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和運國際租賃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普陀區(qū)。
法定代表人:田天明,董事長。
委托訴訟代理人:劉錕,上海凱正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羅本建,上海凱正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張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河南省。
委托訴訟代理人:冉引娣,北京市隆安(南通)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趙春燕,北京市盈科(南通)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王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河南省。
委托訴訟代理人:張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河南省。
原告和運國際租賃有限公司與被告張某某、王某某民間借貸糾紛一案,本院于2019年2月14日立案受理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由審判員姜山獨任審判,并于2019年3月18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的委托訴訟代理人羅本建、被告張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冉引娣、趙春燕及被告王某某的委托訴訟代理人張某某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和運國際租賃有限公司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被告張某某返還原告借款本金人民幣165,480元(以下幣種同);2.被告張某某自2018年5月起按月利息4,000元的標準支付原告利息至本金付清當月止;3.被告張某某賠償原告律師費11,583元;4.被告王某某對被告張某某的上述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5.兩被告負擔本案訴訟費用。事實和理由:2017年10月7日,被告張某某與案外人江西省博越國際汽車貿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越公司”)上海分公司簽訂《銷售合同》一份,載明被告張某某委托博越公司上海分公司購買一輛寶馬320汽車(以下簡稱“擬購汽車”),總價為32萬元,首付款為12萬元,余款20萬元被告張某某根據(jù)博越公司上海分公司的通知一次性付清。被告張某某為融資買車,于2017年10月19日與原告簽訂《車輛回租租賃合同》及《付款通知書》等合同附件,約定被告張某某將擬購汽車以32萬元的價格出售給原告,原告再出租給被告張某某,租金總額為345,360元,原告應付購車款32萬元中12萬元與被告張某某應支付給原告的首付租金相抵消,剩余20萬元原告根據(jù)被告張某某指示直接支付給博越公司上海分公司,被告王某某對被告張某某的合同債務向原告承擔連帶保證責任。2017年10月20日,原告按被告張某某指示將20萬元匯入博越公司上海分公司賬戶,被告張某某向原告交付車輛抵押保證金5萬元。后因博越公司上海分公司無法向被告張某某交付擬購汽車,被告張某某在支付原告兩期租金共計12,520元的情況下,停止支付原告后期租金。原告認為,《車輛回租租賃合同》名為售后回租租賃合同,實為按月還本付息的借款合同,即原告以自有資金20萬元出借給被告張某某供其購車,雙方構成民間借貸關系。根據(jù)原、被告間簽訂的《車輛回租租賃合同》、《欠款合同》、《付款通知書》、《指示付款確認書》、轉賬憑證等證據(jù),可確定雙方借款內容為原告向被告張某某出借20萬元,借期為36個月,月利率為1.5%,用途為購車,借期起始日為2017年10月20日,被告張某某需按月還本付息。在被告張某某拒絕繼續(xù)履行《車輛回租租賃合同》的情況下,被告張某某應按實際借款合同關系返還原告剩余本金并支付實際借款期間的利息,被告王某某對被告張某某所負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根據(jù)最高法民間借貸司法解釋第三十條規(guī)定,借款利息按年利率24%計算,借款本金20萬元,借期36個月,每月償還等額本息共計9,555.56元,其中本金為5,555.56元(20萬元/36個月)、利息為4,000元(20萬元*24%/12個月),被告張某某已支付62,520元,抵扣4.2個月的本金34,520元及7個月(2017年10月至2018年4月)的利息28,000元,截至2018年5月,被告張某某尚欠本金165,480元。審理中,原告變更訴訟請求2為:被告張某某賠償原告違約金和利息損失(以每月4,000元為標準,自2018年5月20日起算至實際支付之日止)。此外,原告表示,若法院不支持原告的本息計算方式,可按貸款利息實際計算已還本息,不同意按照約定的租金標準計算利息。
被告張某某辯稱,不同意原告的訴訟請求。首先,被告張某某沒有向原告借款的意思表示,雙方并無借貸合意。原告的經營范圍僅限于融資租賃等普通業(yè)務,不包括放貸等金融業(yè)務,其不得借融資租賃名義開展非法集資活動。被告張某某在博越公司上海分公司購車時該公司銷售稱原告可以提供融資,并聯(lián)系了原告員工至該公司處為被告張某某辦理了相關手續(xù)。雖然一系列合同、文件系被告張某某簽署,但被告張某某僅認可《車輛回租租賃合同》,該合同體現(xiàn)的是融資租賃法律關系,被告張某某承擔的支付租金義務顯然與民間借貸關系不符;原告提交的《欠款合同》、《付款通知書》、《指示付款確認書》等其余簽字材料均未交給過被告張某某,原告也未說明具體內容,應屬無效。其次,原告、被告張某某與博越公司上海分公司系三方融資租賃關系。原告支付給博越公司上海分公司的20萬元,系其支付的購車款而非出借給被告張某某的款項;原告同意將被告張某某支付給博越公司上海分公司的購車款10萬元作為首期租金進行抵扣,說明原告追認該款性質為被告張某某代原告支付的購車款。因被告張某某僅選定了車輛但未全部付款,博越公司上海分公司既未向被告張某某實際交付車輛又未將車輛產權登記在被告張某某名下,涉案車輛產權不明,不能作為售后回租業(yè)務的標的物?!盾囕v回租租賃合同》中約定原告從被告張某某處購車價格為32萬元,高于被告張某某從博越公司上海分公司購車的價格,明顯低值高賣,不符合常理及相關規(guī)定。再次,如果法院認定雙方系民間借貸關系,雙方也未約定過利息,《欠款合同》中載明的利息標準并非被告張某某的真實意思表示,不能以此為準。根據(jù)原告主張的借款利息金額倒推,被告張某某應償還的本息是8,555.56元,與被告張某某認可的《車輛回租租賃合同》后附的租金支付明細表金額相差甚遠,被告張某某支付的押金5萬元及兩期租金12,520元亦應抵扣本金20萬元。最后,被告王某某的名字系被告張某某后應原告員工要求代簽,被告王某某直至訴訟時才知曉上述情況,不同意追認上述代簽行為。
被告王某某辯稱,不同意原告的訴訟請求,被告王某某從未見到過《車輛回租租賃合同》,該合同上連帶保證人處的名字并非被告王某某本人所簽,而是其子被告張某某代簽且未獲得被告王某某的同意,被告王某某直至訴訟時才知曉該事宜,對被告張某某的代簽行為不予追認。
針對兩被告的答辯,原告反駁認為:其與博越公司上海分公司之間沒有合同關系,故三方不構成直租型融資租賃法律關系;雖然原告員工看到被告張某某代王某某在合同上簽字,但因當時被告張某某提供了被告王某某的銀行流水證明,原告有理由認為其已經獲得授權,加之兩被告系母子關系,被告張某某具有家事代理權。
經審理查明,2017年10月7日,被告張某某(甲方)與博越公司上海分公司(乙方)簽訂《銷售合同》(編號為:XXXXXXX)一份,該合同載明:“……甲方委托乙方代購商品車一輛,所購品牌寶馬320Li耀夜版……外白內棕;車架號:待定;到貨日期:全款后一個月……總金額為人民幣叁拾萬元整……甲方向乙方交付人民幣捌萬元整,作為委托乙方代購車輛的保證金,余款貳拾貳萬元整甲方需在接到乙方車源信息通知并確認委托代購車輛之日起3日內一次性付清給乙方……甲方自愿支付相關費用委托乙方辦理如下車輛其他服務項目……項目內容:1.店保:基本4個險+道強險……本代購合同為甲方到乙方公司提車的憑證,在交車時需出示并交還乙方,甲方提車后本合同即自行失效,除作特別約定外,本合同的交車地點均在上述注明的乙方公司所在地……”。2017年10月7日至2017年10月19日期間,被告張某某以支付寶、刷卡及轉賬等方式共計支付博越公司上海分公司購車款10萬元及保險預收款1.1萬元,博越公司上海分公司出具相應收據(jù)并加蓋財務專用章。
2017年10月19日,原告(出租人、甲方)與被告張某某(承租人、乙方)簽訂《車輛回租租賃合同》一份,合同編號AGXXXXXXXXX,該合同載明:“……本合同規(guī)定的售后回租是指以下交易形態(tài):甲方根據(jù)乙方的融資要求,向乙方購買乙方所有的租賃車輛,甲方再將該車輛出租給乙方,經雙方充分了解本融資租賃之特性,協(xié)議如下:租賃車輛標的:寶馬320一輛;乙方實際交接人:張某某;甲方就租賃車輛的購買應向乙方支付的價款總金額為人民幣叁拾貳萬元;租賃期間為2017年10月20日至2020年10月19日,每1個月為一期,共36期;租金總金額345,360元(每期租金金額參照租金支付表);乙方應于合約簽訂之日(且在甲方支付租賃物價款前)支付租賃首付租金120,000元,支付方式為自甲方支付給乙方租賃物價款中抵扣……除非經甲方書面形式豁免,甲方支付全部轉讓價款,應以乙方完成下列事項及向甲方或甲方指定人士交付下列文件為前提:(a)本合同及與本合同相關的法律文件已經由各方適當簽署;(b)證明租賃車輛歸乙方所有的發(fā)票、買賣合同、質保證明及其他產權證明;(c)就租賃車輛的轉移所開具的格式和內容令甲方滿意的發(fā)票;(d)付款通知書,載明付款銀行、開戶行等必要付款信息……在租賃期限內,乙方無條件同意按本合同規(guī)定按時、足額支付租金和其他款項。如任何一期租金或其他費用或各該租金或費用之任何部分到期后逾三日仍未支付者,承租人即被認為拒絕付款與違約。如乙方遲延付款,則自租金原定之給付日起至清償日止,每延遲一日,逾期每日應加付逾期租金總額0.2%滯納金……乙方應在甲方向出賣人支付租賃物價款前,向甲方支付首付租金并以首付租金降低實際融資金額……甲方根據(jù)乙方的融資要求,向乙方購買乙方所有的租賃車輛,甲方再將該車輛出租給乙方……租賃車輛于租賃期限內,所有權為甲方所有。乙方對租賃車輛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未經甲方書面同意,乙方不得在租賃期限內對租賃車輛進行銷售、轉讓、轉租、抵押或采取其他任何侵犯租賃車輛所有權的行為……租賃車輛于乙方向甲方付清全部租金及其他依本合同應繳納予甲方的費用,甲方將上述車輛過戶至乙方……如甲方將車輛登記在乙方名下,或甲方將授權乙方將車輛抵押登記到甲方名下,并不對甲方之車輛所有權產生影響……若在售后回租方式下,雙方均確認標的車輛所有權歸屬于甲方。乙方應在本合同簽署后按甲方要求將標的物抵押給甲方,并辦理相應的抵押登記手續(xù)……租賃車輛由甲方負責向乙方交付,甲方指定之任何第三人交付給乙方的均視為甲方交付,如果車輛由乙方占有甲方只需交付之意思表示,無需實物交付……租賃期間,甲方享有租賃物所有權……租賃期間屆滿、且乙方已完全履行本合同項下各項義務和責任時,租賃物所有權轉移至乙方……乙方違反本合同之約定,或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時,甲方有權主張乙方違約并不需通知或履行法定程序,即可解除本合同,請求立即支付已到期未付及未到期租金,另需支付合約為履行部分含稅租金總額30%的違約金及沒收租賃保證金,請求或不經通知徑行取回租賃物,并得請求支付律師代理費等費用及其他損害賠償,并得在未通知乙方情況下,令租賃物無法使用:1.乙方對本合同項下的任何一項給付,到期未依規(guī)定給付,且遲延給付已達三(3)日……連帶保證人愿無條件連帶保證乙方依本約如期支付租金、甲方之一切代付費用、乙方違反本約時應付之損害賠償、違約金、遲延利息、滯納金、律師費及其他一切債務……甲方為實現(xiàn)本合同項下債權所需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催收費用、訴訟費、保全費、公告費、執(zhí)行費、律師費、差旅費及其他費用)由乙方承擔……本合同自當事人雙方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權代表人簽字并加蓋公章之日起成立,甲方收到乙方支付的首付租金、租賃保證金后生效……”。合同附有租金支付明細表,載明:“首付租金120,000元,第1期至第36期每期6,260元……”。上述合同尾部,原告于出租人處加蓋合同專用章,被告張某某在承租人及連帶保證人處簽字確認,并在連帶保證人處簽署被告王某某的姓名和身份信息、聯(lián)系信息。
被告張某某與原告還簽訂《欠款合同》、《車輛抵押合同》各一份,合同編號均為AGXXXXXXXXX。《欠款合同》上欠款原因、還款期限等未填寫,僅載明:“欠和運國際租賃有限公司款RMB345,360元”?!盾囕v抵押合同》載明:“雙方同意基于雙方的融資租賃關系,甲方(被告張某某)以其占有的車輛作為抵押物,對乙方(原告)在主合同項下享有的全部債權進行不可撤銷擔?!盅簷嘟痤~345,360元……抵押擔保的范圍為:主合同項下甲方應支付的所有款項,包括但不限于:欠款金額、手續(xù)費、保險費用、違約金、賠償金、補償金、保管擔保財產等合同項下發(fā)生的一切款項和乙方實現(xiàn)債權和擔保權利的費用(包括但不限于處分抵押物的費用、訴訟費、律師費、差旅費等)……抵押擔保的期限為:自主合同生效起至履行完畢后兩年……甲方以其向乙方承租的車輛作為抵押物,以擔保乙方在主合同項下的債權,無論抵押物是否登記在乙方名下,該抵押物的完整所有權始終歸屬于乙方……。”雙方另簽訂一份《協(xié)議書》,約定被告張某某配合原告于2018年1月31日之前辦理完畢車輛抵押登記,并支付原告保證金5萬元,被告張某某若未按期完成抵押登記則自愿放棄保證金,反之原告于辦理完成之日起的七個工作日內無息退還保證金。
被告張某某另向原告出具《指示付款確認書》和《付款通知書》?!吨甘靖犊畲_認書》載明:“茲立書人張某某(承租人)與江西省博越國際汽車貿易有限公司(經銷商/4S店)原訂有寶馬320(下稱車輛)的買賣合同或相關文件,因承租人將以該車輛與貴公司往來售后回租的融資性租賃業(yè)務,故承租人確認并請求貴公司將承租人出售予貴公司車輛的總貨款RMB叁拾貳萬元(含稅)其中之貳拾萬元徑行付予經銷商/4S店,作為對該車輛總貨款的清償。若承租人與經銷商/4S店之間發(fā)生任何糾紛,雙方應自行解決,與貴公司無涉,承租人依融資租賃合同對貴公司所負的支付租金等義務不受影響……立書人確認經銷商/4S店收到上述貴公司支付的貨款后,對該車輛并無保留所有權或其他權利……”?!陡犊钔ㄖ獣份d明:“茲因乙方(被告張某某)向甲方(原告)申請辦理融資性售后回租業(yè)務,故甲方向乙方購買乙方所有的租賃標的物。甲乙雙方確認回租租賃合同租賃物價款中¥200,000由甲方直接支付給乙方指定的收款方(賬戶信息如下)……賬戶名:江西省博越國際汽車貿易有限公司;賬號(略)……”。
2017年10月20日,原告向《付款通知書》上記明的博越公司賬戶轉賬200,015元。此后,被告張某某按約支付原告保證金5萬元及2期租賃費共計12,520元。
2017年12月,博越公司上海分公司停止營業(yè),無法向包括被告張某某在內的客戶交付車輛。同月,江西省南昌市公安局紅谷灘分局對博越公司相關人員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等罪名立案偵查,后移送審查起訴。
另查明,原告因本案與上海凱正律師事務所簽訂《聘請律師合同》,該所指派劉錕律師、羅本建律師作為本案原告的訴訟代理人。2018年4月13日,上海凱正律師事務所向原告開具金額為11,583元的上海增值稅專用發(fā)票。2018年4月18日,原告向上海凱正律師事務所轉賬40,303元。
審理中,原告提供《銷售合同》(編號為:XXXXXXX)一份,該合同該合同印刷文本與被告張某某提供的《銷售合同》(編號為:XXXXXXX)一致,但填寫的購車款總金額為32萬元,其中12萬元作為博越公司上海分公司的保證金,余款20萬元于確認代購車輛之日起3日內支付,項目內容為:店保:基本4個險+道強險(保險不包含在合同價內)。此外,原告提供收據(jù)存根一張,顯示入賬日期為2017年10月19日,收款方式為轉賬,金額為12萬元,收款事由為“購寶馬320Li車款訂金20,000元整”,加蓋博越公司上海分公司財務專用章。被告張某某認為原告提供的上述兩份證據(jù)都是偽造的,原告表示系從博越公司上海分公司處獲得的復印件,無法提供原件,并同意以被告張某某提供的相應證據(jù)作為本案審理的依據(jù)。
以上事實,有原告提供的《車輛回租租賃合同》、《欠款合同》、《車輛抵押合同》、《指示付款確認書》、《付款通知書》、《扣賬單》、《聘請律師合同》、上海增值稅專用發(fā)票及匯出匯款通知書,被告張某某提供的《銷售合同》、銀聯(lián)POS簽購單持卡人存根聯(lián)、收據(jù)存根、微信及支付寶轉賬記錄及談話筆錄、庭審筆錄等為證。
本院認為,原告和被告張某某對于雙方簽訂的《車輛回租租賃合同》的真實性、原告代被告張某某支付20萬元購車款及被告張某某支付部分租賃費后至今無法提車等事實均無異議;被告張某某對其余合同和文件上簽字的真實性也予以認可,雖然其表示對其中內容不知情,但該辯解缺乏證據(jù)證明且不合常理,故雙方之間的全部合同和文件對被告張某某均有約束力。原告因被告張某某拒付剩余租賃費向本院提起民間借貸之訴,雙方爭議焦點主要有:原告與被告張某某之間是民間借貸還是融資租賃法律關系;原告的訴訟請求有無相應的事實和法律依據(jù)。其中首要爭議在于雙方之間的合同性質。
本案原告系融資租賃公司,根據(jù)《融資租賃企業(yè)監(jiān)督管理辦法》的相關規(guī)定,其主營業(yè)務應當是融資租賃,且不得從事借貸等金融業(yè)務?,F(xiàn)原告堅持主張其與被告張某某之間的合同關系性質為民間借貸,提出的主要依據(jù)包括:被告張某某具有融資需求,合同不符合融資租賃合同特征(被告張某某未取得租賃物所有權、雙方未簽訂買賣合同且未對租賃物所有權轉移作出安排、存在租賃物抵押給原告的約定等)。被告張某某則認為其與原告沒有借貸合意,車輛系由原告向博越公司上海分公司購買再租賃給被告張某某,三方實際構成標準的直租型融資租賃關系。本院認為,雖然借貸和融資租賃在經濟功能上的目的均是以提供融資支持的方式解決一方資金短缺的困難,但兩者采取的交易模式不同,法律關系性質和后果也有很大差別。究其根本,融資租賃法律關系是以租賃物為中介的貨幣借貸,在融資的基礎上兼有融物的法律屬性,而借貸關系則是單純的貨幣融通。因此,判斷合同屬性究竟為借款還是融資租賃,應以合同文本記載的意思表示為基礎,考察合同簽訂時雙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重點審查合同關系中有無融物的合意,并結合合同中關于費用計算方式標的物及風險分配情況等,予以甄別。審理雙方當事人的爭議,首先應當對該合同關系的法律屬性做出準確認定,對此本院分析如下:
一、原告與被告張某某之間不存在借款合同關系的合意。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貸款人借款,到期返還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借款合同的標的單一,就是貨幣所有權的轉移,雙方當事人應當就借款種類、幣種、用途、數(shù)額、利率、期限和還款方式等達成合意。僅僅因為一方有融資需求,并不必然構成借款合同關系。本案中,雙方約定被告張某某將其即將購得的車輛出售給原告并回租,原告實際向被告張某某購車提供20萬元融資,按照被告張某某的指示直接向車輛銷售商支付,并以租賃費名義分36期按月向被告張某某收取總計225,360元,合同中所謂首付租金無須被告張某某實際支付,而是被告張某某應當支付給車輛銷售商的其余購車款。原告與被告張某某簽訂的一系列合同文本和交易憑證中,均未出現(xiàn)“借款”、“借貸”、“利息”、“利率”等符合借款關系性質的條款和文字表述。原告提出,雙方簽訂有《欠款合同》,經查該合同僅記載了金額和還款方式,金額為345,360元(實為原告提供的合同記明的被告張某某購車價格加原告的合同收益),與原告主張的出借20萬元相矛盾;而該合同在欠款原因、還款期限上均未有能夠證明借款關系的記載,僅憑“欠款”二字,并不足以表明所欠款項系因借款產生。因此,原告無法證明雙方之間簽訂合同的合意具有符合借款合同關系特征的因素。
二、原告與被告張某某之間不是直租型融資租賃關系。標準的直租型融資租賃法律關系是出租人根據(jù)承租人對出賣人、租賃物的選擇,向出賣人購買租賃物,再提供給承租人使用并收取租金,故一般涉及三方當事人,存在兩個合同。本案中,雖然系爭車輛和銷售商均為被告張某某選定,但原告并未與車輛出賣人博越公司上海分公司簽訂合同、向后者購買租賃物,該兩個主體之間并不存在法律關系。相反,《銷售合同》顯示車輛買賣的法律關系發(fā)生在被告張某某與博越公司上海分公司之間,被告張某某向博越公司上海分公司支付部分購車價款的行為也能夠與《銷售合同》相互印證。被告張某某基于原告按《車輛回租租賃合同》約定、根據(jù)其指示向博越公司上海分公司付款,以及收取首期租金的行為,認為雙方構成直租型融資租賃關系,顯然依據(jù)不足,本院不予采信。
三、原告與被告張某某之間的法律關系符合售后回租型融資租賃關系的特征。主要理由是:
1.雙方一系列合同及附件的文本清楚表明,雙方之間協(xié)商訂立的是融資租賃合同關系。首先,從雙方簽訂的、確定雙方主要權利義務的《車輛回租租賃合同》內容看,該合同除名稱是典型的融資租賃合同類型外,其中內容明確雙方交易形式為被告張某某以售后回租方式向原告出售租賃車輛,原告再將該車輛出租給被告張某某,包含買賣和租賃兩種法律關系,完全符合融資租賃合同基本特征。此外,該合同所有條款均圍繞租賃物界定、租金計算和支付、租賃方式、租賃物所有權歸屬和轉移、回收等事項,均能體現(xiàn)融資租賃合同特征。其次,從雙方簽署的其他合同和交易文件看,《欠款合同》、《車輛抵押合同》編號均與《車輛回租租賃合同》編號一致,《指示付款確認書》及《付款通知書》內容與前述諸合同內容能夠印證,故這些文本均能夠用于說明雙方之間的合同關系性質。從這些文本內容看,存在諸多明顯特征能夠印證雙方意圖訂立的是回購型融資租賃合同。如:《車輛抵押合同》明確,抵押系“基于雙方的融資租賃關系”,且被告張某某是“以其向乙方(原告)承租的車輛作為抵押物……無論抵押物是否登記在乙方名下,該抵押物的完整所有權始終歸屬于乙方……”;《指示付款確認書》記載的付款理由是“承租人將該車輛與該公司往來售后回租的租賃業(yè)務”,并承諾被告張某某與經銷商之間的糾紛不影響其依融資租賃合同對原告所負的支付租金責任;《付款通知書》則明確,原告所支付的30萬元系因被告張某某“申請辦理融資性售后回租業(yè)務”,該支付行為視為(原告)已履行了合同中租賃(物)價款支付行為,表明該支付行為系圍繞售后回租型融資租賃合同關系所作出的安排,該款性質實為原告基于雙方間建立的售后回租的融資租賃關系而支付給被告張某某的部分購車款,并非出借給被告張某某的款項。再次,原告取得回報的方式是租賃費,而非利息,雙方在合同中反復確認被告張某某應當支付的為“租金”。
2.原告認為合同中沒有約定所有權轉移條款,與事實不符。雙方在《車輛回租租賃合同》中約定,原告向被告張某某購買租賃車輛后,租賃期限內車輛所有權為原告所有,被告張某某對租賃車輛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還約定,被告張某某向原告付清全部租金及其他費用后,原告將上述車輛過戶至被告張某某。雙方在合同中除多處反復確認這種權利關系和所有權轉移條件及安排外,還有明確的意思表明,租賃期間車輛的各種風險、費用、責任等均由被告張某某負擔,原告對車輛的瑕疵、風險等均不承擔責任。上述約定內容完全符合融資租賃合同對標的物所有權、使用權分離的本質屬性,體現(xiàn)雙方當事人對租賃物所有權歸屬和轉移的合意,符合融資租賃合同的特征。
3.雙方雖然簽訂有抵押條款與抵押合同,但并不產生與融資租賃合同性質相反的合意。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融資租賃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九條,“出租人授權承租人將租賃物抵押給出租人并在登記機關依法辦理抵押權登記的”,可以作為出租人對抗第三人對租賃物善意取得的事由。由此規(guī)定可見,融資租賃合同中租賃物抵押給出租人并不為法律禁止,這一交易安排也不妨礙融資租賃的合同性質。本案中,雙方雖然也簽訂了《車輛抵押合同》,但根據(jù)《車輛回租租賃合同》約定,被告張某某是在確認標的物在租賃期間所有權屬于原告的前提下,根據(jù)原告的授權、按原告的要求將車輛抵押登記到原告名下,且雙方反復言明該抵押不對原告之車輛所有權產生影響。由此可見,雖然雙方存在就租賃車輛抵押給原告的安排,貌似與原告在融資租賃法律關系中作為出租人對標的物應有所有權沖突,但這種做法在融資租賃合同中并不鮮見,并不因此產生使合同性質改變?yōu)榻杩詈贤姆尚Ч?br/> 四、租賃物因當事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交付,系合同履行的問題,不影響合同性質的認定。本案特殊性在于,原告與被告張某某簽訂《車輛回租租賃合同》之際,被告張某某尚未取得作為租賃標的物的車輛,而且因車輛銷售商違約導致該車輛實際已無法交付,這是本案合同性質爭議較為突出的一個主要的原因。一般而言,回租型融資租賃合同的簽訂要求租賃物客觀、實在,且承租人/出賣人有權處分,目的在于防止當事人以虛構的租賃物為幌子,用融資租賃合同掩蓋實際沒有融物特征的借款關系,從而控制融資租賃經營風險。但在本案中,并不存在上述情形,雙方簽約的基礎是真實的融物意圖和標的物:首先,雙方一致認可,被告張某某購車意愿真實,被告張某某為選購車輛選擇的銷售商、訂立和履行的合同行為均符合正常交易特征,不存在為掩蓋借款關系事實虛構租賃物,故意采取融資租賃形式規(guī)避法律限制的主觀意圖。其次,雙方簽訂《車輛回租租賃合同》時,作為標的物的車輛已經基本特定化。《車輛回租租賃合同》簽訂于2017年10月19日,此前被告張某某與博越公司上海分公司已于10月7日簽訂汽車銷售合同,合同中對車輛品牌、顏色、價款、到貨日期等均已確定,被告張某某也按約于簽約當日支付了8萬元,后又支付2萬元。因此,按照原被告雙方簽約本意,只要購車合同正常履行,被告張某某將順利取得車輛所有權,《車輛回租租賃合同》也完全能夠正常履行。再次,租賃物無法正常交付,系歸因于雙方意志以外的因素引發(fā)。在雙方合同履行過程中,因向被告張某某銷售車輛的博越公司上海分公司停止營業(yè),未能向被告張某某交付車輛,致使被告張某某無法按合同約定將租賃物先出賣給原告,再由原告出租給被告張某某?,F(xiàn)博越公司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等犯罪,相關案件已經進入刑事偵查起訴階段,作為租賃標的物的車輛顯已無法實際交付被告張某某,雙方間的融資租賃合同安排自然也無法繼續(xù)履行,但這并非原被告簽約時所能預料,也不在雙方真實意思合意范圍內,因此不應對合同性質產生影響。
綜上所述,原告與被告張某某簽訂合同時的真實合意是,以被告張某某即將購得的車輛作為回租標的物,建立售后回租型融資租賃合同關系,達到融資、融物的交易目的。雙方之間不存在虛構租賃物、或者假借虛高的租賃物價格掩蓋資金借貸真實意圖的情況,不存在單純借貸資金、收取利息的合意,不構成借款合同關系,應當認定為融資租賃合同關系。雖然在合同履行過程中,由于被告張某某購買車輛的相對方博越公司上海分公司的原因,致使標的物車輛沒有正常交付,導致被告張某某與原告之間約定的買賣、回租行為無法按約定模式推進,但該情況屬合同履行中的問題,不應影響合同性質的認定。雙方之間的合同目的已經無法實現(xiàn),當事人可以要求解除合同,并且依法處理合同解除之后的后果。
根據(jù)有關司法解釋規(guī)定,訴訟過程中,當事人主張的法律關系的性質或者民事行為的效力與人民法院根據(jù)案件事實作出的認定不一致的,人民法院應當告知當事人可以變更訴訟請求。本案中,本院認定雙方之間的法律關系為融資租賃合同而非民間借貸,雖經本院釋明,但原告明確拒絕變更訴訟請求,仍堅持以民間借貸法律關系作為起訴依據(jù),其相關訴訟請求均系基于民間借貸法律關系對兩被告提出,與本院認定的合同屬性不符,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jù),本院不予支持。
據(jù)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九十六條、第一百九十七條、第二百三十七條、第二百三十八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融資租賃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一條第一款、第二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第三十五條第一款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和運國際租賃有限公司的全部訴訟請求。
本案案件受理費人民幣3,841元,減半收取計人民幣1,920.50元(原告已預付),由原告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金融法院。
審判員:姜??山
書記員:汪??懿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