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泉市城區(qū)人民檢察院
刑事抗訴書
陽城檢刑訴刑抗〔2020〕3號
陽泉市城區(qū)人民法院以(2019)晉0302刑初203號刑事附帶民事判決書對被告人李某某等七人強迫交易罪、敲詐勒索罪、窩藏包庇罪、故意傷害罪、尋釁滋事罪、綁架罪一案判決認定:公訴機關指控被告人王某某、狄某某、郗某某、任某某犯故意傷害罪的事實不清、證據不足,指控罪名不成立。本院依法審查后認為,該判決關于王某某等四人故意傷害罪采信證據錯誤,認定事實錯誤,適用法律錯誤,導致判決錯誤。理由如下:
一、一審判決采信證據錯誤
一審判決認定,公訴機關指控2007年6月4日被告人王某某、狄某某、郗某某、任某某在**縣**鎮(zhèn)**站附近將被害人張某某打傷的事實不清,證據不足。并認為被害人張某某于2007年6月4日下午,在**縣**鎮(zhèn)舊**站附近被人毆打致重傷是事實,被告人王某某、狄某某、郗某某、任某某于2007年在**縣**鎮(zhèn)舊**站附近毆打了一人也是事實,但該兩個事實中關于事情的起因、作案人數、被害人年齡、所持工具、案發(fā)的具體時間方面存在差異,認為本案證據存在問題。一審判決的錯誤在于未能全面客觀的認定本案的證據。
1.關于事情起因問題。被告人王某某稱事情起因為其與他人在**縣舊**站廁所附近發(fā)生爭執(zhí)而預謀并毆打他人。即使事情起因為王某某所述,也不能排除被告人王某某預謀毆打他人卻誤將被害人張某某毆打致傷的可能。且本案被告人郗某某供述,事后狄某某跟其說是因為王某某跟的一個**區(qū)的領導在**縣買賣上和被害人有糾紛,那個領導安排王某某教訓一下被害人,其又打聽到是因為拆遷引起的糾紛,那個被打的人提出的條件開發(fā)商滿足不了,就找人教訓教訓他。本案被告人狄某某亦供述,王某某是因在**縣弄工程和一個**縣的人有過節(jié)。被告人郗某某、狄某某所述事件起因與被害人張某某的陳述相吻合。
2.關于作案人數問題。被害人張某某陳述有四名年輕人對其進行毆打。被告人雖供述只有任某某、郗某某具體實施毆打,但被告人總人數與被害人陳述人數相吻合,并且被害人張某某當庭指認任某某、郗某某二人對其實施毆打。因此可以證實本案基本事實,即犯罪人數為四人。
3.關于被害人年齡問題。案發(fā)時,被害人張某某為69歲。被告人王某某在其訊問筆錄中供述被害人為一個老頭。被告人郗某某在其訊問筆錄中雖供述被害人為五十多歲,但鑒于被告人在案發(fā)時較短時間內準確判斷被害人年齡不易,且案發(fā)距今較久,被告人歸案后僅憑多年前記憶推斷被害人年齡,出現一定模糊和偏差也符合客觀規(guī)律。至于被告人狄某某在庭審中供述被害人年齡為五十多歲,與其訊問筆錄中供述其沒見過被害人長什么樣相矛盾,其庭審中關于被害人年齡的供述不足以采信。被告人任某某供述與其他三名被告人供述相矛盾,也不足以采信。不能簡單以被告人多年后通過回憶推斷的被害人年齡而否定張某某為本案的被害人。
4.關于案發(fā)具體時間問題。被害人陳述四名年輕人手持鋼棍對其進行毆打。被告人供述使用的兇器為木棍,因此可以證實作案兇器在外觀形狀上都為棍狀物體,只是雙方描述的兇器材質不同。不排除被害人情急之下對兇器材質辨識錯誤或被告人記憶模糊可能,不能僅因作案兇器的材質問題,而一概否定雙方均認可的可易辨識記憶的外觀形狀特質。
5.關于案發(fā)具體時間問題。被告人郗某某在訊問筆錄中供述稱2007年5、6月份的一天,上午10時許,狄某某開車接其,其四人到了**縣也就中午12點了。吃完飯,其四人到**縣舊**站**旁的小巷子里等候,后對被害人實施毆打。被告人任某某在其訊問筆錄中供述稱案發(fā)時間為2007年的一天下午。被告人王某某在其訊問筆錄中供述稱案發(fā)時間為2007年7月份的一天下午。被告人狄某某在訊問筆錄中供述稱案發(fā)時間為2007年,具體時間記不清了。四名被告人關于案發(fā)時間的供述與被害人陳述相吻合。至于四名被告人在庭審中無故翻供,不排除串供可能。因此四名被告人庭審中關于案發(fā)時間的供述不應采信。
綜上,本案基本犯罪事實清楚,雖然被告人供述與被害人陳述存在一些細節(jié)的矛盾,如作案兇器材質問題等,但不完全一致也屬正?,F象,不影響基本犯罪事實的認定,本案已然形成完整的證據鏈條證明四名被告人對被害人張某某實施故意傷害。一審判決采信證據錯誤。
二、認定事實及適用法律錯誤
在案證據中,被害人張某某的陳述、案發(fā)時張某某醫(yī)院救治照片、證人鄭某某等人的證言及鑒定意見可以證實張某某被毆打的事實;四名被告人的供述可以證實被告人王某某、狄某某、郗某某、任某某毆打他人的事實;被害人張某某被毆打現場平面示意圖與郗某某指認被害人張某某被毆打現場照片說明可以證實被告人郗某某等四人實施故意傷害的地點與被害人張某某被毆打地點相同,且本案被害人張某某在開庭審理時當庭指認出毆打其的二名兇手,分別為被告人郗某某及被告人任某某。綜合以上有書證、被害人陳述、證人鄭某某等人的證言、被告人供述及鑒定意見等,以上證據已形成完整的證據鏈條可以認定被告人王某某、狄某某、郗某某、任某某對被害人張某某實施故意傷害的犯罪事實,但一審判決在認定事實時,僅認定了被害人張某某曾被人毆打及被告人王某某等四人毆打他人的事實,未認定二起事實之間存在的重要聯系,一審法院事實認定錯誤。
綜合本案王某某、狄某某、郗某某、任某某參與的犯罪事實和在案證據情況,其四人之行為已觸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款之規(guī)定,應當以故意傷害罪追究其刑事責任。一審法院以證據不足判處被告人王某某、狄某某、郗某某、任某某該起犯罪事實無罪屬適用法律錯誤。
綜上所述,(2019)晉0302刑初203號刑事附帶民事判決書在采信證據、認定事實及適用法律均有錯誤。為維護司法公正,準確懲治犯罪,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八條的規(guī)定,特提出抗訴,請依法判處。
此致
陽泉市中級人民法院
2020年1月9日
附:
被告人王某某現住山西省陽泉市**區(qū)**河**區(qū)**樓**門**號,被告人狄某某、被告人郗某某、被告人任某某現被羈押于盂縣看守所。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