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劉某某,女,漢族,住吉林省舒蘭市。
委托訴訟代理人:李強,河北華胄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孫某楊,男,漢族,住河北省淶源縣。
委托訴訟代理人:寧長春,河北淶正律師事務所律師。
第三人梁愛民,男,漢族,住河北省淶源縣。
第三人張某某,女,漢族,住河北省淶源縣。
委托訴訟代理人:賈欣良,河北涼城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劉某某與被告孫某楊、第三人梁愛民、張某某物權保護糾紛一案,本院于2016年5月30日立案后,依法適用普通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劉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李強、被告孫某楊的委托訴訟代理人寧長春、第三人梁愛民、張某某的委托訴訟代理人賈欣良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劉某某向本院提出訟訴請求:1、要求確認原告對淶源縣某公寓房屋的所有權,要求被告立即搬出占用原告購買的房屋,并將房屋交予原告;2、要求被告按照每年5000元的標準支付自其占用原告房屋之日起至本案執(zhí)行完畢之日止的房屋租金2萬元;3、本案的訴訟費用由被告承擔。事實和理由:原告于2006年5月3日購買了淶源縣某公寓房屋,建筑面積為102.4平方米,價格112640元,并繳納了契稅。原告在購買此房后,將自己的單人床等物品放到房間后,由于做生意的需要,便于2007年7月15日就到外地去了,一直到2012年6月18日才回到淶源縣城,當原告回到自己家里時,見到房屋門鑰匙已經(jīng)更換,敲開門時,發(fā)現(xiàn)被告已經(jīng)住在原告的房間內,被告聲稱是自己購買的房子拒絕為原告騰房,原告的合法權益受到侵犯,原告有購房的憑據(jù),被告無理由拒不騰房,經(jīng)多次協(xié)商未果,向法院提起訴訟。
本院認為,關于原告劉某某與某公寓開發(fā)商簽訂的某公寓住宅樓購銷協(xié)議書和第三人梁愛民、張某某與某公寓開發(fā)商簽訂的林河源住宅樓購銷協(xié)議書兩份合同的效力問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五條規(guī)定:“出賣人就同一標的物訂立多重買賣合同,合同均不具有合同法第五十二條規(guī)定的無效情形,買受人因不能按照合同約定取得標的所有權,請求追究出賣人違約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睋?jù)此,只要兩份合同都是在平等、自愿的基礎上簽訂的,不具有合同法第五十二條規(guī)定的無效情形,則均應當被認定為有效合同,因此本案涉及的兩份房屋買賣合同均應當被認定為有效。
根據(jù)審理查明事實,原告在合同簽訂完后按照合同約定已經(jīng)履行完付款義務,并在后來向稅務部門繳納了契稅取得了契證,表明原告已經(jīng)全部履行了自己的義務,原告劉某某基于房屋買賣合同取得債權請求權,該請求系對樓房出賣人的請求權,對樓房本身沒有支配和排他的權利。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第二條的規(guī)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jù)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jù)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jù)加以證明。沒有證據(jù)或證據(jù)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后果。”原告劉某某沒有提交證明其已占有房屋的證據(jù),其已占有涉案房屋的主張不能支持,應承擔舉證不能的不利后果。被告自第三人處于2008年10月購買房屋,基于第三人購買房屋的行為有效,其與第三人之間的轉讓行為亦應有效。被告購買房屋后裝修居住至今,已在事實上實際占有該樓房多年,已經(jīng)享有了對該房屋部分物權權能,該占有權應當受到法律保護。占有權較之還屬于期待權的買賣合同項下的債權而言,應當優(yōu)先受到法律保護。綜上所述,原告所提交的證據(jù)不足以證實其對訴爭樓房具有所有權,本院對其訴訟主張,不予支持。但原告與涉案樓房銷售方之間的債權債務關系可以另案主張。經(jīng)報本院審委會討論決定,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五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第二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劉某某的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2955元,由原告劉某某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本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述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河北省保定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長 張保云 審判員 張慧芳 審判員 盧 帥
書記員:孫巖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