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4日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0次會議討論通過)
關鍵詞 購物憑證 舉證責任 人身損害 懲罰性賠償
參閱要點
1.消費者應提供購物憑證等證據對買賣合同關系成立的基本事實承擔舉證證明責任。如購物憑證上的商品信息不具體、指向對象不明確,經營者主張訴爭食品并非買賣關系的標的物,則由經營者就其主張的事實承擔舉證證明責任。經營者未能提供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其事實主張的,法院應認定消費者與經營者之間就訴爭食品成立買賣合同關系。
2.食品生產者或經營者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或者經營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該食品并未造成消費者實際人身損害的,消費者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的規(guī)定向食品生產者或經營者主張懲罰性賠償金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相關法條
1.《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2009年)第二十條、第四十條第一款、第九十六條第二款*
2.《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食品藥品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三條、第十五條、第十七條
當事人
原告(被上訴人):宮效偉
被告(上訴人):北京屈臣氏個人用品連鎖商店有限公司
被告(上訴人):北京屈臣氏個人用品連鎖商店有限公司朝陽第三十分店
基本案情
2013年7月17日,宮效偉從北京屈臣氏個人用品連鎖商店有限公司朝陽第三十分店(以下簡稱屈臣氏三十分店)處購得白蘭氏馥莓飲(50毫升*6)1盒,金額為108元。該產品保質期為18個月,生產日期為2012年1月16日。屈臣氏三十分店認可其向宮效偉賣出了1盒白蘭氏馥莓飲(50毫升*6),但否認宮效偉在法庭出示的產品即為其向宮效偉賣出的商品。屈臣氏三十分店提交了《利潤保護自查表》、《有效期問題產品清單》、《前臺銷售登記表》,用以證明其嚴格執(zhí)行產品自查,確保售出的商品未超出保質期,但這些表單中未包含2013年7月17日的“白蘭氏馥莓飲”銷售記錄。宮效偉未能提交證據證明其因服用該白蘭氏馥莓飲而產生了人身損害。
另查,屈臣氏三十分店系北京屈臣氏個人用品連鎖商店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屈臣氏公司)的分公司,不具有獨立的法人資格。
宮效偉主張屈臣氏三十分店向其銷售已過保質期的食品,屬于銷售明知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的行為,故起訴要求屈臣氏三十分店、屈臣氏公司退還購物款108元,并支付商品價款十倍的賠償金1080元。
審理結果
北京市朝陽區(qū)人民法院于2014年10月16日作出(2014)朝民(商)初字第31326號民事判決:一、被告屈臣氏三十分店、屈臣氏公司于判決生效之日起七日內返還原告宮效偉購物款一百零八元;二、被告屈臣氏三十分店、屈臣氏公司于判決生效之日起七日內賠償原告宮效偉一千零八十元;三、原告宮效偉于判決生效之日起七日內退還被告屈臣氏三十分店、屈臣氏公司白蘭氏馥莓飲(50毫升*6)一盒(單價一百零八元),如不能退還,則按照每盒一百零八元的單價折價賠償。宣判后,被告屈臣氏公司、屈臣氏三十分店不服,向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于2015年1月19日作出(2014)三中民(商)終字第01156號民事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裁判理由
法院生效裁判認為:宮效偉提交的白蘭氏馥莓飲(50毫升*6)1盒及相應的銷售小票,證明其從屈臣氏三十分店購買了過期食品。屈臣氏三十分店主張上述產品可能并非從其處購買,但其在銷售貨物的購物小票記載的信息未能明確指向特定的食品,其亦無法提交宮效偉購物當日的銷售記錄,故可認定宮效偉與屈臣氏之間成立以涉訴食品為標的物的買賣合同關系。經營者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四十條應及時清理超過保質期食品的義務,銷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可推定其存在“明知”,屬于明知而銷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行為,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以向生產者或者銷售者要求支付價款十倍的賠償金。雖然宮效偉未提交證據證明其因該食品產生了人身損害,但上述賠償不以消費者人身權益遭受損害為前提。故宮效偉要求經營者退還購物款并進行十倍賠償?shù)脑V訟請求,于法有據,應予以支持。
解說
本案的主要爭議焦點和涉及的法律問題為:第一,如何分配消費者與食品經營者之間就買賣合同成立之基本事實的舉證證明責任;第二,懲罰性賠償是否以食品造成消費者實際人身損害為前提。
一、如何分配買賣合同成立之基本事實的舉證證明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一條規(guī)定:“人民法院應當依照下列原則確定舉證證明責任的承擔,但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一)主張法律關系存在的當事人,應當對產生該法律關系的基本事實承擔舉證證明責任;(二)主張法律關系變更、消滅或者權利受到妨害的當事人,應當對該法律關系變更、消滅或者權利受到妨害的基本事實承擔舉證證明責任。”故消費者主張其與經營者存在買賣合同關系,則應對買賣合同的基本事實承擔舉證證明責任。訴訟過程中,為證明合同關系的成立,消費者通常向法庭提供收據、購物小票、發(fā)票等證據,但有時購物憑證上載明的商品信息不完整,如對于具體食品僅載明“食品”、“飲品”等,并不能指向特定的商品。經營者通??罐q稱訴爭商品并非在其經營場所購買的商品,或并非在購物憑證上記載的時間購買。此時,考慮到購物憑證由經營者格式化制作和出具,經營者對相關購物憑證信息呈現(xiàn)情況存在管控能力和管控義務,應當對其購物憑證信息不完整承擔相應的風險代價。消費者可以依法索要購貨憑證或者服務單據且經營者必須出具,但對購物憑證的具體化程度消費者通常難以要求,故在消費者與經營者存在信息資源不對等的情況下,相對處于弱勢地位的消費者若承擔過重的舉證責任不利于對消費者的保護。因此,在是否存在買賣合同關系存在爭議時,消費者提供初步證據證明雙方存在買賣關系且訴爭商品與購物憑證上的商品為同一種類物即可,如購物憑證上的商品信息不具體、指向對象不明確,經營者主張訴爭商品并非買賣關系的標的物,則由經營者就實際買賣合同關系的事實承擔舉證證明責任。
二、懲罰性賠償是否以消費者人身權益遭受損害為前提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2009年)第九十六條第二款系對生產、經營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食品的生產者、經營者的懲罰性賠償?shù)囊?guī)定。關于請求懲罰性賠償是否必須以造成實際的人身損害為前提,存在一定的爭議。
第一種觀點認為,懲罰性賠償應當以消費者人身權益遭受損害為前提。《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四十七條規(guī)定:“明知產品存在缺陷仍然生產、銷售,造成他人死亡或者健康嚴重損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相應的懲罰性賠償。”《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的施行晚于《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故依照“新法優(yōu)于舊法”的原則,應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如果消費者僅僅購買了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不能證明存在人身損害的,不得請求價款十倍的賠償金。
第二種觀點認為,懲罰性賠償不應以消費者人身權益遭受損害為前提。第一,《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系特別法,根據“特別法優(yōu)于一般法”的原則,《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應優(yōu)先于《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適用;第二,《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懲罰性賠償條款的立法本意并不限于人身權益損害,還包括違約損失,其適用于違約之訴和侵權之訴,不受人身權益遭受損害的限制;第三,消費者購買不能食用的食品,本身就造成了損失;第四,《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食品藥品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十五條的規(guī)定:“生產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或者銷售明知是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向生產者、銷售者主張支付價款十倍賠償金或者依照法律規(guī)定的其他賠償標準要求賠償?shù)?,人民法院應予支?rdquo;。從文義解釋來講,該條明確規(guī)定了只要消費者購買了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即可主張十倍賠償金,無需證明其受到了人身損害。
本案生效裁判即采用了第二種觀點。本案的訴爭商品系超出保質期的食品,盡管宮效偉并未提交證據證明其因服用該食品而產生了人身損害,但超過保質期的食品存在給消費者帶來安全隱患的可能性,屬于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故經營者銷售過期食品時,消費者無需證明該食品足以導致其人身損害,即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的規(guī)定向經營者主張懲罰性賠償金。
----------------------------------------------------------------------------
*本案所適用的為2009年2月28日通過、2009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修訂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已于2015年4月24日通過、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本案所涉的第二十條目前已被修改為第二十六條:“食品安全標準應當包括下列內容:(一)食品、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農藥殘留、獸藥殘留、生物毒素、重金屬等污染物質以及其他危害人體健康物質的限量規(guī)定;(二)食品添加劑的品種、使用范圍、用量;(三)專供嬰幼兒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輔食品的營養(yǎng)成分要求;(四)對與衛(wèi)生、營養(yǎng)等食品安全要求有關的標簽、標志、說明書的要求;(五)食品生產經營過程的衛(wèi)生要求;(六)與食品安全有關的質量要求;(七)與食品安全有關的食品檢驗方法與規(guī)程;(八)其他需要制定為食品安全標準的內容。”第四十條第一款目前已被修改為第五十四條第一款:“食品經營者應當按照保證食品安全的要求貯存食品,定期檢查庫存食品,及時清理變質或者超過保質期的食品。”第九十六條第二款目前已被修改為第一百四十八條第二款:“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或者經營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以向生產者或者經營者要求支付價款十倍或者損失三倍的賠償金;增加賠償?shù)慕痤~不足一千元的,為一千元。但是,食品的標簽、說明書存在不影響食品安全且不會對消費者造成誤導的瑕疵的除外。”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