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劉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安徽省。
委托訴訟代理人:張文,上海君慈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包瑩,上海君慈律師事務所實習律師。
被告:沈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松江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許靜雯,上海巨明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張磊,上海巨明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劉某某訴被告沈某某不當?shù)美m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7月2日受理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于2018年7月26日、2018年9月14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劉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張文到庭參加訴訟,被告沈某某的委托訴訟代理人許靜雯到庭參加第二次庭審,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原告劉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被告返還原告50萬元;2、被告支付原告以50萬元為本金,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計算,自2018年7月2日起至實際返還之日止的資金占用利息損失。事實和理由:原告和被告的父親沈某某因工程拆除、廢舊物資回收業(yè)務相熟。原告購買了被告父親沈某某拆除的廢舊物資,在此期間原告根據(jù)被告父親沈某某指示付款50萬元給被告作為購買廢舊物資的付款。后原告和被告父親沈某某因松江體育中心平高廣場廢舊物資的結(jié)算產(chǎn)生爭議,并將該爭議訴至松江法院。原告要求將本案50萬元的款項認定為購買松江體育中心平高廣場拆除廢舊物資的付款,但被告父親沈某某不予認可,同時被告也不配合原告的訴訟。經(jīng)終審認定被告所收取的50萬元與原告和被告父親沈某某之間的廢舊物資交易無關(guān)?,F(xiàn)因生效判決已經(jīng)認定該款項50萬元不屬于原告購買被告父親沈某某廢舊物資的付款,而原、被告之間也沒有其他債權(quán)債務或經(jīng)濟往來,被告收取該款沒有合法依據(jù),依法應予返還。故原告訴至法院,請求判如所請。
被告沈某某辯稱,不同意原告的訴訟請求。關(guān)于本案系爭的50萬元,和原告在另案起訴沈某某買賣合同糾紛案中所稱的50萬元付款明細組成不一致。原告所稱的田某支付被告的30萬元系原告向被告歸還的借款,原、被告的民間借貸關(guān)系發(fā)生于2013年,總金額為30萬元,雙方民間借貸關(guān)系已經(jīng)履行完畢,不存在爭議。原告其余轉(zhuǎn)賬給被告的款項,均是支付被告出售原告的油卡的款項。此外,被告認為本案所涉款項的訴訟時效已經(jīng)屆滿。
本院經(jīng)審理認定事實如下,原告于2013年1月25日向被告轉(zhuǎn)賬50,000元;于2013年5月13日向被告轉(zhuǎn)賬33,000元;于2013年5月15日向被告轉(zhuǎn)賬20,000元。
另查明,案外人田某于2013年4月23日向被告分兩筆轉(zhuǎn)賬合計25萬元,于2013年4月24日向被告轉(zhuǎn)賬5萬元。
案外人田某于2016年9月8日出具說明一份,載明:“茲有2013年4月23號農(nóng)業(yè)銀行卡戶名:田某匯入沈某某賬戶2筆:20萬元、5萬元,共計25萬元整;2013年4月24號農(nóng)業(yè)銀行卡戶名:田某匯入沈某某賬戶計5萬元整,以上匯款是劉某某委托田某的付款,本人承諾不會向沈某某主張該匯款。”
又查明,被告提供落款為焦某某的情況說明一份,說明2013年的時候,焦某某借過10萬元現(xiàn)金給沈某某,該款項是劉某某向沈某某借錢,因沈某某現(xiàn)金不夠向焦某某借的。之后沈某某將錢還給了焦某某,說是劉某某還錢了。
被告提供落款為潘某某的情況說明一份,說明2013年的時候,潘某某借過10萬元現(xiàn)金給沈某某,該款項是劉某某向沈某某借錢,因沈某某現(xiàn)金不夠向潘某某借的。之后沈某某將錢還給了潘某某,說是劉某某還錢了。
被告提供落款為葉平的情況說明一份,說明2013年的時候,葉平借過5萬元現(xiàn)金給沈某某,該款項是劉某某向沈某某借錢,因沈某某現(xiàn)金不夠向葉平借的。之后沈某某將錢還給了葉平,之間都是現(xiàn)金往來,沒有銀行轉(zhuǎn)賬。
被告另提供落款為上海松添建設(shè)工程有限公司的情況說明一份,載明:沈某某身份證號碼:XXXXXXXXXXXXXXXXXX是我公司松江體育館項目的實際施工人。這個工程在2011年年底開始施工的,2014年年底竣工。因為這個項目的施工需要土方車、挖機、鎬頭機等大型車輛運輸,加油量比較大,所以在施工過程中,我公司曾給過沈某某50萬元左右面值的油卡作為工程款支付的,也正好省的他們自己去買了。金額就按面值的金額來結(jié)算的。
再查明,劉某某于2016年8月4日起訴沈某某至本院,要求沈某某:1、返還廢舊鋼材回收款517,003元;2、支付自2016年8月4日起,以517,003元為基數(shù),按同期銀行貸款利率計算的利息損失。沈某某提出反訴,要求劉某某:支付剩余鋼材款2,391,159元并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支付利息自2014年10月27日起計算至判決生效之日止。2017年2月8日,本院作出2016滬0117民初14094號判決:一、駁回劉某某的訴訟請求;二、劉某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償付沈某某貨款87,416.40元及自2014年10月27日起至判決生效之日止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計算的利息。該判決書在“本院認為”部分明確:“原告關(guān)于其另外給付被告兒子沈某某錢款,因被告不予確認,故本院在本案中不予處理”。嗣后,雙方均不服,上訴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2017年7月27日,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作出2017滬01民終3722號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其后,劉某某不服,向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提出申訴。2017年11月27日,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作出2017滬01民申646號民事裁定書:駁回劉某某的再審申請。
審理中,被告申請證人焦某某出庭作證。焦某某陳述,其和被告父親的再婚妻子潘某某是朋友,在4至5年前左右借了10萬元給被告,被告再把10萬元借給原告,具體借款時間段記不得,發(fā)生在3、4月份或者4、5月份,借款在幾個月后歸還,具體還款時間忘記了,大約在4、5個月歸還的。借款和還款全部都是現(xiàn)金,沒有出具過借條。對于有無見到被告將借款交付原告,證人焦某某陳述不記得了。
被告另申請證人潘某某出庭作證。潘某某陳述,其原系被告的繼母,在5、6年前其借款給被告,被告再把錢借給了原告。具體借款時間發(fā)生在春節(jié)后,還款大概過了4、5個月。借款和還款全部都是現(xiàn)金,沒有出具過借條。對于有無見到被告將借款交付原告,證人潘某某陳述沒有看到。
審理中,案外人田某到庭陳述,稱其于2013年4月23日向被告轉(zhuǎn)賬的25萬元及2013年4月24日向被告轉(zhuǎn)賬的5萬元均系受原告委托轉(zhuǎn)賬,上述款項合計30萬元的權(quán)利義務均由原告主張,其不會另行向被告主張權(quán)利。
原、被告均稱被告沈某某系案外人沈某某之子。原、被告均確認除本案系爭款項50萬元外,雙方之間再無其他債權(quán)債務關(guān)系或其他法律關(guān)系。
以上事實,有轉(zhuǎn)賬憑證、銀行賬號信息證明、銀行交易清單、說明、情況說明、詢問筆錄、民事判決書、民事裁定書及當事人的陳述等證據(jù)證實,本院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沒有合法根據(jù),取得不當利益,造成他人損失的,應當將取得的不當利益返還受損失的人。本案中,原告將103,000元轉(zhuǎn)入被告賬戶,另有案外人田某轉(zhuǎn)賬300,000元至被告賬戶,并明確該300,000元轉(zhuǎn)賬系受原告委托轉(zhuǎn)入,權(quán)利義務亦由原告享有。被告對上述事實均予以認可。根據(jù)上述證據(jù)及當事人的陳述可以反映,原告實際交付被告款項合計403,000元。至于原告所稱其余交付的現(xiàn)金,并無證據(jù)證實,本院難以采信。
對于原告轉(zhuǎn)入的103,000元,被告辯稱系購買油卡,但對此未能提供證據(jù)證實,本院難以采信。對于案外人田某轉(zhuǎn)入的300,000元,被告辯稱系原告返還被告之前的借款,但對于原告和被告之間是否存在借貸關(guān)系,被告僅提供證人證言進行證明,而焦某某、潘某某的證人證言均未直接涉及原、被告之間是否存在借貸關(guān)系,且證人證言的內(nèi)容和被告的主張之間也存在相互矛盾之處?,F(xiàn)被告僅提供焦某某、潘某某的證人證言,尚不足以證明原、被告之間存在借貸關(guān)系。
關(guān)于被告提出的時效抗辯,本院認為,返還不當?shù)美埱髾?quán)的訴訟時效期間,從當事人一方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不當?shù)美聦嵓皩Ψ疆斒氯酥掌鹩嬎?。本案中,被告抗辯稱,自轉(zhuǎn)賬至今已經(jīng)超過3年,本案已經(jīng)超過訴訟時效。但結(jié)合2016滬0117民初14094號案件起訴的事實,原告始終在對本案系爭款項積極主張權(quán)利?;诒桓婧桶竿馊松蚰衬车年P(guān)系,原告主觀上一直認為系爭錢款中的性質(zhì)為買賣合同款項,且在該案中也進行了主張,直至上述請求未獲支持的判決生效之時,原告才確定其權(quán)利遭到侵害及侵害的對象。在前案判決書生效之前,原告尚無法確定權(quán)利是否受到侵害,亦無法推定原告應當知道權(quán)利受到侵害。故本案系爭款項的訴訟時效應從前案判決書生效之日開始計算,被告關(guān)于本案系爭款項均超過訴訟時效的抗辯,本院難以采納。
鑒于已有生效判決未認定本案所涉原告及案外人田某向被告轉(zhuǎn)賬的款項系支付案外人沈某某的貨款,而本案中被告提供的證據(jù)也尚不足以證明被告取得原告本人及通過案外人田某交付的403,000元存在相應的合法依據(jù),故被告取得該403,000元缺乏依據(jù),且已實際損害了原告的財產(chǎn)權(quán)益,應屬不當?shù)美?。故被告應返還原告不當?shù)美?03,000元并支付自2018年7月2日起的利息損失。至于其余部分的款項及相應利息,因原告未能提供證據(jù)證實已經(jīng)交付被告,本院不予支持。
據(jù)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二十二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沈某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返還原告劉某某403,000元;
二、被告沈某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支付原告劉某某利息損失以403,000元為基數(shù),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計算,自2018年7月2日起計算至實際返還日止。
如果當事人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金錢給付之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8,800元,減半收取4,400元,由原告劉某某負擔727.50元已付,由被告沈某某負擔3,672.50元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七日內(nèi)交付本院。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 楊名
書記員: 伍怡雯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