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抗訴書
廣東省惠州市惠城區(qū)人民法院于2019年11月7日以(2019)粵1302刑初634號刑事判決書對被告人陳某某行賄案一案作出判決:被告人陳某某犯行賄罪,判處有期徒刑二年二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十萬元;犯介紹賄賂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四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十萬元。數(shù)罪并罰,總和刑期有期徒刑三年六個月,決定執(zhí)行有期徒刑三年,并處罰金人民幣二十萬元。本院依法審查后認為,該刑事判決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錯誤,導致量刑畸輕,理由如下:
1.法院認為,被告人陳某某不是林某某的辯護人,其不具有與鄭某某合作辦理林某某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一案辯護人的資格。本院并未認定陳某某和鄭某某作為林某某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一案的辯護人。本院認定陳某某和鄭某某合作辦理林某某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案,其中所提到的“合作辦理”是指陳某某和鄭某某共同為林某某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案提供法律或其他方面的幫助。只要陳某某和鄭某某對“合作辦理”事項的內(nèi)容、分工和費用等問題達成一致即可,不需要得到案件委托人的認可。更何況,陳某某是否具有林某某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案的辯護人資格不影響本案定性。
2.法院認為,被告人陳某某的行為符合在鄭某某和吳某某之間實施溝通撮合,代為聯(lián)絡,互通信息的作用,構成介紹賄賂罪。不可否認,在本案中陳某某在鄭某某和吳某某之間的確起到了溝通撮合,代為聯(lián)絡,互通信息的作用,但這不是區(qū)分介紹賄賂行為與共同行賄行為的關鍵。關鍵問題在于陳某某和鄭某某有無共同行賄的主觀故意和客觀行為,還是僅僅起到代為聯(lián)絡,互通信息的作用。本院認為本案證據(jù)可認定陳某某和鄭某某具有共同行賄的主觀故意和客觀行為。據(jù)鄭某某交代,其選擇與陳某某合作辦理案件的目的之一是看中了陳某某與**司法系統(tǒng)公職人員關系比較熟,方便與法官私下溝通,其向當事人家屬收取200萬費用包括了其和陳某某的律師費用及送給該案法官等公職人員的費用,其將其中的100萬元交給陳某某并告訴陳某某這100 萬元人民幣是他的律師費及需要打點法官的費用。從該供述可以看出,鄭某某縱容甚至是暗示陳某某向承辦法官行賄以謀取不正當利益。據(jù)陳某某供述,鄭某某交給其100萬元讓其協(xié)調法官對案件進行從輕處理。以上可以看出,陳某某和鄭某某具有共同向司法工作人員行賄的主觀故意。案件判決不久,陳某某私下交給承辦法官40萬元,并于事后告訴鄭某某其拿給法官50萬元。以上可以看出,鄭某某的行賄行為依托于陳某某,送不送錢給法官,送多少錢給法官完全由陳某某自行決定。鄭某某因行賄已被判處有期徒刑二年六個月,本案對陳某某的認定與另案對鄭某某行賄行為的認定明顯矛盾。陳某某從鄭某某給的100萬元中拿出40萬元送給承辦法官并于事后向某某某某匯報,即完成了共同行賄的行為。因此,本案應認定陳某某和鄭某某共同向司法工作人員行賄40萬元。
3.綜上所述,本案應認定被告人陳某某為謀取不正當利益,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財物,金額為人民幣73萬元,情節(jié)嚴重,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惠城區(qū)人民法院決定合并執(zhí)行被告人陳某某有期徒刑三年,并處罰金人民幣二十萬元,量刑畸輕。
綜上所述,本院認為惠城區(qū)人民法院刑事判決書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錯誤,導致量刑畸輕,為維護司法公正,準確懲治犯罪,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八條的規(guī)定,特提出抗訴,請依法判處。
此致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