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劉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虹口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馬勝浩,上海誠達永華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上海洛海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浦東新區(qū)。
法定代表人:劉玥,執(zhí)行董事。
委托訴訟代理人:郭振喬,上海邦信陽中建中匯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劉某某與被告上海洛海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服務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9年1月25日立案。原告劉某某申請財產(chǎn)保全,本院于2019年2月12日出具民事裁定書,依法凍結被告上海洛海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銀行存款人民幣(幣種下同)60,000元或查封、扣押其相應價值財產(chǎn)。本院依法適用簡易程序,于2019年3月11日公開開庭對本案進行了審理。原告劉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馬勝浩、被告上海洛海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劉玥及委托訴訟代理人郭振喬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劉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判令被告上海洛海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支付服務費60,000元。事實與理由:為策劃設計2018年12月22日至2019年3月31日期間在上海金鷹購物廣場內開設的“MoO媄術館”藝術展,被告于2018年11月21日與原告進行接洽,委托原告為該藝術展提供設計服務,包括品牌LOGO、VI、主KV、衍生品設計、文案設計、網(wǎng)站平面設計、邀請函、易拉寶、票務設計及各種廣告、宣傳所需的設計及排版。2018年12月7日,原告將電子版《藝術展設計服務合同》發(fā)送給被告。2018年12月10日,原告再次向被告發(fā)送電子郵件,明確服務合同總價為80,000元,分別于2018年12月10日、2019年1月10日、2019年2月10日、2019年3月10日各支付20,000元。被告法定代表人劉玥收到郵件后于次日回復“好的,那我簽一下”,但實際并未簽署。此后,被告于2018年12月11日向原告轉賬20,000元,剩余費用未再支付。而原告從2018年12月2日起至2019年1月8日,通過電子郵件陸續(xù)向被告交付了主KV、VI、LOGO、青花瓷展廳設計、文案設計、票務設計、道旗VI設計及衍生品設計等約定的工作內容,原告的合同義務已經(jīng)履行完畢。雖雙方并未簽署書面的《藝術展設計服務合同》,但雙方已經(jīng)通過電子郵件對服務內容、價格等達成了一致意見,雙方已建立服務合同關系,原告已實際履行了合同義務,被告也接受了原告的工作內容,并實際如期開展至今。但被告并未按約付款,原告催討未果,為維護自己合法權益,訴至法院,請求判如所請。
被告上海洛海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辯稱,不同意原告的訴訟請求。雙方并未簽署正式的服務合同,被告當時提出需在合同中增加青花瓷等設計內容,原告并未在合同中對此予以調整,也未將調整后的合同寄給被告;即使參照合同,原告也僅是提供簡單的排版工作,并未按照合同約定提供設計服務,也未提供VI系統(tǒng)設計;根據(jù)合同,原告的服務期限為4個月,但原告在2019年1月份后就未再提供任何服務,被告支付的20,000元對價已超過了原告提供的服務。
原告劉某某補充意見認為:雙方雖未簽署書面的服務合同,但雙方已經(jīng)就合同的主要內容達成了一致意見,對于被告要求增加的青花瓷及小程序設計,原告也已經(jīng)制作完成并交付;自己確實沒有做整個VI系統(tǒng)設計,因為合同書中的VI就是指LOGO,自己只需完成LOGO設計就行;合同期限雖然約定到2019年3月28日,但合同簽訂之時離藝術展開展不到1個月時間,原告在藝術展開展之前已經(jīng)完成了所有的設計服務內容。
原告圍繞訴訟請求提交微信聊天記錄、電子郵件3份、《藝術展設計服務合同》,證明被告首先接洽原告,雙方就服務主要內容已達成一致意見;提交轉賬記錄,證明被告支付過20,000元服務費;提交電子郵件、微信聊天記錄,證明原告以電子郵件的方式向被告交付了所有的設計文件,原告已全部履行完合同義務;提交照片、視頻光盤,證明藝術展已于2018年12月22日正式開幕,被告也實際使用了原告設計的作品;提交微信聊天記錄,證明原告向被告催討剩余服務費的經(jīng)過;提交關于VI定義、作用及內容的360網(wǎng)頁節(jié)選,證明VI包括企業(yè)名稱、企業(yè)標志等LOGO;提交中國移動VI形象手冊,通過舉例來證明原告已為被告提供了LOGO、VI內容的延展設計服務;提交VI報價表,通過三個商家不同項目不同報價的舉例來證明原告已為被告提供了LOGO、VI內容的延展設計服務。
被告上海洛海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的質證意見:對微信聊天記錄、電子郵件3份、《藝術展設計服務合同》的真實性均無異議,但根據(jù)郵件內容顯示,被告要求在合同中增加青花瓷及小程序的設計服務內容,原告當時也認可,這部分應作為合同的附件,但原告并未將此增加到合同中來,且《藝術展設計服務合同》約定設計期限為4個月,藝術展也是截止到2019年3月份,但原告在2019年1月份后未提供任何服務,而且原告提供的服務主要是排版為主,未提供創(chuàng)作設計服務;轉賬記錄的真實性、合法性及關聯(lián)性均無異議;電子郵件、微信聊天記錄的真實性均無異議,被告確實收到過原告提供的這些東西,但原告提供的所有文件均是原被告雙方共同完成的,原告只是將被告的創(chuàng)作進行軟件轉化、排版或圖案的填充而已,并無創(chuàng)作在里面;照片、視頻光盤的真實性無異議,但被告也只使用了部分原告提供的東西,部分東西沒法使用;微信聊天記錄的真實性無異議,原告在1個月的提供服務過程中,多次延遲交付,在未簽署正式合同的情況下,被告不同意另外支付服務費;關于VI定義、作用及內容的360網(wǎng)頁節(jié)選的真實性不予確認,原告節(jié)選的僅是VI的部分內容,VI系統(tǒng)包括LOGO設計等許多設計內容,若僅指LOGO設計,則合同中列明LOGO設計后無需再列明VI;中國移動VI形象手冊、VI報價表的真實性均無法確認,原告應按照實際提供服務的市場價格來進行結算。
被告上海洛海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為反駁原告的訴訟請求提交微信聊天記錄4組、地鐵VI初稿1份作為證據(jù),證明主KV、地鐵VI、青花瓷、LOGO、衍生品、道旗均由被告提供或設計,原告僅是簡單的進行軟件轉化、排版或圖案的填充。
原告對被告上海洛海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提供證據(jù)的真實性均無異議,但對關聯(lián)性、合法性不認可。被告提供的均為素材,原告針對素材進行顏色搭配、結構制作、加工結合在一起就形成一份新的作品;設計不是一蹴而就的,原告為迎合被告藝術展的要求,根據(jù)被告的修改意見進行完善也是合理的,而且被告也最終使用了原告設計的最終成果,至于原告在完成工作中使用了什么軟件與被告無關,不能因為用了軟件就否定原告創(chuàng)作的價值。
本院經(jīng)審理認定事實如下:2018年11月21日,被告接洽原告,委托原告為藝術展提供設計服務。2018年12月7日,原告將電子版《藝術展設計服務合同》發(fā)送被告,要求被告在合同上蓋好章后寄回原告。在《藝術展設計服務合同》中雙方約定,設計期限:2018年11月28日至2019年3月28日;設計范圍:“MoO媄術館”藝術展品牌在展覽期間所涉及的全部設計需求,包括但不局限于品牌LOGO、VI、主KV、衍生品設計、文案設計、網(wǎng)站平面設計、邀請函、易拉寶、票務設計及各種廣告、宣傳所需的設計及排版;季度設計全案費用:80,000元;付款方式:2018年12月10日支付20,000元,2019年1月10日支付20,000元,2019年2月10日支付20,000元,2019年3月10日支付20,000元。后,雙方在郵件溝通中,被告提出在設計范圍上增加青花瓷及小程序設計,原告表示認可,但雙方并未簽署書面合同。2018年12月2日起,原告陸續(xù)向被告提交相應的設計成果。2018年12月11日,被告支付原告服務費20,000元。2018年12月22日,“MoO媄術館”藝術展正式開幕,被告使用了原告的設計成果。2019年1月10日,被告未按約支付服務費,2019年1月11日,原告向被告催討服務費未果,原告也未再向被告提供設計服務。
本案的爭議焦點有二:一是《藝術展設計服務合同》是否成立生效,二是原告是否完全履行了合同義務。
關于爭議焦點一,本院認為,雖然被告未在《藝術展設計服務合同》上簽字或蓋章,但被告在磋商時針對該合同的補充意見是增加青花瓷設計及小程序的平面結構畫面,原告當即回復表示沒問題,說明雙方對合同書上的主要事項及需增加的事項均已達成一致意見,且原告已按照該合同的約定履行設計義務,被告亦已按約履行了支付第一期價款的義務,并一直在與原告溝通設計方案。綜上本院確認,《藝術展設計服務合同》已成立生效。
關于爭議焦點二,首先,就合同約定的設計內容而言,原告并未提供VI設計。原告認為合同中的VI就是指LOGO設計,但本院認為,按照法律規(guī)定,當事人對合同條款的理解有爭議的,應當按照合同所使用的詞句、合同的有關條款、合同的目的、交易習慣以及誠實信用原則,確定該條款的真實意思。本案中,從合同所使用的詞句來看,VI與LOGO均屬于合同約定的設計內容,在同一條款內前后列明,若兩者的含義相同,則分別列明有違常理,故對原告關于合同中的VI就是指LOGO設計的意見本院不予認可。其次,就合同履行期限而言,原告亦未在2019年1月11日至2019年3月28日這一合同履行期間提供服務。原告認為藝術展開展之后沒有工作需要完成,但本院認為,本案合同明確約定設計期限是2018年11月28日至2019年3月28日,且藝術展開展之后也需根據(jù)展覽進行的情況進行后期維護,故對原告關于藝術展開展后沒有工作需要完成的主張,本院不予采納。綜上,原告并未完全履行合同約定的義務。
對被告辯稱原告并未提供創(chuàng)作設計服務的意見,本院認為,首先,原告在被告所提供的素材基礎上進行顏色搭配、結構制作或加工排版,本身亦屬于合同約定的“設計及排版”的服務內容,其次,原告所交付的設計成果在視覺效果上比被告所提供的素材存在明顯提升,再次,被告亦實際使用了原告交付的成果。綜上,對被告的該辯稱意見,本院不予采納。
對原告要求被告支付服務費的訴請,本院認為,當事人互負債務,沒有先后履行順序的,應當同時履行。一方在對方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時,有權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要求。本案中,原告未履行全部合同義務,故被告有權拒絕支付原告未完成部分所對應的價款。但對原告已履行的部分,被告應當支付對應的價款。本院根據(jù)合同中約定的設計服務內容、原告已交付的成果及被告采用的情況,酌情確認對應的價款為50,000元,扣除被告已支付原告的20,000元,被告還應支付原告30,000元。
據(jù)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十六條、第一百零七條、第一百二十五條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上海洛海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支付原告劉某某服務費30,000元;
二、駁回原告劉某某的其余訴訟請求。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1,300元,減半收取計650元,財產(chǎn)保全費620元,上述合計1,270元,由原告劉某某負擔635元,被告上海洛海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負擔635元。被告上海洛海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負擔之款,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七日內交至本院。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李世宇
書記員:張??磊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