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某須
郭向東(河北東方偉業(yè)律師事務所)
王永富(河北海岳律師事務所)
趙某堂
劉寶山(河北遠通律師事務所)
原告趙某須,住任丘市。
委托代理人郭向東,河北東方偉業(yè)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王永富,河北海岳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趙某堂,住任丘市。
委托代理人劉寶山,河北遠通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趙某須訴被告趙某堂物權確認糾紛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趙某須及委托代理人郭向東、王永富、被告趙某堂及委托代理人劉寶山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本院認為,原、被告系同胞兄弟,均系任丘市西環(huán)路辦事處前長洋村一隊村民。在任丘市106國道區(qū)片改造過程中,征用該村一隊等生產隊的土地。因原、被告的責任田調換耕種,原告趙某須的1.3585畝責任田由被告趙某堂耕種,該調換是家庭中兄弟之間、叔侄之間為了耕種方便而相互調換,調換的性質在調換之初以及本次訴訟中并未明確,調換的各方享有責任田的種植、收益權,并不代表該地塊的承包經營權屬的相互轉讓。在村委會統(tǒng)計補償款時依據原始承包情況,補償款分別針對的是原、被告及趙玉合。在該村委會出具的證明中,證實了被告趙某堂在征地過程中,代原告趙某須簽訂了征地補償和安置補償協議,但在支取了補償款后,并未按照其相應的畝數將款支付給原告趙某須。在案件受理前,村干部為其進行了調解,但被告趙某堂沒有按照調解意見將款全部退還給原告趙某須,只退還了142075元。上述事實有原、被告的陳述,前長洋村委會出具的證明及證人出庭作證的證言予以證實。從村委會出具的證明內容來看,被告趙某堂是代替原告趙某須簽署的征地補償協議,即村委會也認為被征地塊中含有原告趙某須的責任田,僅僅是由其胞兄趙某堂代其簽署了補償協議。被告趙某堂代理原告趙某須簽署征地補償、安置補償協議的行為,屬于民事法律中的代理行為,該代理行為事先雖然未經原告趙某須授權,但該代理行為沒有損害被代理人的合法權益,且在簽字后原告對此認可,應視為對代理人代理權的追認。被告趙某堂作為代理人應將其代領回的補償款及時交付原告,但其至今仍然未將余款375515元交付原告的事實,有前長洋村委會的證明予以證實,被告趙某堂將此款據為己有,沒有法律依據。且被告趙某堂在領取補償款時對村干部稱:“哥們之間已經說好,支回款后自行解決,該是誰的就給誰”。證人李紅衛(wèi)也證實了當時征地款的存折原本存放于李紅衛(wèi)處,如果不是趙某堂說兄弟之間已經說好,證人是不會將存折交給被告趙某堂的。被告趙某堂的行為違背了自己在村委會支款時的承諾,違反了民法通則中規(guī)定的誠實信用原則。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四條 ?、第七十五條 ?、第一百一十七條 ?、第一百三十四條 ?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被告趙某堂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五日內返還原告趙某須款375515元。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 ?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6933元,由原、被告各半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交副本,上訴于河北省滄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本院認為,原、被告系同胞兄弟,均系任丘市西環(huán)路辦事處前長洋村一隊村民。在任丘市106國道區(qū)片改造過程中,征用該村一隊等生產隊的土地。因原、被告的責任田調換耕種,原告趙某須的1.3585畝責任田由被告趙某堂耕種,該調換是家庭中兄弟之間、叔侄之間為了耕種方便而相互調換,調換的性質在調換之初以及本次訴訟中并未明確,調換的各方享有責任田的種植、收益權,并不代表該地塊的承包經營權屬的相互轉讓。在村委會統(tǒng)計補償款時依據原始承包情況,補償款分別針對的是原、被告及趙玉合。在該村委會出具的證明中,證實了被告趙某堂在征地過程中,代原告趙某須簽訂了征地補償和安置補償協議,但在支取了補償款后,并未按照其相應的畝數將款支付給原告趙某須。在案件受理前,村干部為其進行了調解,但被告趙某堂沒有按照調解意見將款全部退還給原告趙某須,只退還了142075元。上述事實有原、被告的陳述,前長洋村委會出具的證明及證人出庭作證的證言予以證實。從村委會出具的證明內容來看,被告趙某堂是代替原告趙某須簽署的征地補償協議,即村委會也認為被征地塊中含有原告趙某須的責任田,僅僅是由其胞兄趙某堂代其簽署了補償協議。被告趙某堂代理原告趙某須簽署征地補償、安置補償協議的行為,屬于民事法律中的代理行為,該代理行為事先雖然未經原告趙某須授權,但該代理行為沒有損害被代理人的合法權益,且在簽字后原告對此認可,應視為對代理人代理權的追認。被告趙某堂作為代理人應將其代領回的補償款及時交付原告,但其至今仍然未將余款375515元交付原告的事實,有前長洋村委會的證明予以證實,被告趙某堂將此款據為己有,沒有法律依據。且被告趙某堂在領取補償款時對村干部稱:“哥們之間已經說好,支回款后自行解決,該是誰的就給誰”。證人李紅衛(wèi)也證實了當時征地款的存折原本存放于李紅衛(wèi)處,如果不是趙某堂說兄弟之間已經說好,證人是不會將存折交給被告趙某堂的。被告趙某堂的行為違背了自己在村委會支款時的承諾,違反了民法通則中規(guī)定的誠實信用原則。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四條 ?、第七十五條 ?、第一百一十七條 ?、第一百三十四條 ?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被告趙某堂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五日內返還原告趙某須款375515元。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 ?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6933元,由原、被告各半負擔。
審判長:王亞明
審判員:陳天叢
審判員:康艷平
書記員:劉志丹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