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吳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地上海市虹口區(qū)舟山路***弄***號。
被告:招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川北支行,營業(yè)場所上海市虹口區(qū)四川北路XXX號XXX室。
負責人:徐偉峰,行長。
委托訴訟代理人:向德喜,上海才富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秦臻,上海才富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吳某某與被告招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川北支行金融委托理財合同糾紛一案,本院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吳某某、被告委托訴訟代理人向德喜律師、秦臻律師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要求被告退還原告129萬本金中的19萬元;2、要求被告向原告補足利息差額15,363.80元按照129萬元年化收益5.3%,每月為5,680.08元,18個月為102,555元,而原告18個月實際收到87,192.80元。
事實和理由:2016年6月7日,原告在被告處購買了“月添利”產品129萬元,該產品屬于低風險產品,期限為三年,年利率5.3%,每月15日可得利息5,680.08元。然而至2018年1月,十八個月的利息共計僅87,192.80元,按年利率5.3%計算十八個月利息應為102,555元,利息差額15,363.80元。按目前原告獲得的利息,按年利率5.3%計算,原告只需要購買110萬元即可獲得。被告嚴重侵犯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原告故起訴來院。
被告辯稱:原告確實購買了本金129萬元的“月添利”理財產品,該產品的風險等級為R2低風險產品,與原告的風險等級A2穩(wěn)健型相匹配;5.3%是預期的年化收益,該理財產品的《產品說明書》和《風險告知書》均清楚載明本理財計劃不保障本金及理財收益,涉案產品的理財收益是根據每個投資周期終止后的到期年化收益減去相應的托管費率、管理費率等確定,為浮動收益,原告應當是知曉的;《銷售協(xié)議書》上129萬*5.3%=每月5680元等手寫內容是原告自行書寫的,并不是被告承諾原告的投資收益。綜上,被告沒有任何的違約行為亦未侵害原告作為投資者的權益,故不同意原告的訴訟請求。
本院經審理認定事實如下:2016年6月7日,經被告客戶經理推薦,原告在被告處購買了“睿逸月添利”理財產品,產品代碼107106,產品級別為R2低風險產品,購買金額為129萬元。該理財產品的《產品說明書》載明:“除本產品說明書中明確規(guī)定的收益及收益分配方式外,任何預期收益、預計收益、測算收益或類似表述均屬不具有法律約束力的用語,不代表投資者可能獲得的實際收益,亦不構成招商銀行對本理財計劃任何收益承諾??蛻羲塬@得的最終收益以招商銀行實際支付的為準,且不超過招商銀行公布對本產品預期最高年化收益率;本理財計劃不保障本金及理財收益;從2014年4月15日起,每個月為一個投資周期,每個投資周期的起始日為每個月的15日,終止日為下個月的15日;招商銀行將于每個投資周期終止日當日以及后2個工作日公布本投資周期的到期年化收益率;如投資者未贖回理財計劃,且招商銀行公布的本投資周期理財計劃份額凈值不小于1,則本投資周期支付理財收益,根據上述本金及理財收益條款計算的投資者理財收益于本投資周期結束后5個工作日內向投資者支付……”。該理財產品的《風險揭示書》載明:“本理財計劃不保障本金及理財收益;本理財計劃產品類型為非保本浮動收益類,風險評級為R2穩(wěn)健型,適合購買客戶為風險承受能力為A2穩(wěn)健型及以上客戶……”。購買上述理財產品前,被告對原告進行了錄音錄像,原告表示自己決定購買本產品,并已充分閱讀了本產品的風險提示書、產品說明書及客戶理財產品銷售協(xié)議中的相關條款,確認已了解條款中的各項內容,并同意遵守約定。購買上述理財產品后,自2016年7月起,原告賬戶每月15日后收到理財分紅,每次金額四五千元不等,至2017年年底,共計分紅86,842.80元。
另查明,2016年6月6日,被告對原告的風險承受能力進行了測評,根據《個人投資風險承受能力評估表》的測評結果,原告屬于穩(wěn)健型投資者A2,適合穩(wěn)健型R2及以下產品。
上述事實,有原告提供的歷史交易明細、理財產品銷售協(xié)議,被告提供的風險評估結論書、產品說明書、風險揭示書、錄音材料、證人證言以及當事人陳述為證,本院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原告作為投資者購買被告的理財產品,被告作為金融機構應當負有金融消費者適合性審查、信息披露及風險揭示等義務。原告在購買理財產品前進行了風險承受能力評估,評估結果原告屬于穩(wěn)健型投資者A2,適合穩(wěn)健型R2及以下產品,本案系爭理財產品風險評級為R2穩(wěn)健型,故被告推介原告購買系爭理財產品符合投資者適當性原則。系爭理財產品的《產品說明書》、《風險揭示書》載明了產品類型為非保本浮動收益類,對產品的收益計算、收益支付等進行了詳細說明并提示了產品風險及收益風險。原告在購買前的錄音錄像中亦表示已充分閱讀了本產品的風險提示書、產品說明書及客戶理財產品銷售協(xié)議中的相關條款,確認已了解條款中的各項內容。故被告已盡到了信息披露及風險揭示等義務。至于原告主張的被告承諾的系爭理財產品的年化收益率為5.3%,未能提供證據證明,本院不予采信。綜上所述,被告作為金融機構盡到了相關義務,并未有違約行為,原告的訴訟請求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本院不予支持。據此,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吳某某對被告招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川北支行的全部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4,375.75元,減半收取2,187.87元,由原告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以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照對方當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金融法院。
審判員 魏嘉
書記員: 夏夢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