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于某某,男,1969年5月12日出生,漢族。
被告某某市工業(yè)和信息化委員會(以下稱某市工信委)。
法定代表人劉某某,職務主任。
委托代理人褚某,職務辦公室主任。
委托代理人張達治,黑龍江百爍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于某某與被告某市工信委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7年8月10日立案受理后,向被告送達了起訴狀副本及應訴通知書。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由審判員張榮擔任審判長,與審判員楊曉華、馬國富共同組成合議庭,于2017年10月31日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原告于某某、被告的委托代理人褚某、張達治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經本院審理查明,2016年11月9日,原告于某某以拍賣的方式承包了被告土地約659222.1平方米,原告支付被告拍賣款298,000.00元。因拍賣土地面積內有142畝林地無法用于耕種,被告于2017年4月20日實際向原告交付土地847畝及附屬設施。因被告遲延交付土地,原告租賃大棚、庫房、房屋、鏟車、拖拉機用于備耕生產,支付租金合計68,000.00元。原告因與被告存在爭議,雙方沒有簽訂書面土地承包合同,但被告交付土地后原告已實際履行。原告因被告少交付土地等事項與被告協商沒有達成一致意見。現原告訴至法院,要求被告賠償因違約給原告造成的經濟損失合計121,534.00元。
本院認為,原告于某某通過拍賣方式取得被告土地659,222.10平方米(計988畝)承包經營權,自競拍成功時,合同成立。雙方雖未簽訂書面土地承包合同,但被告交付土地后原告接收,應當視為土地承包合同已實際履行。原告稱交付土地800畝,按照交易習慣,土地附屬設施應當認定在交付土地范圍內,因此應當認定被告交付土地847畝,少交付土地141畝承包費42,485.00元,應當返還原告。被告遲延4個月交付土地及附屬設施的行為,構成違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原告因被告違約造成的租金損失,應當由被告負擔。被告同意支付原告因違約造成的經濟損失,但要求酌減的理由,本院予以采納。原告提供證據證明租金損失合計68,000.00元,本院酌減3,000.00元。原告關于合同履行問題與被告協商未果,要求被告承擔違約責任,應予支持,應當維護原告的合法權益及交易安全。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十五條、第四十四條、第六十條、第六十一條、第六十二條、第一百零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四十五條、第五十一條、第五十六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返還原告未交付土地141畝承包費損失42,485.00元;
二、被告支付原告租金經濟損失合計65,000.00元;
上述一、二款項合計107,485.00元,于本判決生效后五日內給付原告。
本案訴訟費2731.00元由被告承擔,于本判決生效后五日內給付原告。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齊齊哈爾市中級人民法院。
此頁無正文
審判長 張 榮 審判員 楊曉華 審判員 馬國富
書記員:田麗野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