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劉某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鹽山縣。
原告:劉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鹽山縣。
二原告委托訴訟代理人:劉國強,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址同上,系二被告之子。
被告:劉國興,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鹽山縣。
原告劉某提、劉某某與被告劉國興民間借貸糾紛一案,本院于2019年4月4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二原告之委托訴訟代理人劉國強、被告劉國興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原告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請求判令被告返還借款人民幣18000元本金及利息,和國家給的2014年至2018年糧食地補錢395.53元。2.本案訴訟費由被告承擔。事實和理由:二原告為夫妻關(guān)系,被告為二原告之子。2003年被告向二原告借款18000元整,直今未還,期間二原告向被告多次討要未果。另外,原告劉某某的糧食地補錢一直在被告那里也是多次討要不給。故原告提起訴訟。
原告為證實自己的主張,提供:鹽山鎮(zhèn)西三里村地畝帳兩頁劉國興5.7畝,劉國強2.9畝、原告方以劉國強2014年-2018年領(lǐng)取的糧食直補款計算出0.95畝土地直補款395.53元的清單一張、2017年西三里村土地確權(quán)公示圖一張劉國興在畝。
被告劉國興辯稱,2003年其是曾借過原告18000元,該18000元是他父母賣地的錢,借錢時被告說用不多長時間就會還給他們,原告劉某提說他有工資錢也夠花的,錢不用還了,這18000元讓被告和劉國強分開,每人9000元,不久后被告就把9000元給了劉國強。2012年前他們的家庭還很和睦,2012年因為宅基地被告和劉國強產(chǎn)生了矛盾,2015年他父親向幫大姐求助,幫大姐來后他父親說他還欠他父親9000元錢,幫大姐走后不是第一天就是第二天他父親就來向他要這9000元錢,他把9000元錢給了他父親,錢早已還清;他父親沒有地,只有他母親一人的地,2003年他母親1.5畝土地被征用,他母親已經(jīng)沒有地了,糧食直補也就沒有了?,F(xiàn)在他們村每人大約1畝地。
被告為證實自己的主張,提供;土地分配合同一份、劉振宇證明一份證明2012年因被告兄弟二人在生產(chǎn)隊分的地說不清,經(jīng)核算劉國興撥給其母親2.9分地,算互相平均、照片四張三輪車、門窗被砸壞、2015年幫大姐來原被告家調(diào)解家庭糾紛的片段光盤證明劉國強承認他母親的地4分也好,1.5畝也好賣了,給他個兩分開了,也就是贈給他倆,劉國強得到了9000元。
本院依原告申請調(diào)取2018冀0925民初621號二原告訴被告贍養(yǎng)案件庭審錄音錄像光盤一張、在鹽山鎮(zhèn)調(diào)取2014年至2018年劉國興、劉國強歷年補貼明細表兩張。
本院對劉國興所做電話調(diào)查材料一份,劉國興稱,借他父親的18000元,借了一兩個月的時間,他父親說給他哥倆分開,他就把9000元給他父親拿去了,當時他父親、劉國強在場。2015年幫大姐來他們家解決糾紛的時候,他父親說給他的9000元得還給他父親,劉國興表示“是你的我給你”。幫大姐走后隔了一天他就把9000元給了他父親。2003年給他父親9000元和2015年給他父親9000元均無證據(jù)。
原告對被告提供的證據(jù)質(zhì)證意見為:被告提供的照片和本案無關(guān),當時是因為劉國強和被告要糧食直補錢發(fā)生過矛盾,砸三輪車和門窗是原告劉某提砸的;對土地分配合同沒有意見;對劉振宇證明有意見,劉振宇應(yīng)出庭作證;錄像光盤是真實的,錄像中是劉國強和幫大姐對話,是說他家賣地的情況,錄像中劉國強說賣地錢給他哥倆分開是聽原告劉某提說的,原告劉某提沒有給劉國強9000元錢。2003年被告借劉某提18000元錢劉國強不知道,后來劉某提才告訴劉國強,原告劉某提說把18000元分開只是一說,錢還在被告手里,幫大姐走后原告說給劉國強、劉國興分開,原告向被告去要錢,去了兩三趟也沒有要來,后來原告說這18000元誰也不給了。如果2015年被告把錢已經(jīng)還了,他不會在2018年的贍養(yǎng)案件中說借原告18000元。
被告對原告提供的證據(jù)質(zhì)證意見為,對贍養(yǎng)案件庭審錄像光盤無意見,在贍養(yǎng)案件中是說過借過原告18000元,如果沒有還這錢,這樣說就是不打自招了,如果沒有還,開庭時原告肯定說讓我還這個錢。原告訴狀中說多次向被告討要18000元不是事實,只是在2015年幫大姐來調(diào)解時要過那一次,當時被告就給了原告,事情解決了,以后也未向被告追要過,也未提過這個事。原被告及劉國強的家庭矛盾經(jīng)過本族、村委會、派出所和兩次法院訴訟,原告都沒有提過18000元的事情,說明18000元被告早不欠了。對原告提供的地畝帳和劉國強自己寫的糧食直補標準都有意見,地畝帳和實際不符,被告名下沒有5.7畝土地,母親劉某某的地也不在被告名下,如果母親的地在被告家,公糧集資應(yīng)該被告給她出,那他母親還應(yīng)該給他錢,之前的公糧集資都是被告自己交。被告對原告提供的公示圖意見為,確權(quán)時被告張相莊村土地確實是3.52畝,該地是老人在1984年分給被告的,那時候這塊地是3.2畝,現(xiàn)在丈量是3.52畝,是因為地形地貌變化,現(xiàn)在的數(shù)比原來多了。
本院經(jīng)審理認定事實如下:原告劉某提與原告劉某某系夫妻,二原告共有兩個兒子,被告劉國興系二原告之長子,二原告之委托訴訟代理人劉國強系二原告之次子。原告劉某提系退休職工,原告劉某某系農(nóng)民。2003年原告的1.5畝土地被征用,原告得到18000元土地補償款,后因劉國興建房及生意需要,二原告將該18000元借與被告劉國興。后因原被告家庭矛盾,2015年幫大姐來原被告家進行調(diào)解,調(diào)解中劉國強稱他母親的賣地錢給他哥倆分開了。2018年2月二原告因贍養(yǎng)起訴被告劉國興,在該贍養(yǎng)案件開庭中被告劉國興稱“賣地賣了18000元,2006年的時候我蓋房也養(yǎng)豬本小,我爸爸先借給我了,我有過錯你能給我嗎?證明我沒過錯”。本案庭審中被告劉國興主張借其父母18000元一兩個月后,原告劉某提將18000元給劉國興、劉國強二人分開,劉國興便將9000元給劉某提拿去,當時原告劉某提及劉國強在場。并稱2015年幫大姐來后,原告劉某提向被告追要9000元,幫大姐走后第二天劉國興便將劉某提給被告的9000元還給了原告。原告方對此不予認可,稱被告借款后未予償還。
80年代初第一輪土地承包時,被告一家五口及其母親和劉國強以被告劉國興的名義與其所在村簽訂土地承包合同把地分到了一起,后劉國興一家五口人單獨耕種,原告劉某某土地和劉國強分到一起,1984年其大家庭內(nèi)部又轉(zhuǎn)分地,2003年劉某某的1.5畝土地被征用,2015年10月15日原告劉某提在證明人劉樹甲、劉振宇、劉大華的見證下,劉國興、劉國強簽訂了土地分配合同,主要內(nèi)容為:劉國興五口人共有土地5.44畝,人均0.88畝,劉國強三口人共有土地3.02畝,人均1.007畝。劉國興多地0.42畝有八口人評分,每人應(yīng)分0.0525畝,劉國興應(yīng)給劉國強地0.1575畝,經(jīng)協(xié)商劉國興給劉國強32000元買斷。2017年最后一次土地確權(quán)丈量劉國興五口人實際有承包地5.7畝,劉國強三口人有土地2.9畝。2014年至2018年間劉國興領(lǐng)取糧食直補數(shù)額分別為460.84元、369.08元、500.35元、510.55元、532.38元,以上共計2373.2元。劉國強糧食直補分別為234.46元、187.78元、254.56元、259.75元、270.86元,以上共計1207.41元。原被告均認可2017年最后一次土地確權(quán),原被告所在村每人應(yīng)分土地約1畝。原告及被告按原被告及劉國強家人口情況計算被告家五口,劉國強家三口,加上原告劉某某共九口人共有土地8.6畝(5.7+2.9),人均應(yīng)為0.95畝,按劉國強家2014年至2018年每畝領(lǐng)取的糧食直補款計算,其母親應(yīng)有的0.95畝承包地糧食直補款為395.53元因被告家多出土地,故該395.53元應(yīng)由被告給付原告劉某某。被告劉國興稱其母親土地早已被征用,被征用后不再有糧食直補款,并稱2017年重新丈量的地畝數(shù)與2015年時的地畝數(shù)不一致,是因地形地貌變化所致。
一、被告劉國興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償還原告劉某提、劉某某借款18000元;
二、駁回原告劉某提、劉某某的其他訴訟請求。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wù)的,應(yīng)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wù)利息。
案件受理費130元,保全費220元,由原告負擔50元,被告負擔300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河北省滄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本院認為,被告劉國興向二原告借款18000元,由原被告雙方當庭陳述及2018年二原告起訴劉國興贍養(yǎng)案(2018)冀0925民初621號案件庭審錄音錄像光盤證實,被告劉國興稱已將18000元償還二原告,原告方對此否認,且被告未能提供證據(jù)予以證實,故對被告之主張本院不予支持,被告欠原告款應(yīng)予償還。二原告要求被告給付利息,因借款時雙方對利息未作約定,故應(yīng)自起訴之日起按中國人民同期貸款利率計息。原告方主張被告應(yīng)給付原告劉某某糧食直補款395.53元,因原告提供的證據(jù)不能證實原告劉某某的土地在被告方,2003年劉某某1.5畝土地被征用,原告要求被告給付395.53元的糧食直補款的依據(jù)是劉國強家有土地2.9畝,劉國興家有5.7畝,九口人每人應(yīng)分土地0.95畝,因劉國興家地畝以此推斷劉某某的土地在劉國興家,糧食直補款由劉國興領(lǐng)取了,劉國興應(yīng)退還原告,原告對此主張未提供充分證據(jù)證實,僅憑推斷,對此本院不予支持。
綜上所述,對二原告要求被告償還借款18000元的訴訟請求,本院予以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百零六條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十三條、第六十四條、第一百四十二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審判員 王金榮
書記員: 李晶晶
你的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表示必填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