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渝北區(qū)人民法院
民事判決書
(2021)渝0112民初20203號
原告:周某,男,漢族,1992年11月26日出生,住重慶市江津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劉云長,重慶市江津區(qū)圣泉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
原告:張某某,女,漢族,1968年12月3日出生,住重慶市江津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劉云長,重慶市江津區(qū)圣泉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
原告:周某乙,男,漢族,1939年7月18日出生,住重慶市江津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劉云長,重慶市江津區(qū)圣泉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
原告:梅某某,女,漢族,1936年8月26日出生,住重慶市江津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劉云長,重慶市江津區(qū)圣泉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
被告:重慶市建園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住所地重慶市渝北區(qū)寶圣湖街道食品城大道18號重慶廣告產業(yè)園15幢7單元5-61,統(tǒng)一社會信用代碼915001126221012959。
法定代表人:陶鴻,董事。
委托訴訟代理人:邵校,北京大成(重慶)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周某、張某某、周某乙、梅某某與被告重慶市建園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建園公司)工傷保險待遇糾紛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周某、張某某及其與周某乙、梅某某的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劉云長,被告重慶市建園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的委托訴訟代理人邵校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周某、張某某、周某乙、梅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請求判決被告支付原告因周某甲工傷死亡的喪葬費40,884元(6814元/月×6個月),一次性工亡補助金847,180元(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42,359元/年×20年),自2020年8月起,被告每月支付原告張某某供養(yǎng)親屬撫恤金2725.6元(6814元×40%),支付原告周某乙供養(yǎng)親屬撫恤金2044.2元(6814元×30%),支付原告梅某某供養(yǎng)親屬撫恤金2044.2元(6814元×30%),直至被供養(yǎng)人死亡時為止。
訴訟費由被告承擔。
事實與理由:2020年7月起,周某甲開始到被告承建的銅梁區(qū)龍城首府二期工程從事混凝土工作,時薪35元/小時。2020年7月23日下午6時20分許,周某甲在做混凝土收尾工作時,身體突感不適,工友讓他休息,周某甲走到工地大門口時已經走不動了。包工頭李新華將周某甲送到銅梁區(qū)人民醫(yī)院治療,2020年7月24日23時20分,周某甲搶救無效死亡。2020年10月20日,銅梁區(qū)人社局認定周某甲死亡視同工傷。根據工傷保險條例及相關法律規(guī)定,原告請求人民法院依法判決,維護原告的合法權益。
被告建園公司辯稱:1.被告依法購買了工傷保險,原告應當依法向社保部門(社保局)主張相應工傷待遇;2.被告在本案中不應承擔任何責任。
經審理查明,被告重慶市建園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于1998年4月8日注冊成立,取得營業(yè)執(zhí)照。
四原告陳述,周某甲2020年7月初到被告承建的銅梁區(qū)龍城首府二期工程從事砼工工作,工資與包工頭李新華約定的是35元/小時,只預支過生活費,未結算工資。
2020年7月23日18時20分左右,周某甲在1號樓澆筑建筑混凝土作業(yè)后,突感身體不適,便在工地大門口綠化帶處休息,隨后被路過的工友發(fā)現其身體異樣,便通知班組長將其送往銅梁區(qū)人民醫(yī)院住院治療,入院時間為2020年7月23日22時,2020年7月24日23時左右,周某甲搶救無效宣布死亡?!毒用袼劳鲠t(yī)學證明(推斷)書》載明:死亡日期為2020年7月24日23:20。2020年10月20日,銅梁區(qū)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作出《認定視同工傷決定書》(銅人社傷險認字【2020】560號),認定周某甲受到的傷害視同工傷。
另查明,原告周某乙系周某甲父親,原告梅某某系周某甲母親,原告張某某系周某甲配偶,原告周某系周某甲獨子。
2021年4月22日,周某、張某某、周某乙、梅某某作為申請人向重慶市渝北區(qū)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要求裁決被申請人建園公司支付周某甲工傷死亡的喪葬費40,884元、一次性工亡補助金847,180元,自2020年8月起,被告每月支付原告張某某供養(yǎng)親屬撫恤金2725.6元,支付原告周某乙供養(yǎng)親屬撫恤金2044.2元,支付原告梅某某供養(yǎng)親屬撫恤金2044.2元。2021年4月28日,該委作出超期未作出受理決定證明書。原告訴來本院。
庭審中,被告舉示了加蓋有重慶市銅梁區(qū)社會保險局綜合業(yè)務專用章的《重慶市按建設項目工傷保險人員增減花名冊》證明被告于2020年7月23日已為周某甲參保。原告質證認為:對真實性無異議,但購買時間是2020年7月23日,周某甲發(fā)病時間是2020年7月23日同一天,死亡時間是2020年7月24日,原告向重慶市銅梁區(qū)人社局咨詢,該局答復保險要在購買后的第二天生效,他們認為是周某甲發(fā)病后才去辦的保險,故該局不予賠償。該證據不能達到被告的證明目的。
上述事實有認定視同工傷決定書、醫(yī)院病歷、死亡證明、戶口本、超期未作出受理決定證明書、工傷保險人員增減花名冊及原、被告雙方的當庭陳述等在卷為證,足以認定。
本院認為,《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九條:“職工因工死亡,其近親屬按照下列規(guī)定從工傷保險基金領取喪葬補助金、供養(yǎng)親屬撫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補助金….”
原被告對于被告已為周某甲參加工傷保險的事實無爭議,被告舉示的《重慶市按建設項目工傷保險人員增減花名冊》加蓋有重慶市銅梁區(qū)社會保險局綜合業(yè)務專用章能夠證明被告為周某甲參加了工傷保險。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九條的規(guī)定,周某甲因工死亡,四原告作為其近親屬應向工傷保險基金申領喪葬補助金、供養(yǎng)親屬撫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補助金。原告稱已向社保局咨詢社保局不予賠償無證據證明,本院不予采信。
根據規(guī)定,從工傷保險基金中支付工傷保險待遇是工傷保險經辦機構的職權,在原告未向工傷保險經辦機構申領,工傷保險經辦機構未作出拒絕支付的情況下,原告徑行要求被告支付缺乏事實依據,本院對其訴訟請求予以駁回。
原告向工傷保險經辦機構提出申領后,如工傷保險經辦機構因被告參加工傷保險不符合規(guī)定為由而拒絕支付工傷保險待遇的,原告可以再行訴訟,要求被告賠償相關保險待遇。
綜上所述,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九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周某、張某某、周某乙、梅某某的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5元,由原告周某、張某某、周某乙、梅某某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審 判 員 張曉星
二○二一年八月二日
書 記 員 李婧姣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