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劉紅果,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所在地河南省。
委托訴訟代理人:張毅霞,上海恒杰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上海綠某節(jié)能科技有限公司,住所地中國(上海)自由貿(mào)易試驗區(qū)耀華路XXX號一幢一層。
法定代表人:茅曉慧,總經(jīng)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張熙,上海尚寶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朱雷,上海尚寶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劉紅果與被告上海綠某節(jié)能科技有限公司勞動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9年7月3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于2019年7月24日和2019年7月31日公開開庭進行審理。原告劉紅果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張毅霞,被告委托訴訟代理人張熙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劉紅果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請求判令被告支付:1.2019年2月1日至2019年2月28日工資人民幣(以下幣種同)13,000元;2.終止勞動關系經(jīng)濟補償金71,500元;3.2018年度年終獎26,000元;4.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的工資差額20,000元。事實和理由:2013年12月原告被一位名叫VISHALSHRIVASTWA的外國人招聘進入帕克科技香港有限公司從事外貿(mào)銷售和跟單工作,VISHALSHRIVASTWA為該公司法定代表人,被告法定代表人茅曉慧是其妻子。原告為被告提供勞動的地址在上海市浦東大道637號2202室。原告工資由帕克科技香港有限公司通過銀行轉賬按月支付。后由于帕克科技香港有限公司在國內(nèi)無用工資質(zhì),在國內(nèi)的業(yè)務無法正常開展,茅曉慧于2016年3月29日設立了被告。帕克科技香港有限公司與被告平常一起辦公,共同經(jīng)營,員工工資也共同發(fā)放。被告公司成立后,茅曉慧于2016年4月26日通過微信告知原告,帕克科技香港有限公司出差的發(fā)票抬頭均記載為被告。2016年7月7日,原告辦公地點變更為上海市浦東新區(qū)桃林路XXX號環(huán)球廣場B座1512室,該房屋租賃合同是由被告與房東簽訂,租金也由被告支付。變更新的辦公地點后,原告繼續(xù)為被告和帕克科技香港有限公司工作,接受茅曉慧的管理,部分月份的工資由茅曉慧通過個人賬戶發(fā)放。2017年8月11日,VISHALSHRIVASTWA通過微信確認原告的工資標準為13,000元/月,另有兩個月工資的年終獎,2018年度薪資上漲20,000元。但雙方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被告和帕克科技香港有限公司均未為原告繳納社保費用,原告社保費用是由原告自行出資由案外人代某?,F(xiàn)被告已經(jīng)停止經(jīng)營,應支付原告欠付的工資和相應的經(jīng)濟補償金。原告不服仲裁裁決,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故訴至法院。
被告上海綠某節(jié)能科技有限公司答辯稱,不同意原告的全部訴訟請求,認可仲裁裁決。原、被告雙方不存在勞動關系,2013年12月被告尚未設立。2016年3月29日茅曉慧設立了被告,隨后于2017年7月17日與原告提及的印度國籍人士VISHALSHRIVASTWA結婚。茅曉慧之所以通過個人賬戶支付原告款項,是因為VISHALSHRIVASTWA與茅曉慧系夫妻關系,而原告要求VISHALSHRIVASTWA以人民幣的方式轉賬給原告。原告曾在被告租用的地方使用工位,有時也處理一些行政事務,茅曉慧從未對原告進行管理,原告對外的電子郵件也均以帕克科技香港有限公司的名義發(fā)出。原告設立上海鋒鴻國際貿(mào)易有限公司,并擔任該公司法定代表人,原告也確認由案外人為其繳納社保。請求法院駁回原告的全部訴訟請求。
本院經(jīng)審理查明,原告與被告未曾簽訂書面勞動合同。
原告于2014年10月24日設立上海鋒鴻國際貿(mào)易有限公司,并擔任法定代表人。茅曉慧于2016年3月29日設立被告公司,并擔任法定代表人。茅曉慧于2017年7月17日與案外人VISHALSHRIVASTWA登記結婚。
2018年9月1日,茅曉慧通過個人賬戶支付原告24,000元,摘要為:茅曉慧工資;2018年9月28日,茅曉慧通過個人賬戶支付原告20,000元,摘要為:茅曉慧10月社保;2018年10月8日,茅曉慧通過個人賬戶支付原告6,000元,摘要為:茅曉慧還款;2018年11月1日,茅曉慧通過支付寶支付原告20,000元;2018年12月3日,茅曉慧通過個人賬戶支付原告16,000元,摘要為:茅曉慧10月工資;2019年1月2日,茅曉慧通過支付寶支付原告13,000元;2019年1月27日,茅曉慧通過個人賬戶支付原告15,500元,摘要為:茅曉慧。
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案外人上海鋒鴻國際貿(mào)易有限公司多次以工資名義向原告發(fā)放錢款。
2019年3月4日,原告向上海市浦東新區(qū)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要求被告支付:1.2019年2月1日至2019年2月28日工資13,000元;2.終止勞動關系經(jīng)濟補償金71,500元;3.2018年度年終獎26,000元;4.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的工資差額20,000元。2019年5月5日,上海市浦東新區(qū)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作出裁決:對原告的請求事項不予支持。原告不服該裁決,訴至法院。
上述事實,由原告提供的仲裁裁決書、仲裁決定書、仲裁筆錄、銀行流水單、錄音、微信聊天截圖、QQ聊天截圖、電子郵件、短信、證人證言,被告提供的工商登記資料、結婚證及雙方當事人的陳述等證據(jù)予以證實。
本案審理過程中,原告稱,原告確曾委托其他企業(yè)為自己代某社保費,但原告實際為被告提供勞動,并接受被告管理亦由被告法定代表人通過個人賬戶和支付寶支付勞動報酬,故原、被告雙方之間存在勞動關系。被告稱,原、被告雙方并不存在勞動關系,被告也從未對原告進行管理,原告與案外人VISHALSHRIVASTWA之間存在經(jīng)濟往來,由于茅曉慧與案外人VISHALSHRIVASTWA系夫妻關系,故原告曾為茅曉慧處理一些行政事務。被告法定代表人茅曉慧之所以支付原告一些款項,是茅曉慧受案外人VISHALSHRIVASTWA委托代其向原告支付款項,而并非是以被告的名義向原告發(fā)放工資。
本院認為,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jù)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jù)的事實,應當提供證據(jù)加以證明,但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在作出判決前,當事人未能提供證據(jù)或者證據(jù)不足以證明其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證明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的后果。根據(jù)本案在案證據(jù)及雙方當事人的陳述,難以證明原、被告之間存在勞動關系的事實,同時,結合案外人上海鋒鴻國際貿(mào)易有限公司多次以工資名義向原告發(fā)放錢款以及原告自認確曾委托其他企業(yè)為自己代某社保費的事實,加上被告對其法定代表人茅曉慧給付原告款項能夠作出合理性解釋,故本院認為,原、被告之間不存在勞動關系,故原告要求被告支付工資、工資差額、年終獎、經(jīng)濟補償金等訴訟請求,本院均不予支持。
據(jù)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劉紅果的全部訴訟請求。
本案受理費10元,減半收取5元,免于收取。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本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提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br/>
審判員:倪??春
書記員:羅??潔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