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代表人:王刀,該公司經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葛健,安徽金華安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李建華,安徽金華安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眾安在線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黃浦區(qū)。
法定代表人:歐亞平,該公司董事長。
委托訴訟代理人:徐瓊,上海建緯(杭州)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周豐,上海建緯(杭州)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合肥安運物流有限公司與被告眾安在線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財產保險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8月7日立案后,依法適用普通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合肥安運物流有限公司委托訴訟代理人葛健、被告眾安在線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委托訴訟代理人徐瓊、周豐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令被告向原告支付保險賠償金959,855元;2.判令被告賠償原告評估費38,958元;3.判令被告承擔本案訴訟費。
事實和理由:2017年11月20日凌晨3時41分,原告公司員工王成駕駛皖A7XXXX重型半掛牽引車拖掛皖A4XXX掛車往廣州方向行駛,途經濟廣高速公路1913公里+400米處時因故障停駛在應急車道上,被后方同向由劉杰駕駛的粵SEXXXX重型半掛牽引車拖掛粵S6XXX掛車碰撞,導致皖A7XXXX重型半掛牽引車拖掛皖A4XXX掛車起火燃燒并造成人員傷亡的道路交通事故。經惠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高速公路二大隊認定,兩車駕駛員劉杰、王成負事故同等責任。本次事故造成原告承運的14臺商品車不同程度受損,事故發(fā)生后原告當即向被告報案,被告進行了現(xiàn)場勘察。原告多次要求被告出具定損報告,被告以各種理由遲遲未進行定損、賠付。事故發(fā)生后,原告就事故商品車委托了評估機構進行了評估,本次事故共造成原告9輛商品車全損、5輛商品車部分損壞,損失為959,855元,原告為此支付了評估費38,958元。原告已就受損的14臺商品車買斷賠償。原告于2017年8月30日在被告處投保了物流責任險,每次事故賠償限額2,000,000元,保險期間自2017年9月1日至2018年8月31日。本次事故發(fā)生在保險期間,原告為維護合法權益,起訴至法院,要求判如所請。
原告為證明其主張,提供了如下證據(jù):
1.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火災證明,證明事故發(fā)生情況以及事故責任認定情況;
2.營業(yè)執(zhí)照、駕駛證、行駛證、從業(yè)資格證書、企業(yè)信用信息查詢單、保單,證明原、被告主體適格及原告投保情況、保險約定情況;
3.買斷協(xié)議、付款電子回單、收據(jù)、運輸指令、運輸商品車型號單,證明原告承運的商品車型號、事故發(fā)生后買斷賠償、付款的客觀情況;
4.評估報告及發(fā)票,證明原告所承運的商品車的損失情況及評估費支出情況;
5.維修費發(fā)票、維修清單、維修情況說明,證明原告因本次事故維修商品車的維修費實際支出情況;
6.合肥市運管處綜合管理平臺截圖及光盤,證明涉案駕駛員王成的從業(yè)資格證在事故發(fā)生時是在有效期內;
7.涉案掛車皖A4XXXX的截屏及視頻光盤,證明涉案車輛根據(jù)交通運輸部相關規(guī)定屬于不合規(guī)而待淘汰車輛。
對于原告提供的證據(jù),被告質證意見如下:
證據(jù)1真實性無異議,對證明對象的意見同被告提交的證據(jù)2、3的證明內容;證據(jù)2對證明對象有異議,關于原告及司機證照可以證明案涉掛車行駛證不在有效期內,且存在超載、超長及改裝掛車的情況;對保單證明對象有異議;證據(jù)3沒有托運單不能證明與廣州市寶奕瀛新汽車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廣州寶奕瀛新汽車公司)、蕪湖盈泰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蕪湖盈泰汽車公司)之間存在關系;沒有打款憑證不能證明廣州寶奕瀛新汽車公司、蕪湖盈泰汽車公司為實際貨主,也不能證明實際損失;廣州寶奕瀛新汽車公司運輸指令顯示提貨日期為11月7日,事故發(fā)生為11月20日,與常理不符;證據(jù)4形式真實性無異議,但對內容真實性有異議,系原告單方委托,且貨物實際損失應以原始購車合同、付款憑證為依據(jù);蕪湖盈泰汽車公司收據(jù)開具日期早于買斷協(xié)議,付款方式為銀行承兌匯票,但未附匯票存根及承兌記錄,不能證明實際支付關系;證據(jù)5發(fā)票中銷售方名稱與維修結算單上的名稱不一致,維修費超過原告自己委托廣東天人房地產資產評估有限公司評估的維修費,且該評估公司的結論與原告半年后在安徽當?shù)卣业陌不胀斜kU公估有限公司結論不符,后者結論為6臺車輛全部報廢;證據(jù)6真實性無異議,但對證明對象有異議,根據(jù)該截屏王成僅具有C1小型轎車的運輸資格,并不具有涉案掛車A2類型車輛的對應從業(yè)資格,原告違反了保險條款的規(guī)定,被告有權不予賠償;證據(jù)7掛車系統(tǒng)截屏及視頻,三性均有異議,掛車超限超載存在改裝及事故發(fā)生時已過年檢有效期是客觀事實,且原告主張根據(jù)交通運輸部門對于運輸證的規(guī)定無需再進行年檢,而行駛證的檢驗應由交警部門負責,被告有權不予賠償。
被告辯稱:被告存在不承擔保險責任的約定事由,根據(jù)保單保證條款、保險條款約定,原告存在重大過失。原告雇傭的司機僅擁有C1準駕資格對應的從業(yè)資格,不具備駕駛A2車輛進行貨物運輸?shù)馁Y格;案涉車輛存在明顯的超載超長及存在改裝的情況,公估機構據(jù)此認定本案保險責任不成立的結論合法有效;根據(jù)交通事故認定書,事故發(fā)生原因是駕駛員王成駕駛不符合標準的機動車,發(fā)生故障后也未按規(guī)定設置警示標志,其軋車行道路線進行維修,這與車禍發(fā)生有直接關系,案涉保單條款反復要求投保人運輸投保標的必須由專業(yè)人員運輸,且遵循安全運輸規(guī)定,本案中原告作為專業(yè)運輸企業(yè)對運輸規(guī)則及各項規(guī)定均是明知,根據(jù)原告提供的證據(jù)其也明知王成僅有C1的從業(yè)資格,而為節(jié)省雇傭成本,雇傭了不符合約定的、沒有有效資格的駕駛員進行運輸,并使用改造車輛,客觀上也增加了承保人承保風險,根據(jù)保險法規(guī)定,原告并未及時向承保人申報或通知,被告有權不予賠償;保險條款約定“原告未盡止損義務,被告有權免責”,交通事故認定書表明事故發(fā)生于3時41分,消防證明顯示原告報火警的時間為4時18分,原告在發(fā)生火災事故后未及時報警,被告有權據(jù)此免責;關于案涉保險條款效力,被告已提交了原告蓋章確認的投保單原件,相應的重大過失免責條款予以加粗加黑提示,原告亦在投保單中明確投保人及被保險人在此確認已對本保險合同的構成、條款適用、條款內容、承保條件、承保范圍、免賠及限額設定、繳費方式約定等有了必要且充分的理解,并據(jù)此才做出有效的投保決定;原告作為專業(yè)的物流企業(yè),應明確知曉該聲明的含義,被告已盡到提示義務;關于本案中的損失,原告并未提供托運單,且運輸指令也未載明收貨人,其中廣州寶奕瀛新汽車公司涉及的六臺車,車主顯示為丁潤生,均不能證明廣州寶奕瀛新汽車公司、蕪湖盈泰汽車公司具有索賠權;關于損失金額,系原告單方委托且其中第二次評估的六臺車輛是在事故發(fā)生后八個月,原告從廣東拉回安徽才進行的評估,不能證明損失是由事故直接造成還是在運輸保管過程中產生;原告的經營范圍包含了汽車配件銷售、汽車租賃,本案中原告主張的賠付方式是直接將事故車輛買斷,這實際上是為了事后進行盈利,而非事故造成的損失。關于本案導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原告稱是因為故障,而本案事故責任書中已明確是因為車輛故障后,王成未按規(guī)定設置警示標志導致追尾,故駕駛員違反道路安全法導致事故發(fā)生。且當時有兩個人,原告稱駕駛員來不及設置警示標志,與事實不符。原告稱王成是原告的員工,則原告對其員工的運輸資質是清楚的,故原告明知王成的運輸資質仍雇傭其讓其運輸,在主觀上是故意的,足以構成故意或重大過失,而故意或重大過失在保險責任中是不賠的;原告超載、改裝車輛是為了謀取利益,因此造成的損失由被告承擔,是明顯不公平的。原告索賠金額沒有事實、合同及法律依據(jù),故不同意原告所有訴訟請求。
被告為證明其主張,提供如下證據(jù):
1.投保單/報價單,證明根據(jù)保證條款第2條、第6條第一款、第7條第一款、第23條及保單特別約定第5條第6項的約定,案涉車輛存在嚴重超載情形,原告行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規(guī)定,對貨物損失具有重大過失,故被告不承擔賠償責任;
2.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證明交警認定結果為原告駕駛人員王成違反法律規(guī)定造成事故,其對于事故的發(fā)生及貨物的損失存在重大過失;
3.消防證明,證明消防人員在4點18分才接到報警,而事故發(fā)生時間為3時41分,原告在事故發(fā)生近40分鐘后才報警,未盡到止損義務,被告不承擔賠償責任;
4.案涉皖A4XXX掛行駛證,證明案涉掛車核定載質量9000kg,而其載運的14臺車輛共計總重25010kg,遠超掛車核定載質量;
5.公估報告,證明根據(jù)公估公司報告結論,被告不承擔賠償責任;
6.安運公司部分行政處罰網絡截屏,證明原告存在多次違法行為且受到了行政處罰。
對于被告提供的證據(jù),原告的質證意見如下:
證據(jù)1真實性無異議,證明目的有異議;證據(jù)2真實性無異議,證明目的有異議;不認可交通事故認定書的責任認定,合法性認可,但適用條例有誤,與上位法相抵觸,且原告駕駛員王成在事故中有過失但不存在故意,王成承擔責任的依據(jù)是發(fā)生故障后未按規(guī)定設置警告標志自行檢修車輛,這是導致事故的直接主要原因,至于不符合技術規(guī)定是交警部門對王成未按規(guī)定設置警告標志的認定,而非前因行為;證據(jù)3真實性無異議,證明目的有異議,事故發(fā)生導致一人死亡兩人重傷,事故發(fā)生后王成已及時向保險公司及交警部門報警,事故發(fā)生時車輛并未燃燒;證據(jù)4證明目的有異議,事實認可,但關聯(lián)性不認可,掛車超過核定載重量情況,但原告車輛是過渡性車輛;證據(jù)5、證明目的有異議,該公估報告系被告單方委托,在結尾處無公估師的相關資質,也無總經理、主要負責人、合伙人等簽字。2018年12月5日該公估公司營業(yè)執(zhí)照上的法定代表人有變更,但公估報告上并無法定代表人的簽名,且報告上也沒有公估師的資格證,故原告不予認可;證據(jù)6真實性、合法性認可,關聯(lián)性有異議,行政處罰與本案無直接關聯(lián)。
根據(jù)雙方當事人的陳述,并審核了原、被告提供的證據(jù),經審理查明:2017年8月30日,原、被告簽訂《物流責任險保險單》,該《物流責任險保險單》明細表中載明,投保人、被保險人為原告,保險人為被告,保險期間自2017年9月1日零時起至2018年8月31日二十四時止,共12個月。保險標的為商品車/二手車。賠償限額每次事故2,000,000元、保單累計總的賠償限額為20,000,000元,其中每臺商品車刮擦賠償限額20,000元/次。每次事故絕對免賠額為800元或損失金額的5%,兩者以高者為準,保費600,000元。適用條款為《物流責任保險條款》。該保險單特別約定:承運車輛必須符合道路/隧道/立交橋/限寬門(柱)等等各類道路設施的通行規(guī)定或要求,對于因此造成的任何損失,本保單的賠償責任僅限于扣除該次事故免賠后剩余損失金額的50%,且無論如何,該次事故的賠償限額不超過500,000元。在被保險人不是實際承運人的情況下,保險人保留向實際承運人追償?shù)臋嗬?。被保險人不是實際承運人的情況下,被保險人必須將有關業(yè)務委托給有資質的并具備合格駕駛證、行駛證、營運證的專業(yè)承運人進行運輸,否則保險人不負責賠償造成的任何損失、費用和責任。《物流責任保險條款》第三條約定,本保險合同所稱物流是指被保險人接受委托,將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配送等基本功能實施有機結合,使物品從供應地向接收地實體流動的過程。第四條約定,在本保險期間,被保險人在經營物流業(yè)務過程中,由于下列原因造成物流貨物損失,依法應由被保險人承擔賠償責任的,保險人根據(jù)本保險合同的約定負責賠償:(一)火災、爆炸;(二)運輸工具發(fā)生碰撞……。
2017年11月20日凌晨3時41分,原告公司員工王成駕駛皖A7XXXX重型半掛牽引車拖掛皖A4XXX掛車往廣州方向行駛,途經濟廣高速公路1913公里+400米處時因故障停駛在應急車道上,被后方同向由劉杰駕駛的粵SEXXXX重型半掛牽引車拖掛粵S6XXX掛車碰撞,導致皖A7XXXX重型半掛牽引車拖掛皖A4XXX掛車起火燃燒并造成人員傷亡的道路交通事故。經惠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高速公路二大隊認定,王成駕駛不符合技術標準的機動車上道路行駛,發(fā)生故障后未按規(guī)定設置警告標志,騎、軋車行道分界線自行檢修車輛,是造成事故的一個原因。其行為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一條“駕駛人駕駛機動車上道路行駛前,應當對機動車的安全技術性能進行認真檢查,不得駕駛安全設施不全或者機件不符合技術標準等具有安全隱患的機動車”及第五十二條“機動車在道路上發(fā)生故障,需要停車排除故障時,駕駛人應當立即開啟危險報警閃光燈,將機動車移至不妨礙交通的地方停放;難以移動的,應當持續(xù)開啟危險報警閃光燈,并在來車方向設置警告標志等措施擴大示警距離,必要時迅速報警……”。兩車駕駛員劉杰、王成負事故同等責任。
本院認為:原、被告簽訂的《物流責任保險條款》,系雙方自愿簽訂,是雙方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合法有效。根據(jù)《物流責任保險條款》約定,在保險期間,原告在經營物流業(yè)務過程中,由于運輸工具發(fā)生火災,依法應由原告承擔賠償責任的,被告應根據(jù)保險合同約定負責賠償。但本案中,原告提供的證據(jù)均無法證明兩份買斷協(xié)議的另一方蕪湖盈泰汽車公司及廣州寶奕瀛新汽車公司為涉案受損車輛的貨主,原告向上述兩家公司承擔賠償責任的事實依據(jù)不足,因此原告要求被告承擔保險責任依據(jù)亦不足。故本院對原告的訴訟請求難以支持。據(jù)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合肥安運物流有限公司的全部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13,788元,由原告合肥安運物流有限公司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金融法院。
審判員:徐??豐
書記員:李??菁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