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某某
崔玉梅(黑龍江聯合律師事務所)
伊某精信和冶金建筑安裝有限公司
李樹滿(黑龍江林都律師事務所)
原告周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
委托代理人崔玉梅,黑龍江聯合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伊某精信和冶金建筑安裝有限公司。
住所地,伊某市西林區(qū)新興街。
法定代表人趙某某,經理。
委托代理人李樹滿,黑龍江林都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周某某訴被告伊某精信和冶金建筑安裝有限公司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審理。
原告及其委托代理人、被告委托代理人到庭參加訴訟,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訴稱,原告于2006年至2009年期間在被告單位承包工程施工,部分工程簽有承包合同,單位制定了承包管理辦法。
合同和管理辦法規(guī)定了當月完成的工程量,在當月25日前報公司核定后當月30日付款。
原告在承包過程中,全部做到了合同和管理規(guī)定約定的各項工作內容,但被告不履行義務,不在當年、當月核定工程量、支付工程款。
原告為了兌現自己的承諾(不拖欠工人的當月工資),在精信和當時不核算工程量、支付工程款的情況下,于2008年5月將自家在西鋼的集資款取出10萬元,給工人發(fā)放工資和購買施工用材料、工具,造成原告7年間集資利息損失9萬余元。
原告在當年多次找被告協(xié)商解決,但被告均以各種借口予以塘塞,不予解決。
具體沒有結算的工程量詳見1-5表。
原告為了維護合法權益不受侵害提起訴訟。
要求被告方認定工程量,支付工程款,并支付因違約行為給原告造成的經濟損失。
具體訴訟請求為:1、要求被告方支付原告2008年12月前施工的工程結算時少付的10%工程款,和預結算時付了款但結算時又扣除的工程款,及3號礦槽鋼通廊安裝未結算款18579.00元。
(見表1)。
2、要求被告支付原告2008年12月前施工的簽證工程應付款和精信和施工現場管理人員臨時安排的施工項目應付款,及被告方借原告方物品不還和損壞應賠償款99284.00元。
(見表2、3、4、5)。
3、要求被告方支付原告以上二項應結算款117863.00元拖欠7年應付的利息92075.00元。
4、要求被告方支付原告方20余次找被告方協(xié)商當年未結算的工程量等所發(fā)生的誤工費2000.00元。
5、要求被告方承擔法院收取的各項費用。
以上合計金額為211938.00元。
被告辯稱,雙方之前確實存在工程款糾紛,但是此糾紛已在2014西民商初字第14號一案中調解解決。
現雙方再無糾紛,請求法院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原告在本院開庭審理時出示以下證據:
1、雙方于2008年4月20日、2008年12月30日、2007年4月4日簽訂的《企業(yè)內部班組承包協(xié)議書》。
證明雙方簽訂有合同書。
2、被告方制定的《2009年度金屬結構工程承包考核管理辦法》。
證明被告單位制定有管理辦法。
被告對以上兩份證據質證意見是復印件,無法確認其真實性,不予質證。
3、承包工程結算表1-5。
證明被告未結算的工程具體明細。
被告對此五份結算表均有異議。
認為表中證明人是原告原工作人員,有利害關系。
蓋有公章的是報批單,結沒結算不清楚。
有李吉興簽字的不能證明是雙方之間存在合同關系,沒有簽字的都是原告自己所列,無被告公司簽字確認,不能作為證據。
4、浦某某的證言并出庭作證。
證明本人是原告方的工程核算員,此1-5份工程結算表都是本人所制定并是實際發(fā)生,未結算的工程量。
有部分零散工程和簽證工程,被告當時不給結算。
還有部分工程量是按90%預結,余10%沒有結算。
被告有異議,認為證人只是證明上報工程量的情況,不能證實雙方有多少未結款項,無法證實原告主張。
5、被告方自制的工程量上報表。
證明尚未結算的工程量。
被告有異議,認為是原告自己所制定,不能做為證據。
6、伊某農商銀行2012年貸款利率調整表。
證明利息計算標準。
被告有異議,認為是原告自己所制定,不能做為證據。
7、原告完成工程結算表。
證明工程表中工程量是被告方認可簽字后掛帳。
是上次起訴后調解書中的內容,與此次訴請的工程項目不同。
被告有異議,認為是復印件,與本案無關聯性。
8、2008年原告班組1月、3月分施工工程量表。
證明管道安裝必須進行預算。
被告有異議,認為是復印件,與本案無關聯性。
9、2008年4—5月份施工工程項目表。
證明燒結通廊改制一項中只掛帳了改制的安裝費用,拆除費用沒有結算。
被告有異議,認為沒有被告方簽字、蓋章,不能作為證據。
10、張某證言。
證明訴請的人工費日工資為100—150元。
被告有異議,認為與本案無關聯性,不能作為證據。
被告在本院開庭審理時出示以下證據:
1、(2014)西民商初字第14號民事調解書一份。
證明雙方已經對帳兩次,在此調解書中一次性解決完畢,不再存在任何工程款糾紛。
原告對調解書本身真實性無異議,但對被告要證明的內容有異議,認為該調解書中解決的工程款項不包括在本案訴請之內。
原告方也是在雙方對帳時才知道這些工程沒有入帳。
調解書中解決的是雙方對帳后掛帳的部分。
本案爭議焦點為:
本案是否重復訴訟的問題。
本院認為,從原告舉示的證據來看,原告所主張的工程款均是2006年至2009年在被告處施工所產生的,且有被告舉示的(2014)西民商初字第14號民事調解書為證,原、被告雙方已對雙方施工合同糾紛一案通過兩次對帳后一并達成調解協(xié)議,原告此次訴訟系重復訴訟。
根據以上的確認及雙方當事人的當庭陳述,認定本案的事實如下:
原、被告雙方于2007年4月4日,2008年4月20日,2008年12月30日簽訂了企業(yè)內部班組承包協(xié)議書,由原告為被告的工程進行施工。
結算辦法為由原告每月25日前按當月實際完成工程量上報被告,當月30日按雙方認定的工程量簽定協(xié)議,按協(xié)議付款。
協(xié)議簽訂后,被告進行了施工,但雙方并沒按協(xié)議約定的結算辦法進行結算。
工程結束后,原、被告雙方于2012年2月2日對工程進行對帳后掛帳104450.00元及2014年7月對帳后掛帳71485.00元。
原、被告雙方對所欠原告的工程款通過(2014)西民商初字第14號民事調解書一次性解決。
本院認為,已經發(fā)生法律效力的法律文書,對當事人和法院均具有拘束力,當事人不得以同一事實再次提起訴訟,法院也不能據此再次進行審理。
本案中,原、被告雙方之間的施工合同糾紛已通過(2014)西民商初字第14號民事調解書一次性解決。
因此,原告此次訴訟系重復訴訟。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四條 ?五項之規(guī)定,裁定如下:
駁回原告的起訴。
如不服本裁定,可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伊某市中級人民法院。
本院認為,從原告舉示的證據來看,原告所主張的工程款均是2006年至2009年在被告處施工所產生的,且有被告舉示的(2014)西民商初字第14號民事調解書為證,原、被告雙方已對雙方施工合同糾紛一案通過兩次對帳后一并達成調解協(xié)議,原告此次訴訟系重復訴訟。
根據以上的確認及雙方當事人的當庭陳述,認定本案的事實如下:
原、被告雙方于2007年4月4日,2008年4月20日,2008年12月30日簽訂了企業(yè)內部班組承包協(xié)議書,由原告為被告的工程進行施工。
結算辦法為由原告每月25日前按當月實際完成工程量上報被告,當月30日按雙方認定的工程量簽定協(xié)議,按協(xié)議付款。
協(xié)議簽訂后,被告進行了施工,但雙方并沒按協(xié)議約定的結算辦法進行結算。
工程結束后,原、被告雙方于2012年2月2日對工程進行對帳后掛帳104450.00元及2014年7月對帳后掛帳71485.00元。
原、被告雙方對所欠原告的工程款通過(2014)西民商初字第14號民事調解書一次性解決。
本院認為,已經發(fā)生法律效力的法律文書,對當事人和法院均具有拘束力,當事人不得以同一事實再次提起訴訟,法院也不能據此再次進行審理。
本案中,原、被告雙方之間的施工合同糾紛已通過(2014)西民商初字第14號民事調解書一次性解決。
因此,原告此次訴訟系重復訴訟。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四條 ?五項之規(guī)定,裁定如下:
駁回原告的起訴。
審判長:杜長林
審判員:高明月
審判員:張莉
書記員:黃友鵬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