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劉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農民,住康某某。
委托代理人溫樹衛(wèi),河北震河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劉占龍,河北震河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康某某康某鎮(zhèn)南關村村民委員會。
訴訟代表人辛鐵順,系該村民委員會主任。
委托代理人周曉靜,河北正碩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劉某與被告康某某康某鎮(zhèn)南關村村民委員會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6年4月5日立案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劉某及其委托代理人劉占龍和被告康某某康某鎮(zhèn)南關村委會訴訟代表人辛鐵順及其委托代理人周曉靜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劉某訴稱,1998年6月30日,我與被告康某某康某鎮(zhèn)委會簽訂了《康某某土地承包合同書》,康某某人民政府給我頒發(fā)了《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確認了我位于康某某森林公園曹天坡3.6畝土地承包經營權,承包期自1998年6月30日至2028年6月30日。根據(jù)我村村民承包土地的實際情況,耕種面積是合同面積的2倍。2012年,國家按照每畝26500元征收了我的位于森林公園全部承包地,補償款已全部撥付給被告。2014年被告給全村被征地村民發(fā)放了補償款,根據(jù)河北省人民政府冀政(2008)132號關于實行征地區(qū)片價的通知,建康某某森林公園征地補償款按照合同面積翻倍(實際面積),每畝21200元發(fā)給征地村民補償款。據(jù)此計算,我應得征地補償款是3.6畝×2×21200元=152640元。現(xiàn)在,全村大部分被征地村民的補償款已領到,我多次找鎮(zhèn)政府和被告協(xié)商,均未得到答復。為了維護我的合法權益,請求人民法院依法公正判決。
被告康某某康某鎮(zhèn)委會辯稱,原告在1998年土地二輪承包時土地承包情況屬實,但其所訴2012年土地被征收情況及土地補償款發(fā)放情況不屬實。2002年國家陸續(xù)在實施退耕還林政策,2006年原告承包的7.2畝耕地全部退耕還林,時至原告起訴,原告一直享受退耕還林待遇,2012年政府修建森林公園,將部分林地硬化成公路,原有的林地變?yōu)榻ㄔO用地,由于土地性質發(fā)生改變,政府發(fā)放了被改變土地性質的三十幾畝土地的補償款,其中被改變土地性質的三十幾畝土地中包含了原告的部分土地,但其承包的土地在2006年已全部種植為林地,其四至早已無法確定,究竟硬化的土地屬于誰,占用了多少無法估量,導致土地補償款無法發(fā)放。委會為了公平起見,經過二十幾次村民代表會議,最終確定了土地補償款分配方案,因為原告是的老戶,在土地二輪承包時承包了村里的土地,故原告享有領取土地補償款份額的權利,但依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1條第3款之規(guī)定,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就用于分配土地補償費數(shù)額提起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原告分配多少,村委會留存多少均不在人民法院的審理范圍。因此原告享有領取土地補償款份額的權利,但數(shù)額的確定,應當依照通過民主議事程序最終討論通過的《土地補償款分配方案》來予以確定。
經審理查明,原告劉某1998年6月30日以家庭聯(lián)產責任承包形式與被告康某某康某鎮(zhèn)委會簽訂土地承包經營合同并頒發(fā)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原告承包了位于曹天坡土地3.6畝,實際土地面積為7.2畝,以上事實有原告提交的康某某土地承包合同書及康某某人民政府出具的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證實,被告對此沒有異議。2002年開始截止2006年依照國家政策將曹天坡的耕地退耕為林地,原告劉某承包的土地也在其中,原告已領取了退耕還林補助款,以上事實有被告康某某康某鎮(zhèn)委會出具的2013年退耕還林匯總表和原告的當庭陳述證實。2012年康某某政府修建森林公園,將曹天坡林地其中55畝征用,原有的林地變?yōu)榻ㄔO用地,并向被告康某某康某鎮(zhèn)委會按每畝26500元支付了征收土地補償款。2016年2月3日被告康某某康某鎮(zhèn)委會確定土地補償資金分配方案,分配方案確定原告按1998年6月30日承包合同的人數(shù)應分配土地補償款28000元(2人×14000元)。
本院認為,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的規(guī)定,涉及承包地征收補償費用分配糾紛,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審理。本案系劉某要求康某某康某鎮(zhèn)委會給付征收土地補償費用,屬于承包地征收補償費用分配糾紛,并非就用于分配的土地補償費數(shù)額發(fā)生爭議,故康某某康某鎮(zhèn)委會提出不屬于人民法院管轄范圍,本院不予支持。原告劉某以家庭承包形式承包經營3.6畝土地(實際耕地為7.2畝),劉某家庭中經濟組織成員為2人,以劉某為代表的農戶對承包的土地享有承包經營權。該耕地截止2006年已退耕為林地,不再耕種,原告不再以此耕地為主要生活來源。原告主張其承包地7.2畝全部被征用,提供的證據(jù)不能證實。康某某康某鎮(zhèn)委會是村民自治的集體經濟組織,可以依照法律規(guī)定的民主議定程序決定在本集體經濟組織內部分配已征收的土地補償費,土地補償費數(shù)額的分配屬于農村村民自治的范圍,康某某康某鎮(zhèn)委會的分配方案是村民意思自治的結果,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相關規(guī)定,且被告康某某康某鎮(zhèn)委會確定的土地補償款分配方案中確定了原告劉某的分配份額,故應按村民決議的內容執(zhí)行。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五十九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一條、第二十四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組織法》第二十四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劉某的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人民幣3352元,由原告劉某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河北省張家口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長 張雪平
審判員 彭秋紅
人民陪審員 盧有智
書記員: 曹禮明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