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劉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地上海市普陀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肖義剛,北京國舜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鄭州時空隧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住所地河南省鄭州市。
法定代表人:喬松濤,總經(jīng)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楊增輝,上海錦天城(鄭州)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劉某與被告鄭州時空隧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肖像權糾紛一案,本院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劉某的委托訴訟代理人肖義剛、被告鄭州時空隧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委托訴訟代理人楊增輝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原告劉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被告立即刪除涉嫌侵權的鏈接及侵權圖片;2、被告在全國公開發(fā)行的報紙上向原告公開賠禮道歉,要求:致歉內(nèi)容應包含本案判決書案號及主要內(nèi)容,致歉內(nèi)容須經(jīng)原告或原告代理人確認,致歉版面不小于9.0cm×14.0cm;3、被告向原告賠償經(jīng)濟損失20萬元,維權成本等合理開支2萬元,共計22萬元;4、被告承擔本案訴訟費。事實和理由:2015年6月26日,被告在其官方微信公眾號“UUPaotui-uu跑腿”中推送了標題為“劉某離婚PK神州專車,‘搶頭條技術哪家強?’”的配圖文章(“系爭文章”)。該文章在未經(jīng)原告許可的前提下,擅自使用原告的肖像圖片(“系爭照片”)并進行加工修改,在圖片中植入了被告uu跑腿的LOGO及“uu跑腿,速度永遠沒‘終點’代送,代取,代購”等廣告語,旨在利用原告的社會知名度引人關注,從而達到宣傳被告跑腿服務的目的。被告此舉具有明顯的商業(yè)屬性,極易使眾多瀏覽者及消費者誤認為原告與被告存在某種合作關系,然而這與事實嚴重不符,使原告蒙受外界諸多誤解,故訴至法院要求被告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被告鄭州時空隧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辯稱:1、系爭文章來自于網(wǎng)頁搜索,并非直接來自被告的微信公眾號。2、系爭照片在網(wǎng)絡中廣泛流傳,不存在歪曲,未作為營利使用;3、原告未提供證據(jù)證明其損失構(gòu)成,其賠禮道歉的請求不存在依據(jù)。綜上,請求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本院經(jīng)審理認定事實如下:原告系我國著名男子110米跨欄運動員,被告系微信公眾號“UU跑腿”的賬號主體。原告于2016年5月23日對網(wǎng)頁進行證據(jù)保全,該網(wǎng)頁標題為“劉某離婚PK神州專車,‘搶頭條技術哪家強?’”,文中使用原告的肖像圖片并在圖片左上角插入“uu跑腿”字樣,右下角插入“uu跑腿,速度永遠沒‘終點’代送,代取,代購”等字樣。原告為此支付公證費1080元。
審理中,原告提供如下證據(jù):1、劉某百度百科網(wǎng)頁打印件,說明原告劉某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從而證明其肖像具有相當大的商業(yè)價值。2、微信公眾號認證截圖,以證明系爭文章系通過被告微信公眾號發(fā)布,被告系本案侵權主體。3、“(2017)京方正內(nèi)民證字第117114號”公證書,以證明被告侵犯原告肖像權的具體情況。4、公證費發(fā)票,以證明原告的維權成本。
被告未提供證據(jù),但提出如下質(zhì)證意見:1、對證據(jù)1的真實性予以認可,但因百度百科中的詞條存在可修改性,對其關聯(lián)性和真實性不予認可。2、對證據(jù)2的真實性無異議,但認為該微信公眾號的認證時間是2018年3月26日,無法證明公眾號之前的使用情況。3、對證據(jù)三的證據(jù)形式予以認可,但對其內(nèi)容的真實性、合法性、關聯(lián)性不予認可。首先,該公證書公證過程不完整、不清晰,未附相關頁面的打印件,且公證書顯示的公證時間為2016年11月10日,但公證書出具的時間為2017年7月31日,中間間隔8個月,嚴重違反了《公證程序規(guī)則》第35條的規(guī)定,公證書出具時間距受理時間不超過15日。其次,該公證書中的系爭文章是通過搜狗瀏覽器搜得,并非從被告公眾號中直接獲得,且該公證中未顯示系通過何種關鍵詞搜得系爭文章,因此,該公證書無法證明系爭文章來自于被告的微信公眾號。綜上,該公證書存在瑕疵,不能成為本案裁判的證據(jù)。4、對于證據(jù)4的真實性無異議,因本案不存在侵權行為,該公證與本案無關,缺乏客觀性與合理性。
另查,庭審中本院多次要求原告說明公證書內(nèi)的文章通過哪些操作步驟搜得,原告均未作出正面回答。
本院認為,原告提供的現(xiàn)有證據(jù)尚無法證明被告存在侵權行為,需對此應承擔不利后果。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的規(guī)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jù)。而本案系肖像權糾紛,原告需對構(gòu)成肖像權侵權的若干要件,尤其是存在侵權行為承擔舉證責任。本案中,原告為證明被告存在侵權行為,提供了“(2017)京方正內(nèi)民證字第117114號”公證書一份。但本院經(jīng)審查認為該公證書無法證明系爭文章來自于被告的微信公眾號。其一,作為證據(jù)保全的公證書,其內(nèi)容應當明確、具體,足以在滿足近似條件下通過公證書中描述的步驟再現(xiàn)取證過程。但本案原告提供的公證書內(nèi)容極為模糊,使本院無法確信僅通過原告提供的公證書尚即可證明系爭文章來自于被告的微信公眾號。一方面,根據(jù)原告提供的公證書證詞記載,取證過程為“四、徐斌通過上述QQ瀏覽器進行相關網(wǎng)頁瀏覽、截取相關網(wǎng)頁內(nèi)容并保存至上述新建word文檔中,得到共計叁拾柒頁保全內(nèi)容?!逼渲杏脙蓚€“相關”省略了本應在公證書內(nèi)體現(xiàn)的從檢索關鍵詞、到篩選網(wǎng)頁、再到點擊網(wǎng)頁并截圖的步驟。另一方面,證物袋內(nèi)所附光盤刻錄的word文檔存在跳步的情況,造成網(wǎng)頁證據(jù)保全過程并不連續(xù)。其二,本院曾在庭審過程中多次要求原告解釋如何通過公證書中描述的步驟搜得系爭文章,但原告均無法正面回答。綜上,本院無法確認系爭文章來源于被告的微信公眾號。
因原告未能舉證證明被告存在侵權行為,故原告主張被告侵犯其肖像權,并以此為由要求判令被告刪除侵權文章、賠禮道歉、承擔賠償責任以及支付維權成本的訴訟請求,缺乏事實及法律依據(jù),本院不予支持。
據(jù)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第二款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劉某的全部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1400元,減半收取計700元,由原告劉某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陳曉倫
書記員:龐申威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