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劉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河北省贊皇縣人,現住贊皇縣。
委托代理人劉君英、鄭麗歡,均系河北晟舜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王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河南省信陽市平橋區(qū)。
委托代理人肖正海,系河南潤之林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呂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河南省信陽市。
被告高旭,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河南省信陽市浉河區(qū)。
委托代理人高振杰,系河南尤揚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劉某某訴被告王某民間借貸糾紛一案,本院于2016年5月27日立案受理,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2017年6月9日庭審中,原告委托代理人鄭麗歡、被告王某及其委托代理人肖正海、被告呂某某到庭參加了訴訟,被告高旭經依法傳喚未到庭;2017年9月1日庭審中,原告劉某某及其委托代理人鄭麗歡、被告王某及其委托代理人肖正海、被告高旭委托代理人高振杰到庭參加訴訟,被告呂某某經依法傳喚未到庭,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劉某某訴稱,2012年12月14日被告王某向其借款100萬元,約定借款期限為2年,利息按照月息2分25計算,原告依約向被告王某賬戶打款后,被告每月付息至2014年10月份。借款到期后,原告多次催要,被告以種種理由不予償還,原告訴至法院,請求依法判令被告王某償還本金100萬元及相應利息,被告高旭對王某的借款本金及利息承擔連帶清償責任。庭審中,原告申請變更訴訟請求,請求判令被告王某對呂某某的100萬元借款本金及利息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被告王某辨稱,原告訴爭的所謂借款系原告和被告呂某某之間的糾紛,且原告與呂某某通過法院解除完畢,現原告屬于重復、虛假訴訟;被告王某從未向原告借過款;請求法院依法駁回原告訴訟,并對原告虛假訴訟予以制裁。
被告呂某某辯稱,這個借款一開始就是我與劉某某有合作關系的時候所發(fā)生的,共借了劉某某150萬元,包括原告現在起訴王某的100萬元,在2014年的時候原告到信陽辦手續(xù),我已經向劉某某出具了借據,并且我愛人董淑蘭也在上面簽字,而且2015年我又親自來贊皇找到劉某某就150萬元借款寫了借款協議。2016年原告起訴了我借款50萬元及利息20萬元,也在貴院協調解決,出了調解書,將我所借原告劉某某150萬元借款全部調解,達成了協議。我從調解之日起每月按時償還25000元,中間過年的時候有一個月沒有還,后來一直還到原告劉某某起訴了王某,大概是4月份,我認為原告劉某某多起訴了100萬元,所以沒有再償還。
被告高旭未答辯。
經審理查明,2012年前,原告劉某某與被告呂某某因合作買賣鐵精粉業(yè)務,常有款項往來。此期間,被告呂某某向原告分次借款共計150萬元,其中一筆100萬元(實際到賬96.9萬元)于2012年12月14日,由原告劉某某通過其子劉彥堃銀行卡(尾號40×××29)轉入被告王某銀行卡(尾號38×××53)內。2013年2月28日到2014年3月26日期間,被告王某通過該銀行卡(尾號38×××53)向劉某某銀行卡(尾號33×××06),轉款13次,償還款項共計371000元。2014年4月1日,被告呂某某及其妻子董淑蘭為原告劉某某出具借據一份,載:“今借劉某某人民幣大寫壹佰伍拾萬元整,小寫1500000元,月息1分5厘,每月付息,借期2年。到期不還,通過訴訟解決,由原告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轄?!?。2015年3月10日,呂某某又為原告出具還款協議,載:“經甲乙雙方友好協商就2014年4月1日借款一事簽訂還款協議如下:1、借款金額:1500000元,大寫(壹佰伍拾萬元整)。2、借款期限:2014年4月1日起至2016年4月1日止,乙方(借款人)保證在2016年4月1日前還清借款本息。3、借款利率:1分5厘/每月(若乙方到期本金未還,利息自本協議簽訂之日起調整到2分/月執(zhí)行),每月付息。4、違約責任:乙方若不能按期歸還貸款本金及利息,自借款逾期之日起除應付逾期利息外,按借款本金1‰/天向甲方支付違約金,直到借款償還完畢?!?。后因被告呂某某不按時履行還款義務,2016年5月27日,原告劉某某就該150萬元借款本金向我院分別起訴呂某某、董淑蘭民間借貸糾紛一案(2016冀0129民初572號)和劉某某訴王某(即本案2016冀0129民初570號)民間借貸糾紛一案。2016年8月30日,呂某某與劉某某均到庭,雙方就呂某某、董淑蘭出具借據的150萬元借款自愿達成調解協議并由我院制作調解書:“一、自2016年9月份開始被告呂某某每月30日前給付原告劉某某2.5萬元,直至還清1385000元。如被告按期還款,原告自愿放棄上述款項利息。如被告呂某某有任何一月不能按期給付欠款,原告劉某某可就1385000元本金及之前所欠300000元利息共計1685000元及自2016年9月1日起1385000元本金的相應利息立即申請強制執(zhí)行。二、如被告呂某某有任何一月不能按期給付欠款,2016年9月份以后所還款項視為優(yōu)先償還1385000元本金的利息,(月息15‰)。三、其他互不追究?!薄:?,呂某某于2016年9月2日償還劉某某2.5萬元,10月2日還款2.5萬元,11月11日還款2.5萬元,12月31日還款2.5萬元,2017年2月13日還款2.5萬元,3月3日還款2.5萬元,4月12日還款2.4萬元。
另查明,被告王某曾任被告呂某某出納,原告與被告呂某某業(yè)務往來期間,均是由被告王某記載賬目并使用王某銀行卡往來業(yè)務款項。被告王某提交2009年6月8日其與呂某某達成的協議,該協議載:“⑴呂某某借王某叁拾捌萬元整(380000元)用于經營鐵礦粉生意。月息壹分⑵呂某某每月支付王某工資貳仟元整。經營過程以呂某某為主,王某協助參與。⑶經營鐵礦粉的所有資金歸屬呂某某即全部由呂某某出資(包括借王某的叁拾捌萬元整)。同時經營鐵礦粉的所有資金須在呂某某的建行卡(尾號0337)和工商銀行卡(尾號4967)上流通,即接受貨款和支付貨款。⑷呂某某的建行卡(尾號0337)和工行卡(尾號4967)以及兩個卡上的資金由王某代為掌管,用日常經營。⑸王某參與鐵礦粉生意的同時主要責任是記賬,同時可以代呂某某接收貨款,但接收的貨款要及時存入呂某某的上述兩個銀行卡里。(建行卡和工行卡)⑹此協議兩份,甲乙雙方各一份,雙方簽字后生效?!?;被告王某還提交2017年3月10日及2017年4月6日呂某某出具兩份證明及呂某某自述一份,證實該150萬元借款本金系呂某某個人借款,王某僅是為雙方款項往來出借銀行賬號,且轉入王某銀行卡內的96.9萬元。呂某某自述其指示王某就該款項進行理財投資,收益亦歸呂某某所有。原告對上述證據質證認為:被告呂某某與王某簽訂的協議與本案無關,呂某某出具的兩份書面證明不予認可,該三份證據均是二被告人簽署或出具,不能排除其二人為躲避借款的履行惡意串通出具相應書證。
原告提交2016年3月16日被告呂某某出具證明一份,載:“我于2010年借劉某某伍拾萬元整,2011年左右借劉某某壹佰萬元整。(此款項匯入王某工行卡上,具體日期以銀行流水為準)兩項合計:壹佰伍拾萬元整。上述款項實為我借款,王某擔保,并于2014年4月1日給劉某某換借條時,原借條撕毀、新借條王某應繼續(xù)擔保,因沒在場沒簽,后來沒補上?!?。原告主張自己并非惡意、虛假訴訟,被告王某系該150萬元借款的原擔保人,因被告呂某某與王某惡意串通,導致王某未在借條上簽字,擺脫擔保人責任;另,被告王某出借銀行賬戶的行為亦應對該借款及利息承擔連帶責任。被告王某認可該證明系呂某某書寫,但認為證明中所述呂某某向劉某某借款150萬元屬實,所述王某為擔保人不屬實,并認為擔保合同為要式合同,且有期限,現該借條上無王某簽字,則王某不應承擔保證人責任。
再查明,被告王某與被告高旭于2002年左右登記結婚,于2013年12月12日協議離婚并辦理離婚證。
以上事實有原告提交其尾號3106銀行卡流水、被告王某提交其尾號為38×××53銀行卡流水、(2016)冀0129民初572號案件的案件材料(包括訴狀、調解書、調解筆錄等)、呂某某分別出具的三份證明、2009年6月8日被告王某與被告呂某某簽訂協議、王某與高旭離婚證等及庭審筆錄各方陳述在卷予以證實。
本院認為,原告劉某某與被告王某、呂某某對訴爭款項96.9萬元轉入被告王某銀行卡(尾號為38×××53)內,且該款包含在被告呂某某為原告書寫借據的150萬元借款范圍內均無異議,本院依法予以認定。原告主張被告王某系該100萬元款項的實際借用人缺乏相關事實依據;原告變更請求主張被告王某出借銀行賬戶行為應對呂某某的100萬借款及相應利息承擔連帶責任,對此本院認為,根據最高院《關于出借銀行賬戶的當事人是否承擔民事責任問題的批復》,應區(qū)別不同情況追究出借人相應的民事責任;本案中,被告王某雖向被告呂某某出借銀行賬戶,系個人間委托行為,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被告呂某某認可自己系實際借款人及使用人,且原告與呂某某已就該款項在(2016)冀0129民初572號民事案件中達成調解并發(fā)生法律效力,故其主張被告王某因出借銀行賬戶對呂某某借款中的100萬元本金及利息承擔連帶責任,缺乏相關依據,本院對其該主張不予支持。
被告王某主張原告系虛假、惡意訴訟,原告對此予以否認;本院認為,原告劉某某同一日(2016年5月27日)就150萬元債權分別起訴呂某某和王某民間借貸兩案,其訴求總額也未超出借款本金和約定利息的總和,被告呂某某在2017年4月12日后未繼續(xù)履行調解書載明的給付款項義務,且被告王某系實際接收被告呂某某的該借款,故不宜將原告的本次訴訟認定為虛假、惡意訴訟。
另,原告申請追加的另一被告高旭,主張高旭對與王某夫妻關系存續(xù)期間內出借銀行卡的行為承擔連帶責任,缺乏相關法律依據,本院不予支持。
本案經合議庭評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四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guī)定》第二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出借銀行賬戶的當事人是否承擔民事責任問題的批復》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劉某某的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13800元,由原告劉某某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石家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長 劉曉峰
審判員 李靜萱
人民陪審員 劉江昆
書記員: 張茜茜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