隨時履行,債權人也可以隨時要求履行,但應當給對方必要的準備時間”的規(guī)定,姜志軍向公安局控告時即2013年11月18日,寶某公司就應當履行。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二十四條第四款“買賣合同沒有約定逾期付款違約金或者該違約金的計算方法,出賣人以買受人違約為由主張賠償逾期付款損失的,人民法院可以中國人民銀行同期同類人民幣貸款基準利率為基礎,參照逾期罰息利率標準計算”的規(guī)定,寶某公司應當自2013年11月18日起按中國人民銀行規(guī)定的同期逾期罰息計算標準支付損失,姜志軍請求的其他損失無證據證明,不予支持。經合議庭評議,并經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十條、第十三條、第六十一條、第一百零七條、第一百零九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二條之規(guī)定,判決:1、寶某公司在判決生效后十日內支付姜志軍生豬欠款1167306.47元及逾期付款利息(自2013年11月18日起至判決確定的給付之日止,以中國人民銀行規(guī)定的同期同類人民幣貸款基準利率為基礎,參照逾期罰息利率標準計算支付)。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義務,則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2、駁回姜志軍的其他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15894元,由寶某公司負擔。
二審經審理查明,由于有向寶某公司供應煤炭的業(yè)務關系,姜志軍結識了寶某公司的部門負責人金磊。2013年金磊調任寶某公司生鮮采購部負責人后,姜志軍遂與金磊聯系供應生豬的業(yè)務,并與金磊達成了生豬供應的口頭協議。2013年5月6日至同年9月14日期間,姜志軍多批次向寶某公司供應生豬11967頭,案外人楊誼春向寶某公司供應生豬163頭。寶某公司截止2013年11月4日累計向姜志軍支付貨款18331072.58元。2013年5月24日,彭鑫帥向姜志軍發(fā)出短信,確認2013年5月22日姜志軍向寶某公司供應生豬104頭,單價7.08元,扣款599.08元,結算金額161136.44元。此后為了對賬,寶某公司的業(yè)務員彭鑫帥向姜志軍提供了寶某公司采購姜志軍生豬情況的一些表格,表格中注明了供應生豬的日期、頭數、重量、價款。依據上述表格(即“財務核對清單”,該清單中包含彭鑫帥2013年5月24日短信確認的單筆交易)、短信,姜志軍認為寶某公司應向其支付貨款19498379.05元(含楊誼春名下款項286383.72),遂依據上述表格記載的貨款向寶某公司催討貨款,但未果。2013年11月18日,姜志軍向安陸市公安局報案,控告寶某公司詐騙貨款。寶某公司向安陸市公安局提交財務核算清單顯示,姜志軍供應生豬的頭數、重量與姜志軍本人所持表格上記載的一致,但價款不一致。2014年5月8日,安陸市公安局決定不予立案,姜志軍遂向法院提起本案訴訟。2015年10月13日,寶某公司向一審法院提供書面材料確定不對案涉生豬價款進行鑒定。
二審另查明,2014年7月1日,案外人楊誼春將其個人名下對寶某公司享有的債權轉讓給姜志軍,并在本案一審庭審時當庭對債權轉讓事實予以確認。
本案二審雙方當事人爭議的焦點問題是:一、寶某公司欠付姜志軍貨款的金額應當如何確定。二、姜志軍是否有權在本案中主張其受讓的楊誼春名下的債權。
關于焦點問題一,本院認為:本案買賣合同雙方當事人對生豬交易的頭數、重量沒有爭議,雙方當事人對欠付貨款的爭議集中在案涉生豬單價應當如何確定的問題上。由于本案雙方當事人是以口頭方式訂立的買賣合同,雙方對生豬的單價沒有明確進行約定,故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十二條第二款的規(guī)定,按照訂立合同時履行地的市場價格履行。由于寶某公司不申請對案涉生豬的價款按安陸市市場價格進行鑒定,故案涉生豬的價款應當以本案現有的證據進行確認。
本案中,姜志軍提交了“財務核對清單”,并據此認為案涉生豬價款應當以該清單所記載的數額進行確認。寶某公司提交了該公司的收購結算流程、寶某公司的內部文件、寶某公司內部規(guī)定的采購驗收標準、寶某公司與案外人簽訂的生豬采購合同等證據,并據此認為案涉生豬價款應當是經過宰前、宰中、宰后的各因素扣款后的價格。針對上述雙方當事人關于價款認定標準的爭議,本院認為:1、雖然寶某公司對該“財務核對清單”的合法性有異議,認為該清單是金磊超越職權與姜志軍惡意串通侵害寶某公司利益的行為,但金磊是寶某公司具體負責生鮮采購的部門負責人,其與姜志軍訂立口頭買賣合同是其職責范圍以內的工作,并未超越其職權范圍,其行為應當認定為職務行為,該職務行為的后果應由寶某公司承擔。如果寶某公司認為金磊在與姜志軍的交易過程中有違反公司規(guī)定操作的不當行為,應由寶某公司按照其公司內部規(guī)定處理,但不得據此對抗第三人。2、雖然寶某公司對“財務核對清單”的真實性有異議,認為該清單沒有寶某公司的簽章確認,也沒有經辦人的簽字確認,但寶某公司的職員彭鑫帥在安陸市公安局的詢問筆錄中承認曾向姜志軍提供過采購姜志軍生豬的一些表格,雖然彭鑫帥并未確認姜志軍所持有的“財務核對清單”均系其提供,但結合姜志軍所持有的“財務核對清單”上所記載的供應生豬的頭數、重量與寶某公司財務部門向安陸市公安局提供的數據一致;彭鑫帥在該清單的部分冊頁上有標注;該清單中包含彭鑫帥2013年5月24日短信確認的單筆交易;該清單連貫、完整,并無變造、偽造的痕跡等事實,本院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guī)定》第六十四條、第六十六條、第七十三條第一款的規(guī)定,確認該清單的真實性。3、雖然寶某公司提交證據證明案涉生豬價款應當是經過宰前、宰中、宰后的各因素扣款后的價格,但其提交的證據均系該公司的內部規(guī)定,或該公司與案外人的交易記錄,不能證明寶某公司的內部規(guī)定已到達姜志軍,姜志軍知曉并認可;也不能證明寶某公司與案外人的交易方式是公眾所知曉、姜志軍所認可的交易習慣,故本院對寶某公司提交證據所要達到的證明目的不予采信。綜上,本案案涉生豬價款應當以姜志軍所持有的“財務核對清單”所記載的數額進行確認。
關于焦點問題二,本院認為: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七十九條的規(guī)定楊誼春可以將其合同權利全部或部分轉讓給姜志軍。楊誼春在本案一審庭審時當庭對債權轉讓事實予以確認,應當視為通知了寶某公司,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八十條第一款的規(guī)定,該債權轉讓對寶某公司發(fā)生法律效力。寶某公司如要抗辯楊誼春所轉讓的債權,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八十二條的規(guī)定,向姜志軍主張。由于楊誼春轉讓給姜志軍的債權包含在前述“財務核對清單”中,按照本院對焦點問題一的評判,寶某公司應當按照“財務核對清單”上記載的數額向姜志軍支付買賣合同價款。
綜上,一審判決認定的基本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審理程序合法,實體處理得當,應予維持。經合議庭評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條、第七十九條、第八十條第一款、第八十二條、第一百三十條、第一百五十九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guī)定》第二條、第六十四條、第六十六條、第七十三條第一款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一審案件受理費按原判決執(zhí)行;二審案件受理費15894元,由上訴人湖北寶某農業(yè)科技有限公司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 劉 錚 審判員 胡 紅 審判員 代紹娟
書記員:潘潔 附相關法律條款: 1、《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條:當事人訂立合同,有書面形式、口頭形式和其他形式。 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采用書面形式的,應當采用書面形式。當事人約定書面形式的,應當采用書面形式。 2、《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七十九條:債權人可以將合同的權利全部或者部分轉讓給第三人,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根據合同性質不得轉讓; (二)按照當事人約定不得轉讓; (三)依照法律規(guī)定不得轉讓。 3、《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八十條第一款:債權人轉讓權利的,應當通知債務人。未經通知,該轉讓對債務人不發(fā)生效力。 4、《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八十二條:債務人接到債權轉讓通知后,債務人對讓與人的抗辯,可以向受讓人主張。 5、《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三十條:買賣合同是出賣人轉移標的物的所有權于買受人,買受人支付價款的合同。 6、《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五十九條:買受人應當按照約定的數額支付價款。對價款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適用本法第六十一條、第六十二條第二項的規(guī)定。 7、《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一)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的,以判決、裁定方式駁回上訴,維持原判決、裁定; 8、《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guī)定》第二條: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加以證明。沒有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后果。 9、《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guī)定》第六十四條:審判人員應當依照法定程序,全面、客觀地審核證據,依據法律的規(guī)定,遵循法官職業(yè)道德,運用邏輯推理和日常生活經驗,對證據有無證明力和證明力大小獨立進行判斷,并公開判斷的理由和結果。 10、《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guī)定》第六十六條:審判人員對案件的全部證據,應當從各證據與案件事實的關聯程度、各證據之間的聯系等方面進行綜合審查判斷。 11、《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guī)定》第七十三條第一款:雙方當事人對同一事實分別舉出相反的證據,但都沒有足夠的依據否定對方證據的,人民法院應當結合案件情況,判斷一方提供證據的證明力是否明顯大于另一方提供證據的證明力,并對證明力較大的證據予以確認。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