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喻某某,男,漢族,xxxx年xx月xx日出生,住宜昌市伍家崗區(qū)。原告:朱某某,女,漢族,xxxx年xx月xx日出生,住湖北省巴東縣。委托代理人:袁緒令、張磊,湖北三雄律師事務所律師(特別授權)。被告:宜昌和藝企業(yè)孵化運營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住所地宜昌市開發(fā)區(qū)大連路33號(展示中心內)。統一社會信用代碼91420500695143744M。法定代表人:秦道祥,該公司董事長。委托代理人:彭雅雯,湖北普濟律師事務所律師(特別授權)。
原告喻某某、朱某某向本院提出如下訴訟請求:1.要求被告為原告及時辦理房產證;2.要求被告賠償原告逾期交房的違約金1664元;3.要求被告賠償原告逾期辦理不動產權證書的違約金,從2016年6月4日起計算至實際辦完不動產權證書之日止,按照2016年同期銀行貸款利率4.75%的1.3倍進行賠償(504104×4.75%×1.3÷365×實際逾期辦證天數);4.被告承擔本案訴訟費。事實和理由:2014年1月18日,原告與被告簽訂《宜昌市商品房買賣合同》,原告購買被告開發(fā)的“清風華園”1號樓1-1601,面積89.81平方米,單價5613元,總價504104元。該合同第九條明確約定被告應當在2015年7月30日前,將商品房交付原告使用。第十條約定被告逾期交房按日向原告已交付房款的萬分之一支付違約金,被告出售給原告的住房至今沒有竣工交付使用備案證,不具備交房條件。補充協議第六條約定被告需在原告提供相關資料且足額繳納相關稅費后180個工作日內把房產證辦理完畢,但時至今日被告仍未將房產證辦理完畢,補充協議中未約定被告逾期辦理房產證的違約計算方式,原告按照2016年同期銀行貸款利率4.75%的1.3倍主張逾期辦證違約損失。因此原告提起訴訟,請求法院支持其訴請。被告和藝公司辯稱:1.原告要求辦證的請求正在逐漸辦理;2.原告要求的逾期交房違約金1664元予以認可;3.逾期辦證違約金應遵循商品房買賣合同第十五條“出賣人按已付房價款的0.5%向買受人支付違約金”的約定。經審理查明,2014年1月18日,原告喻某某、朱某某與被告宜昌和藝企業(yè)孵化運營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簽訂《宜昌市商品房買賣合同》,合同編號0258005,合同約定原告向被告購買清風華園1號樓1座1單元16層011601號房屋,房屋面積89.81平方米,單價為每平方米5613元,總金額為504104元。合同正文第九條約定房屋交付期限及條件為“1、出賣人應當在2015年7月30日前,將商品房交付買受人使用。2、出賣人交付的商品房應符合下列條件……(4)完成商品房項目竣工交付使用相關手續(xù)(取得商品房項目竣工交付使用備案證)”。第十條約定出賣人逾期交房的違約責任為“……逾期超過30日后,買受人有權解除合同?!I受人要求繼續(xù)履行合同的,合同繼續(xù)履行,自本合同第九條規(guī)定的最后交付期限的第二天起至實際交付之日止,出賣人按日向買受人支付已交付房價款萬分之一的違約金”。第十五條關于產權登記的約定“出賣人應當在商品房交付使用之日起60日內將符合辦理房屋權屬登記的資料提交產權部門辦理該房屋產權證書。因出賣人的責任造成買受人在商品房交付后90日內不能辦理房地產權屬證書的,出賣人按已付房價款的0.5%向買受人支付違約金”。雙方在簽訂合同同時,簽訂了合同附件六,作為補充協議。第六條關于辦理產權登記手續(xù)的補充約定“如乙方委托甲方或甲方確定的代辦機構代為辦理房地產權屬證書的,自乙方向甲方或甲方確定的代辦機構簽署授權委托書,提供相關資料且足額繳納相關稅費后180個工作日內辦理完畢”。同時還約定“本補充協議作為本合同附件,與本合同正文具有同等法律約束力,如與本合同正文相沖突,以本補充協議為準”。合同簽訂后,原告依約向被告支付了購房款504104元。2015年9月2日,合同約定的1號樓辦理了竣工交付使用備案證。2015年9月13日,原告辦理了房屋交接,并于當日向被告支付了契稅、維修基金、印花稅、工本費等各項稅費合計14581元,該房房產證至今未辦理完畢。上述事實,有經庭審舉證、質證,本院審核確認的《商品房買賣合同》(含補充協議)、購房發(fā)票、收據(契稅等)、竣工備案信息表、當事人陳述等證據予以證實。
原告喻某某、朱某某與被告宜昌和藝企業(yè)孵化運營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房屋買賣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7年11月1日立案受理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喻某某及委托代理人袁緒令、被告委托代理人彭雅雯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本院認為,原告喻某某、朱某某與被告宜昌和藝企業(yè)孵化運營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簽訂的房屋買賣合同,系雙方真實意思的表示,且不違反法律、法規(guī)的禁止性規(guī)定,合法有效。原告主張逾期交房違約金1664元,被告予以認可,故本院予以支持。補充協議約定了被告為原告辦理產權證書的條件和時間,原告已履行合同約定的支付被告辦證稅費等義務,被告迄今仍未為原告辦理產權證書,構成違約,被告應繼續(xù)為原告辦理產權證書并支付逾期辦證違約金。原告2015年9月13日交付相關費用,根據合同約定,被告應在2016年6月3日之前辦理完畢不動產證書,逾期應支付逾期辦證違約金。被告認為商品房買賣合同約定了逾期辦證“出賣人按已付房價款的0.5%向買受人支付違約金”,原告認為該約定顯失公平,請求本院予以調整。因商品房買賣合同系被告提供的格式合同,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三十九條、第四十條之規(guī)定,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當事人之間的權利和義務,提供格式條款一方免除其責任、加重對方責任、排除對方主要權利的,該條款無效。具體本案而言,違約金數額的確定,應當考慮當事人的合同約定,及違約情節(jié)等因素,一方當事人的違約程度越重,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也應更重,否則不能體現違約責任的懲罰性,不利于倡導誠實守信的商業(yè)道德。商品房買賣合同對被告逾期辦證的違約金為一不變標準,不變數額(根據房屋價款對各買受人則有所不同),也就是說,不論被告逾期一天辦證,還是逾期一年辦證,或者是逾期多年辦證,法律后果均是一樣。如認定該約定有效,則理論上可能導致出賣人無限期拖延辦證的可能,嚴重損害買房人的權益。對比買房人逾期提交辦理產權登記的資料或預交稅費的違約責任來看,合同預定:“如乙方未按照本項前述約定提交資料或者預交稅費,或未按通知要求重新提交資料、文件,則每遲延一日,乙方應向甲方支付總房價款萬分之一的違約金…”。很顯然,格式合同約定了明顯不對等的違約責任,屬于前述法律規(guī)定的“提供格式條款一方免除其責任、加重對方責任”的情形,有違公平原則,應否定其效力。因此可以參照民間借貸中關于逾期利息的相應規(guī)定確定買房人的損失,即計算方式為(504104×6%÷365×實際逾期辦證天數)。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三十九條、第四十條、第五十六條、第六十條、第一百零七條、第一百一十四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宜昌和藝企業(yè)孵化運營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在判決生效之日起六十日內協助原告喻某某、朱某某辦理商品房產權證書。二、被告宜昌和藝企業(yè)孵化運營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在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支付原告喻某某、朱某某逾期交房違約金1664元。三、被告宜昌和藝企業(yè)孵化運營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支付原告喻某某、朱某某逾期辦證違約金(以504104元為基數自2016年6月4日起至涉訴商品房產權證書登記之日止按年利率6%計算)。四、駁回原告喻某某、朱某某的其他訴訟請求。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案件受理費減半收取263元(原告已預交),由被告宜昌和藝企業(yè)孵化運營管理有限責任公司負擔。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交副本,上訴于湖北省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 高云環(huán)
書記員:高夢凡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