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向某某。
委托代理人熊華,湖北前鋒律師事務(wù)所律師。(特別授權(quán))
委托代理人劉金明。(特別授權(quán))
被告王某某。
原告向某某訴被告王某某買賣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4年1月21日立案受理后,于同年7月14日依法由審判員左樹青擔任審判長、審判員蔣必貴與人民陪審員周蓉丹組成評議的合議庭,適用普通程序公開開庭進行審理。原告向某某的委托代理人熊華、劉金明到庭參加訴訟,被告王某某經(jīng)本院合法傳喚未到庭,本院依法進行了缺席審理。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經(jīng)審理查明,2013年6月29日,被告王某某在原告向某某處購買了2臺電腦及交換機、路由器等部件,貨款價值5508元;同年7月20日,被告購買了21臺電腦及31個子彈頭接線板,貨款價值53275元,原、被告在有關(guān)該筆貨款的《服務(wù)條例》中約定:若購貨方逾期付款,則按當次所購貨款的30%賠付售方違約金。上述貨款計58783元,被告均已簽字認可。繼后,原告向某某的丈夫劉金明多次通過手機短信的方式,要求被告王某某償還貨款65403元,被告王某某通過手機短信回復保證還清全部。原告多次催收,但被告拒不償還,遂釀成訟。
上述事實,有原告方提供的《提貨明細》、《保修清單》、王某某的《電話費發(fā)票》、劉金明的《電話費發(fā)票》、劉金明和王某某《手機短信記錄》等證據(jù),亦有原告的開庭陳述印證,足以證實。
本院認為,原告向某某與被告王某某關(guān)于電腦的《買賣合同》合法有效,原告已履行了提供電腦及相關(guān)配件的義務(wù),價值計58783元,被告已簽收認可,但一直沒有履行支付貨款的義務(wù),故被告應(yīng)當償還原告貨款58783元,支持原告訴訟請求58783元。關(guān)于原告訴訟請求的65403元(與上述款項58783元相差6620元),因被告在手機短信中提到的“全部”兩字概念不明確,并不意味著所欠貨款金額必定為65403元,且原告提供《出貨清單》中的“65403元”只有原告單方面蓋章,沒有被告簽字確認,被告亦沒到庭發(fā)表質(zhì)證意見,故不予支持原告訴請的6620元貨款,此款原告可收集相關(guān)證據(jù)后另行起訴。關(guān)于原告訴訟請求的違約損失,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九條之規(guī)定,被告應(yīng)當支付原告違約金損失15982.5元(53275元×30%)。
綜上所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十條、第一百零七條、第一百零九條、第一百一十三條、第一百三十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四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王某某支付原告向某某貨款58783元。
二、被告王某某支付原告向某某違約金15982.5元。
上述判決,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10日內(nèi)履行。如果未按本判決規(guī)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wù),應(yīng)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的規(guī)定,加倍支付延遲履行期間的債務(wù)利息。
案件受理費1926元(原告已預交),由被告王某某負擔,在履行上述判決時一并清結(jié)。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湖北省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 判 長 左樹青 審 判 員 蔣必貴 人民陪審員 周蓉丹
書記員:趙楠樺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