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裸体无遮挡免费永久观看|精品女同av一区二区三区|欧美一级婬片A片人缓交|给合五月激情二区视频|久久综合一区二区三区|国产成人自产拍免费视频

歡迎訪問中國律師網(wǎng)!

咨詢熱線 023-8825-6629

向某與宜昌浩為混凝土有限公司、向立和民間借貸糾紛一審民事判決書

2021-06-09 塵埃 評論0

原告:向某,男,土家族,xxxx年xx月xx日出生,住五峰土家族自治縣。
委托訴訟代理人:何金濤,湖北楚星律師事務所律師,代理權限為特別授權。
委托訴訟代理人:鄭軍,湖北楚星律師事務所律師,代理權限為特別授權。
被告:宜昌浩為混凝土有限公司,統(tǒng)一社會信用代碼91420500084920348E,住所地宜昌市猇亭區(qū)金嶺路特1號(超導車間內(nèi))。
法定代表人:孫祖峰,系該公司董事長。
委托訴訟代理人:周永超,湖北群暉律師事務所律師,代理權限為特別授權。
委托訴訟代理人:張治平,系該公司副總經(jīng)理,代理權限為特別授權。
被告:向立和,男,漢族,xxxx年xx月xx日出生,戶籍地湖北省枝江市,現(xiàn)住地。
委托訴訟代理人:鄭黎明,湖北民基律師事務所律師,代理權限為特別授權。

原告向某與被告向立和、宜昌浩為混凝土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浩為公司)民間借貸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4月16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向某委托訴訟代理人何金濤、鄭軍,被告向立和委托訴訟代理人鄭黎明,被告浩為公司委托訴訟代理人周永超、張治平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審理期限到期后,雙方當事人同意繼續(xù)適用簡易程序,經(jīng)本院院長批準,延長審理期限三個月。本案審理中,雙方當事人于2018年8月1日共同申請庭外和解三個月,依法不計入審限。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向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令兩被告共同償還所欠原告借款120萬元,并從2015年10月1日起按年利率24%支付逾期還款利息至本金付清之日止;2.本案訴訟費用由兩被告負擔。事實和理由:2014年11月,被告浩為公司因需資金周轉向原告借款120萬元,借款期限為2014年11月11日起至2015年4月10日止,利息為月息4分,并以公司的設備對上述借款進行抵押擔保,被告向立和作為公司法定代表人向原告出具了借條。借款合同簽訂后,原告依約履行了出借義務,但借款到期后被告卻未依約還款。2015年12月10日,被告向立和承諾所欠款項120萬元在2015年12月20日前還款20萬元,余款于2016年5月11日還清,在未還款期內(nèi)按原承諾的利息付款。但截至到本案起訴之日,兩被告沒有償還所欠原告借款,借款利息也僅支付至2015年9月。原告認為,被告向立和作為被告浩為公司企業(yè)法定代表人與原告簽訂借款合同,所借款項用于企業(yè)生產(chǎn)經(jīng)營,二被告應對原告承擔共同還款責任。
被告向立和辯稱:1.原告實際向向立和轉賬90萬元,借款本金應為90萬元;2.雙方在借條中約定月息4分超過了年利率24%,應依法核減。借條中約定的逾期還款按借款總金額25%支付違約金明顯過高,在本案中違約金與利息也不能同時適用;3.2014年12月至2015年8月,向立和每月11日向原告還款6萬元、共計還款54萬元。2015年8月12日后,向立和共計還款350900元。每筆還款應分段按年利率24%計息,超出部分應分段抵扣本金;4.本案中李某作為保證人,對本案借款承擔連帶保證責任。同時本案借款中255000元實際是由李某向原告借款,故應追加李某為被告;5.該筆借款用于了浩為公司生產(chǎn)經(jīng)營,浩為公司應否承擔責任由法院依法裁判。
被告浩為公司辯稱:1.案涉借款系向立和個人借款,出借款轉入向立和個人賬戶并由其個人支配使用,與浩為公司無關,因此本案借款人應為向立和,浩為公司不是本案的借款人;2.本案的實際借款本金應依據(jù)銀行轉賬憑證認定為90萬元,且向立和還款超過年利率24%的部分應沖抵本金;3.即使在借條書寫完畢后的紙張空白部分加蓋的浩為公司印章是真實的,系浩為公司對該筆借款提供的擔保,但該擔保既未經(jīng)過股東決議通過,向立和抵押的財產(chǎn)攪拌樓也非浩為公司所有,抵押也未登記,抵押未生效,浩為公司即使應當承擔保證責任,也已經(jīng)超過保證期間;4.借條的借款期限屆滿時間為2015年4月10日,原告2018年4月16日才提起訴訟,原告對被告浩為公司的起訴已超過訴訟時效;5.從借條上看,李某為擔保人,從銀行轉賬憑證看,李某也是借款人,原告應追加李某為本案被告參加訴訟。
當事人圍繞訴訟請求依法提交了證據(jù),本院組織當事人對證據(jù)進行了質(zhì)證。對當事人無異議的證據(jù),本院予以確認并在卷佐證。對有爭議的證據(jù)和事實,本院認定如下:
關于二被告之間的關系
被告浩為公司由向立和、向鵬于2013年12月2日發(fā)起成立,向立和、向鵬各認繳出資720萬元、480萬元,分別占股60%、40%,公司法定代表人為向立和。2015年1月14日,浩為公司法定代表人由向立和變更為彭小麗,向立和不再擔任公司執(zhí)行董事、法定代表人、總經(jīng)理職務,但仍為浩為公司股東。后浩為公司經(jīng)多次變更,2017年7月10日,向立和將浩為公司股權720萬元(時占股28.8%)轉讓給孫祖峰。自2017年7月14日起,浩為公司股東及法定代表人均變更為孫祖峰,注冊資本2500萬元,向立和不再是該公司股東。
關于借款的事實
2014年11月10日,被告向立和向原告向某出具借條一份,內(nèi)容為“今借到向某大寫人民幣壹佰貳拾萬元整。借款期限自2014年11月11日起至2015年4月10日止,利息月4分。逾期還款,按借款總金額25%支付違約金。借款人向立和。擔保人1,擔保人2。借款日期:2014年11月10日”等,向立和在借款人處簽名并捺印,李某在擔保人1處簽名,擔保人2處空白。同日,向立和在借條尾部“借款日期:2014年11月10日”之后的空白處加上“注:借款人自愿用浩為混凝土有限公司攪拌樓設備用于作抵押到期不還由出借人處理和便(變)賣”的內(nèi)容,向立和再次簽名并捺印,該處同時加蓋了宜昌浩為混凝土有限公司印章。在庭審中,經(jīng)核對發(fā)票,借條上用于抵押的攪拌樓屬于湖北浩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所有。后向立和在上述借據(jù)的借款條款與借款人之間的空白處加注“2015年8月11日還柒拾萬元,余款伍拾萬元10月份還清渝(逾)期每違約金壹仟元”,具體加注日期不詳。
2014年11月12日,向某通過其個人農(nóng)行賬戶向向立和農(nóng)行賬戶轉賬90萬元。同日,向立和農(nóng)行賬戶發(fā)生多筆交易:取現(xiàn)2萬元、向李某賬戶轉賬255000元、向趙城賬戶轉賬56000元,向譚玉梅賬戶轉賬325000元。翌日,該賬戶向王華賬戶轉賬240000元,取現(xiàn)4000元。2018年6月18日,李某出具情況說明,向立和借款120萬元中的30萬元系李某原向原告向某的借款,經(jīng)向某、向立和、李某三人協(xié)商,基于向立和、李某二人之間有經(jīng)濟往來,轉由向立和向向某還款,因此,向立和的借款為120萬元,該筆借款用于了浩為公司修建水池、地磅、硬化場地,購買生產(chǎn)設備儀器、材料等生產(chǎn)經(jīng)營活動。
2015年12月10日,向立和向向某出具一份還款承諾,主要內(nèi)容為:原借款120萬元,現(xiàn)承諾2015年12月20日前還20萬元,2016年5月11日還清,未還款期內(nèi)按原承諾的利息付款。本月15日付6萬元,本月20日付20萬元,12月30日付6萬利息,以后違約按25%付遲拿(滯納)金。
(三)關于還款的事實
1.2014年11月12日至2015年8月12日期間的還款情況。雙方當事人均未提交該期間還款情況的書面證據(jù),原告自認借款期內(nèi)被告向立和按照48000元/月支付利息,借款期滿后按照60000元/月支付利息至2015年8月11日,但2015年8月12日60000元是支付的2015年7月11日至8月10日的利息,截止2015年8月12日,包含當天的還款在內(nèi),被告向立和共計還款480000元。被告向立和辯稱截止2015年8月11日,每月還款60000元,共計還款540000元,2015年8月12日的還款60000元包含在之后的還款中。本院依職權調(diào)取的向立和、向某的相關銀行賬戶明細顯示,向立和于2014年12月11日通過其農(nóng)行賬戶向向某農(nóng)行賬戶轉款48000元,向立和于2015年8月12日通過其尾號為0802的建行賬戶給向某尾號為8171的工行賬戶轉賬支付60000元,未查詢到二人在2014年11月12日至2015年8月12日期間關于本筆借款的其他銀行交易記錄。依據(jù)銀行賬戶查詢情況,考慮借條上約定的利率標準和原告的自認,結合次月支付上月利息的交易習慣以及向立和未能舉證證明2015年7月12日至8月11日已經(jīng)還款60000元等相關因素,本院認定被告向立和在該借款期內(nèi)按照48000元/月支付利息240000元,借款期滿后至2015年8月11日,支付利息240000元(包含2015年8月12日的還款60000元)。
2.2015年8月12日后的還款情況。2015年8月13日至2017年7月14日,向某、向立和共同認可在該期間向立和共計還款290900元,該金額與銀行流水一致,明細為:
2015年8月12日至9月11日,向立和累計還款18000元(8月17日通過工行ATM機給向某尾號為8171的工行賬戶轉入5000元,8月22日通過其尾號為3165的工行賬戶用ATM機給向某尾號為8171的工行賬戶轉入5000元,8月28日通過工行ATM機給向某尾號為8171的工行賬戶轉入5000元,9月4日通過工行ATM機給向某尾號為8171的工行賬戶轉入3000元);
2015年9月12日至10月11日,向立和累計還款44900元(9月12日通過工行ATM機給向某尾號為8171的工行賬戶轉入5000元,9月14日16時36分通過工行ATM機給向某尾號為8171的工行賬戶轉入10000元,同日16時39分通過工行ATM機給向某尾號為8171的工行賬戶轉入10000元,9月16日通過工行ATM機給向某尾號為8171的工行賬戶轉入4900元,9月22日通過工行ATM機給向某尾號為8171的工行賬戶轉入7000元,9月28日通過工行ATM機給向某尾號為8171的工行賬戶轉入5000元,10月11日通過工行ATM機給向某尾號為8171的工行賬戶轉入3000元);
2015年10月12日至11月11日,向立和累計還款110000元(10月24日通過工行ATM機給向某尾號為8171的工行賬戶轉入10000元,10月26日,張振運通過其個人賬戶代向立和給向某尾號為8171的工行賬戶轉入40000元,10月29日,向立和通過其尾號為0802的建行賬戶給向某尾號為8171的工行賬戶轉賬支付50000元,11月11日,向立和通過工行ATM機給向某尾號為8171的工行賬戶轉入10000元);
2015年11月12日至12月11日,向立和累計還款62000元(11月14日通過其尾號為0802的建行賬戶給向某尾號為8171的工行賬戶轉賬支付42000元,11月29日通過建行ATM機給向某尾號為8171的工行賬戶轉入20000元);
2015年12月23日,向立和通過建行ATM機給向某尾號為8171的工行賬戶轉入10000元;
2016年2月24日,向立和通過其尾號為0802的建行賬戶以ATM機給向某賬戶轉入2000元;
2016年4月14日,向立和通過工行ATM機給向某尾號為8171的工行賬戶轉入10000元;
2016年8月25日,向立和通過手機銀行給向某尾號為8171的工行賬戶轉入20000元;
2017年5月1日,向立和通過手機銀行給向某尾號為8171的工行賬戶轉入4000元;
2017年7月14日,向立和通過手機銀行給向某尾號為6483的賬戶轉入10000元。
同時,向某提供的《向立和付向某利息明細》上,向某自認:2015年8月12日,向立和付利息5000元;2015年12月8日,向立和付利息20000元,上述還款無銀行交易記錄。
2017年7月14日后,向立和無還款記錄,向立和累計還款人民幣795900元。
上述事實,有原告提交的借條、銀行轉款憑證、向立和付向某利息明細、還款承諾、李某的情況說明、銀行流水明細,被告向立和提交的銀行轉賬憑單復印件、還款明細,被告浩為公司提交的工商登記資料及變更信息、攪拌站設備發(fā)票復印件、股權轉讓協(xié)議,本院依職權調(diào)取的向立和、向某銀行流水明細等證據(jù),以及原、被告陳述在卷佐證,并經(jīng)庭審質(zhì)證,本院予以認定。

本院認為,本案系自然人與自然人、法人之間因資金融通行為引發(fā)的糾紛,應按照民間借貸糾紛處理。經(jīng)過庭審調(diào)查和辯論,本案主要涉及以下爭議焦點:一、本案借款人的確認和借款合同的效力;二、借款本金數(shù)額的認定;三、被告向立和已還款項之資金性質(zhì)的認定與處理;四、被告浩為公司在借款合同中的地位和責任。對上述爭議焦點,本院評判如下:
一、關于本案借款人的確認和借款合同的效力
案涉借款系向立和個人借款而非浩為公司借款。理由如下:首先,從借款合同本身看,借條明確載明出借人為向某、借款人為向立和,擔保人為李某,借條中未載明系浩為公司借款或用于該公司生產(chǎn)經(jīng)營,浩為公司也未在借款人處加蓋公司印章;向立和在借條底部空白處加注并簽名捺印的“借款人自愿用浩為混凝土有限公司攪拌樓設備用于作抵押到期不還由出借人處理和便賣”的內(nèi)容,進一步印證了向立和為借款人的事實。其次,從出借款交付和使用情況看,出借款直接交付到向立和個人賬戶,出借款到位后,向立和從個人賬戶取現(xiàn)或直接通過銀行向他人轉賬,案涉款項并未進入公司賬戶,原告及向立和也未提交證據(jù)證實其支付的上述款項系支付的浩為公司債務。再次,從原告提交的李某的書面證言看,李某證實借款用于了浩為公司修建水池、地磅、硬化場地,購買生產(chǎn)設備儀器、材料等生產(chǎn)經(jīng)營,該證言與上述借款的實際支付去向相互矛盾。同時,李某既是借款的擔保人,部分借款又與他本人存在牽連,加上他與向某、向立和都有經(jīng)濟往來,本身與案件存在利害關系,且未出庭作證,因此,李某的該部分證言不能采信。最后,從權利主張和還款情況看,借款到期后,向某多次向向立和主張權利,向立和分多次償還了部分款項并出具了書面承諾,但原告未能提供曾向被告浩為公司主張權利的相關證據(jù)。綜上述,浩為公司既不是本案的直接借款人,原告也未提供證據(jù)證實向立和借款后用于了浩為公司生產(chǎn)經(jīng)營,因此,浩為公司不是本案借款人,本案借款人應為被告向立和。
關于案涉借款合同的效力。依照法律規(guī)定,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自借款人提供借款時生效;借貸雙方約定的年利率超過36%,超過部分的利息約定無效。案涉借款合同簽訂后,原告提供了借款,被告向立和未按照約定期限償還,應當承擔償還借款的民事責任。但是案涉借款合同約定月息4分,超過了年利率36%,超過部分的利息約定無效。合同部分無效,不影響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因此案涉借款合同屬于部分有效,部分無效的合同,應分別按照有效和無效處理。
二、關于借款本金數(shù)額的認定
原告主張出借本金為120萬元,二被告辯稱實際借款金額為90萬元。本院認為,被告向立和借款時出具的借條、逾期后出具的還款承諾均承認借款為120萬元,銀行轉賬憑證、證人李某關于30萬元案涉借款的情況說明證明了120萬元借款的來源,被告向立和首次還款付息48000元與借條上約定的月息4分一致,原告已經(jīng)從款項來源、款項交付、交易習慣、證人證言等方面舉證證明了120萬元借貸關系已經(jīng)發(fā)生。而被告辯稱120元借款中的30萬元借款未實際發(fā)生,與本案查明的事實和證據(jù)不一致,本院不予采納。本院認定案涉借款本金為120萬元。
三、關于被告向立和已還款項之資金性質(zhì)的認定與處理
依照法律規(guī)定,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年利率36%,超過部分的利息約定無效;借款人請求出借人返還已支付的超過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借貸雙方對逾期利率有約定的,從其約定,但以不超過年利率24%為限。本案中,借期內(nèi)約定月息4分,折合年利率48%,超過了民間借貸年利率36%的最高利率標準,超過部分的利息約定無效,超過部分可以計算折抵借款本金,借期內(nèi)被告向立和已經(jīng)支付的年利率24%到36%的部分,向立和無權要求返還;借款逾期后,向立和多次承諾分期還款,既約定了利息,也約定了違約金,約定的利息、違約金超過了年利率24%,因此逾期利息只能按照年利率24%計算。
借款合同約定月息4分,實際履行中向立和、向某均認可是按月付息,因此借期內(nèi)和逾期后的利息均按月計算,當月所還款項超過利息的部分折抵借款本金,當月所還款項不足支付利息的,按照先息后本的方法計算。
按照上述法律規(guī)定和計算方法,被告向立和累計還款795900元,本院認定向立和償還本金和利息如下:
借款期內(nèi)已還款項按照月利率3%計算,向立和償還本金63709.63元,利息176290.37元(2014年11月12日至12月11日,向立和還款4.8萬元,其中利息3.6萬元,本金1.2萬元,下欠本金118.8萬元;2014年12月12日至2015年1月11日,向立和還款4.8萬元,其中支付利息35640元,支付本金12360元,下欠本金1175640元;2015年1月12日至2月11日,向立和還款4.8萬元,其中支付利息35269.2元,支付本金12730.8元,下欠本金1162909.2元;2015年2月12日至3月11日,向立和還款4.8萬元,其中支付利息34887.28元,支付本金13112.72元,下欠本金1149796.48元;2015年3月12日至4月11日,向立和還款4.8萬元,其中支付利息34493.89元,支付本金13506.11元,下欠本金1136290.37元);
逾期后,按照月利率2%計算,向立和償還本金338086.94元,利息217813.06元(2015年4月12日至5月11日,向立和還款6萬元,其中支付利息22725.81元,支付本金37274.19元,下欠本金1099016.18元;2015年5月12日至6月11日,向立和還款6萬元,其中支付利息21980.32元,支付本金38019.68元,下欠本金1060996.5元;2015年6月12日至7月11日,向立和還款6萬元,其中支付利息21219.93元,支付本金38780.07元,下欠本金1022216.43元;2015年7月12日至8月11日,向立和于2018年8月12日兩次共還款6.5萬元
,其中支付利息20444.33元,支付本金44555.67元,下欠本金977660.76元;2015年8月12日至9月11日,向立和四次共還款1.8萬元,全部支付利息,下欠本金977660.76元及該期利息1553.22元;2015年9月12日至10月11日,向立和七次共還款44900元,減去上月欠息1553.22元及本月利息19553.22元后,償還本金23793.56元,下欠本金953867.2元;2015年10月12日至11月11日,向立和四次共還款110000元,其中支付利息19077.34元,支付本金90922.66元,下欠本金862944.54元;2015年11月12日至12月11日,向立和三次共還款82000元
,其中支付利息17258.89元,支付本金64741.11元,下欠本金798203.43元;自2015年12月12日起,向立和六次共還款5.6萬元,均不夠支付當月及之后下欠的利息,本院統(tǒng)一計算為支付利息,利息支付至2016年3月26日)。
向立和尚下欠向某借款本金798203.43元及該款自2016年3月27日起的利息。
四、關于浩為公司在借款合同中的地位和責任。原告在訴訟中主張,向立和借款時以浩為公司的攪拌樓作為抵押,浩為公司為此加蓋了公章,但抵押的攪拌樓并不屬于浩為公司所有,浩為公司、向立和在借款時存在欺詐行為,二被告應共同承擔民事責任。本院認為,向立和在借款時,在借條底部空白處加注“借款人自愿用浩為混凝土有限公司攪拌樓設備用于作抵押到期不還由出借人處理和便賣”的內(nèi)容并簽名捺印,浩為公司為此加蓋了公章,證明浩為公司對通過抵押設備設定擔保的事實是知曉并同意的,浩為公司在本案中因提供抵押擔保而具備擔保人身份。浩為公司未經(jīng)股東會決議,為公司時任股東及法定代表人向立和提供擔保,且設定的擔保設備并未登記在浩為公司名下,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十六條第二、三款的規(guī)定,應依法認定為無效。原告向某對浩為公司提供擔保的行為未依法履行必要的審查義務,對擔保合同無效也存在過錯。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
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七條規(guī)定,主合同有效而擔保合同無效,債權人,擔保人都有過錯的,擔保人承擔民事責任的部分不應超過債務人不能清償部分的1/2,故本院根據(jù)本案情況確定,在本案債務人向立和不能清償債務時,由浩為公司承擔向立和不能清償部分1/2的清償責任。
關于被告浩為公司有關辯解意見的分析。浩為公司辯稱借條尾部空白處的浩為公司公章不是真實的,非浩為公司所為,本院認為,借條系向立和擔任浩為公司執(zhí)行董事時親筆出具,加蓋的浩為公司印章與公司當時使用的印章一致,可以認定系浩為公司所為。浩為公司辯稱其保證責任因超過六個月的保證期間而不應承擔保證責任,本院認為,因浩為公司在本案中提供的是抵押擔保而非保證擔保,不能適用保證合同的相關法律規(guī)定,故該辯解意見本院不予采納。浩為公司辯稱原告對其的訴訟已經(jīng)超過訴訟時效,經(jīng)審查,原告于2018年4月8日通過網(wǎng)上立案系統(tǒng)向本院提交了起訴材料,該時間尚未超過訴訟時效,該意見本院亦不予采納。浩為公司辯稱現(xiàn)浩為公司系孫祖峰出資購買的原浩為公司整體資產(chǎn)的一人獨資公司,與原浩為公司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主體,不應承擔責任,本院認為,依據(jù)工商變更登記情況,孫祖峰受讓的是向立和的股權,并不影響公司對外依法承擔相應民事責任,故該辯解意見本院也不予采納。
二被告辯稱應追加李某為本案共同被告,原告不要求追加。本院認為,被擔保的債權既有物的擔保又有人的擔保,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的,法律賦予了債權人選擇權,債權人既可以就第三人物的擔保實現(xiàn)債權,也可以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雖然本案物的擔保已被確認無效,但物的擔保人仍應依法承擔相應責任。因此原告選擇起訴債務人和物的擔保人,是對自己權利的處分,不違背法律規(guī)定。
原、被告關于本案的其他意見,與查明的事實和法律規(guī)定不符,本院不予采納。
綜上,本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六條、第五十八條、第六十條、第一百零七條、第二百零六條、第二百零九條、第二百一十條、二百一十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一百七十六條、第一百八十條、一百八十八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十六條第二、三款,《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五十七條、一百八十八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
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七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九條、第二十六條、第二十九條、第三十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
的解釋》第九十條、第九十一條、第九十二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向立和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nèi)償還原告向某借款本金798203.43元并支付相應逾期債務利息(以實際欠付借款本金為基數(shù),按年利率24%,從2016年3月27日起計算至本判決確定的支付之日止),被告宜昌浩為混凝土有限公司對向立和不能清償?shù)牟糠殖袚?/2的清償責任。
二、駁回原告向某其他訴訟請求。
如果未按照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的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本院案件款專用賬戶戶名:宜昌市猇亭區(qū)人民法院;開戶行:工行三峽分行猇亭支行;賬號:18×××62)。
案件受理費22080元,減半收取計11040元,由被告向立和、宜昌浩為混凝土有限公司負擔9730元,原告向某負擔1310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湖北省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 熊龍祖

書記員: 肖玉霖

Related posts

評論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

發(fā)表評論

評論

你的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表示必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