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原告、反訴被告):劉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冀州市人,現(xiàn)住河北省冀州市。。
委托訴訟代理人:牛榮奎,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現(xiàn)住冀州市。。
委托訴訟代理人:李書嘉,河北合明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原審被告、反訴原告):冀州市周村鎮(zhèn)前恩關村村民委員會。住所地周村鎮(zhèn)。
法定代表人:孫文革,主任。
委托訴訟代理人:李梅旭,河北雙冀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劉某某及冀州市周村鎮(zhèn)前恩關村村民委員會(以下簡稱前恩關村委會)因農(nóng)村土地承包合同糾紛一案,均不服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區(qū)人民法院(2016)冀1181民初1839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7年3月21日立案后,依法組成由審判員付圣云擔任審判長、審判員關信娜、代理審判員劉暢參加的合議庭,對本案進行了審理,書記員王超擔任法庭記錄。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劉某某在一審中訴稱:要求被告立即給付承包期間的款項387029.34元及其他損失。事實和理由:2005年4月25日,原、被告簽訂前恩關土地承包合同一份,期限自2005年4月25日始至2015年12月31日止。原告承包土地期間有以下?lián)p失,被告應予支付:1、應退還多交2005年半年承包費損失22837.50元;2、退還被告預收原告2006年承包費45000元、4500元利息及以后的利息;3、退還被告預支原告2007年承包費3665.42元、利息366.42元及以后的利息;4、賠償被告允許他人在承包土地上取土造成原告2014年秋后沒有種麥損失136.84元×1071元=146555元;5、因修高速在承包土地取土賠償原告水池子損失2000元,楊樹7×200元=1400元,桃樹1棵500元,防滲管330米×20元=6600元,房4間×8000元=32000元,以上共計42500元;6、因被告允許取土需要恢復地貌原狀造成2015年10月平整土地損失45000元、4105元;7、被告收回承包土地上原告種樹的樹苗款23000元(2300棵×10元/棵)、補貼款22500元(45畝×500元/畝),并賠償淹玉米苗款4000元;8、被告應給付承包土地上的觀賞樹楊樹等損失;9、被告應賠償新?lián)Q的變壓器損失10000元、泵損失7500元、電纜損失3900元、泵管損失1600元,合計23000元。綜上共計損失387029.34元,被告應予給付。
前恩關村委會辯稱:一、原告訴狀中所稱的第一、二、三項損失不存在,經(jīng)村委會查詢相關帳目,村委會帳目未顯示收到原告所稱多交2005年承包費的事實。2006年及2007年在原告承包期內(nèi),其應該交納承包費,不存在退還承包費及支付利息的問題。經(jīng)村委會查詢帳目,發(fā)現(xiàn)原告沒有交納2006年的承包費,2007年的承包費少交14675元,村委會對該兩項已提起反訴。即使該三項損失存在,原告主張已超過訴訟時效;二、原告訴狀中所稱的第四項損失被告已經(jīng)給付原告,不能再次給付。高速公路及鄉(xiāng)政府取土征得了原告同意,且已賠償原告未種麥子的損失。經(jīng)原、被告協(xié)商,鑒于取土行為可能給原告后期承包種植行為產(chǎn)生影響,且破壞了原告的水池子等財產(chǎn),被告另行支付原告31萬元作為補償;三、水池子、防滲管道、四間房屋,被告已按雙方協(xié)商重新修建,并交付原告;四、高速取土后被告對土地進行了平整,平整過程中被告選出包括原告本人在內(nèi)的六名村民代表對平整行為進行監(jiān)督,并按原告要求進行驗收,不存在原告于2015年10月份再次平整的費用。雙方合同于2015年12月31日到期,原告沒有種植行為,也不需要平整;五、樹苗按鎮(zhèn)政府統(tǒng)一要求種植,達到鎮(zhèn)政府的要求,鎮(zhèn)政府才支付相應費用。目前原告種植行為沒有達到鎮(zhèn)政府的要求,無法得到相應費用,且費用由鎮(zhèn)政府支付,與被告無關。原告所稱補貼款22500元系國家給付2016年度的,原、被告之間的承包合同于2015年12月31日終止,該補貼與原告沒有關系;六、承包合同上明確約定不能種樹,故原告訴狀中第五項、第八項關于種樹損失與被告無關。原告種植樹木違反了雙方合同約定,造成的損失應由原告自行負擔;七、承包合同終止后屬于原告的財產(chǎn)由原告自行帶走,不存在原告訴狀中的第九項損失。
此外,按照鎮(zhèn)政府工作安排,2014年邢衡高速一期建設在周村鎮(zhèn)前恩關村高速北側原告所承包村集體土地內(nèi)取土,鑒于取土可能給承包者收益帶來損失,經(jīng)雙方協(xié)商,被告將所賣土方款分兩次給付原告310000元作為補償,其中250000元于2014年6月13日以轉帳支票形式給付原告。雙方約定承包土地上井屋、防滲管道、水池子由村委會負責重建,現(xiàn)已履行。村委會與邢衡高速約定2014年6月5日前取土完畢整平復耕,由于取土方延誤工期,經(jīng)鎮(zhèn)政府協(xié)商,由邢衡高速按每畝1000元進行補償,取土工作延期一年,至2015年6月5日前整平復耕完畢。前恩關村135畝土地土方量大,邢衡高速只取土92.791畝,并將補償款92791元給付被告,被告已于2015年1月3日將此款給付原告。剩余42.21畝土方由鎮(zhèn)政府按每畝1000元補償,已于2015年1月3日以100221元轉帳支票(包括鎮(zhèn)政府取土42.21畝補償款和前邊所差補償款60000元)給付原告。2015年春節(jié)過后高速取土后整平復耕工作開始,被告委派段金貴、劉志厚、孫慶雙、劉文雙、崔萬方、郭立良負責監(jiān)工,施工過程中均以承包人劉志厚意見為準,期間被告負責人孫文革幾次查看,孫慶雙、劉文雙、郭立良、崔萬方均答復說按劉志厚意見平整。整平復耕工作完成后原告找孫文革要求打埝派工,被告又派郭立良、段金貴、孫百年進行打埝。綜上,原告所訴無事實依據(jù),請求依法駁回原告訴訟請求。
前恩關村委會向一審法院提出反訴請求:要求劉某某支付截止到2017年5月止的承包費116490元。事實和理由:2005年4月25日,雙方簽訂了一份土地承包合同,約定劉某某承包土地145畝,承包期限自2005年4月25日始至2015年12月31日止,承包費每年45675元。2016年7月,因劉某某到期未交還土地,前恩關村委會將劉某某起訴。2016年9月23日,冀州市人民法院作出(2016)冀1181民初1288號民事判決書,判令劉某某歸還前恩關村委會土地。該判決現(xiàn)已生效,前恩關村委會申請執(zhí)行。因劉某某目前仍耕種該土地,暫時中止執(zhí)行程序,至明年6月初收獲后再恢復執(zhí)行。依據(jù)雙方原承包合同中承包費的約定,劉某某應支付2016年度及2017年1月至5月期間承包費。因劉某某在原承包期內(nèi)少交承包費,其中2006年45675元,2007年14675元,2008年、2009年均少交675元,2016年28929.6元,反訴時一并主張,共計116490元。
劉志厚辯稱:1、前恩關村委會應給付劉志厚承包土地糧補款或抵頂2016年度承包費;2、前恩關村委會將變壓器拆走,導致冬季沒有澆凍水,造成經(jīng)濟損失,故不應繳納2016年度承包費,前恩關村委會應立即交還變壓器;3、前恩關村委會訴稱的拖欠承包費的金額及時間與事實不符,應依法駁回其反訴請求。
一審法院經(jīng)審理查明:2005年4月25日,原、被告簽訂前恩關土地承包合同一份,約定原告自2005年4月25日從被告處承包村北土地145畝,于2015年12月31日到期,每年每畝承包費315元。合同履行過程中,因修建邢衡高速征用了涉案部分土地,損壞了原告自建的水池子一個,楊樹7棵,桃樹一棵,防滲管330米,房屋四間。水池子、房屋及防滲管道已由被告重新修建。高速公路取土后,被告組織人員對取土土地進行了平整。為方便種植,原告對承包土地重新進行了平整,產(chǎn)生費用49050元。響應上級號召,原告在承包土地上種植楊樹2300棵,被承諾按每棵10元進行補貼。高速公路修建期間,因下雨沖坡造成原告淹玉米苗損失4000元。土地承包合同到期后,雙方因故發(fā)生糾紛,村委會訴至本院,要求劉某某歸還土地及配套設施。2016年9月23日,本院作出(2016)冀1181民初1288號民事判決書,依法判令劉某某向村委會歸還土地及配套設施。2016年11月25日,本院作出(2016)冀1181執(zhí)667號執(zhí)行裁定書,將該判決書中止執(zhí)行。2016年11月23日,劉某某訴至本院,要求村委會給付承包期間款項387029.34元及其它損失。村委會提起反訴,要求劉某某支付至2017年5月止的承包費116490元。
一審法院經(jīng)審理認為:根據(jù)雙方當事人提供證據(jù)及本院依法從周村鎮(zhèn)政府調(diào)取的相關賬目,不能有效證實原告關于其預交或多交承包費的主張,也不能證實被告關于原告少交承包費的主張,故雙方當事人關于承包費的主張均不予支持。本訴原告主張其它損失部分:因高速取土造成原告損失已由高速公路等相關部門進行補償,原告再行主張2014年沒有種麥的經(jīng)濟損失146555元沒有事實及法律依據(jù),依法不予支持。原告承包期間自建的水池子、防滲管、四間房屋及種植的桃樹、楊樹等因修建高速公路損壞,雖由被告重新修建了水池子、防滲管及四間房屋,但合同到期后修建部分歸被告所有,故損壞的標的物價值系原告的損失,應由被告賠償原告,其中水池2000元,楊樹1400元,桃樹500元,防滲管6600元,四間房屋32000元,共計42500元。高速取土后被告負責對土地進行了平整,但因種植需要原告雇人平整土地是其對承包土地的投資,故被告應向原告賠償平整土地支出49050元。因補償款是國家鼓勵種地進行的補償,2016年原告雖已過承包期,但2016年度涉案土地上的補貼款22500元亦應支付原告。原告在承包土地上種植的2300棵楊樹,每棵10元,價值23000元應由被告代為支付原告。淹玉米苗款4000元系原告的實際損失,由被告賠償原告。原告對其主張的變壓器、泵、電纜、泵管等23000元損失沒有提供相關證據(jù),且不符雙方合同約定,故依法不予支持。綜上,被告共賠償原告損失141050元。反訴原告主張部分:因承包合同于2015年12月31日到期,至今反訴被告未向反訴原告交還承包土地,期間屬不定期承包,反訴被告應向反訴原告交納2016年承包費45675元。遂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十條之規(guī)定判決:一、被告冀州市周村鎮(zhèn)前恩關村民委員會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三日內(nèi),賠償原告劉某某各項損失141050元;二、反訴被告劉某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三日內(nèi),給付反訴原告冀州市周村鎮(zhèn)前恩關村民委員會2016年承包費45675元;三、第一、二項相抵后,被告冀州市周村鎮(zhèn)前恩關村民委員會應賠償原告劉某某損失95375元;四、駁回原告劉某某及反訴原告冀州市周村鎮(zhèn)前恩關村民委員會其它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3553元,由原告負擔2309元,被告負擔1244元。反訴費1315元,由反訴原告負擔802元,反訴被告負擔513元。
本院經(jīng)審理查明:2005年4月25日,前恩關村委會與劉某某簽訂土地承包合同一份,約定劉某某自2005年4月25日從前恩關村委會承包村北土地145畝,于2015年12月31日到期,每年每畝承包費315元。合同履行過程中,因修建邢衡高速征用了涉案部分土地,損壞了劉某某自建水池子一個、防滲管330米、房屋四間。水池子、房屋及防滲管道已由前恩關村委會重新修建。高速公路取土后,前恩關村委會組織人員對取土土地進行了平整。響應上級號召,劉某某在承包土地上種植楊樹2300棵,被承諾按每棵10元進行補貼。高速公路修建期間,因下雨沖坡造成劉某某玉米苗被淹,造成損失4000元。土地承包合同到期后,前恩關村委會訴至法院,要求劉某某歸還土地及配套設施。2016年9月23日,冀州區(qū)人民法院作出(2016)冀1181民初1288號民事判決書,判令劉某某向村委會歸還土地及配套設施。2016年11月25日,冀州區(qū)人民法院作出(2016)冀1181執(zhí)667號執(zhí)行裁定書,將該判決書中止執(zhí)行。
本院認為:關于劉某某要求前恩關村委會退還其2006年度半年承包費22837.5元的問題。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組織法》第二十四條第一款第四項的規(guī)定,土地承包經(jīng)營方案屬于涉及村民利益的事項,應經(jīng)村民會議討論決定方可辦理。劉某某與前恩關村委會簽訂的補充協(xié)議未經(jīng)過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討論決定,依法應屬無效。由此,其以補充協(xié)議為據(jù)主張應退還2005年半年承包費不能得到支持;關于劉某某要求前恩關村委會退還2006年度預支的承包費45000元及相關利息問題。劉某某在二審庭審中稱該45000元系前恩關村委會向其的借款,故其該主張與本案不屬同一法律關系,可另行解決。同理,其主張的為前恩關村委會墊付資金問題,亦應另行解決;關于劉某某主張的2014年沒有種麥子的損失問題。2014年6月5日高速公路工程沒有按期完成,取土延期一年,前恩關村委會與政府和高速公路部門協(xié)商,每畝地補償1000元延期一年,即從2014年6月5日至2015年6月5日。該筆賠償款項已由高速公路部門和鎮(zhèn)政府以轉賬支票的方式支付。劉某某雖提出異議,但未提供相反證據(jù)予以反駁,故對其該主張不予支持;關于劉某某主張的更換變壓器等設備及觀賞樹損失問題,因雙方在另案執(zhí)行過程中已自愿達成和解協(xié)議,本案不再理涉;關于劉某某主張的楊樹、桃樹損失。根據(jù)雙方合同的約定,不允許在案涉土地種植樹木,故由此造成的損失應由劉某某自行承擔;關于前恩關村委會應否賠償劉某某房屋、水池子及防滲損失問題。案涉水池子、防滲管、四間房屋因修建高速公路損壞后,雖由前恩關村委會重新修建,但合同到期后修建部分應歸劉某某所有。前恩關村委會主張因高速取土對劉某某賠付的31萬元中包括涉案的房屋、水池子和防滲管,但與其在一審的陳述相互矛盾,且亦未提供證據(jù)予以佐證,故一審判決由前恩關村委會給付劉某某水池子折款2000元、防滲管折款6600元,四間房屋折款32000元并無不當,應予維持;關于前恩關村委會應否賠償劉某某平整土地的費用問題首先,2015年3月份對土地進行平整時,劉某某在現(xiàn)場進行監(jiān)督,其對土地是否平整并未提出異議;其次,即使土地需要繼續(xù)平整,劉某某應通知前恩關村委會繼續(xù)對土地進行平整,現(xiàn)劉某某未提供證據(jù)證明其系在通知前恩關村委會的前提下進行平地;第三,劉某某提供的張中興、陳國偉收到條并非正式票據(jù),不符合證據(jù)的形式要求;第四,案涉土地承包合同于2015年12月31日承包期限屆滿,其于2015年10月份再出巨資平整土地已無必要。綜上,前恩關村委會不應賠償劉某某平整土地的費用;關于2016年的補償款應否歸劉某某所有問題。劉某某于2015年12月31日承包合同承包期限屆滿后,仍未交還涉案土地,其理應支付2016年土地承包費。根據(jù)權利、義務對等的原則,劉某某向村委會交納2016年涉案土地承包費,亦應享受國家2016年對涉案土地的補償款22500元;關于前恩關村委會應否向劉某某支付2300棵楊樹款的問題。該2300棵楊樹是劉某某響應上級號召,經(jīng)與前恩關村委會協(xié)商后種植的,故一審判決前恩關村委會代為支付該筆款項并無不當,應予維持;關于劉某某主張的玉米被淹的損失問題。玉米被淹系2016年雨季高速上流的水沖導致,相關部門已將補償款支付給前恩關村委會,前恩關村委會理應將該補償款給付劉某某。一審此部判決正確,應予維持;關于前恩關村委會主張的劉某某少交承包費的問題。根據(jù)前恩關村委會提供的證據(jù)及一審調(diào)取的周村鎮(zhèn)政府的相關賬目,不能證明前恩關村委會關于2006年至2009年劉某某少交承包費的主張。雙方簽訂的合同于2015年12月31日承包期限屆滿,劉某某未歸還涉案土地,其應交納2016年承包費45675元。至于2017年1至5月的承包費,因(2016)冀1181民初1288號生效判決已判決劉某某返還前恩關村委會承包土地136.84畝,故2017年的土地承包費應屬于執(zhí)行范疇,本案不予理涉。
綜上所述,劉某某的上訴請求不能成立,應予駁回;前恩關村委會的上訴請求部分成立,予以支持。本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二)項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維持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區(qū)(2016)冀1181民初1839號民事判決第二項即“反訴被告劉某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三日內(nèi),給付反訴原告冀州市周村鎮(zhèn)前恩關村民委員會2016年承包費45675元”;
二、撤銷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區(qū)(2016)冀1181民初1839號民事判決第一項、第三項、第四項;
三、冀州市周村鎮(zhèn)前恩關村民委員會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三日內(nèi),給付劉某某土地補貼款22500元、楊樹款23000元、淹玉米款4000元、水池子款2000元、防滲管款6600元,四間房屋款32000元,以上共計90100元;
四、駁回上訴人劉某某的上訴請求;
五、駁回上訴人冀州市周村鎮(zhèn)前恩關村民委員會其它上訴請求。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的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一審案件受理費3553元,由劉某某負擔1500元,冀州市周村鎮(zhèn)前恩關村民委員會負擔2053元;反訴費1315元,由冀州市周村鎮(zhèn)前恩關村民委員會負擔373元,劉某某負擔942元;二審案件受理費2184元,由劉某某負擔1074元,由冀州市周村鎮(zhèn)前恩關村民委員會負擔1110元。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付圣云 審 判 員 關信娜 代理審判員 劉 暢
書記員:王超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