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華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楊浦區(qū)淞滬路XXX弄XXX號XXX室。
被告:普華永道中天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住所地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qū)陸家嘴環(huán)路XXX號星展銀行大廈507單元01室。
執(zhí)行事務合伙人:李丹。
委托訴訟代理人:邵敏杰,上海唐毅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華某某與被告普華永道中天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勞動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12月5日立案受理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華某某,被告普華永道中天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的委托訴訟代理人邵敏杰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華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請求判令:1.被告支付原告2017年11月14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間2天法定未休年休假折薪人民幣15,325.06元;2.被告支付原告2017年12月2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間0.410959天福利未休年休假折薪1,574.49元。事實和理由:被告于2017年12月1日單方面解除與原告的勞動合同,原告已經就此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恢復勞動關系,如果勞動關系恢復,被告應當可以享受在職期間的年休假,但被告處規(guī)定當年未休完的年休假在次年的6月30日前作廢,被告2017年度剩余年休假已經無法享受,故起訴要求被告支付相應未休年休假的折薪。
被告普華永道中天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辯稱,不同意原告的訴請。雙方勞動關系已經在2017年12月1日解除。而原告2017年11月14日至2017年12月1日止的未休年休假不足一天,無需支付其未休年休假折薪。
雙方當事人圍繞訴訟請求依法提交了證據(jù),經庭審質證,對當事人無異議的證據(jù),本院予以確認并在卷佐證。本院經審理認定事實如下:原告于2006年4月17日進入普華永道咨詢(深圳)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工作,并簽訂期限至2009年4月16日止的勞動合同。2009年1月5日,原告與普華永道咨詢(深圳)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普華永道中天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簽訂《勞動合同變更協(xié)議》,約定自2009年1月5日起原告與普華永道咨詢(深圳)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簽訂的勞動合同用人單位變更為普華永道中天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原告在普華永道咨詢(深圳)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的連續(xù)工齡仍然有效并延續(xù)計算。2009年4月17日,原告與普華永道中天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簽訂期限至2012年4月16日止的勞動合同。因普華永道中天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遵照財政部有關規(guī)定轉制為被告,原、被告及普華永道中天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于2013年5月10日簽訂《勞動合同變更協(xié)議》,約定2013年7月1日起被告取代普華永道中天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成為原告的用人單位,并承繼普華永道中天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在勞動合同中相應的權利與義務,原告在普華永道中天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的工作年限將合并計算為在被告的工作年限。2015年4月17日,原、被告簽訂期限自2015年4月17日起的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2017年12月1日上午,被告人力資源總監(jiān)盛吉安(即原告直屬上司)等與原告口頭協(xié)商解除勞動合同,原告明確表示拒絕。同日,被告向原告出具《勞動合同解除通知書》,通知雙方勞動合同于2017年12月1日正式解除。被告將支付原告工資至2017年12月1日,給予原告經濟補償稅前361,780元及未休公司福利年休假折薪66,395.81元。同年12月15日,被告為原告辦理網上退工登記備案手續(xù)。同日,被告向原告所屬的銀行賬戶支付2017年12月1日的工資、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未休公司福利年休假補償共計403,690.40元(稅后)。2017年12月28日,原告以銀行轉賬形式向被告賬戶返還351,312.80元。2018年6月29日,原告向上海市浦東新區(qū)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要求被告:1.支付2017年11月14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間2天法定未休年休假折薪15,325.06元;2.支付2017年12月2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間0.410959天福利未休年休假折薪1,574.49元,該會對原告的請求裁決不予支持。原告不服裁決,乃訴至本院。
另查明,1.原告2017年度全年可享受法定年休假15天、福利年休假5天;2.截止至2017年11月13日,原告已休及已折薪的法定年休假折合為13天。截止至2017年12月1日,原告已休及已折薪的福利年休假折合為4.589041天;3.2017年12月4日起,原告每個工作日至被告處,坐在被告辦公場所接待區(qū)直至2018年8月底;4.被告公司規(guī)章制度規(guī)定中國大陸女性員工55周歲退休,員工與公司另有約定的除外。
再查明,2018年3月14日,原告因要求確認2017年12月2日至2018年3月12日期間原、被告存在勞動關系向上海市浦東新區(qū)勞動人事爭議委員會申請仲裁,該會于2018年5月9日作出裁決,對原告請求不予支持。原告不服裁決,遂向上海市浦東新區(qū)人民法院提出起訴。2018年8月31日,上海市浦東新區(qū)人民法院出具(2018)滬0115民初45367號民事判決書,判決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2018)滬0115民初45367號民事判決書載明,原告訴稱2017年12月1日中午12時45分左右,盛吉安等人以不給吃飯、限制原告人身自由方式要求原告同意解除勞動合同,原告不得不于當日下午14時03分左右打電話報警,并在警察協(xié)助下獲得人身自由。2018年1月31日,上海市浦東勞動保障監(jiān)察員在向被告人事經理趙楓調查時,趙楓陳述原告在解除勞動關系前在被告處擔任人事高級經理職務,原告與被告于2017年12月1日解除勞動關系后,一直前來被告辦公地址靜坐,對被告的正常經營造成負面影響。2018年6月13日,上海市浦東新區(qū)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立案受理原告因要求被告支付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1月13日法定年休假、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1日福利未休年休假折薪差額的仲裁申請。
庭審中,原告為證明其主張,提供了如下證據(jù):1.勞動手冊,證明原告2017年12月1日之后沒有與其他公司建立勞動關系,也沒有領取過失業(yè)金;2.勞動合同解除通知書及2017年12月1日下午被告發(fā)送給原告的短信,證明被告在沒有任何理由的情況下,于2017年12月1日單方面解除原告的勞動合同,屬違法解除;3.(2018)滬0115民初45367號一案的庭審筆錄,證明被告在該案庭審時確認2017年12月1日解除原告勞動合同時,并未告知理由;4.普華永道中國官網查詢信息截屏,上面載明“普華永道的使命是建立社會信任”,若信任關系削弱,被告應與原告建立信任關系,仲裁裁決雙方信任關系破裂,原告對此不予認可;5.上海市勞動保障監(jiān)察調查詢問書及被告2018年人力資源從業(yè)人員名冊,證明原告崗位并非唯一,人力資源部從業(yè)人員有41名,公司規(guī)模很大,可以恢復勞動關系;6.普華永道注冊在上海的企業(yè)名單,證明即便被告不能恢復與原告的勞動關系,也可以安排原告去普華永道在上海的其他公司上班。
被告對原告提供的證據(jù)1-3的真實性無異議;對證據(jù)4的真實性無異議,但對關聯(lián)性不予認可;對證據(jù)5的真實性無異議,但主張每個經理分管的業(yè)務不同,原告負責的是政策與合規(guī)業(yè)務,其他經理崗位存在,不能證明原告的崗位沒有被取消;對證據(jù)6的真實性無異議。經審核,本院對原告提供的證據(jù)1-6的真實性予以確認,但認為不能達到雙方可以恢復勞動關系的證明目的。
被告為證明其主張,提供了如下證據(jù):1.2016年9月22日原告直接上司盛吉安發(fā)送給合伙人的電子郵件及翻譯件,證明原告工作中存在問題,不勝任工作;2.2017年10月16日盛吉安發(fā)送給原告的電子郵件及翻譯件,證明盛吉安對原告工作表現(xiàn)不滿意,原告不勝任工作;3.員工CoineHo及員工Wistom發(fā)送給被告的辭職郵件及翻譯件、員工陳戩飛的退工證明,證明因原告不勝任工作,導致其下屬員工離職;4.2017年11月6日原告發(fā)送給盛吉安的電子郵件及翻譯件,證明因原告工作失誤,在安排員工假期時將2017年冬至時間搞錯,幸得領導審核發(fā)現(xiàn)問題;5.2017年7月、8月郵箱發(fā)件記錄、打印件打印記錄,證明原告在工作期間從事私人事務;6.2015年12月19日至2016年10月18日期間原告與公司同事往來的電子郵件及翻譯件,證明員工CoineHo、員工Wistom、員工陳戩飛系原告下屬員工,因為原告原因離職;7.盛吉安的日程安排表、2017年10月31日會議提醒的電子郵件及翻譯件、PPT打印件、2017年11月13日電子郵件、被告出具的情況說明,證明因原告不勝任工作,所在團隊只剩下原告一人,被告決定撤銷原告崗位并對原告進行勸退處理;8.公證書兩份,證明被告提供的上述電子郵件的真實性,電子郵件是從盛吉安的OUTLOOK賬戶登入后進行的公證。
被告對原告提供的證據(jù)1-8的真實性均不予認可。經審核,被告提供的上述電子郵件,雖經公證認定,但相關公證內容是從原告上司盛吉安的OUTLOOK賬戶登入后進行的公證,并非是從原始電子郵箱中登入,且被告提供的電子郵件的翻譯件均非由人民法院認定資質的翻譯公司進行翻譯,故本院對被告提供的證據(jù)1、2、證據(jù)3中兩份電子郵件、證據(jù)4、證據(jù)6、證據(jù)7中的電子郵件真實性均不予確認;因被告未提供證據(jù)3中員工陳戩飛的退工證明的原件,本院對該份證據(jù)亦不予確認;被告提供的證據(jù)5、證據(jù)7中盛吉安的工作安排、PPT打印件系打印件,不符合證據(jù)形式要件,本院不予確認;被告提供的證據(jù)7中的情況說明系被告單方面出具,不符合證據(jù)形式要件,本院不予確認。被告提供的證據(jù)8公證書,因原件與復印件核對一致,本院對其真實性予以確認,對所公證的電子郵件的真實性不予確認,具體理由本院不再贅述。
本院認為,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請求所依據(jù)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請求所依據(jù)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jù)加以證明。沒有證據(jù)或者證據(jù)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后果。本案中,被告以原告不勝任工作為由解除與原告的勞動合同,但根據(jù)業(yè)已查明的事實,被告通知原告解除勞動合同時并未告知其解除理由。且庭審中,被告就其解除理由也未提供有效證據(jù)予以證明。被告的解除行為當屬違法解除。
根據(jù)相關法律規(guī)定,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guī)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勞動者要求繼續(xù)履行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繼續(xù)履行;勞動者不要求繼續(xù)履行勞動合同或者勞動合同已經不能繼續(xù)履行的,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賠償金。被告主張原告所在團隊的下屬員工均因原告原因離職,導致其團隊僅剩原告一人,故被告取消了原告崗位,客觀上也無法恢復勞動關系,但被告對此主張未提供有效證據(jù)予以證明,本院不予采信。
原告自2017年12月1日被解除勞動合同后,雙方因存在爭議,原、被告分別于2017年12月1日及2017年12月20日撥打110,雙方矛盾激烈對立。且從2017年12月1日被告解除原告勞動合同后,原告就勞動關系解除、確認勞動關系、年休假工資等問題多次申請仲裁及訴訟,雙方之間基本的信賴及理解關系已經破裂,而勞動關系作為一種特殊的民事關系,人身之間的信賴關系是建立勞動關系的重要基礎,在雙方信賴基礎已經破裂的情況下,繼續(xù)恢復履行勞動合同不利于和諧勞動關系的構建,且業(yè)已生效的(2018)滬0115民初45367號一案中已經判決確認原、被告2017年12月2日至2018年3月12日期間不存在勞動關系。原、被告之間無法恢復勞動關系,雙方勞動合同在2017年12月1日已經解除。根據(jù)業(yè)已查明的事實,截止2017年11月13日,原告已休及已折薪的法定年休假折合為13天,2017年11月14日至2017年12月1日期間剩余未休年休假經折算不足一天,故原告要求被告支付2017年11月14日至2017年12月1日期間法定未休年休假折薪的訴訟請求,本院不予支持。同理,原、被告雙方勞動合同在2017年12月1日已經解除,原告要求被告支付2017年12月2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間法定未休年休假折薪及2017年12月2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間福利未休年休假折薪的訴訟請求,于法無據(jù),本院不予支持。
綜上,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華某某的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10元,減半計5元,免予收取。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br/>
審判員:薛??瑾
書記員:戴??娜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