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劉金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北京市朝陽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楊杰,北京市兩高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趙延方,北京市兩高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盧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易縣。
委托訴訟代理人:霍永升,易縣光大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
原告劉金某與被告盧某某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6年9月9日立案后,依法適用普通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劉金某未到庭參加訴訟,其委托訴訟代理人趙延方到庭參加了訴訟,被告盧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霍永升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原告劉金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令原告與被告達成的《口頭借用小客車指標合同》無效;2、判令被告返還京QXXXXX的小客車。事實與理由:原告與被告為朋友關系,原告具有北京市購車指標,被告不具有北京市購車指標,被告因急需使用小客車,借用原告的小客車指標。原告基于對被告的信任,于2013年1月20日與被告達成《口頭借用小客車指標合同》,合同內(nèi)容為:“原告將其小客車指標借于被告,小客車先由被告合理使用,在使用小客車期間被告不能給原告造成任何風險和損失,并且原告可以隨時請求歸還車牌號和小客車”。2013年1月31日,被告通過借用原告的小客車指標購買車牌號為京QXXXXX的小客車并一直使用至今?,F(xiàn)因原告母親年邁外出就醫(yī)不方便急需一輛小客車,經(jīng)多次與被告協(xié)商,請求被告歸還該輛小客車,被告拒不返還,故向法院起訴,請求依法支持原告的訴訟請求。
本院認為,北京市人民政府于2010年12月23日公布《北京市小客車數(shù)量調(diào)控暫行規(guī)定》,開始實行小客車指標配置制度,被告首次借用原告身份證申領車牌是在2004年,2013年被告將舊車報廢,用原告身份證對新車取得新牌照的行為屬于使用原告小客車配置指標的行為,該行為違反了《北京市小客車數(shù)量調(diào)控暫行規(guī)定》第六條:“指標不得轉(zhuǎn)讓”的規(guī)定,據(jù)此,原告所訴《口頭借用小客車指標合同》無效的主張,本院應予支持;雖然原告提供的機動車綜合信息查詢表以及被告提供的購車發(fā)票、機動車登記證書、車輛購置完稅證明均顯示車輛所有人系原告劉金某,但《公安部關于確定機動車所有權(quán)人問題的復函》公交管(2000)98號規(guī)定:“根據(jù)現(xiàn)行機動車登記法規(guī)和有關規(guī)定,公安機關辦理的機動車登記,是準予或不準予上道行駛的登記,不是機動車所有權(quán)登記?!保瑩?jù)此,機動車登記的車主不一定是機動車所有權(quán)人,且原告當庭認可被告是實際購車人和使用人,故本院不能認定爭議車輛的所有人為原告劉金某,對于原告請求返還京QEU881小客車,本院不予支持。
綜上所述,為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quán)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quán)法》第二十三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公安部關于確定機動車所有權(quán)人問題的復函》公交管(2000)98號、《北京市小客車數(shù)量調(diào)控暫行規(guī)定》第五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原告劉金某與被告盧某某達成的《口頭借用小客車指標合同》無效;
二、駁回原告劉金某的其他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80元,由原告劉金某與被告盧某某各負擔40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河北省保定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 判 長 高 潔 人民陪審員 賈川川 人民陪審員 賈繼紅
書記員:滑小偉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