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5日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5次會議討論通過)
關鍵詞 虛構抗疫募捐信息 詐騙犯罪未遂 具有其他嚴重情節(jié)
參閱要點
行為人假借新冠肺炎疫情實施詐騙,雖系未遂,但侵害對象不特定、社會影響惡劣的,可認定為“其他嚴重情節(jié)”,以詐騙罪(基本量刑檔次)定罪處罰。
相關法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第二十三條,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詐騙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五條第一款。
當事人
公訴機關:北京市西城區(qū)人民檢察院。
被告人:孫某某、蔣某
基本案情
被告人孫某某、蔣某經預謀,于2020年1月27日12時許,打印虛假宣傳材料3000份,在本市西城區(qū)多處張貼、散發(fā),假借“市希望工程辦公室、市志愿者協(xié)會”之名,以“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募捐”為由,謊稱已聯(lián)系到口罩等物資的購買渠道,騙取他人向被告人孫某某微信個人賬戶轉款。截至案發(fā),尚未有錢款轉入被告人微信賬戶。被告人孫某某、蔣某于當日16時許接受公安機關電話傳喚到案。
審理結果
2020年2月,北京市西城區(qū)人民法院一審以詐騙罪判處孫某某、蔣某有期徒刑十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一萬元,同時對在案扣押募捐傳單二千六百三十張及膠帶一卷均予以沒收。
一審宣判后,被告人孫某某、蔣某均未提出上訴,公訴機關亦未抗訴,判決發(fā)生法律效力。
裁判理由
法院生效裁判認為,現(xiàn)有證據(jù)足以證明被告人孫某某、蔣某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假冒慈善機構的名義,以賑災募捐為由,欲騙取公私財物,且截至案發(fā),尚未有錢款轉入被告人微信賬戶。本案中,被告人孫某某、蔣某的行為屬于詐騙未遂,在全國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時期,每一位公民都應當自覺遵守法律,遵守社會管理規(guī)定,共同維護公共安全和社會秩序。被告人孫某某、蔣某假借抗疫之名,實施詐騙行為,其主觀惡性大,社會影響惡劣,屬于具有其他嚴重情節(jié),應當以詐騙罪定罪處罰。因此,被告人孫某某、蔣某的行為構成詐騙罪,按照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guī)定的第一檔刑期定罪量刑,不再按照第二檔刑期重復評價。本案中,被告人孫某某、蔣某在整個犯罪過程中,二人作用相當,不宜區(qū)分主從犯。鑒于被告人孫某某、蔣某已著手實施詐騙,但由于被民警及時查獲而未得逞,系犯罪未遂,可比照既遂犯從輕處罰。鑒于被告人孫某某、蔣某在檢察院均能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在法院審理期間自愿認罪認罰,可對其依法從輕處罰。綜上,西城法院以詐騙罪對被告人孫某某、蔣某均判處有期徒刑十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一萬元。
解說
孫某某、蔣某詐騙案件系最高法院第一批10個依法懲處妨害疫情防控犯罪典型案例。本案的爭議焦點在于,行為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假借賑災募捐為由,向社會不特定公眾、以不特定犯罪數(shù)額,實施詐騙行為未遂,其行為是否構成詐騙罪,如果構成應當如何確定量刑檔次。
一、入罪分析
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詐騙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五條的規(guī)定,詐騙未遂,且具有其他嚴重情節(jié)的,應當定罪處罰。新冠肺炎已經被明確納入傳染病防治法規(guī)定的乙類傳染病,并采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在疫情防控期間,社會治理面臨疫情導致的新問題與不穩(wěn)定因素,假借新冠肺炎疫情實施詐騙的犯罪行為,可認定為主觀惡性大、社會影響惡劣。具體理由:一是被告人利用疫情防控期間民眾合力抗擊疫情的同情心和同理心,冒用慈善機構名義,發(fā)起虛假募捐式詐騙,行為性質惡劣;二是被告人通過到處散布、張貼虛假材料的方式實施犯罪行為,不僅影響社會管理秩序,而且被害對象不特定,侵害面廣;三是被告人通過宣傳材料上附微信收款二維碼的形式騙取錢財,與受害者之間通過虛擬平臺進行財物流轉,錢財追回難度高、查處難度大。綜合以上分析,二被告人的行為系“具有其他嚴重情節(jié)”,可以詐騙罪定罪處罰。本案在審理中有觀點認為,兩名被告人未在印制、張貼的宣傳材料中寫明詐騙金額,在這種情況下,可以考慮被告人的行為系詐騙未遂,但是以數(shù)額巨大的財物為詐騙目的。筆者認為,現(xiàn)有的證據(jù)材料無法直接證明被告人的預期詐騙金額,故而按此條款進行處理缺乏根據(jù)。
二、刑檔分析
在疫情防控期間,假借疫情防控募捐之名實施詐騙未遂的,量刑檔次應當為基本刑檔,而非加重刑檔。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詐騙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五條規(guī)定,詐騙未遂,以數(shù)額巨大的財物為詐騙目的的,或者具有其他嚴重情節(jié)的,應當定罪處罰。通過該司法解釋的規(guī)定可以看出,該條規(guī)定的詐騙未遂屬于詐騙罪基本犯未遂的情形,而非詐騙罪加重犯未遂的情形。
因此,對于被告人孫某某、蔣某的犯罪行為,按照《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guī)定的第一檔刑期(詐騙公私財物,數(shù)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單處罰金)定罪量刑,而不再按照第二檔刑期(數(shù)額巨大或者其他嚴重情節(jié)的,應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進行重復評價。
綜上,對于在疫情防控期間,假借賑災募捐實施詐騙犯罪未遂的行為,屬于“具有其他嚴重情節(jié)”的情況,應當以詐騙罪定罪處罰,量刑檔次應當為基本刑檔,而非加重刑檔。
一審合議庭成員:劉雙玉、馬越、喻曉敏
報送單位:北京市西城區(qū)人民法院
編寫人:北京市西城區(qū)人民法院 劉雙玉、馬越、冀敏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