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劉某1,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職業(yè),農(nóng)民,現(xiàn)住河北省張家口市崇禮區(qū)。原告:劉某2,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民族:漢族,職業(yè),農(nóng)民,現(xiàn)住河北省張家口市崇禮區(qū)。原告:劉某3,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職業(yè),農(nóng)民,現(xiàn)住河北省張家口市崇禮區(qū)。原告:劉某4,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職業(yè),農(nóng)民,現(xiàn)住河北省張家口市崇禮區(qū)。原告:劉某5,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職業(yè),農(nóng)民,現(xiàn)住河北省張家口市崇禮區(qū)。原告:劉某6,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農(nóng)民,現(xiàn)住河北省張家口市崇禮區(qū)。委托代理人:張建忠,張家口市崇禮區(qū)崇城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代理權限:特別代理。被告:劉某7,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職業(yè),農(nóng)民,現(xiàn)住河北省張家口市崇禮區(qū)。委托代理人:謝玉帥,北京市浩偉律師事務所律師,代理權限:一般代理。委托代理人:劉春婷,劉某7的女兒。
劉某1等原告五人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請求依法判決原告與被告共同繼承父母遺產(chǎn)座落于張家口市××西灣子鎮(zhèn)西村兩間房屋院落一處及土地補償款573333.35元;2、由被告承擔本案的全部訴訟費用。事實與理由:原告父親劉瑞與母親張永蓮婚后生育原告與被告五子二女。且父親因病早年去逝,母親于2017年4月去逝。二老去逝后,遺留座落于張家口市××西灣子鎮(zhèn)西村兩間房屋院落一處及第二輪承包土地1.06畝?,F(xiàn)我區(qū)實行棚戶改造和規(guī)劃,興英公司開發(fā)需征占上述父母遺留房屋院落一處及第二輪承包土地0.86畝,棚戶改造尚在登記過程中,興英公司征占土地確認給付補償款688000元。原告與被告就父母遺產(chǎn)繼承問題雖經(jīng)多方調(diào)解未達成一致。故依據(jù)上述事實和我國相關法律規(guī)定,現(xiàn)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依法判決。被告劉某7辯稱,從我24歲起就和爹娘一起生活,我作為老大,給大妹子出嫁,幫助老二蓋房,接著又給二妹子張羅出嫁,又幫助老三娶媳婦,讓老三住了兩間窯。沒過多久,老四又娶媳婦,大隊不批蓋房地方,我就借錢買下白老漢的一處舊院,在給老五娶完媳婦后,他就把我娶媳婦的兩間房和我爹的一處舊院給占了。1998年12月,我爹去世,我們幾個兄弟還有幾個長輩在一起商量說,以后老娘還跟著老大,老娘有好的有壞的將來都歸老大。后我和我娘一直生活在一塊,2014年3月,我娘跌斷腿,我雇人伺候我娘,住院費和雇人費用全部由我承擔,一直伺候我娘去世。經(jīng)本院審理查明,被繼承人劉瑞和張永蓮系夫妻關系,婚后生育五子二女。分別是劉某7、劉某1、劉某2、劉某4、劉某3、劉某6、劉某5共五男二女。1998年二輪土地承包時,劉瑞、張永蓮夫婦共分得集體土地1.06畝。1998年12月,被繼承人劉瑞死亡。2017年4月,被繼承人張永蓮死亡。在劉瑞夫婦無自理能力以后,一直和被告一起生活。被告劉某7對劉瑞夫婦特別是對被繼承人張永蓮盡到主要贍養(yǎng)義務。另查,2017年,興英開發(fā)公司征收劉瑞夫婦承包地0.86畝,每畝80萬,0.86畝折款68.8萬元。以上事實由雙方當事人的陳述和張家口市××西灣子鎮(zhèn)西村村民委員會出具的證明及部分證人證言所證實。另查,張家口市××西灣子鎮(zhèn)西村第十隊在第二輪土地承包時,原土地承包臺賬丟失。原、被告雙方也沒有向法庭提供土地經(jīng)營權相關書證。
原告劉某1、劉某2、劉某4、劉某3、劉某5、劉某6與被告劉某7法定繼承糾紛一案,本院于2017年8月30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本案當事人原告劉某1、原告劉某2、原告劉某4、原告劉某3、原告劉某5、原告劉某6、被告劉某7委托代理人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本院認為,劉某7、劉某1、劉某2、劉某4、劉某3、劉某6、劉某5作為被繼承人劉瑞夫婦婚生子女,有權繼承劉瑞夫婦的遺產(chǎn)。1.06畝土地是劉瑞夫婦的承包地,被征收的0.86土地折款688000元應認定為被繼承人劉瑞夫婦遺產(chǎn),原、被告作為第一順序繼承人享有繼承權。被告代理人提出的劉瑞夫婦和劉某7是以家庭為單位承包土地的意見,應缺乏主要證據(jù)支持,本院不予采納。被告劉某7盡了主要贍養(yǎng)義務,依據(jù)繼承法的有關規(guī)定,可多分遺產(chǎn)。其余遺產(chǎn)由五原告平均分配。原告劉某6主動放棄繼承遺產(chǎn)的權利,本院予以認可。鑒于劉某6年齡較大,且無固定生活來源,應從五位原告所繼承遺產(chǎn)的總份額中,分得每位原告所繼承遺產(chǎn)平均數(shù)一半的生活費。原、被告所爭議的坐落于崇禮縣××西門外街的房屋{(崇)房權證西(私)字第××號}已于2009年7月27日將物權登記在劉某7名下,應認定為劉某7個人財產(chǎn)。綜上所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法》第四條、第九條、第十三條第二款、第三款、第二十五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劉某7應分得688000元遺產(chǎn)的60%即412800元,原告劉某1、劉某2、劉某4、劉某3、劉某5分得688000元遺產(chǎn)的40%即275200元。每位原告分得遺產(chǎn)50036.3元,劉某6分得生活費25018.2元。二、駁回原告其他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9,533.0元,減半收取計4,766.5元,原被告各承擔50%即2383元。如不服本判決,可以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河北省張家口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 張成夫
書記員:劉寧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