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反訴被告):向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土家族,居民,住湖北省巴東縣。
委托訴訟代理人:黃毅,湖北楚峽律師事務所律師。代理權(quán)限:特別授權(quán)。
被告(反訴原告):杜時雨,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土家族,居民,住湖北省巴東縣。
被告(反訴原告):吳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苗族,居民,住湖北省巴東縣。
二被告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譚德富,湖北施南律師事務所律師。代理權(quán)限:特別授權(quán)。
原告向某與被告杜時雨、吳某民間借貸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5月18日立案,被告杜時雨、吳某于2018年7月10日向本院提起反訴。本院受理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于2018年8月2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審理過程中,因本案案情復雜、雙方爭議較大,不宜適用簡易程序繼續(xù)審理,依法裁定轉(zhuǎn)為普通程序于2018年8月31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本訴原告(反訴被告)向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黃毅、本訴被告(反訴原告)杜時雨及本訴二被告(反訴原告)共同委托的訴訟代理人譚德富均到庭參加訴訟。訴訟中,因雙方申請庭外和解,本案扣除審理期限20日。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向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請求判令杜時雨、吳某償還向某借款本金668000元,其中200000元自2014年4月4日起至還清之日止按月利率20‰計息,其中400000元自2013年9月27日起至借款還清之日止按月利率20‰計息,其中68000元自2015年8月1日起至借款還清之日止按月利率20‰計息。
事實和理由:2012年4月3日杜時雨、吳某在清太坪集鎮(zhèn)經(jīng)營餐館,因擴大經(jīng)營、需資金周轉(zhuǎn)找向某借款200000元。借款期限一年,并按月利率30‰計算利息。向某通過銀行轉(zhuǎn)賬方式將借款200000元支付給杜時雨。借款到期后,杜時雨、吳某于2013年4月5日將2012年4月3日至2013年4月3日的借款利息通過銀行轉(zhuǎn)賬支付給向某,要求將200000元本金繼續(xù)周轉(zhuǎn)。2014年4月3日,杜時雨給向某出具借條一份,約定借款期限為一年,按月利率30‰計算利息。吳某于2014年4月10日通過銀行轉(zhuǎn)賬將2013年4月4日至2014年4月3日的利息轉(zhuǎn)賬支付給向某。
2012年9月上旬,杜時雨、吳某因修建興隆村大酒店,需要籌措資金,找向某借款500000元。并承諾按照月利率20‰支付利息。2012年9月27日,杜時雨給向某出具借條一份,約定按月利率20‰支付利息。同日,向某將借款500000元通過銀行轉(zhuǎn)賬給杜時雨。2013年9月26日杜時雨將利息通過銀行轉(zhuǎn)賬支付給向某,并要求將500000元的本金繼續(xù)周轉(zhuǎn)。經(jīng)雙方結(jié)算,杜時雨于2014年9月26日重新給向某出具了一份金額為496000元的借條,并將2012年9月27日的出具的借條予以收回。
2014年10月上旬,杜時雨、吳某因興隆村大酒店運營困難,需資金周轉(zhuǎn)找向某借款100000元,約定按月利率30‰計算利息。杜時雨于2014年10月30日給向某出具金額為136000元的借條一份。同日,向某將100000元本金通過銀行轉(zhuǎn)賬支付給杜時雨。杜時雨、吳某于2015年8月3日轉(zhuǎn)賬歸還了50000元后,再未歸還本金及利息。為維護本訴原告的合法權(quán)益,現(xiàn)依法起訴,請求法院判決支持本訴原告的訴訟請求。
杜時雨、吳某辯稱,吳某在本案中未參與借款,只是在向某向吳某催討借款時,通過銀行和手機銀行給向某償還杜時雨名下的借款。因此,向某訴狀中陳述吳某參與借款、續(xù)借不屬實。向某訴狀中陳述的杜時雨于2012年4月3日出具借條向其借款200000元,杜時雨、吳某已超額還清了該筆借款的本金及利息,并超額償還借款本息共計105509.29元。向某訴狀中陳述的杜時雨于2014年9月26日向其借款500000元不屬實。2012年9月15日杜時雨轉(zhuǎn)賬給向某的449000元系向某為其朋友承包工程籌措的過橋資金,向某于2014年9月26日支付的500000元應屬于向某給杜時雨的還款。向某訴狀中陳述的杜時雨于2014年10月30日向其出具的136000元的借條,向某僅交付本金100000元,沒有約定利息,只能認定杜時雨借款本金100000元,該筆借款應當作為向某退還給杜時雨、吳某超額償還的本息100000元。綜上,請求依法駁回向某的訴訟請求。
向某圍繞本訴訴訟請求依法提交了2014年4月3日、2014年9月26日、2014年10月30日杜時雨出具的借條、向某與杜時雨之間的銀行轉(zhuǎn)賬記錄、向某與杜時雨短信記錄以及交易明細單,該組證據(jù)能夠形成完整的證據(jù)鎖鏈證實借款的事實,符合證據(jù)的真實性、關聯(lián)性和合法性,本院予以認定。
杜時雨、吳某圍繞本訴辯解理由依法提交了2012年9月13日湖北省農(nóng)村信用社借款憑證、2012年9月13日湖北省農(nóng)村信用社進賬單、(2015)鄂巴東民特字第00011號民事裁定書、2014年12月18日拍賣成交確認書、2014年12月28日關于辦理產(chǎn)權(quán)交易的聲明、出生醫(yī)學證明、網(wǎng)絡報道、競買協(xié)議、局長辦公會紀要,因該組證據(jù)與本案不具有關聯(lián)性,本院不予采信。2012年4月1日至2013年3月31日戶名為杜時雨存折賬號81×××66金融交易歷史明細查詢、2013年4月1日至2014年10月31日戶名為杜時雨的賬號81×××66金融交易歷史明細查詢、2014年8月25日至2015年12月29日戶名為杜時雨的農(nóng)商行卡號62×××88金融交易歷史明細查詢、2013年9月1日至2014年9月30日戶名為吳某的農(nóng)商行賬號81×××46金融交易歷史明細查詢、2015年8月1日至2015年8月31日戶名為吳某的工商銀行卡號62×××49借據(jù)卡賬戶歷史明細清單,與向某提交的銀行明細能夠相互印證,符合證據(jù)的真實性、關聯(lián)性、合法性,本院予以采信。
向某為證實杜時雨于2012年9月15日向其轉(zhuǎn)賬支付的449000元不是過橋資金,屬于杜時雨歸還的案涉借款外的借款利息,向本院補充提交了2011年轉(zhuǎn)賬交易明細,經(jīng)質(zhì)證,杜時雨、吳某對該組證據(jù)的真實性沒有異議,認為與本案沒有關聯(lián)性。本院認為,該組證據(jù)屬于書證,其來源合法,證明力強,能夠證明不是過橋資金的客觀事實,本院予以采信。杜時雨為證實其于2012年9月15日給向某轉(zhuǎn)賬支付的449000元為過橋資金,向本院補充提交了杜時雨與譚德平通話錄音光盤及錄音整理資料,經(jīng)質(zhì)證,向某對該證據(jù)的真實性、合法性、關聯(lián)性均提出異議。本院認為,該組證據(jù)不符合證據(jù)的屬性,與本案無關聯(lián),證明力弱,本院不予采信。
杜時雨、吳某向本院提出反訴請求:要求法院判令向某退還杜時雨、吳某超額償還的借款本金和利息合計55509.29元。
事實和理由:2012年4月3日杜時雨找向某借款200000元,截至2014年9月30日,杜時雨、吳某已經(jīng)超額還清了向某的200000元本金和利息。超額歸還的本金及利息為105509.29元。按照權(quán)利義務對等平衡原則,向某應當退還杜時雨、吳某超額支付的本金及利息。2014年4月3日,杜時雨給向某出具的金額為200000元的借條,本金及按照月利率30‰支付利息不屬實,依法不應采信和支持。2014年9月26日杜時雨給向某出具的金額為496000元的借條,所涉借款不屬于合法的借貸債權(quán)、依法不屬于杜時雨、吳某二人的真實合法債務,依法不應采信和支持。2012年9月27日向某通過銀行轉(zhuǎn)賬支付給杜時雨的500000元應當屬于向某給杜時雨的還款。2014年10月30日杜時雨給向某出具的金額為136000元的借條,實際交付金額為100000元,雙方?jīng)]有約定利息。本金只應認定為100000元,該筆借款應當作為向某退還給杜時雨、吳某超額償還的不當?shù)美O掠喑~償還的5509.286元應當由向某予以退還。杜時雨、吳某在答辯期內(nèi)提起反訴,請求法院支持反訴原告的反訴請求。
向某針對杜時雨、吳某的反訴請求辯稱,杜時雨、吳某的反訴事實與理由不成立。1.杜時雨、吳某將借款本金為500000元的借款所產(chǎn)生的利息及歸還借款本金100000元均納入第一筆200000元借款本金的償還范圍與客觀事實不符。杜時雨、吳某與向某所發(fā)生三筆借款,雙方結(jié)算均是整年結(jié)算,通過本訴部分的舉證,三筆借款償還本息的情況非常清晰,不存在相互混淆;2.杜時雨、吳某稱借款本金為500000元的借款為虛假借款,與客觀事實不符,該筆借款有杜時雨所出具的借條及銀行交易記錄在案佐證,均能夠證實該筆借款真實,同時杜時雨于2016年5月27日給向某的短信回復也佐證了案涉三筆借款業(yè)務的實際發(fā)生,綜上所述,請求法院駁回其反訴請求。
本院經(jīng)審理認定事實如下:2012年4月3日杜時雨找向某借款200000元,約定按月利率30‰支付利息。同日,向某通過其農(nóng)商行81×××65賬戶將200000元轉(zhuǎn)賬支付至杜時雨農(nóng)商行62×××73賬戶。杜時雨于2013年4月5日通過其農(nóng)商行81×××66賬戶給向某農(nóng)商行81×××65賬戶轉(zhuǎn)賬支付2013年的利息72000元。本金200000元未償還。2014年4月3日杜時雨給向某出具借款(更換)200000元的借條一份,約定歸還日期為2015年4月3日,并按月利率30‰支付利息。2014年4月10日,杜時雨之妻吳某通過其農(nóng)商行81×××46賬號給向某農(nóng)商行81×××65賬戶轉(zhuǎn)賬支付2013年的利息72000元。截止2014年4月10日,杜時雨再未償還借款本金利息。
2012年9月,杜時雨、吳某因修建興隆村大酒店需籌措資金找向某借款500000元,約定按月利率30‰支付利息。同年9月27日,向某通過其農(nóng)商行81×××65賬戶給杜時雨農(nóng)商行81×××66賬戶轉(zhuǎn)賬支付500000元。杜時雨分別于2013年9月26日、2013年9月30日通過其農(nóng)商行81×××66賬戶給向某農(nóng)商行81×××65賬戶分別轉(zhuǎn)賬支付利息90000元,共計180000元。2014年9月26日,杜時雨償還向某本金100000元后,將下余本金400000元按月利率20‰計算一年利息96000元計入本金,由杜時雨重新出具借條。杜時雨于2014年9月26日給向某出具金額為496000元的借條一份。2014年9月30日吳某通過其農(nóng)商行81×××46賬號給向某農(nóng)商行81×××65賬戶轉(zhuǎn)賬支付借款本金100000元。截止2014年9月30日,杜時雨未償還該筆借款本金。
2014年10月,杜時雨、吳某因經(jīng)營興隆村大酒店經(jīng)營需資金周轉(zhuǎn)找向某借款100000元,約定按月利率30‰支付利息。2014年10月30日,向某通過其農(nóng)商行81×××65賬戶給杜時雨農(nóng)商行62×××88賬戶轉(zhuǎn)賬支付100000元。同日,杜時雨將100000元按月利率30‰計算一年利息36000元計入本金,由杜時雨給向某出具金額為136000元的借條一份,約定歸還日期為2015年10月30日。吳某于2015年8月3日通過其工商銀行18×××44賬戶給向某轉(zhuǎn)賬支付50000元。截止2014年10月30日,杜時雨再未歸還下余本金。
另查明,向某與杜時雨系同鄉(xiāng),好友多年。除案涉三筆借款外,向某于2011年8月7日通過農(nóng)商行62×××71賬號給杜時雨農(nóng)商行81×××47賬號轉(zhuǎn)賬支付200000元,于2011年12月16日農(nóng)商行62×××71賬號給杜時雨通過其農(nóng)商行81×××47賬號轉(zhuǎn)賬支付60000元,2011年8月現(xiàn)金支付100000元。
本院認為,本案的爭議焦點主要有以下三點:1.杜時雨于2014年9月27日給向某出具的金額為496000元借款是否真實發(fā)生;2.向某的本訴訴訟請求能否成立;3.杜時雨、吳某的反訴訴訟請求是否成立。針對爭議焦點,本院分別評判如下:
(一)關于杜時雨于2014年9月27日給向某出具的金額為496000元借款是否真實發(fā)生的問題。
民間借貸的性質(zhì)是實踐性合同,其生效以出借人給付錢款為條件,出借人應當就履行交付借款義務承擔舉證責任,借款人應當證明已經(jīng)償還借款的事實。本案中,杜時雨于2014年9月27日給向某出具金額為496000元的借條,借據(jù)是證明雙方存在借貸合意和借貸關系實際發(fā)生的重要證據(jù),具有較強的證明力。根據(jù)杜時雨給向某出具的借條及轉(zhuǎn)賬明細,且杜時雨自認借條系其親筆所寫,本院認為向某與杜時雨之間存在民間借貸事實及借貸合同關系。杜時雨辯稱,杜時雨于2014年9月27日給向某出具的金額為496000元借款未實際發(fā)生,且2012年9月15日杜時雨通過其8101000128963866賬號轉(zhuǎn)賬給向某81×××65賬號的449000元系向某為其朋友承包工程籌措過橋資金,應屬于向某給杜時雨還款的辯解意見不能成立。根據(jù)舉證責任分配原則,向某作為出借人應當對借貸金額、期限、利率及款項的交付等借貸合意、借款事實的發(fā)生承擔舉證責任;杜時雨作為借款人,提出抗辯的,應當提供反駁證據(jù)予以證明。從現(xiàn)有證據(jù)看,截止2012年9月15日之前,除2012年4月3日杜時雨找向某借款200000元外,雙方還存在其他經(jīng)濟往來,從常理上看,向某轉(zhuǎn)賬支付500000元時,杜時雨就不應出具借條。如果杜時雨于2012年9月15日轉(zhuǎn)賬支付的449600元認定為清償其他債務,杜時雨在2014年4月3日重新出具借條時,杜時雨并沒有將449000元中的部分款項來抵扣該筆200000元的借款。本案中,案涉借款金額較大,向某與杜時雨關系較為親密,經(jīng)濟往來較多,向某提供了銀行轉(zhuǎn)賬明細與杜時雨提供的轉(zhuǎn)賬明細上能夠相互印證,能夠證實杜時雨收到了向某轉(zhuǎn)賬支付的款項,且對向某對借條上的金額、出借能力、資金往來做出合理解釋,向某已完成了舉證責任。杜時雨親筆出具的借據(jù)對借款事實予以確認,杜時雨作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應當知道出具借據(jù)的法律后果,事后至今一直未對該筆借款予以撤銷。杜時雨未提供充足證據(jù)予以證明該筆借款未實際發(fā)生,系虛假借貸行為,對其辯解意見本院不予采信。
綜上,本院認為杜時雨于2014年9月27日找向某借款496000元真實發(fā)生,本院予以認定。
(二)關于向某的本訴訴訟請求能否成立的問題。
杜時雨與吳某系夫妻關系,案涉借款均發(fā)生在其夫妻關系存續(xù)期間。案涉三筆借款的借條均由杜時雨出具,吳某雖未在案涉三張借條中簽字予以確認,但吳某在反訴請求中要求向某退還杜時雨、吳某超額償還的本金和利息,且其在案涉三筆借款發(fā)生后,多次給向某賬戶轉(zhuǎn)賬支付本金及利息的行為應視為其對上述債務基于夫妻共同意思表示所負債務的事后追認。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夫妻債務糾紛案件適用法律有關問題的解釋》第一條的規(guī)定,夫妻雙方共同簽字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認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負債務,應當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故,對向某要求吳某承擔連帶償還責任的訴訟請求,本院予以支持。故,吳某應承擔本案案涉三筆借款的還款義務。
2014年4月3日杜時雨找向某借款200000元。借條中本金應認定為200000元。該筆借款系向某于2012年4月3日出借的借款,因杜時雨未能按時還款,換據(jù)后重新出具的借條。從向某和杜時雨提供的銀行交易流水,杜時雨分別于2013年4月5日和2014年4月10日支付兩筆金額為72000元款項,共計144000元。借條中約定的利息按照月利率30‰計算,杜時雨轉(zhuǎn)賬明細中記載的交易時間與向某陳述的按照月利率30‰計息,按照整年整月計息方式相吻合,本院認定該筆借款利息支付至2014年4月3日。向某主張自2014年4月4日起至借款付清之日止按照月利率20‰計算利息的訴訟請求,不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guī)定,依法本院予以支持。
2014年9月26日杜時雨找向某借款500000元。借條中的金額為496000元的借款。杜時雨分別于2013年9月26日和2013年9月30日支付兩筆90000元款項,共計180000元。結(jié)合2014年10月30日杜時雨給向某轉(zhuǎn)賬支付的100000元。本院認定該筆500000元借款,抵扣本金100000元,下欠本金400000元。杜時雨于2014年9月26日給向某換據(jù)時,將以借款本金400000元為基數(shù)按照月利率20‰計算的利息96000元計入本金,重新出具借條的行為,符合法律的規(guī)定。向某主張該筆借款的本金為400000元,不違反法律的規(guī)定,本院認定該筆借款本金為400000元。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二十八條,借貸雙方對前期借款本息結(jié)算后將利息計入后期借款本金并重新出具債權(quán)憑證,如果前期利率沒有超過年利率24%,重新出具的債權(quán)憑證載明的金額可認定為后期借款本金;超過部分的利息不能計入后期借款本金。約定的利率超過年利率24%,當事人主張超過部分的利息不能計入后期借款本金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向某主張自2013年9月27日起至借款付清之日止按照月利率20‰計算利息的訴訟請求,符合法律的規(guī)定,本院予以支持。
2014年10月30日杜時雨找向某借款本金為100000元。借條中的金額為136000元的借款,其中包含36000元利息,即按照月利率30‰計算利息。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二十六條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未超過年利率24%,出借人請求借款人按照約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年利率36%,超過部分的利息約定無效。借款人請求出借人返還已支付的超過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本案中,借款本金為100000元。吳某于2015年8月3日給向某支付50000元,未明確用于償還案涉三筆借款中的哪一筆借款,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
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一條,應優(yōu)先償還2012年4月3日借款200000元的利息,但向某主張的計算方法所計算的本金和利息的數(shù)額小于依照法律規(guī)定計算的本金及利息的數(shù)額,視為其對自己權(quán)利的處分,本院予以采信。對該筆借款,吳某于2015年8月3日給向某支付50000元抵扣應支付的利息和本金后,向某主張杜時雨償還借款本金68000元,系對自己權(quán)利的處分,不違反法律的規(guī)定,本院認定下余本金為68000元。向某主張自2015年8月1日起至借款付清之日止按照月利率20‰支付利息的訴訟請求,符合法律的規(guī)定,本院予以支持。
綜上所述,本院確認杜時雨、吳某下欠向某本金668000元。其中200000元自2014年4月4日起至還清之日止按月利率20‰計息;其中400000元自2013年9月27日起至借款還清之日止按月利率20‰計息,其中68000元自2015年8月1日起至借款還清之日止按月利率20‰計息。
(三)關于杜時雨、吳某的反訴請求能否成立的問題。
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一條的規(guī)定,被告有權(quán)提起反訴?!蹲罡呷嗣穹ㄔ宏P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二百三十三條規(guī)定,反訴與本訴的訴訟請求基于相同法律關系、訴訟請求之間具有因果關系或者反訴與本訴的訴訟請求基于相同事實的,人民法院應當合并審理。反訴與本訴的訴訟標的及訴訟請求所依據(jù)的事實、理由無關聯(lián)的,裁定不予受理,告知另行起訴。本案中,杜時雨、吳某反訴請求向某退還杜時雨、吳某超額償還的借款本金和利息合計55509.29元訴訟請求,與本訴基于相同法律關系及相同案件事實,應當合并審理,本院決定合并審理。根據(jù)《訴訟費交納辦法》第十八條規(guī)定,反訴案件受理費減半交納。杜時雨、吳某的反訴請求應屬于對案涉借款的本金及利息的計算問題,本訴標的與反訴標的是否能夠抵消的問題。因杜時雨、吳某尚未完全歸還向某的借款的全部本金及部分利息。杜時雨、吳某的反訴請求沒有事實依據(jù),其請求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
本案經(jīng)合議庭評議和法官專業(yè)會議討論,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四十四條第一款、第六十條第一款、第一百零七條、第二百零七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
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一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二十六條第二款、第二十八條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夫妻債務糾紛案件適用法律有關問題的解釋》第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杜時雨、吳某共同償還向某借款本金668000元,其中200000元自2014年4月4日起至借款付清之日止按照月利率20‰計算利息;其中400000元自2013年9月27日起至借款還清之日止按月利率20‰計息,其中68000元自2015年8月1日起至借款還清之日止按月利率20‰計息。限本判決生效后15日內(nèi)支付;
二、駁回杜時雨、吳某的反訴請求。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本訴案件受理費10480元,由杜時雨、吳某負擔;反訴案件受理費1186元,減半收取593元,由杜時雨、吳某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交副本,上訴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級人民法院。上訴人應在提交上訴狀時,根據(jù)不服本判決的上訴請求數(shù)額及《訴訟費用交納辦法》第13條第(一)款的規(guī)定,預交上訴案件受理費,款匯至收款人: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級人民法院,開戶銀行:中國農(nóng)業(yè)銀行恩施開發(fā)區(qū)支行,賬號:17×××04(特別提示:用途欄務必注明系某某上訴案訴訟費,并將匯款憑證及聯(lián)系電話提交本院或郵寄至恩施州中級人民法院立案一庭)。上訴人在上訴期屆滿后7日內(nèi)仍未預交上訴費用的,按自動撤回上訴處理。
申請執(zhí)行的期間為二年。申請執(zhí)行時效的中止、中斷,適用法律有關訴訟時效中止、中斷的規(guī)定。本判決發(fā)生法律效力后,當事人可在本判決確定義務的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二年內(nèi)向本院申請強制執(zhí)行。
審判長 覃友平
審判員 田文艷
人民陪審員 毛興凱
書記員: 張華麗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