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呂某某。
委托訴訟代理人:唐杭軍,上海昌鑫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上海特來木業(yè)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金山區(qū)。
法定代表人:孫雙武,總經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王文德,安徽一耘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呂某某訴被告上海特來木業(yè)有限公司勞動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7月10日立案受理,于2018年8月14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委托訴訟代理人唐杭軍、被告委托訴訟代理人王文德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向本院提起訴訟,要求判令:1、確認原、被告2016年7月1日至2016年9月30日期間存在勞動關系;2、被告支付原告2016年8月1日至2016年9月30日工資16,000元;3、被告支付原告2016年7月1日至2016年9月30日高溫費400元。庭審中,原告變更第二項訴訟請求為要求判令被告支付原告2016年8月1日至2016年9月30日工資19,000元。事實與理由:原告于2016年7月1日起到被告處做油漆工,雙方口頭約定工資為每月8000元,被告支付了一個月工資后不再支付,2016年10月1日原告離職。原告于2018年5月8日向上海市金山區(qū)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該會于2018年6月21日作出裁決。原告不服,訴至本院。
被告辯稱,不同意原告訴請。雙方不存在勞動關系,且原告的主張已經超過了訴訟時效。
原告為證明其主張,向本院提供下列證據:
1、金勞人仲(2018)辦字第548號仲裁裁決書一份,證明經過仲裁前置程序;
2、錄音光盤及文字整理材料各一份,證明被告欠付工資的事實及原告進行催討的事實,雙方存在勞動關系。第一段12月26日的錄音是原告與吳涓的,其他的錄音都是原告與公司法定代表人孫雙武的;
3、金勞人仲(2018)辦字第301號通知書一份,證明之前雙方因為爭議進行過主張,仲裁做出通知書。301號案件是2018年3月2日申請仲裁,第一次仲裁庭審因為沖突改期,后來第二次庭審也因為庭審日期沖突,所以沒有參加庭審;
4、與財務聯系的短信截圖一份,證明被告于2016年8月曾支付原告2016年7月的工資8000元,XXXXXXXXXXX是財務的電話。
經質證,被告對證據1予以認可;證據2對原告與吳涓的錄音真實性、關聯性不予認可,吳涓不是被告公司的員工;對原告與公司法定代表人孫雙武的錄音真實性無法核實,因為光盤無法播放,從整理的文字材料來看也無法反映雙方存在勞動關系;證據3真實性無法核實,系打印件,希望看到原件,另即使真實,認為3月2日申請仲裁也已經超過一年訴訟時效;證據4認為第一,短信僅標注了名稱,無法證實上述電話是被告公司的財務;第二,原告也未提交轉賬記錄;第三,原告超過了舉證期限。
被告未向本院提供證據。
經審查,證據1本院予以采信;證據2-4真實性予以確認,至于其證明內容,本院將結合其他證據予以認定。
根據上述采信的證據及原、被告陳述,本院對本案事實認定如下:2018年5月8日,原告向上海市金山區(qū)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要求:1、確認原告自2016年7月1日至2016年9月30日期間與被告存在勞動關系;2、被告支付2016年8月至2016年9月工資16,000元;3、被告支付2016年7月至2016年9月高溫季節(jié)津貼400元。該會于2018年6月21日作出金勞人仲(2018)辦字第548號裁決書,裁決對原告的三項訴訟請求不予支持。原告不服,訴至本院。
本院認為,根據《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條規(guī)定,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本案庭審中,原告自稱自2016年9月30日起就不再上班,根據原告提交的錄音光盤及文字整理材料顯示,其向被告最后一次主張權利的日期為2017年1月19日,據本案及金勞人仲(2018)辦字第301號案件材料顯示,原告最早于2018年3月2日申請勞動仲裁,現原告未能提供相應證據證明其存在仲裁時效中止、中斷或延長的情形,原告向上海市金山區(qū)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時已經超過勞動仲裁一年的時效,故對于原告的三項訴訟請求,本院不予支持。綜上,依照《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guī)定》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二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呂某某的全部訴訟請求。
本案案件受理費減半收取5元,由原告呂某某承擔(已繳納)。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吳??青
書記員:陳笑輝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