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姚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寶山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韓勁楓,上海市銀星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丁文皓,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閔行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范海平,上海新望聞達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丁建章(系被告父親),住上海市閔行區(qū)。
被告:徐旭東,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閔行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張遠征,上海新望聞達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姚某某與被告丁文皓民間借貸糾紛一案,本院于2019年2月1日立案后,于2019年2月25日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姚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韓勁楓、被告丁文皓的委托訴訟代理人范海平到庭參加訴訟。本院于2019年5月20日追加被告徐旭東參加訴訟。于2019年6月24日適用普通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姚某某、被告丁文皓的委托訴訟代理人范海平、丁建章、被告徐旭東的委托訴訟代理人張遠征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原告姚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判令兩被告歸還原告借款22萬元。事實和理由:原告與被告徐旭東相熟,2007年8、9月間,被告徐旭東向原告借款20萬元,后被告徐旭東歸還5萬元,余款15萬元無力還款,稱其名下的上海市閔行區(qū)虹莘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屋出售后才能歸還,但需支出7萬元的稅金。為了討回借款,原告于2008年7月29日到上海市閔行區(qū)房地產(chǎn)交易中心將現(xiàn)金7萬元交付給被告丁文皓、徐旭東夫妻,由被告丁文皓寫下借條,確認借款金額為22萬元。之后,由于原告多次觸犯法律被處罰,直至2018年7月21日釋放。2018年12月原告向被告催討未果,故原告涉訴。
被告丁文皓辯稱,被告丁文皓與原告并不相識,2008年7月29日書寫的借條是在原告威逼之下所寫,故借條上署名為丁嘉文,被告從未向原告借過7萬元,原告訴稱被告因出售房屋借款7萬元與事實不符,被告徐旭東與原告是否有經(jīng)濟糾紛,當時被告丁文皓與被告徐旭東已處于分居狀態(tài),被告不清楚。另借條形成時間為2008年7月29日,原告于2010年5月被刑事拘留,2018年7月21日原告刑滿釋放,本案訴訟時效已過,故要求法院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被告徐旭東辯稱,自己從來沒有向原告借過20萬元,2008年7月29日也沒有拿到過7萬元,原、被告之間不存在債權(quán)債務關系,另本案訴訟時效已過,故不同意原告的訴訟請求。
本案在審理中,原告提供的主要證據(jù)如下:2008年7月29日,被告丁文皓向原告出具書證,主要內(nèi)容:“今借姚某某人民幣貳拾貳萬元正,八月底前還。書寫時間為2008年7月29日,署名丁嘉文?!睂τ谏鲜鲎C據(jù),被告丁文皓表示借條確系被告所寫,但是在原告逼迫之下所寫,被告沒有拿到過一分錢,署名也是化名丁嘉文,借款事實根本不存在。被告徐旭東也予以否認,稱自己沒有欠原告15萬元的借款,當天也沒有拿到過借款7萬元。原告未提供上述借款22萬元的交付憑證及錢款來源。
另查明:二被告原系夫妻關系,雙方于2009年3月19日協(xié)議離婚。
再查明:原告因吸毒行為于2008年8月被上海市公安局黃浦分局處行政拘留十四天。2008年11月因犯容留他人吸毒罪被上海市黃浦區(qū)人民法院判處拘役四個月。2010年5月23日因非法持有毒品罪被上海市公安局普陀分局刑事拘留,同年6月29日被依法逮捕,2010年12月因非法持有毒品罪被判有期徒刑九年六個月,2018年7月21日刑滿釋放。被告徐旭東名下的房屋上海市閔行區(qū)虹莘路XXX弄XXX號XXX室于2005年11月20日出售給案外人李某,李某支付稅款12,300元。2008年7月李某又將上述房屋轉(zhuǎn)讓給陳建華等三人,陳建華等三人支付稅款16,200元。
本院認為,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jù)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jù)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jù)加以證明。根據(jù)本案庭審及原、被告的訴辯稱,歸納本案的爭議焦點如下:1、原、被告之間借貸關系是否成立。本案中,原告提供了由被告丁文皓書寫的借原告22萬元的書證,原告認為借款22萬元,其中15萬元系被告徐旭東所借,被告徐旭東共計向原告借款20萬元,后被告徐旭東歸還5萬元,故尚欠原告15萬元;另外7萬元系被告出售房屋所需支付稅款,對此,被告丁文皓認為借條是在原告的逼迫之下所寫,沒有拿到過原告一分錢,被告徐旭東對于上述借款事實均予以否認。對于原告陳述被告徐旭東向原告借款20萬元,且已歸還5萬元的這一事實,原告未提供相關證據(jù)加以證明,故對于上述15萬元借款事實,本院不予認定。對于借款7萬元,原告訴稱此款系兩被告出售上海市閔行區(qū)虹莘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屋支付稅款,經(jīng)查,上述房屋于2005年11月出售給李某,李某支付稅款12,300元。2008年7月李某又將上述房屋轉(zhuǎn)讓給陳建華等三人,陳建華等三人支付稅款16,200元。上述房屋經(jīng)過兩次轉(zhuǎn)讓所產(chǎn)生的稅款與原告陳述稅款7萬元不相符合,且兩被告均否認收到錢款,故對于借款7萬元本院不予認定。2、原告訴請是否已過訴訟時效。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權(quán)利人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quán)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原告稱本案中被告丁文皓于2008年7月29日出具的借條后,原告多次觸犯法律被處罰,于2018年7月刑滿釋放,由于原告在服刑故無法主張權(quán)利。本院認為,原告雖因刑事犯罪被判刑,但其訴訟權(quán)利未被剝奪,原告仍可依法主張權(quán)利,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九十四條有關訴訟時效中止的規(guī)定,本案已過了訴訟時效。綜上,原告要求兩被告歸還借款22萬元的訴訟請求,本院難以支持。
綜上所述,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第一款、第一百九十四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原告姚某某要求被告丁文皓、徐旭東歸還借款22萬元的訴訟請求,本院不予支持。
本案受理費4,600元,由原告姚某某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張??青
書記員:侯利兵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