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徐海洋
委托代理人羅海濤,河北意祥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黃某某
委托代理人:房多
被告:北京誠昊華某房地產(chǎn)開發(fā)有限公司
原告徐海洋與被告黃某某、被告北京誠昊華某房地產(chǎn)開發(f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誠昊公司)房屋買賣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7年3月6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徐海洋及其委托代理人羅海濤、被告黃某某委托代理人房多到庭參加訴訟,被告北京誠昊華某房地產(chǎn)開發(fā)有限公司經(jīng)本庭合法傳喚未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原告徐海洋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依法確認原告與被告北京誠昊公司簽訂的《商品房買賣合同》(合同編號:254)無效。2、判令被告黃某某返還已支付的貸款62000.00元及利息3000.00元。3、訴訟費由二被告承擔。事實與理由:2015年12月,二被告找到原告徐海洋,稱被告北京誠昊公司要將陽光花園小區(qū)109號底商抵賬給被告黃某某。但因被告黃某某不想將該房屋登記在自己名下,而且二被告知道原告具備辦理商業(yè)貸款的條件。因此二被告想要讓原告幫忙,讓原告直接與被告北京誠昊公司簽訂商品房買賣合同,將該房屋登記在原告徐海洋名下并辦理商業(yè)貸款,但被告黃某某為該房屋實際購買人與所有人。2015年12月29日北京誠昊公司法人張如學將1780000.00元轉(zhuǎn)入原告銀行卡,原告將此款轉(zhuǎn)入被告公司作為首付款。原告與被告北京誠昊公司簽訂了《商品房買賣合同》,在建設銀行興隆支行辦理貸款。2016年1月4日該合同在營子區(qū)住建局備案。2016年2月首個還款日,被告黃某某以資金不足為由,要求原告徐海洋替其先行墊付,并向原告出具借條。接下來第二個、第三個還款月,被告黃某某以各種理由拖延還款。建設銀行興隆支行在原告銀行賬戶累計扣劃三期貸款共計62000.00元。原告認為原告并非房屋實際購買人。原告與被告北京誠昊公司簽訂的《商品房買賣合同》不是原告真實意思表示,不具備合同成立的基本條件。二被告惡意串通,欺騙原告徐海洋簽訂合同并辦理貸款,導致銀行催告原告還貸,致使原告的權(quán)益受到侵犯,上述合同應屬無效。
本院經(jīng)審理認定事實如下:1、原告徐海洋與被告北京誠昊公司于2015年12月30日簽訂《商品房買賣合同》,合同約定出賣人北京誠昊華某房地產(chǎn)開發(fā)有限公司將營子區(qū)陽光花園小區(qū)第一幢109號商鋪賣給徐海洋,房屋單價為每平米13989.07元,房款總計3658000.00元。購房首付款1804000.00元,銀行按揭貸款1804000.00元。2、上述《商品房買賣合同》于2016年1月4日在營子區(qū)住建局進行備案。3、2015年12月29日被告北京誠昊公司給原告出具首付款1804000.00元收據(jù)一張。4、原告在承德市興隆縣建設銀行辦理上述《商品房買賣合同》中商品房購房按揭貸款。
本院認為,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規(guī)定,應考慮以下五種情況認定合同是否無效。(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原告在起訴中主張二被告惡意串通損害原告利益,但無法提供有效證據(jù)加以證實。原告與被告北京誠昊公司于2015年12月30日簽訂《商品房買賣合同》約定購房價格是買賣雙方自行協(xié)商后確定的結(jié)果,買賣雙方權(quán)利和義務均是對等的,本案不存在強制交易的行為。原告參與《商品房買賣合同》簽訂并備案的整個過程,庭審時提交的錄音資料僅為原告與被告黃某某的對話,沒有被告北京誠昊公司的錄音資料,無法證明二被告惡意串通損害原告利益。中國建設銀行興隆縣支行將原告銀行卡中款項劃入還款賬戶累計62000.00元屬于本案《商品房買賣合同》以外第三人基于貸款關(guān)系產(chǎn)生的行為,如果原告認為上述銀行劃款行為不合理可以另行提起訴訟,原告要求被告黃某某償還上述款項是基于《商品房買賣合同》無效后的附隨訴訟請求。
綜上所述,本院考慮到商品房交易活動的安全性、穩(wěn)定性以及法律的相關(guān)規(guī)定。原告主張原告與被告北京誠昊華某房地產(chǎn)開發(fā)有限公司簽訂的《商品房買賣合同》無效并要求被告黃某某返還貸款及利息的訴訟主張,證據(jù)不足,本院不予支持。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八條、第四十四條、第六十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徐海洋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1425.00元,減半收取712.50元,由原告徐海洋承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于接到本判決書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承德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 馬云龍
書記員:詹佳然 法官釋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八條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合同。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 第四十四條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應當辦理批準、登記等手續(xù)生效的,依照其規(guī)定。 第六十條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全面履行自己的義務。 當事人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根據(jù)合同的性質(zhì)、目的和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xié)助、保密等義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jù)。 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jù),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jù),人民法院應當調(diào)查收集。 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觀地審查核實證據(jù)。 《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jù)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jù)的事實,應當提供證據(jù)加以證明,但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 在作出判決前,當事人未能提供證據(jù)或者證據(jù)不足以證明其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證明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的后果。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