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銀市白某某人民檢察院
刑事抗訴書
白檢公訴訴刑抗〔2019〕3號
???白銀市白某某人民法院以(2018)甘0402刑初417號判決書對被告人李某某、鄭某某涉嫌合同詐騙一案判決:一、被告人李某某犯合同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四年六個月,并處罰金7萬元;二、被告人鄭某某犯合同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四年,并處罰金5萬元(已繳納)。2019年3月18日,本案被害人魏某某向本院申請抗訴。本院依法審查后認為,該判決認定事實、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理由如下:
一、判決認定事實錯誤。該判決將中國銀行甘肅分行未收回魏某某車輛貸款的本金數(shù)額638036.66元認定為被告人鄭某某、李某某騙取魏某某的犯罪數(shù)額錯誤。合同詐騙罪的主體是合同一方當事人,詐騙對象或被害人為合同另一方當事人,詐騙數(shù)額應為合同約定或為未履行的標的額。李某某、鄭某某假借魏某某名義與**車行簽訂購車合同,應以魏某某陷入錯誤認識后實際交付到**車行或李某某、鄭某某實際取得的100萬元購車款認定犯罪數(shù)額。中國銀行甘肅分行與魏某某之間的貸款合同為另一合同法律關系,判決以另一合同法律關系未履行的數(shù)額認定本案犯罪數(shù)額,是對具有相對性的兩個法律關系的混同,屬于認定事實錯誤。且本案被害人魏某某對于判決認定的犯罪數(shù)額亦提出異議。
二、判決適用法律錯誤。該判決認定本案犯罪數(shù)額為638036.66元的理由是中國銀行甘肅省分行于案發(fā)前共收回本金361963.34元,法律依據(jù)是1991年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關于申付強詐騙案如何認定詐騙犯罪數(shù)額問題的電話答復》:“在認定詐騙犯罪數(shù)額時,應把案發(fā)前已被追回的被騙款額扣除,按最后實際詐騙所得數(shù)額計算”的個案傾向性意見。判決以該答復針對的應當是“利用經(jīng)濟合同進行詐騙”的情形為由認定本案。上述認定理由及依據(jù)均有誤。
首先,個案請示批復不能作為裁判依據(jù)。1991年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關于申付強詐騙案如何認定詐騙犯罪數(shù)額問題的電話答復》,系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針對個案法律適用問題向最高人民法院的請示,最高人民法院也僅針對個案給出的傾向性意見,既不具有普遍約束力也不具有確定性。且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公開各類司法依據(jù)文件”的答復,個案請示答復的法律拘束力僅限于個案本身,而不具有普遍的法律效力,審判人員不得將個案答復直接作為其他案件的裁判依據(jù)。
其次,將該請示批復適用于本案不符合法律法規(guī)等形成、發(fā)展的規(guī)律。該請示批復的形成時間為1991年,合同詐騙罪系1997年刑法新增罪名,該答復產(chǎn)生于本案適用的合同詐騙罪罪名產(chǎn)生以前。以該電話答復指導當時尚未列入刑法條文的罪名,不符合我國法律進步完善的客觀規(guī)律和時效邏輯。另從我國1996年、2011年、2013年、2016年相繼出臺的有關詐騙犯罪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司法解釋可以看出,特殊詐騙犯罪的既未遂認定也必須符合普通詐騙犯罪的認定標準。
綜上所述,該判決認定事實錯誤,適用法律錯誤。為維護司法公正,準確懲治犯罪,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八條的規(guī)定,特提出抗訴,請依法判處。
此致
白銀市中級人民法院
2019年3月21日
附:
1.被告人李某某現(xiàn)羈押于白某某看守所,被告人鄭某某現(xiàn)取保候?qū)彙?/span>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