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劉某1,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農民,住邳州市。委托訴訟代理人:袁瑋瑋,邳州市官湖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被告:劉某2,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農民,住邳州市。委托訴訟代理人:丁洪彩(系被告劉某2妻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農民,住邳州市。
原告劉某1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請求依法分割原被告父母遺產(位于戴圩鎮(zhèn)杜家村三組的磚瓦房三間及三間過道平房;位于杜家村的3.28畝承包地);2、被告承擔本案訴訟費用。事實與理由:原被告系同胞兄弟,共兄弟姐妹四人。2007年原告母親去世,2016年農歷5月22日,原告父親去世。父母親遺留下的遺產是位于戴圩鎮(zhèn)杜家村的磚瓦房三間及過道平房三間,還有3.28畝承包地。對上述遺產,原告的兩個妹妹均自愿放棄繼承權?,F(xiàn)被告一人獨占遺產,拒絕分割,經村委會多次調解無果。被告劉某2辯稱,原告所訴不是事實,原告結婚后獨立組織家庭已經很多年,被告夫妻一直隨父母生活。被告夫妻贍養(yǎng)父母21年,父母去世時將土地證交給被告繼承。房屋是被告結婚時父母給蓋的婚房,一直由自己居住。經審理查明:原被告系同胞兄弟,還有兩個妹妹,共兄弟姐妹四人。原被告父母先后于2007年和2016年去世,遺留房屋一處,房屋占用的宅基地登記所有人為劉雅全(系原告父親)。另有劉雅權為戶主的家庭承包地5.02畝,承包人口為3口,分別是劉雅權及其妻子劉氏和被告劉某2。另查明,原告兩個妹妹均出具書面聲明放棄繼承父母遺產。上述事實,有土地承包經營權證、證明、集體土地使用證、當事人陳述及本院庭審筆錄在卷證實,本院予以確認。
原告劉某1訴被告劉某2繼承糾紛一案,本院立案受理后,先由代理審判員趙紅亮適用簡易程序于2017年6月5日進行了審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17年10月12日再次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劉某1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袁瑋瑋、被告劉某2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丁洪彩均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本院認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中的土地所有權屬于村集體,不屬于公民的個人財產。承包戶只有承包經營權,農村土地以家庭為單位承包,承包戶中某一家庭成員死亡的,其承包地由其他成員繼續(xù)承包經營,并不能改變其承包合同。而遺產是公民死亡時遺留下的個人合法財產。涉案承包地在原告父母親去世之后,不能作為遺產。原告關于分割承包地的訴訟請求不能成立。關于涉案房屋,根據(jù)我國繼承法的相關規(guī)定,房屋屬于個人合法財產,可以繼承。但是房屋所占有的宅基地,實行的是土地所有權與使用權分離,即農村土地歸集體所有,公民可以取得對宅基地的使用權。該使用權不能繼承。特殊情況是根據(jù)房地一體的情況可以因為繼承房屋而導致對宅基地的繼承。對農村宅基地上房屋的繼承,如果繼承人是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符合宅基地申請條件的,可以經批準后取得被繼承房屋的宅基地;如果不符合申請條件,應將房屋賣給符合申請條件的本集體經濟組織其他成員。如果不愿意出賣,該房屋不得翻建、改建、擴建,待房屋不可居住時,則宅基地由集體經濟組織收回。因原被告雙方是否具有宅基地申請資格是處理涉案房屋的前提,原告對此未提供相關證據(jù)證明,而是否具有宅基地繼承資格不屬于法院審理案件范圍,原告可補充證據(jù)后再行主張房屋的處理與分配。因此對于原告分割房屋的訴求,依法不予支持。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三條、《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十五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62條第一款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劉某1的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100元,由原告劉某1負擔。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江蘇省徐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同時向該院預交上訴案件受理費。
代理審判員 徐 松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