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劉某某,女,住址慶安縣。
委托訴訟代理人:李作平,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慶安縣社區(qū)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住址慶安縣。
被告:高某某,男,住址廣東省廣州市。
被告:高某某,女,住址黑龍江省孫吳縣。
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王利豐,黑龍江三星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劉某某與被告高某某、高某某所有權糾紛一案,本院于2017年3月6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劉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李作平、被告高某某、高某某的委托訴訟代理人王利豐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劉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請求確認二被告已故父親高術然與張素珍1996年4月5日所簽的房屋買賣合同無效,并判令此房屋的所有權歸原告;2、由被告承擔訴訟費。事實和理由:1996年4月5日,原告購買了張素珍所有的坐落在慶安縣的平房,并簽訂了房屋買賣合同。1998年原告和二被告父親高術然登記結婚,雙方均系再婚,2011年3月,原告與高術然離婚,2016年12月20日,高術然因病去世。2017年1月,原告聽說上述平房要被保全,于是到房產(chǎn)部門查詢,方知高術然于2002年在原告不知情的情況下偽造他與張素珍的房屋買賣合同,并辦理了過戶。此房屋屬于原告的婚前財產(chǎn),與高術然無關,不是其遺產(chǎn)。
高某某、高某某辯稱,1.高術然是本案爭議房屋的實際購買人,登記在自己名下合情合理;2.2014年1月,高術然因房照丟失,由慶安縣房產(chǎn)管理處在綏化日報發(fā)布遺失公告,時間30天,原告不可能不知道,看到公告后作為購房者,原告未通過訴訟亦未向房產(chǎn)管理處提出異議,應認定原告不是實際購房人;3.2016年4月6日,高術然將本案爭議房屋租與徐鳳龍一年,原告在此期間沒有提出異議,而且此時高術然與原告已離婚,足以說明原告默認房屋的產(chǎn)權是高術然的;4.2001年高術然出資出力對原有的46.2平方米房屋進行擴建12.66平方米,2002年6月6日高術然支付了擴建房屋的測量費和手續(xù)費。同時,房產(chǎn)管理部門確認增加面積的產(chǎn)權人是高術然,此時是原告與高術然婚姻存續(xù)期間;5.如果高術然與張素珍簽訂的合同無效,但原告提供的補充合同相對人未出庭,不能證明爭議房屋的購買者是原告。
本院經(jīng)審理認定事實如下:1996年4月5日,劉某某與張素珍(曾用名張淑珍)簽訂購房合同,約定將張素珍所有的位于慶安縣的46.2平方米草泥結構平房賣與劉某某,但雙方未辦理房屋變更登記。因張素珍不會寫字,賣房事宜均由其兒子劉恕軍代辦,后購房合同丟失,劉某某與張素珍于2017年1月10日補簽購房合同。劉某某購房后,于2017年對房屋進行擴建12.66平方米,房屋總面積為58.86平方米,在此房居住3、4年后搬離。1998年劉某某與高術然(已去世)結婚,二人均系再婚。2002年6月6日,高術然持其與張素珍的“房屋買賣合同”在慶安縣房產(chǎn)管理處辦理了產(chǎn)權變更登記,將本案爭議的房屋登記在自己名下。劉某某與高術然于2011年3月10日經(jīng)慶安縣民政局協(xié)議離婚,對上述房產(chǎn)未進行處理。本案在審理過程中,劉某某申請對高術然與張素珍簽訂的“房屋買賣合同”中張素珍的指紋進行司法鑒定。經(jīng)綏化市人民醫(yī)院司法鑒定中心鑒定,結論為:“房屋買賣合同”中的張淑珍簽名處的指印不是張淑珍本人所捺印。本院在對張素珍調查時,其表示已經(jīng)20年未回慶安,一直在天津居住,且不識字,亦不會書寫自己的名字。另查明,高某某、高某某與高術然是父子關系,系高術然與前妻所生。
本院認為,高術然將本案爭議的房屋變更登記在自己名下所依據(jù)的是其與張素珍的“房屋買賣合同”,但該合同中的出賣方張素珍不會書寫自己的名字,指紋也不是本人所捺,該合同系偽造。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規(guī)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高術然持有與張素珍的“房屋買賣合同”屬無效合同。原告劉某某訴求確認高術然與張素珍所簽“房屋買賣合同”無效有理,本院予以支持。二被告主張高術然是爭議房屋的合法購買者,房屋是高術然出資出力進行的擴建,并提供了租賃協(xié)議和擴建房屋時工人的證言。由于租賃協(xié)議的承租人與庭審時所陳述的不是同一人,證言中的證人亦未出庭作證,所以二被告的此主張本院不予支持。二被告主張劉某某提供的證據(jù)不能證實其享有爭議房屋的所有權。由于本院在對張素珍調查時,已告知本案的相關事宜,當時張素珍的兒子劉恕軍在場,二人未提出任何異議,并積極配合調查和指紋采紋,應認定張素珍委托劉恕軍辦理房屋買賣事宜,以及2017年與劉某某重新簽訂“補簽購房合同”是其真實意思表示,且庭審中劉某某的兩位證人孫愛民和徐利波出庭證實1996年劉某某購買了本案爭議的房屋,1997年對房屋進行了擴建,故劉某某購買本案爭議房屋的事實清楚、證據(jù)充足,二被告的主張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另主張,綏化市人民醫(yī)院司法鑒定中心應提供該機構的資質證書和鑒定人的資格證書。由于本院送達給二被告的鑒定通知書中已經(jīng)告知鑒定機構的選擇和鑒定時間,以及不參加鑒定的后果,但二被告仍未參加,亦未提供證據(jù)證實所主張的事實,以及此次鑒定過程和鑒定結論的依據(jù)存在瑕疵,故此主張本院不予支持。
綜上所述,高術然與張素珍簽訂的“房屋買賣合同”系偽造,屬無效合同,本案爭議房屋不是高術然生前取得的合法財產(chǎn),不屬于其遺產(chǎn),被告高某某、高某某對此房屋不享有繼承權。原告劉某某通過合法方式取該房屋,其訴訟請求有理,本院予以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七十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三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高術然與張素(淑)珍簽訂的“房屋買賣合同”無效;
二、位于慶安縣的58.86平方米平房歸原告劉某某所有。
案件受理費50.00元,減半收取計25.00元,鑒定費1500.00元,由被告高某某、高某某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以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綏化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 梁海濤
書記員:張麗維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