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吳某某,男,漢族,銅鼓縣人,農民,住銅鼓縣。
委托訴訟代理人:林文明,江西華邦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黃某發(fā),男,漢族,銅鼓縣人,農民,住銅鼓縣。
委托訴訟代理人:黃進賢(系被告黃某發(fā)兒子),男,漢族,銅鼓縣人,農民,住銅鼓縣。
被告:饒某某,男,漢族,銅鼓縣人,農民,住銅鼓縣。
委托訴訟代理人:饒青紅(系被告饒某某女兒),女,漢族,銅鼓縣人,農民,住銅鼓縣。
原告吳某某(以下簡稱原告)訴被告黃某發(fā)、饒某某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一案,本院于2016年7月27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被告黃某發(fā)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黃進賢、被告饒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饒青紅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要求兩被告賠償原告醫(yī)療費171412.24元(實際醫(yī)療費用228048.77元-報銷費用56636.5元)、誤工費50111.18元(346天×144.83元/天)、護理費17379.6元(120天×144.83元/天)、住院伙食補助費3650元(73天×50元/天)、營養(yǎng)費4500元(90天×50元/天)、殘疾賠償金22278元(11139元/年×20年×10%)、被扶養(yǎng)人生活費15545.66元[父親(8486元/年×20年×10%÷3)+母親(8486元/年×20年×10%÷3)+女兒(8486元/年×1年×10%÷2)+兒子(8486元/年×8年×10%÷2)]、鑒定費1390元、交通費2000元、后續(xù)治療費28000元、精神撫慰金10000元,上述費用共計316266.68元;2、要求兩被告賠償原告精神損害撫慰金10000元;3、本案受理費及其他訴訟費用由兩被告承擔。事實和理由:2015年7月29日早上6點多,原告與案外人王九清騎摩托車一前一后從家里(棋坪鎮(zhèn)游源村)駛往銅鼓縣城方向。駛至被告饒某某住房門口側公路時,三只狗從被告饒某某家門口沖出,其中一只狗猛烈地撞在原告摩托車的前輪上,致使原告摩托車失控摔倒,造成原告頭部受傷的嚴重后果。原告受傷后,住院治療70多天,花費醫(yī)療費20多萬元,并構成十級傷殘。事后得知撞擊原告摩托車的狗是被告黃某發(fā)所有和所養(yǎng),另外兩只狗分別是被告黃某發(fā)、饒某某所有和所養(yǎng)。原告認為,自己騎摩托車在公路上正常行駛,無任何過錯,兩被告所飼養(yǎng)的三只狗沒有依法圈養(yǎng)或管控,在公路上追逐,一只狗撞在原告摩托車的前輪上,是致傷原告的直接和全部原因。兩被告作為動物的所有人和管理人,對動物造成原告的損失應當承擔全部賠償責任,因此請求法院支持原告的訴訟請求。
本院認為,本案原告訴請能否成立,被告應否承擔賠償責任,首先應當厘清本案的案件性質。原告以飼養(yǎng)動物致人損害為由要求被告承擔賠償責任,主張本案的案件性質是飼養(yǎng)動物損害責任糾紛。飼養(yǎng)動物損害責任糾紛應當是由飼養(yǎng)動物的加害行為、受害人的損害后果、加害行為與損害后果有因果關系構成。原告沒有提供證據(jù)證明被告黃某發(fā)的狗對原告實施了加害行為,而根據(jù)被告黃某發(fā)提供的證據(jù)證明狗是因為被摩托車撞擊肋部,撞斷其三根肋骨及脊柱導致當場死亡。根據(jù)生活經驗判斷,趨利避害是動物的本能,對奔馳而過的車輛,狗應當是進行閃躲,而不是進行攻擊,原告駕駛摩托車經過事發(fā)路段的時間應當很短暫,狗不可能預知原告即將經過而對其進行攻擊。另外,狗攻擊人或其他動物,應當是用嘴或者是爪子,而不會用相對脆弱的身體,如果狗對駕駛摩托車的原告進行攻擊,且狗死亡,那么狗受傷的部位應當是頭部,而且該事故經交警調查,確認是原告駕駛摩托車撞到了路上的狗,導致原告受傷的一起交通事故,因此應當認定本案是“車撞狗”而不是“狗撞車”。既然不能確認狗有加害行為,則本案不構成飼養(yǎng)動物損害責任糾紛。原告駕駛摩托車撞到了路上的狗,導致原告受傷,符合交通事故的構成要件,因此認定本案案件性質為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
本案案件性質為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應當由《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及相關法律法規(guī)進行調整,而不適用飼養(yǎng)動物損害責任糾紛案件的法律法規(guī)。根據(jù)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規(guī)定,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的歸責原則是過錯原則,因此被告應否承擔賠償責任、如何承擔賠償責任,應當對原、被告是否具有過錯以及過錯程度進行分析。原告代理人提出的由被告承擔無過錯責任以及由被告承擔其無過錯的舉證責任(即舉證責任倒置)的觀點,不能成立。
被告黃某發(fā)是否具有過錯分析如下。一、其飼養(yǎng)的狗是當?shù)貍鹘y(tǒng)品種,俗稱“土狗”,非烈性犬種,法律法規(guī)沒有明確規(guī)定禁止養(yǎng)犬,而且當?shù)氐拇逡?guī)民約中也沒有禁止養(yǎng)犬的規(guī)定,根據(jù)民法中法無規(guī)定即可行的原則,其行為不違反法律規(guī)定,不存在過錯;二、《江西省犬類管理試行辦法》規(guī)定“縣以上城市(包括縣鎮(zhèn)、下同)市區(qū)、近郊區(qū)、新興工業(yè)區(qū)、游覽區(qū)、港口、機場周圍,嚴禁養(yǎng)犬,但有關單位確因警衛(wèi)、科研、軍警工作需要養(yǎng)犬以及居民飼養(yǎng)寵物犬的除外”。其飼養(yǎng)地為其居住地——棋坪鎮(zhèn)游源村黃家組,屬于遠離城市的農村地區(qū),不屬于《江西省犬類管理試行辦法》規(guī)定的禁止養(yǎng)犬的范圍,因此不能認定其具有過錯。
被告饒某某是否具有過錯分析如下。原告沒有提供證據(jù)證明在此事故中出現(xiàn)的狗為被告饒某某所飼養(yǎng),并參與了對原告的加害行為,因此不能認定其具有過錯。
原告是否具有過錯分析如下。一、原告駕駛摩托車上路行駛,應當注意行車安全。事發(fā)路段屬于縣鄉(xiāng)級公路,根據(jù)《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的規(guī)定,速度不能超過40千米/小時,事故現(xiàn)場摩托車與地面刮擦痕跡到摩托車停止位置約有9.65米,根據(jù)處理事故交警的認定以及日常生活經驗判斷,如果原告車速在40千米/小時以內,摩托車與地面刮擦后的位置距離摩托車停止位置不可能達到將近10米的距離,故應當認定原告超速行駛,且事發(fā)路段路面寬闊平直,視野良好,應當認定其未注意行車安全,撞上了被告黃某發(fā)飼養(yǎng)的狗,導致受傷;二、根據(jù)原告的治療記錄,原告受傷部位為頭部,原告未佩戴安全頭盔,造成其頭部嚴重受傷的后果。因此應當認定原告超速行駛、未佩戴安全頭盔,是造成此次事故以及原告頭部嚴重受傷的根本原因,其具有過錯。
綜上分析,原告在此次事故中具有過錯,兩被告不具有過錯。因此原告要求兩被告承擔賠償責任的訴訟請求,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jù),本院不予支持。
但原告畢竟是撞上了被告黃某發(fā)飼養(yǎng)的狗導致嚴重受傷,花費了大量的醫(yī)療費用,并構成傷殘,因此從公平原則出發(fā),由被告黃某發(fā)適當補償原告的經濟損失,有利于糾紛的化解。
審理中經調解無效,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第一款,《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四十八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四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百四十二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第一百零八條第二款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由被告黃某發(fā)在本判決生效后十五日內支付原告吳某某經濟補償款10000元。
二、駁回原告吳某某的其他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6032元,免予收取。
逾期支付,權利人可在二年內向法院申請執(zhí)行。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江西省宜春市中級人民法院(在遞交上訴狀之日起七日內,預交上訴費,款匯至江西省宜春市中級人民法院,賬號:14×××48,開戶銀行:中國農業(yè)銀行宜春市分行袁山大道分理處。如逾期不交納,按自動撤回上訴處理)。
審判員 江 森
書記員:湛志萍 附法律條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七十六條第一款第一項機動車發(fā)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規(guī)定承擔賠償責任: (一)機動車之間發(fā)生交通事故的,由有過錯的一方承擔賠償責任;雙方都有過錯的,按照各自過錯的比例分擔責任。 (二)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fā)生交通事故,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沒有過錯的,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賠償責任;有證據(jù)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有過錯的,根據(jù)過錯程度適當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賠償責任;機動車一方沒有過錯的,承擔不超過百分之十的賠償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第四十八條機動車發(fā)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的,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關規(guī)定承擔賠償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第四條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愿、公平、等價有償、誠實信用的原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六十四條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jù)。 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jù),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jù),人民法院應當調查收集。 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觀地審查核實證據(jù)。 第一百四十二條法庭辯論終結,應當依法作出判決。判決前能夠調解的,還可以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應當及時判決。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九十條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jù)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jù)的事實,應當提供證據(jù)加以證明,但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在作出判決前,當事人未能提供證據(jù)或者證據(jù)不足以證明其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證明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的后果。 第一百零八條第二款對一方當事人為反駁負有舉證證明責任的當事人所主張事實而提供的證據(jù),人民法院經審查并結合相關事實,認為待證事實真?zhèn)尾幻鞯?,應當認定該事實不存在。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