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唐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所在地上海市。
原告唐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所在地上海市。
兩原告共同委托代理人徐一鳴,上海市東方理律律師事務(wù)所律師。
被告唐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所在地上海市。
委托代理人黃方明,上海市錦天城律師事務(wù)所律師。
被告唐粹新,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
被告唐粹匯,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
被告倪德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所在地上海市。
委托代理人黃方明,上海市錦天城律師事務(wù)所律師。
被告上海市普陀第一房屋征收服務(wù)事務(wù)所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
法定代表人彭月明。
原告唐某某、唐某某與被告唐某某、唐粹新、唐粹匯、倪德豐及被告上海市普陀第一房屋征收服務(wù)事務(wù)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第一征收所)共有物分割糾紛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唐某某、唐某某及其共同委托代理人徐一鳴、被告唐某某及被告唐某某、倪德豐的共同委托代理人黃方明到庭參加訴訟。被告唐粹新、唐粹匯、第一征收所經(jīng)本院合法傳喚未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原告唐某某、唐某某共同訴稱,唐粹匯、唐某某、唐某某、唐某某、唐粹新均系唐金仙與徐祖謀(1987年7月22日死亡)婚生子女。唐某某與倪德豐系夫妻。系爭上海市安遠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屋系倪德豐承租的使用權(quán)公房。2016年4月27日,唐某某作為倪德豐的代理人,與第一征收所簽訂了《上海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補償協(xié)議》(以下簡稱《征收補償協(xié)議》),獲得征收利益,并用征收貨幣補償款購置配套商品房二套。2017年7月23日,唐金仙死亡。唐某某曾于1988年赴澳大利亞,原在本市康定路XXX號內(nèi)的戶籍于當(dāng)年注銷。之后,唐某某取得澳大利亞永久居住權(quán)。2008年唐某某回國,于當(dāng)年5月29日將戶口遷入系爭房屋。系爭房屋在冊人口四人,唐某某為其中之一,長期在外借房居住,理應(yīng)享有征收利益。唐金仙為系爭房屋共同居住人,其亦應(yīng)當(dāng)享有四分之一的征收利益。唐金仙生前未立遺囑,其取得的征收利益應(yīng)作為遺產(chǎn),由其法定繼承人依法繼承?,F(xiàn)兩原告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法院依法判令:1、唐某某依法取得上海市美平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屋一套,唐某某、倪德豐支付唐某某房屋征收補償款人民幣(以下幣種均為人民幣)152632元、依法繼承唐金仙名下的征收補償款144314元,共計296946元;2、唐某某、倪德豐支付唐某某依法繼承唐金仙名下的征收補償款144314元;3、本案訴訟費由法院依法判決。
被告唐某某、倪德豐共同辯稱,唐某某及唐金仙均系空掛戶口,不是系爭房屋的共同居住人,不享有征收利益。系爭房屋雖系唐金仙單位增配,但單位要求支付對價35600元,方能取得承租權(quán),故唐某某、倪德豐支付上述款項后,取得系爭房屋使用權(quán),承租人為倪德豐。另外,唐金仙在世時,倪德豐、唐某某曾與其協(xié)商征收利益分配方案,唐金仙口頭表示征收利益全部歸唐某某、倪德豐所有。本戶購買配套商品房兩套后,征收貨幣補償余款、本戶簽約率獎勵費、過渡費均在倪德豐、唐某某處。綜上,原告訴請的基礎(chǔ)不存在,兩被告不同意原告的訴訟請求。
被告唐粹新辯稱,因本人居住在香港,并在香港工作,故無法到庭參加訴訟,請求法院缺席開庭審理本案后依法作出判決。
被告唐粹匯辯稱,因本人居住在香港,并在香港工作,故無法到庭參加訴訟,請求法院缺席開庭審理本案后依法作出判決。
被告上海市普陀第一房屋征收服務(wù)事務(wù)所有限公司未到庭答辯。
經(jīng)審理查明,唐粹匯、唐某某、唐某某、唐某某、唐粹新均系唐金仙(2017年7月23日死亡)與徐祖謀(1987年7月22日死亡)婚生子女。唐某某與倪德豐系夫妻。
系爭上海市安遠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屋系倪德豐承租的使用權(quán)公房,認定建筑面積30.69平方米。該戶在冊人口四人,分別為:倪德豐(戶籍于1998年5月自本市四川北路XXX弄XXX號遷入)、唐某某(戶籍于2005年8月自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區(qū)民主巷13棟104室遷入)、唐金仙(戶籍于2004年12月自四川北路XXX弄XXX號遷入)、唐某某(2008年5月自澳大利亞回國,戶籍于當(dāng)年遷入)。
2016年4月27日,第一征收所作為房屋征收實施單位(甲方),倪德豐作為公有房屋承租人(乙方),唐某某作為倪德豐的代理人,就系爭房屋簽訂《征收補償協(xié)議》。該協(xié)議主要內(nèi)容為:被征收房屋價值補償款為XXXXXXX.65元(其中:1、評估價格XXXXXXX.76元;2、價格補貼358336.44元;3、套型面積補貼583800元);乙方不符合居住困難戶的條件;房屋裝潢補償30000元;乙方選擇房屋產(chǎn)權(quán)調(diào)換,以乙方應(yīng)得的XXXXXXX.65元,甲方提供給乙方產(chǎn)權(quán)調(diào)換房屋計2套,房屋總建筑面積119.29平方米,地址分別為:1、交通路XXX號XXX號XXX室,建筑面積66.41平方米,房屋總價XXXXXXX.70元。產(chǎn)權(quán)人倪德豐、唐某某;2、美平路XXX弄XXX號XXX室,建筑面積53.78平方米,房屋總價568938.62元,產(chǎn)權(quán)人唐某某。以上房屋價格合計XXXXXXX.32元,房屋產(chǎn)權(quán)調(diào)換差價為553898.67元,由乙方向甲方支付;該戶另獲得其他各類補貼、獎勵費用共計656520元(其中:1、搬家補貼費2000元;2、搬遷獎勵費第1目153450元;3、搬遷獎勵費第2目40000元;4、家用設(shè)施移裝費2200元;5、臨時安置費9900元;6、簽約獎勵費第1目245520元;7、簽約獎勵費第2目153450元;8、無證建筑面積補貼50000元)。本協(xié)議生效后,甲方應(yīng)向乙方支付共計132622元。另外,該戶獲簽約率獎勵費30萬元、過渡費30053.89元。上述三筆款項第一征收所均已發(fā)放給該戶,由倪德豐領(lǐng)取。
2018年6月7日,兩原告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法院依法判決支持如其訴請。
審理中,兩原告稱,訴請的計算方式及依據(jù)為:根據(jù)《征收補償協(xié)議》,該戶獲得的征收利益共計為XXXXXXX.65元,該款應(yīng)由在冊人口四人均分,金額為646570元。唐某某名下無住房,理應(yīng)取得一套面積較小的美平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屋。該房建筑面積53.78平方米,總價568938.62元,故差價77632元由倪德豐、唐某某支付給唐某某。簽約率獎勵費30萬元亦應(yīng)由在冊人口四人均分,每人75000元。據(jù)此,倪德豐、唐某某應(yīng)支付給唐某某個人的款項共計152632元。唐金仙應(yīng)取得的征收利益為:征收貨幣補償款646570元、簽約率獎勵費75000元,共計721570元。該款由作為其法定繼承人的五名子女均分,每人可得144314元,故倪德豐、唐某某應(yīng)分別支付唐某某、唐某某144314元。
針對系爭房屋來源,原告稱,1998年,上海鴻新染織廠(后更名為色織十廠)因職工唐金仙住房困難,將系爭房屋增配給唐金仙,前提是唐金仙個人出資3至4萬元,方能取得系爭房屋承租權(quán)。唐金仙將此事告訴唐某某,并稱自己沒錢,唐某某便給了唐金仙4萬元。當(dāng)時,唐金仙已78歲高齡,故委托倪德豐去辦理房屋相關(guān)手續(xù),未曾想倪德豐利用辦理之便成為系爭房屋承租人。倪德豐、唐某某則稱,唐金仙原承租的四川北路XXX弄XXX號房屋面積僅5.6平方米,唐金仙一人戶籍在內(nèi)。后倪德豐與作為知青子女的倪帆(倪德豐與唐某某婚生之女)戶籍相繼遷入該房,故唐金仙單位以其住房困難為由,增配了系爭房屋。唐金仙表示增配的房屋給唐某某一家居住,故倪德豐與唐某某以唐金仙名義支付給上海鴻新染織廠35600元,倪德豐成為系爭房屋承租人。庭審中,倪德豐與唐某某除提供了該付款收據(jù),還提供了如下證據(jù):1、落款日期為1999年12月8日的有“唐金仙”簽名字樣的《證明》,載明“上海市普陀區(qū)安遠路XXX弄XXX號XXX室購房款35600元,全部是由唐某某和倪德豐所支付”;2、唐粹匯于2017年10月23日在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官塘民政事務(wù)處出具的《聲明》,證明35600元系倪德豐與唐某某支付。另外,唐粹匯聲明,唐金仙表示將增配房屋給唐某某一家居住。經(jīng)質(zhì)證,兩原告對上述證據(jù)均不認可,認為該《證明》上即便有唐金仙簽字,也可能是倪德豐與唐某某事后讓唐金仙補簽。唐某某對35600元系其出資的主張未提供相應(yīng)證據(jù)。
審理中,到庭各方當(dāng)事人均確認系爭房屋自2002年起對外出租,租金均由唐某某收取。
倪德豐與唐某某又稱,唐金仙原承租上海市康定路XXX號三層前樓房屋(使用面積23.70平方米),唐某某婚后在該房內(nèi)居住,后赴澳大利亞定居,戶籍注銷。為避免康定路房屋被沒收,唐某某離婚后,將其戶籍遷入該房。嗣后,康定路房屋租賃戶名變更為唐某某。唐某某從澳大利亞回滬后,唐某某不同意其戶籍遷入康定路房屋,故在唐某某口頭承諾不入住系爭房屋、僅空掛戶口的情況下,倪德豐與唐某某同意其戶籍遷入系爭房屋。對此,唐某某稱,其在上海期間一直在賓館住宿,住宿費用由單位支付。唐某某在澳洲期間居住在兒子名下的房屋內(nèi)。唐某某稱,除上述康定路房屋外,其名下還有與案外人劉敏霞共同共有的商品房一套,坐落本市新滬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屋(建筑面積101.42平方米)。倪德豐、唐某某稱,除用征收貨幣補償款購買的兩套配套商品房分別登記在兩人名下外,兩人名下另有本市新滬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屋(建筑面積100.92平方米)一套。
審理中,針對唐金仙生前贍養(yǎng)情況,兩原告稱,唐金仙在四川北路、康定路房屋均有居住。2009年,唐金仙至敬老院居住生活。2011年1、2月間,唐金仙因病至唐某某家居住,直至2014年12月又回敬老院居住。2016年又因病至唐某某家居住,2017年在醫(yī)院病逝。期間,唐某某出資,由唐某某、唐某某負責(zé)照顧。唐某某則稱,唐金仙主要由唐某某負責(zé)照顧,唐某某偶爾前來照顧,唐某某沒有出資,因為唐金仙的退休工資用于其生活。到庭各方當(dāng)事人對唐粹匯、唐粹新一年一度從香港回滬看望唐金仙均不持異議。
本院認為,原、被告及第三人對《征收補償協(xié)議》均不持異議,本院對協(xié)議效力予以確認。根據(jù)舊改房屋征收工作的相關(guān)規(guī)定,公有房屋承租人以征收決定作出之日合法有效的租用公房憑證計戶,按戶進行補償。公有房屋承租人所取得的征收貨幣補償款,歸公有房屋承租人及其共同居住人共有。共同居住人,是指作出房屋征收決定時,在被征收房屋處具有常住戶口,并實際居住生活一年以上,且本市無其他住房或者雖有其他住房但居住困難的人。系爭房屋為使用權(quán)公房,本次征收依據(jù)建筑面積進行分配的政策,且該戶不是托底保障戶。根據(jù)當(dāng)事人的陳述,以及本案查明的事實,原告唐某某戶籍雖于2008年遷入系爭房屋,但其于1988年赴澳大利亞,并取得該國永久居住權(quán),且其戶籍注銷地址是本市康定路XXX號,系爭房屋來源與其無關(guān),其回國后亦未在系爭房屋內(nèi)居住,故唐某某不符合上述共同居住人條件,對系爭房屋征收利益不享有共有權(quán)利。原告唐某某要求取得美平路房屋一套、唐某某、倪德豐支付其個人房屋征收補償款152632元的訴請,不符合法律規(guī)定,本院不予支持。原告唐某某稱系爭房屋35600元房款系其出資向唐金仙單位繳納的主張,因未提供相應(yīng)證據(jù)證明,本院不予采信。至于唐金仙,因系爭房屋來源為其單位增配,故唐金仙作為該房在冊人口之一,依法享有系爭房屋征收利益。唐某某基于與承租人倪德豐的夫妻關(guān)系,且提供有“唐金仙”簽名字樣的《證明》及唐粹匯出具的《聲明》,證明系爭安遠路房屋的購房款35600元由唐某某和倪德豐所支付,故唐某某亦享有系爭房屋征收利益。由于各方均確認系爭房屋自2002年起對外出租,故系爭房屋征收利益,即房屋價值補償款為XXXXXXX.65元、房屋裝潢補償30000元、其他各類補貼、獎勵費用共計656520元、簽約率獎勵費300000元、過渡費30053.89元,共計XXXXXXX.54元,應(yīng)由倪德豐、唐某某及唐金仙三人共有。唐金仙于2017年7月23日死亡,其生前未立遺囑,故其名下的征收利益計972112.18元為其遺產(chǎn),應(yīng)由其法定繼承人依法繼承,金額則由本院根據(jù)本案查明的各法定繼承人在唐金仙生前對其贍養(yǎng)情況予以酌定,其中唐金仙生前主要由唐某某負責(zé)照顧,故唐某某可以適當(dāng)多分,唐粹匯、唐粹新在香港居住生活,所盡贍養(yǎng)義務(wù)較少,則適當(dāng)少分,再扣除唐某某、唐某某所繼承份額,剩余款項歸唐某某所有。由于該戶購買的配套商品房兩套分別登記在倪德豐與唐某某名下,該戶剩余貨幣補償余款、簽約率獎勵費及過渡費均由倪德豐領(lǐng)取,故除唐某某外的各法定繼承人應(yīng)得款項,應(yīng)由倪德豐與唐某某支付。被告唐粹新、唐粹匯、第一征收所經(jīng)本院合法傳喚無正當(dāng)理由拒不到庭參加訴訟,視為其對原告的訴請放棄全部答辯權(quán)利,不影響本院依法裁判。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三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三條、第五條、第十條、第十三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四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倪德豐、唐某某應(yīng)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支付原告唐某某人民幣220000元;
二、被告倪德豐、唐某某應(yīng)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支付原告唐某某人民幣220000元;
三、被告倪德豐、唐某某應(yīng)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支付被告唐粹匯人民幣140000元;
四、被告倪德豐、唐某某應(yīng)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支付被告唐粹新人民幣140000元;
五、對原告唐某某其余訴訟請求不予支持。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wù),應(yīng)當(dāng)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wù)利息。
本案受理費人民幣10020元,由原告唐某某負擔(dān)人民幣5020元,被告倪德豐、唐某某負擔(dān)人民幣5000元。
如不服本判決,原告唐某某、唐某某、被告唐某某、倪德豐、上海市普陀第一房屋征收服務(wù)事務(wù)所有限公司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被告唐粹新、唐粹匯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三十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dāng)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楊德榮
書記員:陶??虹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