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唐幕嬋,女,漢族1990年2月17日出生,湖北省應城市人,住湖北省應城市。委托代理人黎先明,湖北名流律師事務所律師,代理權限:1.代為承認、放棄、變更訴訟請求;2.代為調解、和解。委托代理人張金鐘,湖北名流律師事務所律師,代理權限一般代理。被告華丹,女,漢族,1979年9月24日出生,湖北省應城市人,住湖北省應城市。委托代理人王建峰、劉琛,湖北恒康律師事務所律師,代理權限:代簽、代收各類法律文書;代為辦理訴訟費的繳納、退費事宜;代為承認、放棄、變更訴訟請求,進行和解,提起反訴、上訴、代為收取款項等。
原告唐幕嬋訴稱,被告華丹以合伙開辦應城樂微婚紗攝影為由,讓我出資10萬元。我便讓我母親以本人名義轉帳10萬給被告華丹,被告承諾開業(yè)之前和我簽訂股東協(xié)議及相關內容(出資情況、分成比例),直到2015年元月8號,應城樂微婚紗攝影開業(yè),也沒有履行合伙相關的法律手續(xù),同年9月我向被告提出簽訂合伙協(xié)議,被告同意并拿了我的身份證去說去辦理相關的股東事宜,身份證給被告后被告拿到武漢去辦理湖北樂微文化專媒有限公司,我們也沒有在上面簽過字。我完全不知情。也沒有簽署任何合伙協(xié)議。華丹剛開始就沒有合伙意思,而是以合伙為由借錢,形成了現(xiàn)在的借條,達到占有原告的錢財?shù)哪康?,所以雙方之間沒有形成合伙關系,雙方之間形成的民間借貸關系,原告把錢轉入被告的帳戶,被告出具了還款的欠條確認了債務,通過欠條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2014年我母親以本人名義轉帳10萬給被告華丹,截止2017年1月23日被告還款共計52000元是事實。于2016年7月9日出具了下欠74000元的借條,出具欠條之后又還款26000元。下欠48000元。請求:1.請求判令被告償還原告欠款人民幣48000元整及利息;2.由被告承擔本案的訴訟費及相關費用。被告華丹辯稱,原告所訴稱本案屬于民間借貸糾紛,與事實不符。原、被告雙方屬股權轉讓糾紛,原告與被告出具的欠條作為民間借貸向人民法院予以起訴,違背客觀事實,所以請求人民法院依法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1.被告華丹對欠款事實沒有異議,但是本案不是一個民間借貸糾紛,湖北樂微文化專媒有限公司顯示原告占有公司8%的股份。2.原告否認其公司的股東資格的問題,應當向人民法院提出工商的登記錯誤的行政訴訟,在沒有法院司法文書取消股東登記之前,完全可以對抗原告民間借貸說詞。3.如果原告堅持以民間借貸為由提起訴訟,將導致原告及其他股東產生系列股權糾紛,將導致被告退還合資款,原告將繼續(xù)享有公司股權,所以希望還原客觀事實。4.原告的選擇及本案的法律關系的定性,原告在本案中與被告沒有股東法律關系或合伙法律關系。5.本案應定性為股權糾紛。綜上幾點,請求人民法院在本案中查明事實,駁回原告的不當訴求,以防止原被告損失的擴大化,被告愿意積極解決目前的經濟糾紛,希望原告能夠積極配合。原告為支持其訴訟主張,向法庭提交如下證據(jù):證據(jù)一、原告唐幕嬋身份證復印件。證明原告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具備訴訟主體資格。證據(jù)二、被告華丹向原告唐幕嬋出具的欠條。證明原告唐幕嬋與被告華丹之間屬于民間借貸,原告唐幕嬋與被告華丹之間存在真實、合法有效的借貸法律關系。證據(jù)三、唐幕嬋的銀行借記卡帳戶歷史明細清單和微信支付記錄。證明被告華丹向原告唐幕嬋已歸還借款26000元,現(xiàn)欠款48000元。證據(jù)四、原告唐幕嬋的母親張三宏的銀行卡取款憑條。證明原告唐幕嬋的母親張三宏轉帳給被告華丹的借款事實清楚,債務合法有效。證據(jù)五、原告唐幕嬋的母親戶籍卡。證明張三宏和唐幕嬋系母女關系。被告對原告所提供的證據(jù)質證意見是:對證據(jù)一、五真實性、關聯(lián)性、合法性無異議。對證據(jù)二真實性無異議,證明目的有異議,該份證據(jù)只能證明雙方確實有一個74000元的經濟糾紛,但不能單憑一張欠條證明雙方系民間借貸糾紛,而是屬于股份糾紛的延伸。證據(jù)三證明的真實性無異議,被告也確實支付了26000元,下欠余款48000元屬實。證據(jù)四真實性并無異議,但對證明目的有異議,和證據(jù)二、三質證意見一致。被告為支持自己的意見,向法庭提交如下證據(jù)。證據(jù)一、湖北樂微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工商信息。證明原告與被告的出資信息,雙方系該公司股東,雙方具有股權的法律關系。證據(jù)二、1.原告與被告微信聊天記錄。2.武漢洪山區(qū)皓數(shù)碼經營部收據(jù)。證明本案系股權糾紛引起,而并非原告訴稱的民間借貸糾紛。原告非法侵占湖北樂微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的公司財產,且財務價值金額巨大,被告保留其追究原告刑事或民事法律責任的權利。證據(jù)三、銀行轉帳及微信轉帳記錄共九張,證明:截止2017年1月23日被告共向原告支付股權轉讓款合計52000元,但原告并未配合辦理股權變更登記手續(xù),且侵占公司財產,被告依法享有不安抗辯權,不應支付本案欠款所載明的48000元。原告對被告提交的證據(jù)的質證意見是:證據(jù)一關聯(lián)性有異議,原告對此概不知情,也沒有簽署該公司的任何法律文件。證據(jù)二本案是民間借貸和股權沒有關聯(lián)性。證據(jù)三不具有真實性,不存在股權糾紛所以更不存在侵占公司財產這一說。關于截止2017年1月23日被告還款共計52000元是事實。但在打借條之前我是通過銀行卡借記卡借了10萬元給被告華丹,打借條之前被告還款26000元,于2016年7月9日出具了下欠74000元的借條,出具欠條之后又還款26000元。下欠現(xiàn)在48000元。本院對上述雙方無爭議的證據(jù)予以認定。對原告提供證據(jù)二,被告華丹向原告唐幕嬋出具的欠條,該欠條由被告出具,載明欠款事項及額度,本院予以部分認定。對原告提供證據(jù)三、證據(jù)四,被告認可其真實性,亦與本案相關聯(lián),本院予以認定。對被告提供的證據(jù)一、湖北樂微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工商信息。證明原告與被告的出資信息,原告不認可,原告沒有參與上述公司的出資,未在該公司的注冊登記等文件上簽字,對此完全不知情,亦否認自己的股東身份。本院對該證據(jù)不予認定。對證據(jù)二,原告與被告微信聊天記錄??陀^真實,本院予以認定。武漢洪山區(qū)皓數(shù)碼經營部收據(jù),與本案無關,本院不予認定。對證據(jù)三、銀行轉帳及微信轉帳記錄共九張。證明雙方資金收付情況,客觀真實,雙方對收付額度無爭議,本院予以認定。經審理查明,被告華丹與原告唐幕嬋協(xié)商合伙開辦應城樂微婚紗攝影,原告唐幕嬋出資10萬元。2014年9月7日原告唐幕嬋母親以原告名義轉帳10萬給被告華丹,被告承諾開業(yè)之前與原告簽訂股東協(xié)議,明確各自出資情況、分成比例,直到2015年元月8號,應城樂微婚紗攝影開業(yè),被告也沒有履行合伙相關的法律手續(xù),同年9月原告向被告提出簽訂合同協(xié)議,被告同意并拿了原告的身份證,稱去辦理相關的股東事宜,被告用原告的身份證,在原告不知情的情況下去辦理了湖北樂微文化專媒有限公司,并載明原告占股份8%。在湖北樂微文化專媒有限公司辦理過程中,原告未簽署辦理公司的任何文件,亦不認可在該公司的股份。2016年7月9日,被告華丹向原告出具欠條,載明:欠唐幕嬋現(xiàn)金七萬四千元,2016年11月15日歸還。在2016年9月1日前付2萬,余款按約定時間付完。截至2017年1月23日被告陸續(xù)向原告支付5.2萬元。尚有4.8萬元未支付。因此成訟。訴訟中,原告不同意調解。
唐幕嬋與華丹關于民間借貸糾紛一案,本院于2017年05月03日受理后,依法組成由審判員程新進任審判長,審判員許小華,人民陪審員丁昌洪的合議庭,書記員程三燕擔任法庭記錄。于2017年6月8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唐幕嬋、原告訴訟代理人黎先明、張金鐘,被告華丹的委托訴訟代理人王建峰、劉琛到庭參加訴訟。開庭審理期間,被告向法庭提出管轄異議,合議庭經合議認為: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七條之規(guī)定,當事人對管轄權有異議的,應當在提交答辯狀期間提出。因此,對管轄權異議不予審議。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本院認為,本案發(fā)端于合伙投資成立公司,或合伙企業(yè),但是雙方未簽署任何成立公司或合伙企業(yè)的法律文件,并未實際成立原告方期待的經濟實體,被告出具的欠條應視為對于原協(xié)商成立合伙或合辦企業(yè)的結算,被告認可退還所收到的款項?,F(xiàn)原告要求支付欠款4.8萬元的訴求,應予支持。原告要求支付欠款利息因本案并非民間借貸關系,亦未約定資金占用利息,因此,不予支持。被告認為本案系湖北樂微文化專媒有限公司股權糾紛的意見與事實不符,不予采信。被告辯稱原告非法侵占湖北樂微文化專媒有限公司財產及不配合辦理股權變更登記,是另外的法律關系,本案不予處理。被告辯稱不安抗辯不成立。被告所稱本案并非民間借貸的意見與事實相符,本院依法采信,并認定為合伙糾紛。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八十四條、第一百零八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二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華丹在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支付原告唐幕嬋欠款4.8萬元。二、駁回原告的其它訴訟請求。本案案件受理費1000元,由被告華丹承擔。如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上述給付金錢義務,則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如不服本判決,可以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孝感市中級人民法院。上訴人在上訴期屆滿后七日內仍未預交訴訟費的,按自動撤回上訴處理。如在法定期間未上訴,本判決發(fā)生法律效力。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