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勃利縣通天一林場。
法定代表人:楊鈞,職務:場長。
委托代理人:黃俊峰,系勃利縣通天一林場副場長。
委托代理人:葉雅忠,黑龍江大通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張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無職業(yè),住所地七臺河市桃山區(qū)桃南街道。
委托代理人:王曉靈,黑龍江宏昌律師事務所律師。
第三人:勃利縣水務局。
法定代表人:林海清,職務局長。
委托代理人:孫元清,黑龍江同心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勃利縣通天一林場訴被告張某某、第三人勃利縣水務局確認合同無效糾紛一案,本院依法進行了審理,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勃利縣通天一林場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請求依法確認被告與第三人于2003年4月1日簽訂《水??蒲谢刈赓U合同》無效。2、本案因訴訟發(fā)生的費用由被告及第三人承擔。事實及理由:2003年4月1日被告與第三人簽訂《水??蒲谢刈赓U合同》,約定用途為主要從事畜牧養(yǎng)殖,可適當進行水產養(yǎng)殖,乙方如在承租土地上進行開荒種地,必須由甲方同意方可進行。合同簽訂后,被告于2005年3月5日向第三人提出申請,要求開墾適宜地帶的土地來保證冬季養(yǎng)殖飼料之需,第三人時任局長王鐵英同意其“由下游邊界處往上可連續(xù)開墾七坰”,為此被告依據合同第七條約定取得了開荒耕種七坰地的權利。但是被告卻自合同簽訂后只建設了200平方米左右的養(yǎng)殖房,而開墾濕地卻達到約46公頃,其它40多公頃未利用。2010年國家林業(yè)局駐省森林資源辦來我縣檢查森林資源保護工作時,發(fā)現(xiàn)通天一林場施業(yè)區(qū)內有三塊部分嚴重破壞植被被非法開墾的草地1826.76畝。經查明,其中有張某某擅自開墾的破壞植被的草地458畝,造成嚴重的植被破壞和水土流失。為此勃利縣人民政府2010年7月21日第10次縣長辦公會議決議“縣政府收回縣通天一林場施業(yè)區(qū)內三塊嚴重破壞植被非法開墾的1826.76畝草地土地使用權,由縣國土局撤銷其土地使用證(第三人水保站勃國用【95】字第016號、勃國用【97】字第1號、國土局勃國土71號地)。收回后的草地委托縣林業(yè)局管理。根據國家林業(yè)局駐黑龍江省專員辦布置及縣政府縣長辦公會決定,2011年林業(yè)局決定成立林地清查辦公室,主任楊忠富負責濕地收回任務,收回已開墾的和未開墾的濕地129.84畝。后為響應縣政府號召,打造藍靛果之鄉(xiāng),于2012年5月20日原告楊忠富簽訂《利用濕地營造藍靛果基地承包合同》,該合同實際履行時間是2012年9月20日。2012年7月18日原告與第三人簽訂書面《通天一林場中原溝水土保持研究基地移交書》。林業(yè)局林地清查辦在收回被告開墾的耕地時,遭到被告的強烈反對,原告認為此違法開墾濕地進行耕種的行為不可以繼續(xù)存在,要求收回違法開墾的耕地,考慮多種客觀因素的存在,原告曾與被告協(xié)商可以在其它地域調整承包地,可是經多次與被告協(xié)商未果,導致至今被告違法開墾濕地進行耕種的行為沒有得到制止。綜合上訴事實,原告認為:2003年4月1日被告與第三人簽訂的《水保科研基地租賃合同》依法應當解除,其承包地應由原告收回。第三人與被告之間的科研基地租賃合同,因被告沒有如約履行合同約定義務主要進行畜牧養(yǎng)殖,適當進行水產養(yǎng)殖,而是未經第三人同意在承租的土地上開荒種地,被告開墾耕地的行為與土地使用證確定的用途不符,屬于非法開墾土地,并造成植被破壞和水流失,違反了土地管理法不得改變土地作途等禁止性規(guī)定,也因此被國家森業(yè)局發(fā)現(xiàn)并制止,縣政府會議決議撤銷土地使用證收回土地,現(xiàn)被告不同意解除合同交付土地,且要求繼續(xù)履行合同,故原告依法提起訴訟主張權利。綜上所述,原告認為根據上文所述事實,原告享有提出解除第三人與被告《水??蒲谢刈赓U合同》主體資格,且訴求理由有事實及法律依據,故請求勃利縣法院查明事實,做出支持原告訴訟請求的判決。
本院經審查認為,原告提起的訴訟與已生效的(2015)勃中民初字129號民事判決書的當事人相同、訴訟標的相同、原告的訴訟請求實質上是否定已經生效的判決結果。原告的起訴屬于重復起訴。應當駁回起訴。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四條第一款第三項、《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二百四十七條的規(guī)定,裁定如下:
駁回原告勃利縣通天一林場的起訴。
原告預交的案件受理費100.00元,予以退回。
如不服本裁定,可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七臺河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 判 長 吳石峰 人民陪審員 趙吉東 人民陪審員 劉繼明
書記員:孫威威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