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劉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無職業(yè),住黑龍江省佳木斯市前進區(qū)。委托訴訟代理人:李振宏,黑龍江中殿律師事務所律師。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吳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哈爾濱鐵路局佳木斯房產(chǎn)建筑段職工,住黑龍江省佳木斯市前進區(qū)。委托訴訟代理人:楊艷秋,佳木斯市前進區(qū)商貿(mào)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
劉某某上訴請求:撤銷原審判決,駁回被上訴人的訴訟請求。事實和理由:一、上訴人與被上訴人之間并不是買賣合同關系。上訴人與被上訴人分別出資,欲購買于峰的萬達廣場觀影兌換券。被上訴人將17000元通過轉(zhuǎn)賬的方式交付給上訴人,其目的是通過上訴人將該款轉(zhuǎn)交給于峰。因此,被上訴人與于峰系買賣合同關系,被上訴人與上訴人之間系委托關系,是被上訴人委托上訴人代為轉(zhuǎn)交購物款,而上訴人也實際將該款轉(zhuǎn)交給了于峰,完成了受委托事項。關于上訴人退回給被上訴人的500元錢,并非買賣合同的利潤,是雙方計算購物款時計算錯誤導致多算了500元。在發(fā)現(xiàn)后,上訴人及時返還給了被上訴人。不應因該500元而錯誤的認定雙方存在買賣合同關系。本案涉及的買賣關系中,賣家是于峰,買家是上訴人和被上訴人。如果于峰不是詐騙而是將真實的觀影兌換券交給被上訴人的話,這種買賣合同關系很明確的存在于被上訴人與于峰之間。二、一審法院依據(jù)前進區(qū)人民法院2016黑08**刑初165號刑事判決書,認定于峰騙取了上訴人,與被上訴人存在買賣合同關系。但是根據(jù)公安機關對被上訴人所做的筆錄可以證明,被上訴人知道自己是在購買于峰的兌換券時被于峰騙了,并向公安機關報案的。刑事判決書僅僅是籠統(tǒng)的記錄了于峰通過兌換券的方式騙取了21400元,并不是對21400元的所有權(quán)進行確認。吳某某辯稱:一、原審法院認定事實清楚。上訴人劉某某與被上訴人吳某某之間形成事實上的買賣合同關系,并非委托關系。被上人吳某某與上訴人劉某某雙方于2017年2月17日通過微信進行協(xié)商,被上訴人在上訴人劉某某處購買萬達影院觀影兌換券1000張,其中包括2D、3D各500張,2D影券12元每張,3D影卷22元每張,共計價款人民幣17000元。被上訴人吳某某與上訴人劉某某訂立的觀影卷買賣合同系雙方真實意思表示,不違反法律強制性禁止,雙方買賣合同合法有效。上訴人劉某某在履行合同中違約,導致合同目的無法實現(xiàn)。被上訴人履行支付價款后,上訴人劉某某并沒有將電影票給付被上訴人吳某某,在履行合同中違約,上訴人劉某某返給被上訴人吳某某500元,符合買賣合同交易習慣,上訴人劉某某有義務將電影票交付給被上訴人,但并沒有履行交付電影票義務,導致合同違約。二、上訴人在原審中抗辯應向案外人于峰主張權(quán)利,于法無據(jù)。被上訴人作為買賣合同的買方已給付款項,因上訴人與于峰之間的買賣合同關系無法實現(xiàn),導致其與被上訴人之間的買賣合同無法實現(xiàn),其責任應上訴人自行負擔。吳某某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1、判令被告返還原告16500元及利息2000元;2、案件受理費由被告承擔。一審法院認定事實:原、被告經(jīng)微信聊天相識。2016年2月17日,雙方在微信上協(xié)商,原告吳某某在被告劉某某處購買觀影兌換券1000張,2D、3D影券各500張,2D影券12元/張、3D影券22元/張,共計價款為17000元,原告吳某某通過支付寶轉(zhuǎn)賬的方式向被告劉某某支付購票款17000元。另查明,被告劉某某其購買觀影券的賣方為于峰,于峰因詐騙罪于2016年12月20日經(jīng)佳木斯市前進區(qū)人民法院作出(2016)黑0804刑初165號刑事判決書,判處有期徒刑八年八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440000元。該刑事判決書中認定:“2016年2月,被告人于峰對被害人劉某某謊稱能低價購買萬達廣場觀影兌換券,取得劉某某信任后,以給劉某某購買兌換券為由騙取劉某某人民幣21400元。案發(fā)后,贓款人民幣1000元及一部樂視手機被扣押并返還給劉某某?!痹撔淌屡袥Q書中認定的“騙取劉某某人民幣21400元包括原告吳某某付給原告的17000元。因于峰的詐騙行為,導致原、被告的買賣合同未履行,被告事后返還原告購券款500元,剩余16500元未予返還。上述事實有原、被告雙方微信聊天記錄截圖、原告支付寶賬號截圖、被告微信支付寶截圖、佳木斯市公安局前進公安分局順和派出所對吳某某的詢問筆錄、佳木斯市前進區(qū)人民法院(2016)黑0804刑初165號刑事判決書及當事人當庭陳述等在案佐證,并經(jīng)庭審質(zhì)證,本院依法予以確認。一審法院認為,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原、被告訂立的觀影券買賣合同系雙方的真實意思表示,且不違反法律強制禁性規(guī)定,應屬有效,雙方應按該約履行其義務。原告作為買賣合同的買方已按約履行了給付價款的全部義務,被告作為賣方依法應按約履行給付貨款的義務,因其與他人(于峰)之間的買賣關系無法實現(xiàn),導致其與原告之間的買賣合同無法履行,其責任應自負,對原告應承擔履行不能的違約責任。被告辯解稱原、被告之間不存在買賣合同關系,原告的損失應向詐騙人于峰主張的觀點,因無事實及法律依據(jù),本院不予支持。被告承擔違約責任后,其如有損失應依其他法律關系另尋途徑主張。關于原告要求利息的訴請,不符合法律規(guī)定,不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八條、第十條、第六十條、第一百零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四條、第一百四十二條的規(guī)定,判決:1、被告劉某某與本判決生效三日內(nèi)返還原告吳某某購票款人民幣16500元;2、駁回原告吳某某的其他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263元,減半收取計132元,由被告劉某某負擔107元,由原告吳某某負擔25元。本院二審期間,雙方當事人均未提交新證據(jù)。對原審認定事實予以確認。
上訴人劉某某因與被上訴人吳某某買賣合同糾紛一案,不服黑龍江省佳木斯市前進區(qū)人民法院(2017)黑0804民初6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7年8月1日立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開庭進行了審理。上訴人劉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李振宏、被上訴人吳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楊艷秋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本院認為,被上訴人吳某某不認識于峰,與于峰未見過面,亦沒有任何聯(lián)系。吳某某將購票款交予上訴人劉某某,雙方形成事實上的買賣合同關系,不違反法律強制性規(guī)定,合法的買賣合同受法律保護,雙方當事人應當履行各自的義務。被上訴人吳某某作為買方履行了支付票款的義務,而上訴人劉某某未履行交付影票的義務,應承擔違約責任。上訴人劉某某的損失應向于峰另行主張。因此,本院對上訴人提出的主張不予支持。綜上所述,劉某某的上訴請求不能成立,應予駁回。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應予維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二審案件受理費263元,由上訴人劉某某負擔。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